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把待配合的主要原料如玉米、麸皮、草粉、豆粕等称量,分别放置,暂不混合。另把骨粉、石粉、微量元素制剂、食盐、维生素制剂分别称好,分别放置。一般以豆粕为载体(因为豆粕的流动性好),并且把豆粕平分成6等  相似文献   

2.
把待配的主要原料如玉米、麸皮、草粉、豆粕等称好,分别放置,暂时不要混合:再把骨粉、石粉、微量元素、食盐、维生素分别称好,分别放置。这时.一般以豆粕为载体(因为豆粕的流动性好).并且把豆粕平分成六等份,用来分别混合以上称好的骨粉、石粉、食盐、微量元素、维生素、药物。采用“层层混合、倍比稀释”的方法来混匀这些饲料。层层混合是指一层载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KOH(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总酸含量、pH、水分、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并将发酵48 h的各样品进行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电泳。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酿酒酵母发酵豆粕KOH溶解度降低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4.
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鸭小肠发育及内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80只1日龄体重为59.46g+0.09g的樱桃谷肉仔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栏),每重复(栏)15只鸭,分别饲喂日粮为玉米-豆粕型、稻谷-玉米-豆粕型、稻谷-玉米-豆粕型+500mg·kg^-1复合酶制剂和稻谷-玉米-豆粕型+1000mg·kg^-1复合酶制剂。在第7和14天,每个重复选取体重近似的5只肉仔鸭进行屠宰试验,分别计算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肌胃、腺胃、胰脏、肝脏、胸腺、法氏囊、脾脏等的相对重量,测量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结果表明,在第8~14天肉仔鸭稻谷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降低了肉仔鸭肌胃、肝脏、空肠和回肠的相对重量(P〈0.05),显著提高了法氏囊的相对重量(P〈0.05);添加1000mg·kg^-1复合酶制剂显著降低了胰脏和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P〈0.05),显著提高了胸腺的相对重量(P〈0.05);但在肉仔鸭稻谷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小肠各段长度却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180只体重为(59.46±0.09)g的1日龄樱桃谷肉仔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栏),每栏15只鸭,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稻谷-玉米-豆粕型和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 500 mg/kg或1000 mg/kg复合酶制剂日粮.在试验的第7和14天,每重复选取体重相近的5只肉仔鸭进行屠宰,在十二指肠远端、空肠中端和回肠中端分别截取5 cm和10 cm的两段相邻肠段,观测了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并测定了黏膜DNA和RNA含量.结果表明,在1~14 d肉仔鸭稻谷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使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而对小肠黏膜DNA和RNA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在8~14 d,添加1000 mg/kg复合酶制剂可显著增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180只体重为59.46±0.09g的1日龄樱桃谷肉仔鸭,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以及在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500和1000g·t^-1,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35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鸭较对照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鸭较对照Ⅰ组CP、AME和NDF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选取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36头,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1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用13%双低菜粕替代11%的豆粕;试验2组在试验1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0.03%。预试期7d,正试期51d。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间肥育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较对照组有降低肥育猪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的趋势,添加复合酶制剂组肥育猪饲粮干物质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49%(P0.05)和32.53%(P0.05)。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9,(7)
近几年来,各种家电不断地进入城乡居民家庭,随之而引发的火灾也时有发生。因此,家电防火至关重要,必须把好四关。1.把好合理放置关各种家电都要放置得当,尤其是远离易燃易爆物。电视机要放置在通风、阴凉处,以利散热,防止因机内温度太高,或室外架设的天线遭受雷击,或将强电流导入,引起爆炸起火。取暖器的摆放处。至少要距离家具、被褥等2米远。电灯泡上不能放置用布或纸做的简易灯罩,以免烤焦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小肽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3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用5%的玉米替代等量的豆粕后分别添加500、1 000、2 000 g·t-1的小肽复合制剂,同时调整日粮赖氨酸水平.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果:与A组相比,C和D组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耗料增质量比、白蛋白质量浓度和单位增质量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效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且在59日龄时C组和D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在45、59日龄时生产性能、白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在45日龄时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添加500 g·t-1小肽复合制剂不能完全弥补用5%玉米替代豆粕所造成的日粮蛋白质降低;添加1 000、2 000 g·t-1小肽复合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仔猪对蛋白质利用率,弥补用5%玉米替代等量豆粕而降低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并能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栽培基质中添加豆粕对白背毛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白背毛木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白背毛木耳传统培养料中添加1.0%、3.0%及5.0%豆粕,以不添加豆粕为对照(CK),观察、测定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白背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效益,分析不同处理白背毛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氨基酸含量。【结果】与CK相比,添加1.0%、3.0%和5.0%豆粕处理的毛木耳菌丝洁白、吃料快、长势强劲,单袋产量分别增加3.54%、8.45%和12.21%,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1.65%、21.68%和23.71%,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47.30%、59.46%和13.51%,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10.77%、14.63%和25.24%,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42%、21.89%和29.35%。其中,添加5.0%豆粕处理的毛木耳菌丝长势浓密,单袋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最低。添加1.0%、3.0%和5.0%豆粕处理的单袋利润均高于CK,分别提高0.04、0.08和0.10元。【结论】白背毛木耳培养料添加豆粕,可明显提高其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氨基酸含量,以添加5.0%豆粕的栽培效果最佳,可在白背毛木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选取体重20kg左右的仔猪60头,按饲养试验要求随机分成3组,每组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2个重复栏,每栏10头猪。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一个月,试验结果:1、在15~30kg仔猪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仔猪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微生态制剂的两个添加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日增重上,添加0.1%微生态制剂组高于其它两组,与对照组和0.2%微生态制剂添加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6.07%、0.34%;在料重比上,添加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微生态制剂的两个添加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1%添加组水平最低,分别比对照组和0.2%添加组降低8.6%和3.2%;在日采食量上,添加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1%水平添加组最高。2、添加0.1%微生态制剂组试验全期每头仔猪每天增重所获毛利为3.24元,较对照组、添加0.2%微生态制剂组分别增加经济效益28.1%、8.1%。从经济效益来看,添加0.1%微生态制剂和添加0.2%微生态制剂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8.1%、10.7%;添加0.1%微生态制剂组优于对照组和添加0.2%微生态制剂组。  相似文献   

13.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900只,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2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15%、0.025%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两试验组肉鸭只均日增重、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率均最高。结论,复合酶制剂可提高肉鸭生产性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但添加水平应适量。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芯发酵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能量饲料辅料(麸皮和玉米粉)后,黑曲霉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豆粕价格一路上涨,现已达4800元/吨,这与豆粕的营养价值是相关的.豆粕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例适当,赖氨酸含量高,适口性好,蛋白消化吸收率高达82%.  相似文献   

16.
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待测原料,分别与暗纹东方鲀基础饲料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其中含有70%的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研究暗纹东方鲀对3种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用豆粕、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0%和0.075%的酶制剂,研究酶制剂对暗纹东方鲀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都较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3.40%、91.83%和94.97%;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8.13%、85.73%和89.25%。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暗纹东方鲀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但0.050%和0.075%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添加0.050%的复合酶制剂来提高暗纹东方鲀对饲料的利用率。研究亮点:研究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及玉米蛋白粉3种蛋白原料的消化率,并结合肉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研究酶制剂对消化率的影响,为开发暗纹东方鲀低鱼粉饲料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是开展渔业生态、低碳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及抗营养因子脱除效果,选择膨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并测定所得样品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微生物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普通豆粕相比,膨化处理的豆粕中营养成分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蛋白质溶解度和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凝集素含量、脲酶活性分别降低15.27%、37.95%、93.98%、44.0%;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豆粕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提高7.61%,赖氨酸、氨基酸总和分别升高17.75%、7.24%,小肽含量升高295.69%,蛋白质溶解度、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23.18%、42.86%,消除抗营养因子效果显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均未检出,脲酶活性仅为0.01U/g,黄曲霉毒素B1含量降低46.15%,且发酵豆粕产品中富含有益菌,符合行业卫生标准。研究表明,发酵处理法比膨化法更适宜豆粕抗营养因子脱除。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移动袋装多菌复合固态发酵富硒豆粕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选用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4种菌株,通过移动袋装固态发酵技术复合发酵富硒豆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品质检验。结果表明,豆粕富硒发酵的最优菌株配比为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2∶1∶2∶2;亚硒酸钠、豆粕、菌液接种量为影响发酵过程中重要的3个因素,其最佳配比为亚硒酸钠19.43 mg/kg、豆粕91.38%、菌液接种量11.62%,经验证试验,在该条件下有机硒转化率能达到55.48%;富硒豆粕发酵产品经检验,其直观评价、有机硒含量、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豆粕经多菌株联合富硒发酵,其产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是一种优质的富硒菌制剂和功能性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9.
选用96头28日龄断奶,体重约8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0-21d,处理1为对照组,玉米-奶粉型无豆粕日粮,处理2和3为在对照日粮中分别添加1.1%和2.2%商品制剂水苏糖,水苏糖水平分别为1%和2%。处理4为玉米-豆粕型日粮,水苏糖和棉籽糖水平分别为0.78%和0.21%。各日粮的能量和氨基酸水平相同。22~35d各处理采用同一种玉米-豆粕型日粮。结果表明,断奶后头2周。1%、2%水苏糖和豆粕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水苏糖组猪的采食量比对照组降低14.18%。与对照组相比,2%水苏糖组的耗料增重比显著提高(2.26对1.52)(P<0.05)。第3周的生产性能结果来看,1%、2%水苏糖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5.72%和35.89%,且25%水苏糖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豆粕组的平均日增重降低28.49%,且略低于1%水苏糖组。与豆粕组相比,4~5周对照组、1%和2%水苏糖组猪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0.83%、17.80%和11.04%,且耗料增重比降低。0~14d平均每头腹泻王码数豆粕组和2%水苏糖组分别为2.25d/头和3.2d/头,与1%水苏糖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14d添加1%水苏糖组的猪血清中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及VFA总量显著高于2%水苏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水苏糖组的各种VFA及总量增加,而2%水苏糖组则下降。  相似文献   

20.
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选择健康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I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Ⅱ组为低能组,III组为低能低磷组,Ⅱ组和III组饲喂玉米-豆粕-小麦型日粮;Ⅳ组为复合酶制剂组,在III组的基础上添加500 g/t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0 g/t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钙、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降低了腹泻率和腹泻指数(P<0.01),但对断奶仔猪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低能低磷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腹泻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