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根据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理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体菌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6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立体菌业为纽带的6种农业循环模式。为进一步开发立体菌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文章提出了5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和分析农田秸秆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框架下秸秆菌业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秸秆菌业发展的循环模式与低碳农业模式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开拓发展区域低碳农业的设想与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概况、产业地位及其重要作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与技术原则,重点分析了东南地区秸秆菌业的生产成效、秸秆资源、遗传育种、技术集成、菌渣利用等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应的技术水平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大力发展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对策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1.技术原理概述该技术是以麦秸、稻草等禾本科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它原料混合或经高温发酵,配制成草腐菌栽培基质,食用菌采收结束后,菌糠再经高温堆肥处理后还田,是一种多级循环利用技术。以作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为例,每2.5千克秸秆可产鲜菇1千克左右,经济效益好。秸秆种植食用菌技术,既可适于一般农户,也可运用于工厂化、产业化规模生产,操作方便。2.技术流程食用菌栽培按其基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生料、  相似文献   

6.
以菌菇工厂化高效栽培为目的,依据菌菇对栽培基质营养需求的差异,结合蚯蚓熟化生物质的特性,通过整合培养料的梯次循环利用加工技术和菌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菌渣等生物质资源量大、循环利用率低,食用菌规模产能大、产业链条偏短、关键技术积累少、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菌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理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体菌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6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立体菌业为纽带的6种农业循环模式。为进一步开发立体菌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文章提出了5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农业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多级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产业化与价值增值等发展秸秆循环型农业模式的基本原则出发,归纳和总结了5种主要的秸秆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秸秆养殖与能源循环型农业模式、秸秆制炭循环型农业模式、秸秆沼气循环型农业模式、秸秆食用菌循环型农业模式和秸秆生物反应堆循环型农业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秸秆约占农作物生物产量的50%,是一类丰富的、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将秸秆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技术加工处理,使其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保障农业的循环发展。循环农业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可控制化为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研发,尤其要建立并完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通过菌渣还田、有机与无机肥的科学施肥等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主要论述食用菌渣循环利用技术方式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以深入探讨菌渣回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及行业的发展。随着食用菌的高速发展,食用菌的原料稀缺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养食用菌所用原料的来源、筛选和开发成为我国食品及农业等领域众多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方向。农林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如茶叶、果蔬、农林秸秆的加工副产品,并且其种类也众多,因此,农林废弃物是培养食用菌良好的基质。用农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一方面可以缓解食用菌的原料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果蔬等农作物加工副产品随意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本文拟针对近几年来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进行综述,分析培养食用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农业生物质能源低碳利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学原理,对杭州市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禽畜粪污和秸秆有很多利用途径,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产业化的不多,利用"动物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和养殖蚯蚓"这个循环利用模式,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符合低碳农业的产业循环,可以考虑在杭州市郊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势头良好,被誉为"中国菇都"。该文总结漳州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和"漳州模式"的主要做法,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实施"绿色行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市场服务体系,搞活产品市场流通等促进食用菌产业跨越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丁强  王鸿磊  邹积华  崔从光  宋俊芬  慕美财  高民  马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25-16526,16535
[目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和利用。[方法]以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以食用菌为纽带所建立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对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量农牧业废弃物(麦秸、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培养料的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区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同时对产生的大量菌渣进行多途径的利用,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大量废弃菌渣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实现农业资源转化增值的最大化。[结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减轻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和利用。[方法]以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以食用菌为纽带所建立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对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量农牧业废弃物(麦秸、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培养料的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村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同时对产生的大量菌渣进行多途径的利用,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大量废弃菌渣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实现农业资源转化增值的最大化。[结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减轻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人的研究和开发,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与模式。林下营养价值较高或有药效作用的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栽培具有很大潜力,值得高度重视和探讨。该文总结和探讨了林下食(药)用茵栽培模式及其发展潜力,为推广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介绍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从秸秆还田、饲料、能源化利用、制板、造纸、循环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旨在推广实用性强、易操作、农民容易接受的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进而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