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有关叠氮化钠(NaN_3)处理农作物种子的诱变效果,先后由Nilan、Kleinhofs和Sander等在大麦上应用,并证实它是一种高效的化学诱变剂。Nilam等用NaN_3处理大麦种子,获得了46%的叶绿素突变频率,非致死形态突变频率达58.5%。毛炎麟等用10-~(8)M的NaN_3处理矮秆齐大麦种子,获得了48%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和12.3%的形态突变频率。但国内有关NaN_3处理小麦诱变效应的报导尚少。  相似文献   

2.
选用水稻广亲和系CA529、光敏不育系W6154s和W6184s三份材料,用2.0mM的NaN_3对其成熟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了种胚离体培养及其再生植株R1、R2代性状。结果表明:NaN_3处理具有提高出愈率、出苗率及愈伤组织日增重量的效应;每毫克愈伤组织的日增量与出苗率呈一定的正相关;NaN_3对再生植株R1、R2代的株高有矮化效应;在CA529中获得3个株叶型优良、抗倒伏早衰的变异株系;在W6184s和W6154s的处理和培养对照(CK2)中获得3个育性表现优于亲本的株系。表明诱变与组培相结合的技术对作物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平阳霉素的诱变机理,及利用平阳霉素诱变育种的技术及研究进展,总结了化学诱变在作物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诱变育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近年来兴起的航空谤变等。简述了诱变技术在玉来种质改良中的取得的成就。介绍诱变荆的种类、诱变机理、处理材料的选择、诱变剂量的选择、突变性状与选择,对玉米种质改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NaN_3浓度和诱变时间处理对香蕉品种农科1号不定芽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15 g/L NaN_3处理3 h和0.25 g/L NaN_3处理2h为农科1号不定芽诱变的适宜处理组合,在这2个诱变条件下,农科1号香蕉不定芽致死率接近半致死率,存活的不定芽能够恢复生长和增殖,容易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大豆化学诱变遗传学效应及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诱变剂对当代,M2、M3代的遗传学效应及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进度.明确了EMS、dES、PYM、NaN3四种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的适宜浓度及应用技术.用EMS、dES处理大豆合子M2代的突变频率比处理种子提高了2.9-3.3%.提出了诱变后代选育方法及鉴定技术.为大豆化学诱变育种提供了较明确具体的技术.用化学诱变方法育成的4个大豆新品种已先后在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_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_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_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眯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眯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NaN_3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收集的种子为供试材料,并设置6个NaN_3浓度梯度(0、2、4、6、8、10 mmol·L~(-1))、3个处理时间(4、8、12 h),研究了NaN_3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诱变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mmol·L~(-1)的NaN_3溶液浸泡处理4~12 h会显著延迟杉木种子发芽,浓度越高所需发芽时间越长,10 mmol·L~(-1)诱变处理的种子完成发芽平均需要25.33 d,是对照12.56 d的2.02倍,4~12 h处理中,8 h处理的种子所需发芽时间最长,平均为23.78 d;NaN_3诱变处理显著降低了杉木种子发芽率,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NaN_3溶液浓度由0增加到10 mmol·L~(-1)时,平均发芽率由40.89%降低到12.11%,其中处理时间为12 h时发芽率仅为3%;NaN_3诱变处理显著抑制了诱变苗生长,导致诱变苗群体株高矮化、茎粗变细、侧枝数量及各指标变异幅度发生明显变化;根据种子发芽及诱变苗生长情况,本研究确定NaN_3诱变处理杉木种子的适宜条件为10 mmol·L~(-1)处理4 h或8 mmol·L~(-1)处理12 h。  相似文献   

9.
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EMS化学诱变技术、离子束注入技术、激光辐照技术和空间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诱变剂在栽培作物中应用的数量,目前甚少。本实验用EA(ethylacetate)和EAA(ethylacetoacete)处理蚕豆根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诱发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EMS诱发的畸变率,即分别提高为11.2%和7.6%。用磷酸缓冲液(pb)作对照处理,EA和EAA诱发染色体畸变率比pb处理分别高21.5和16.5倍。由此可见,EA和EAA是两种高效应的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已经很多了,目前还是不断的增加。然而,化学诱变剂在栽培作物中的应用,现在只有少数诱变剂是真正有效的。化学诱变剂在栽培作物诱发突变育种上,现在尚未充分利用,其关键问题是缺少水溶性大,毒性小而诱发效率高的诱变剂。其次是如何掌握在个体发育的适当时期来处理,以便提高诱变率和M_2代诱变谱,这样便于选择对人有益的个体。周祉祯和Phan Phai等用烷化剂处理高等植物胚胎发育早期(合子、原胚)的细胞,成功的获得了提高诱变率扩大M_2代突变谱,进一步确立了个体发育原始阶段是对化学诱变剂处理的敏感时期,从而为化学诱变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第三,是诱变谱的发生难于被人们所控制。因此筛选毒性小、易溶于水最有效的诱变剂,是本研究的主要课题。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叠氮化钠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括了叠氮化钠的诱变育种原理、鉴定,并介绍了叠氮化钠诱变育种技术和化学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总结了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作物叠氮化钠诱变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在简要概述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综述了空间条件诱导对作物育种的效应及其特点,概括了我国作物空间中的成就,展望了作物空间诱变育种 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我国栽培技术的改进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栽培技术的改进主要包括: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探索形成了中低产地区大幅度增产的技术体系、模式化栽培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农业机械化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在育种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合诱变育种技术简称为离体诱变(in vitromutagenesis)育种。这项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育种工作,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果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探讨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诱变技术和离体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体细胞无性系变杂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粱耐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害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是简单有效解决盐害的主要途径。综述了到目前为止筛选鉴定出的主要耐盐碱资源;耐盐碱基因(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克隆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耐盐基因在不同作物中的转移利用情况;并对高粱耐盐碱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粱等作物的耐盐碱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对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大农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田水分环境及改良作物抗旱性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 产的科学。简要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作物栽培在人类发展文明史中占有重要 地位,明确作物栽培科学的涵义及其理论体系,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并 针对当前作物栽培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为作 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开拓许多新领域,新世纪下作物栽培科学必将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植物转基因技术开辟了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转基因玉米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获得抗虫、抗除草剂和其他有用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在此,就玉米转基因在受体系统、目的基因及转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以及其他类型玉米的转基因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水稻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相比,M_1代生理损伤轻,诱发的M_2代株高突变频率较高,而叶绿素缺失和抽穗期突变频率则较低。以诱变效率来比较,氮离子注入对叶绿素缺失突变的诱变效率低于叠氮化钠处理,而对株高和抽穗期突变的诱变效率则高于叠氮化钠处理。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氮离子注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技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