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院内千年树龄黄帝手植柏(古侧柏)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经过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活性炭在组培各阶段的作用,并测定不同年龄段侧柏组织培养前后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 0.2 mg/L+NAA 0.1 mg/L+椰乳100 mL/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1/2或1/4MS+ 6-BA 0.4 mg/L+NAA 0.1 mg/L+椰乳100 mL/L;活性炭对增殖无显著作用;古侧柏组织培养后硝酸还原酶活性可达到幼嫩水平。  相似文献   

2.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3.
以“凤党”优株种子离体培养的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1.0 mg·L-1 6-BA,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5 mg·L-16-BA,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0.2 mg·L-1 IBA,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率及生根率分别可达91%、100%和97%。建立的离体再生植株快速繁殖体系,为“凤党”优异种质推广利用和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观赏灌木火焰南天竹幼嫩茎尖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成活率及污染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无菌环境下,用70%酒精消毒5 s,再用10%NaClO灭菌12 min的灭菌效果最佳;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1 mg·L-1+AC 1.0 g·L-1,最高诱导率为8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AA 0.1 mg·L-1L +AC 1.0 g·L-1,增殖系数最高可达5.2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 +AC 4.0 mg·L-1,生根率最高可达98%。将火焰南天竹组培苗移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8∶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较高,最高可达94%,且组培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种子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为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 在MS+1.0 mg·L-16-BA +1.0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达96.8%; 继代培养在MS+0.08 mg·L-1 TDZ + 1.5 mg·L-16-BA +0.05 mg·L-1 NAA 培养基上能成功的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率达48.3%以上; 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0.03 mg·L-1 TDZ +2.0 mg·L-16-BA +0.1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增殖系数为4.83; 在1/2MS+ 0.5 mg·L-1 IBA +2%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上,无根苗生根率达88%。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宜白花除虫菊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外植体诱导、继代培养及生根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建立白花除虫菊高效再生体系。【方法】以白花除虫菊尚未张开的花蕾作为再生体系的外植体材料,花蕾经过灭菌消毒以后,采用MS固体培养基,比较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白花除虫菊花蕾诱导出芽、增殖及生根等关键环节的影响。【结果】白花除虫菊花蕾外植体最适宜的消毒条件为75%酒精处理30 s后用0.10%氯化汞溶液消毒10 min,之后用15%次氯酸溶液处理15 min;白花除虫菊花蕾诱导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5 mg·L-1TDZ+0.2 mg·L-1IBA;白花除虫菊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TDZ+0.1 mg·L-1IBA;白花除虫菊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IAA+0.1 mg·L-1IBA;炼苗移栽的最适基质为...  相似文献   

7.
楸树优良品种‘朝霞’增殖及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霞’楸带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及含量对不定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阶段,基本培养基类型是影响增殖系数的主要因素,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DKW+6-BA1.6mg·L-1+NAA0.01mg·L-1,增殖系数高达3.1。生根培养阶段,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为WPM+NAA0.1mg·L-1,生根率高达97%,添加物活性炭对根数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朝霞’楸最适生根培养基为WPM+NAA0.1mg·L-1+活性炭0g·L-1。本研究旨在筛选楸树优良品种‘朝霞’楸不定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为建立‘朝霞’楸再生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2001杨的春季新发嫩枝茎段、叶柄、叶片为外植体,尝试在MS和WPM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多种组合激素,探索不定芽诱导、丛生芽伸长和生根最优条件,建立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MS培养基的诱导分化效果比WPM好;在MS+TDZ 0.025 mg·L-1+6-BA 0.05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00 g·L-1的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分化效果最好,茎段和叶柄诱导分化率可达90%,叶片诱导分化率 60%;丛生芽转入MS+KT 0.25 mg·L-1+GA3 1.00 mg·L-1+果糖30.00 g·L-1的培养基中茎伸长效果最佳;每个叶片外植体诱导茎伸长的芽平均达6.4个,芽数量最多;不定芽在1/2MS+IAA 0.02 mg·L-1+IBA 0.02 mg·L-1+AC 3.00 g·L-1+蔗糖30.00 g·L-1培养基上形成的根条数多,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9.
以金丝皇菊嫩茎为外植体,进行无菌系建立、芽分化等试验,探讨金丝皇菊离体繁殖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对芽的诱导和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丝皇菊茎段诱导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MS)+6-BA 0.1 mg·L-1+NAA 0.10~0.15 mg·L-1;增殖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NAA 0.05~0.1 mg·L-1。  相似文献   

10.
唐古特瑞香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古特瑞香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试验,以期建立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将幼嫩叶片进行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初代培养时,存在褐化现象,愈伤诱导前需进行除褐培养,除褐后的外植体经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幼苗出瓶移栽的试验过程,筛选出了最佳培养方案。除褐培养基以MS+6-BA 1.0 mg·L-1+PVP 200 mg·L-1效果较好,在此培养基上连续转移3次后褐变消失。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2,4-D 2.0 mgL-1,诱导率95.5%;芽苗分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TDZ 0.1 mg·L-1+NAA 0.5 mg·L-1,分化率93.2%,平均芽数为8.66条;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3 mg·L-1,增殖倍数为12.21,平均苗高4.81 cm;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1,生根数平均为3.83条,生根率为88.72%以上;组培苗移栽于珍珠岩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百花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 var. dissecta)野外仅见一株,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濒危物种。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类型,建立百花山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5%的H2O2消毒4 min的效果最好,培养基MS+0.6 mg·L-16-BA+0.3 mg·L-1NAA为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培养基1/2MS+1.0 mg·L-16-BA+0.1 mg·L-1NAA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在诱导不定根时,使用1/2 WPM + 0.2 mg·L-16-BA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已经获得百花山葡萄完整植株,并于室外移栽成活,为百花山葡萄这一极小种群的保存与繁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板栗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迁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试验设计对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二次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污染,污染率最低为16.67%。胚萌发和生长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1,萌发率最高达到95.00%,胚萌发苗最高为59.65 mm。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BA 0.1 mg·L-1。芽诱导率最高为92.5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GD+ZT 2.0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最大为3.91。  相似文献   

13.
以苹果“富士”和“鲁加6号”为材料,建立叶片胚状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先经胚性细胞诱导培养基MS+BA1.0 mg·L-1+NAA5.0 mg·L-1+TDZ0.5 mg·L-1诱导胚性细胞,再置于胚胎发育培养基MS+BA1.0 mg·L-1+NAA0.1 mg·L-1上进行暗培养,最佳时间为10 d,2品种叶片再生率分别为96.7%和100%。经胚状体不同时期形态学组织学观察,显示胚状体发育时期经历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子叶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等阶段。“鲁加六号”苹果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0.1 mg·L-1+IBA0.1 mg·L-1,生根率达86.7%。  相似文献   

14.
以手参为对象,研究了外植体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初步建立了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茎尖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在MS附加0.5 mg·L-1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率可达60%;愈伤组织在MS附加0.1 mg·L-1 NAA培养基上增殖效果较好;不定芽分化诱导以MS附加0.1 mg·L-1 TDZ最高,可达53.3%,在MS附加0.1 mg·L-1 TDZ和0.1 mg·L-1 NAA的培养基更适合芽的增殖和生长;生根诱导以1/2MS培养基附加0.5 mg·L-1的NAA的诱导率最高,可达30.6%。  相似文献   

15.
垂盆草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垂盆草2~4 mm带腋芽茎段作为包埋外植体,研究海藻酸钠浓度、激素配比、活性炭、离子交换时间及人工种子培养条件对人工种子成型、萌发及成苗的影响,探索适合垂盆草的人工种子制作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滴珠法,以MS+4%海藻酸钠+1.0 mg·L-1 6-BA+0.1 mg·L-1GA3+0.5 mg·L-1 NAA为人工胚乳,与2% CaCl2水溶液发生离子交换反应15 min后获得的人工种子呈规则的球形、富弹性,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 d萌发率达95%,30 d生根率达90%,在培养皿中催芽成苗率达60%,为制备垂盆草人工种子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