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以转2–Cys Prx基因烟草(龙江911)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光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转2–Cys Prx基因烟草叶片OJIP曲线上K点和J点的相对荧光强度增加量明显低于非转基因烟草,而2 ms时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o)明显高于非转基因烟草;增强2–Cys Prx基因的相对表达,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烟草叶片PSⅡ电子供体侧OEC的电荷分离能力和受体侧QA向QB的电子传递能力;转2–Cys Prx基因烟草叶片在干旱胁迫下,吸收光能用于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能量比例(φEo)明显大于非转基因烟草,而非光化学猝灭的最大量子产额(φDo)。2–Cys Prx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烟草幼苗叶片的光化学活性,并改变光能的分配来增强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INH对海滨锦葵光呼吸速率(Pr)的抑制以及对其干鲜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PSⅡ光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NH浓度的升高,海滨锦葵的Pr、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电子传递效率(φO)、单位面积内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O)下降,在INH浓度为6 mmol/L时达到最小值;海滨锦葵的干鲜重、Pn、Gs、Ci、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推动力(D.F.)逐渐下降,在INH浓度为4 mmol/L时,较CK差异显著;单位反应中心的热耗散(DIO/RC)增加,在INH浓度为6 mmol/L时,与CK差异显著。抑制植物光呼吸速率后,植物吸收的光能并未明显减少,过剩光能增加,植物出于自我保护增加热耗散。  相似文献   

3.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技术(OJIP),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施氮水平(土壤中施纯氮量为0、0.36和0.72 g.kg-1)对移栽后‘龙江911’幼苗叶片光合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0)、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均下降,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比例也有所降低,导致烤烟幼苗受到光抑制,PSⅡ反应中心也受到伤害。而施用适量的氮肥(土壤中纯氮施用量为0.36 g.kg-1)可通过减少PSⅡ反应中心与光能吸收和电子传递相关蛋白的降解,增强剩余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并保证电子传递链的相对稳定。此外,施用适量的氮肥,还增加了幼苗捕获的光能比例(φPo)、吸收到的光能用于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能量(φEo),以及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等,可通过及时提高热耗散减轻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有效地提高‘龙江911’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紫薇’不结球紫色小白菜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紫色小白菜营养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色小白菜花青苷的含量变化表现为随低温处理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下降。(2)随着低温处理程度的加重,紫色小白菜的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规律。(3)随着低温处理程度的加重,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ψPO)、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4)光合性能指数PIABS随着低温处理的加重而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以有活性的反应中心(RC)为基础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紫色小白菜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O/RC)、单位反应中心传递的能量(ETO/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DIO/R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单位受光面积(CS)为基础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低温处理后,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和叶片单位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O)则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紫色小白菜叶片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ψPO)、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EO)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而表示叶片的相对可变荧光(VJ)、K相可变荧光占J相可变荧光比例(WK)以及QA被还原的最大速率(MO)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说明过度的低温环境使QA下游电子受体接受电子能力明显下降,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从而造成QA-或QA2-的大量积累,致使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状态受到破坏。综上分析表明,TⅡ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紫色小白菜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促进了部分营养品质的改善,可为紫色小白菜耐低温生产的推广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0.5%、1%、2%、5%、10%)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并采用JIP-test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旨在探明不同用量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处理能显著影响苜蓿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0.5%生物炭处理降低了苜蓿叶片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j)、OJIP曲线的初始斜率(Mo)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捕获、耗散、用于电子传递、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能量(ABS/RC、TRo/RC、DIo/RC、ETo/RC和REo/RC),提高了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参数(PIabs)。1%~10%生物炭处理下苜蓿叶片各项指标较对照变化较小。因此施加0.5%生物炭能降低苜蓿叶片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改善苜蓿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链性能,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增强苜蓿叶片的光合性能;但随着用量的增加,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6.
弱光对茄子光合系统Ⅱ(PS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原理,以遮光(光照强度相当于自然光照的40%)15 d 或30 d为处理,以同期生长不遮光(自然光照)为对照,用JIP-测定法分析了弱光对茄子光合系统Ⅱ(PSⅡ)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遮光使O-J的荧光上升速度明显加快.遮光导致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中用来推动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激子占用来推动QA还原激子的比率(ψO)、单位叶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比例(RC/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CS)和单位叶面积热耗散(DI/CS)降低,但是反映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各项比活性参数如ABS/RC、TR/RC、ET/RC、DI/RC值却升高.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受弱光影响不大,但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和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却分别减少22.76%和25.12%.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得出如下推断:(1)遮光导致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QA-往下的电子传递体减少,较多的光能被用来还原QA;(2)长期弱光条件不能满足叶片生长的需要,叶片中生成的PSⅡ反应中心数量减少,并产生了非QB还原反应中心(NQB);(3)在遮光胁迫下性能指数比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更敏感,能更准确地反映遮光后PSⅡ光合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期茎秆不同节间叶绿素荧光特征,以毛竹笋竹茎秆为材料,用YZQ-500型非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茎秆不同节间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节间的升高,毛竹笋竹茎秆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 < 0.05);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反应中心数量(RC/CSo)显著下降(P < 0.05);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单位面积热耗散(DIo/CSo)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显著上升(P < 0.05),表明茎秆上下部节间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差异,中下部节间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强,光能转换效率较高,能量耗散较少,生长较快;上部节间光合功能相对较弱,生长比较缓慢。研究成果对明确毛竹快速生长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B型烟粉虱危害对烟草叶片光系统I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亮  谭伟  薛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8-3995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II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虫体叶和系统叶光系统II(PSII)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上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处理烟草植株的局部叶和系统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受到较大的伤害。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均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严重破坏。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系统叶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增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的虫体叶中ABC/RC没有变化,DIo/RC增加,TRo/RC 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均明显降低(P<0.05),而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1-qP)却明显升高,分别较各自对照升高了69.83%和142.58%(P<0.05)。【结论】B型烟粉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草叶片的光系统Ⅱ(PSII),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关闭以及对PSII电子传递的抑制,电子传递中受抑制的位点包括放氧复合体和QA到QB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B型烟粉虱危害影响了烟草叶片光系统的能量流动,且烟粉虱对烟草叶片PSII的影响具有系统传导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快相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PEG模拟干旱对饲料桑幼苗生长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饲料桑幼苗叶片出现失绿发黄、叶片边缘焦枯症状加剧,叶片数和分枝数减少,株高、地上部鲜重下降;通过对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进行分析发现,因干旱导致PSⅡ在照光2 ms时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0)下降和非光化学淬灭的最大量子产额(φD0)上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反应中心消耗的能量(DI0/RC)均显著下降,而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未有明显变化,但反应中心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上升,而吸收光能用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下降,QA的还原量(VJ)和QA被还原的相对速率的相对可变荧光的初始斜率(Mo)均下降;接受电子的PQ库容(VI)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VI的增幅远小于VJ,说明电子在QA到QB传递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伤害程度(VK)和类囊体膜解离情况(VL)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且其增幅大于VJ,说明干旱抑制PSⅡ电子传递,且在供体侧的抑制程度大于受体侧,导致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长时间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美国西芹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以日本山崎全营养液为对照(CK,1.0 mmol·L-1 Mg2+),设镁缺乏(0、0.5 mmol·L-1)和镁过量(2.5 mmol·L-1)处理,处理65 d后测定芹菜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导致芹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化学猝灭(qL)、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显著降低,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DIo/RC)、单位面积热耗散能量(DIo/CSm)均显著升高,OJIP曲线发生明显变形;镁过量胁迫导致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 abs)、从QA到QB的电子传输通量的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1.
遮光对紫椴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为材料,设定4个遮光度,对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量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遮光度的增加,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轻度遮光下,幼苗光响应参数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提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降低;随着遮光度的增加,紫椴的光系统Ⅱ量子效率(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逐渐升高;能量分配比例参数中吸收的光能被反应中心捕获的量子产量(φPo)、激子被反应中心捕获后促进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_A的电子受体的激子与促进Q_A还原激子的比值(Ψo)、反应中心所吸收的光能应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量(φEo)逐渐增加,而热耗散的量子产量(φDo)逐渐减少;光系统Ⅱ比活性参数中单位反应中心所吸收的能量(ABS/RC)、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应用到还原Q_A的能量(TRo/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值随着遮光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应用到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值逐渐增加。紫椴叶绿素总量随着遮光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a/b值降低。结合隶属函数分析,轻度遮光下,紫椴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能力强,说明轻度遮光下有利于提升幼苗的光合特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硫酸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毒害效果。[方法]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Cu~(2+)胁迫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铜胁迫对铜绿微囊藻藻细胞的光合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微囊藻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现下降趋势,光系统II(PSII)的潜在活性(F_V/F_0)和光合电子传递能力(ETO/RC)也呈下降趋势,而单位有活性的反应中心耗散的光能(DIO/RC)、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以及热耗散量子比率(ΦD0)则逐渐上升,以减少铜胁迫对PSII的损害。[结论]在利用硫酸铜控制藻类生长时,应选择适宜的铜离子浓度,既可以达到杀藻的目的,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金雀异黄素(GNT)对‘早蟠桃’叶片色素、碳水化合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μmol/L GNT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暗适应以及光照下叶片最大荧光(Fm和Fm′)和可变荧光(Fv和Fv′)下降,但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提高,光合相对限制值(L(PFD))显著下降。就能量分配而言,GNT增加了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的光能(Pc)和天线热耗散部分(Hd),同时降低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耗散(Ex),表明GNT处理具有促进叶绿素荧光光化学猝灭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双重特性。此外,GNT也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低叶绿素含量对突变体水稻吸收光能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低叶绿素含量水稻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PSⅡ光化学效率、热耗散速率等一系列与光化学反应有关的生理过程的日变化,并分析了二者在1d中对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叶片因截光率小而限制了其对光能的吸收,但由于它的电子传递速率比野生型的高,因而部分缓解了它吸收光能不足的不利效应;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叶片所吸收的能量中分配给光化学反应途径的能量较多,而过剩的激发能较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法,对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胁迫3 d和6 d的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rosea)的油用牡丹‘凤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PSII潜在活性Fv/Fo和性能指数PIabs均升高;重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Mo和Vj较未接菌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4.5%、29.8%和12.9%和16.2%,φEo和φo分别显著提高9.7%、52.2%和8%、23.6%;与未接菌相比,轻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单位面积传递到PSⅠ末端的量子产额REo/CSo均提高,但不显著;重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Tro/CSo、ETo/CSo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RC/CSm分别显著提高37.8%、41.1%、47.7%、73.8%、50.1%、141.8%;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均显著高于未接菌处理,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显著低于未接菌处理。表明,丛枝菌根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尤其是重度干旱下)PSII反应中心活性,增加对光能的吸收和捕获,提高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化学效率,同时将剩余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散发,从而避免光损伤,进而提高干旱胁迫下油用牡丹幼苗的光化学活性和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河竹Phyllostachys rivalis对持续淹水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机制,为河竹在水陆交错带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河竹盆栽苗为试材,设置不同深度的淹水处理[水位高出栽培基质5 cm(处理Ⅰ),10 cm(处理Ⅱ)和正常供水(ck)],测定持续淹水30,90,180,270和360 d时河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叶片光能的吸收和转化、能量的传递与分配、反应中心的活性、过剩能量的耗散对持续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持续淹水胁迫下,河竹叶片能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光化学荧光猝灭(qP)和光化学反应能量(P),增强非光化学猝灭(qN)来调节自身能量代谢,以热耗散形式散失过多的光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光抑制和光氧化,河竹吸收光强主要以天线色素耗散(D)为主要光能分配途径,淹水后期PSⅡ反应中心的非光化学反应耗散(E)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持续淹水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河竹叶片光系统Ⅱ(PSⅡ),但对于PSⅡ的功能反应中心影响较小。(2)不同淹水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差异,持续淹水30,90 d时,处理Ⅰ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qP和RET等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而处理Ⅱ在淹水90 d时与ck差异显著(P0.05),至淹水270,360 d时,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持续淹水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能量耗散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水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快相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PEG模拟干旱对饲料桑幼苗生长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饲料桑幼苗叶片出现失绿发黄、叶片边缘焦枯症状加剧,叶片数和分枝数减少,株高、地上部鲜重下降;通过对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进行分析发现,因干旱导致PSⅡ在照光2 ms时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0)下降和非光化学淬灭的最大量子产额(φD0)上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反应中心消耗的能量(DI0/RC)均显著下降,而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未有明显变化,但反应中心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上升,而吸收光能用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下降,QA的还原量(VJ)和QA被还原的相对速率的相对可变荧光的初始斜率(Mo)均下降;接受电子的PQ库容(VI)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VI的增幅远小于VJ,说明电子在QA到QB传递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伤害程度(VK)和类囊体膜解离情况(VL)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且其增幅大于VJ,说明干旱抑制PSⅡ电子传递,且在供体侧的抑制程度大于受体侧,导致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宋扬  张潆心  郭娜  孙广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21-4423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后不同光强对小黑杨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和能量分配的影响,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方法]以小黑杨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低温(4~6℃)胁迫3 h后不同光强(200、1 200μmol/(m2.s)对小黑杨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200μmol/(m2.s)的弱光下,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常温处理之间差异较小,但1 200μmol/(m2.s)的强光下,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性(ETR)明显低于常温处理,并且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也明显降低。另外,低温胁迫后弱光处理对小黑杨幼苗叶片的光能分配参数影响不大,但强光引起了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光能分配的紊乱,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明显降低,失活反应中心耗散的光能比例明显增加,说明强光是引起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发生光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春季小黑杨幼苗移栽时,低温逆境发生后要注意采取措施进行遮阴处理,降低叶片的光抑制程度,以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55-1458
为明确重金属Cd,Ni,Pb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土壤内分别添加Cd Cl2,Pb(OAC)2·3H2O和Ni Cl2·3H2O进行模拟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灌浆前期、中期、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重金属Cd,Ni,Pb这3种元素处理下,在灌浆前期叶片光化学活性最强,受伤程度最小,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最高,但灌浆后期随着叶片衰老,光合生产能力减弱,无法更好地捕获光能以吸收更多的光能用以光合作用;Cd2(5 mg/kg),Ni1(50 mg/kg),Pb2(200 mg/kg)处理有利于提高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将更多的光能用于推动光合电子传递,从而提高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同时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提高,有助于耗散过剩的激发能,以保护光合机构,缓解环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保持植物叶片较强的营养物质合成及运转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哈密瓜叶色黄绿突变体Cmygl-1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突变体Cmygl-1及其野生型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分析突变体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结果】突变体材料的O-J-I-P标准化曲线中J-I相抬高,且叶片ABS/RC增加而ABS/CSo降低,说明PSII数量减少。相对可变荧光ΔVt曲线和ΔWk曲线ΔL–band和ΔK–band均大于0,且叶片TRo/RC与野生型相同而ETo/RC降低,反应活性也大幅降低。反应中心虽能吸收较多能量,但能够捕获的很少,能够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的更少,其余均通过热耗散形式散失了。【结论】最终导致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φRo和综合性能指数PI(abs)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