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扬粳805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插、抛秧、直播3种稻作方式种植,系统比较了不同稻作方式对扬粳805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不同稻作方式扬粳805的生育期、分蘖发生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差异,产量表现为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结论]研究结果为水稻扬粳805大面积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扬粳4227高产栽培百亩方产量达到12 000 kg/hm2。介绍了高产田块的基本情况及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栽培技术,通过对田块的群体指标研究,挖掘扬粳4227机插稻生产潜力,为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析了苏垦118和扬粳805在3个播期、2个密度处理下的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2个品种都在5月22日浸种、33.33万穴/hm2密度处理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苏垦118的产量与全生育期、高峰苗、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极显著相关,与结实率显著相关;扬粳805的产量与基本苗、高峰苗、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千粒质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2012年高邮市选择广适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粳稻品种(系),进行机插稻生态适应性生产力比较试验,分析不同品种生长特性、产量水平等综合性状,结果表明:南粳49、武运粳27、武运粳24产量较高,可扩大示范种植;扬粳4227、南粳5055熟期偏迟,有一定的种植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机插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粳稻新品种机插种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粳687、大粮203全生育期131~133 d,早熟;其余品种全生育期141~150 d,比扬粳687、大粮203迟熟10 d以上。早熟比迟熟品种产量相对要低,中稻1号产量最高,大粮203产量最低。中稻1号、淮稻5号、宁粳4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大面积推广,其余品种需扩大示范或再示范。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几年对扬粳4227品种的比较试验及丰产示范,明确了其具有产量稳而高、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协调、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征特性,分析了机械旋耕全量麦草还田机插秧应用机理,提出了适合扬粳4227的相应高产栽培对策。  相似文献   

7.
引进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在姜堰市沈高镇河横农场建立机插百亩示范方,应用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百亩示范方达到了723kg/667m^2的实收产量,产量构成如下:每667m^2有效穗20.3万,每穗粒数149.4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7.0g。  相似文献   

8.
以武运粳3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机插密度(机插规格或抓苗量)对其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水稻品种高产群体的适宜机插密度。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机插,在行株距为29.7cm×12.5cm、抓苗量为4株左右时,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均较高,是适宜的机插密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试验站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盐粳15号的生育期、株高、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盐粳15号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成穗率却随之减少,每穗总粒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而在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综上,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分别为300 kg/hm2和27.8万穴/hm2时,盐粳15号生育期、株高适中,群体、穗粒结构协调,实现了最佳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机插株距对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明确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可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以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江苏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行距固定为30 cm的情况下,研究了10、12、14、16和18 cm五种株距对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水稻品种的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粒重/叶面积)、抽穗后群体冠层净光合速率和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株距为12 cm时最大。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均随株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曲线方程计算出两年中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高产最适株距分别为11.6 cm,11.6~12.3 cm和10.8~11.4 cm。结论 机插秧行距固定为30 cm时,11~12 cm的株距有利于改善优质食味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并提高其产量,可作为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级稻南粳9108毯式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的产量目标、生育指标、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大田管理等内容,强调要实现优质与高产同步,必须严格按照超级稻南粳9108毯式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强化管理、科学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宁波市4年来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的试验示范情况,分析比较了父本机插机收与人工插种收割的成本和制种产量,提出了杂交水稻父本机插机收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14.
优质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栽培区域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江苏不同生态区机插粳型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为该品种大面积的科学布局和机插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超级稻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的方式,比较江苏不同纬度对南粳9108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和青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和总积温随纬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成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生育期天数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纬度每升高1°全生育期平均增加3d左右。日照时数表现出和全生育期一样的趋势。该优质稻的产量受积温影响较大。因此,在机插条件下,按大面积650kg/667m2产量目标,南粳9108适宜在北纬32°~34°地区种植(苏中和苏南北部地区),生育期适中,成熟度较好,苏北地区次之。  相似文献   

15.
2014~2016年在淮安市稻麦示范基地开展了优质机插粳稻金粳818群体生长指标、综合抗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研明了机插粳稻金粳818的产量结构、生育性状及品质参数,并集成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淮安市及相邻地区大面积种植金粳818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采用机械插秧 ,需要配套育秧技术 ,一般选择机械流水线作业加田间双膜育秧措施比较经济实用 ,效果显著。1 种子选择及处理根据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 ,选择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为宜 ,而且生育期要适宜 ,确保安全抽穗。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武育粳 3号、武运粳 8号、武运粳 7号、 72 0 31等水稻品种都可作为机插品种。种子要籽粒饱满 ,发芽率和发芽势要强。一般每公顷大田需种子 75kg左右 ,选择晴朗天气扬晒 1~ 2d后 ,用机械选 ,除去枝梗、杂质、瘪粒 ,再用比重 1 1盐水和黄泥水 (即用5 0kg水加盐 10kg或黄泥 2 0kg)…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麻育秧膜在凤台县两个品种中稻(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杂交稻品种皖稻153)机插育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麻育秧膜育秧提高了秧苗根冠比,改善了机插性能,降低了漏插率,并提高了机插后田间分蘖速度,且提高了稻谷产量。相比于南粳9108,麻育秧膜对杂交稻皖稻153秧苗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表现为对机插性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并具有更高的增产幅度。  相似文献   

18.
水稻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生产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运粳24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两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毯状苗,栽后早发,分蘖成穗率高,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穗大粒多,钵苗机插比毯苗机插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两种方式对比研究了籼粳杂交粳稻甬优2640的生育规律和产量表现。甬优2640钵苗机插成穗数较毯苗机插少,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显著提高,产量提高了1.83%,钵苗机插的秧苗素质高,群体质量好,穗粒结构协调,群体生产力强。正常年份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成熟期提前5~7 d,利于后茬小麦适期播种。讨论提出了淮北地区钵苗机插甬优2640超高产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以中熟中粳"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机插水稻不同行距和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水稻行距25 cm,施N为20 kg/667 m2的总茎蘖数多,出叶速度快,有效穗多,产量水平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