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章根据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理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体菌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6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立体菌业为纽带的6种农业循环模式。为进一步开发立体菌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文章提出了5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和分析农田秸秆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框架下秸秆菌业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秸秆菌业发展的循环模式与低碳农业模式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开拓发展区域低碳农业的设想与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从论述发展天津循环农业的战略意义入手,结合天津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典型案例,归纳分析了天津循环农业发展的立体复合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型、改善生态环境型、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型、观光生态型等6种典型模式,并围绕天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提出了政策法规、科技教育、投资渠道、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总结立体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实践,分析福建现代立体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现代立体农业研究必须开拓创新的战略构想与技术对策,指出要围绕现代立体农业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实用模式与配套技术,以求拓展研究领域,结合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等方面技术研究新突破,优化集成合理配置,优势互补,着力创新种养加复合体系,提高整体协调度与高效利用率,为福建省乃至南方区域现代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蔡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48-22049,22052
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循环农业的4种基本模式,即农牧循环、农用循环、农菌循环和生态观光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中的4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战略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主要内涵是合理构建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污染防控率,实现增产增收与保护生态的双赢目标。在山区农村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不但生态条件优越,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优化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精准扶贫发展战略实施。文章结合福建省生态循环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构建山区立体种养型绿色家庭农场模式与集成创新实用配套技术;构建山地生态果茶园优化模式与特色扶贫产业促进技术集成推广;研发高效设施农业系列装备与精准扶贫科技产业园区创立及经营;农牧菌业链接与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及集成推广;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有效防控与生态修复驱动支撑技术集成应用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邯郸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明确该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优势及现实可行性。总结了该地区已形成的6种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特征,指出了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出该地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胶园的立体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胶园立体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以地海南岛胶园立体农业中两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农林废弃物,存在体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食用菌能有效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人类优质高蛋白食品,食用菌菌渣亦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作物肥料、动物饲料、生物质燃料、养殖垫料、环境修复材料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循环利用。为了探索解决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在总结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渣综合利用途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菌-果-畜-粮”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想,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产业基础与生态、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该模式能够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多级循环和转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对相关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攻坚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循环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本文在对循环农业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为能量高效利用、营养物质高效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循环,提出了六种发展模式和五种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沈阳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沈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背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具体对策措施与建议,提出沈阳适宜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以及立体种养型农业、品牌型农业、技术型农业、休闲娱乐型农业、资源型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27~28日,“全国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研讨会”在福建省农科院召开,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140多位代表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农业部门及高校与科研院所。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们共同探讨了我国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基本经验,就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完善农村循环经济,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气氛热烈,观点鲜明,富有见解。如何提升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运作水平,怎样强化科技进步与科技支撑的实际作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随之产生的大量菌渣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为解决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提出目前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二次栽培、转化为有机肥、制作无土栽培基质、生物修复、饲料加工等。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缺乏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利用水平较低、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机制不健全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食用菌菌渣实现资源化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要实现资源化高效利用,还应重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的价值,推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岸循环农业发展之比较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海峡两岸循环农业仍处在初期的探索发展阶段,两岸在循环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两岸循环农业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交流与合作。文章阐述了海峡两岸循环农业理论,介绍了两岸循环农业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当前两岸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两岸循环农业协同发展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醴陵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概况,对种养场、猪一沼气一作物和秸秆还田技术3种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湖南省常德市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阐述了该地区发展沼气循环农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沼气循环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宜春市红壤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宜春市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通过发展特色立体农业体系,突显微生物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醴陵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概况,对种养场、猪—沼气—作物和秸秆还田技术3种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38-139
微观立体农业模式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要将多物种的生物复合群体予以全面整合,从而构成一种多层次、多模式的农业经营模式。就西藏地区而言,建设微观立体农业模式可做到推进农业产值效比,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增加天然有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进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试行微观立体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并以此为产业经济基础逐步改善行政村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美丽西藏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