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伊犁马泌乳特性、构建伊犁马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的模型,本实验以新疆伊犁州昭苏马场核心群的15匹泌乳期、年龄、胎次相近的伊犁马为研究对象,利用Wood模型对伊犁马泌乳期30~120 d的105条泌乳记录进行拟合,预测其日产奶量及乳成分随泌乳天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Wood模型对产奶量的拟合度为0.85,乳成分拟合度在0.75~0.95;乳蛋白产量的泌乳曲线拟合度最高为0.95,乳糖率泌乳曲线拟合度最低为0.75;15匹伊犁马全泌乳期平均日奶产量为9.20 kg,产奶高峰日出现在第55天,日产奶量为14.37kg/d,预测120d泌乳期的产奶量为1053kg。通过使用Wood模型对产奶量及乳成分进行拟合,拟合度较为理想,可作为预测伊犁马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的模型之一,为乳用马的培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浙江舟山牛奶場从1955年就开始利用本地山羊挤奶,但产奶量很低,平均日产奶仅0.375—0.63公斤,最高的日产1.55公斤。1958年从西北农学院引进薩能奶山羊公羊与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第一代杂种平均日产奶量达1.85公斤比本地山羊提高二倍以上,最高日产奶量2.31公斤,而且泌乳期长,体型大。总結五年来的工作經驗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四川奶业》2005,(4):12-13
奶牛分群饲养,是根据母牛分娩后不同的产奶阶段和产奶水平,按奶牛的营养需要和精粗饲料的营养含量配制平衡的日粮饲养母牛,这既便于饲养管理,又能充分发挥母牛的产奶性能。母牛分娩后一般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产犊后15-120天,产奶量占全期产量的48%左右;第二期为产犊后121-210天,产奶量占全期的28%左右;第三期为产犊后211-305天,产奶量占全期的24%左右。以一个泌乳期产量6000kg母牛为例,第一期产量为2880kg(平均日产27.4kg);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伊犁马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之间的关联性。以60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选取PRLR基因侧翼区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伊犁马的日产奶量进行关联分析,研究PRLR基因的多态性与伊犁马产奶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PRLR基因侧翼区的2个片段均具有多态性,都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测序结果显示PRLR-P1的碱基突变位置为g.29764513 G>A,该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组氨酸变成精氨酸,经关联分析发现,该突变对伊犁马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PRLR-P2的碱基突变位置为g.30106804 C>A,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未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经关联分析发现,该突变对伊犁马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伊犁马PRLR基因侧翼区的碱基突变与日产奶量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可能是影响伊犁马产奶性能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5.
桦川县横头河子种畜场,饲养土种奶山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产奶量一直很低(平均日产奶不足1公斤)。1980年7月我们从西北农学院调入一批萨能奶山羊(平均日产奶2.75公斤,优秀个体最高日产可达5.25公斤),开始对本地土种奶羊进行杂交改良。5年来,获杂一代羊42只,杂二代羊18只,经体尺、产奶性能、繁殖与适应性等方面的测定与对比分析,证明杂交改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体尺用萨能羊改良本地土种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二胎泌乳早期荷斯坦牛体重、日产奶量、平均日增重和周平均日产奶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重与产奶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体重影响显著(P0.05),奶牛体重在第6泌乳周达到最低值;(2)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1);(3)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第5泌乳周达到产奶高峰;(4)泌乳早期荷斯坦牛平均日增重和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4周奶牛体重和产奶量呈负相关。该结果为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乳用马泌乳饲料在不同养殖方式下对泌乳期伊犁马泌乳量的影响,试验按照年龄、胎次、泌乳期、饲养环境相近原则选择泌乳期伊犁马12匹,随机分为试验组(放牧+补饲)和对照组(放牧),每组6匹,于2015年7月23日—2015年9月6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泌乳马平均日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了73.4%,为泌乳马在补饲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邓川牛是洱源县的奶用黄牛品种,1954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进行级进杂交改良,1989年全部改良为邓川黑白花牛。2010年,全县存栏79047头,能繁母牛存栏47428头,牛奶总产量19.2万t,群体平均305天产奶4050kg,优秀个体产奶量突破8000kg,奶农收入达到5.9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9.
1情况与分析 产奶量偏低。2010年6月30日产奶检测结果,该群奶牛个体最高日产奶量31千克,全群产奶牛每头平均日产奶12千克。与目前全国规模奶牛场平均产奶量25—35千克相比存在差异。乳蛋白为2.98%,偏低。乳脂肪为3.6%~3.7%,较高。因为产奶量低,饲料能量和粗纤维不缺,而蛋白水平过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双峰驼的年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体高和管围之外,体长、胸围和年龄对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如体长在145~151cm之间的平均日产奶量1.27kg,而在159~166cm之间的平均日产奶量1.68kg,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在206~217cm之间的平均日产奶量1.33kg,而胸围在218~228cm之间的平均日产奶量1.69kg,差异极显著(P〈0.01);从表2中可以看出,年龄和产奶量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体长、胸围和年龄对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双峰驼的体尺、年龄等性状与产奶性能进行相关分析,为今后选育提高双峰驼产奶量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产犊季节及胎次对甘肃会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产犊季节和胎次对奶牛产奶的影响。【方法】以会宁地区一奶牛场的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选择2011~2013年不同产犊季节及不同胎次产奶量记录完整的健康母牛共200头,主要探讨产犊季节及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将所有产奶数据校正到305d产奶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做出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305d产奶量的整体分布曲线。对4个季节和5个胎次的产奶量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SR法多重比较,确定不同季节和各胎次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的305d产奶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秋季(9~11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属高产奶量季节;夏季(6~8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属低产奶量季节。第2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第3胎及以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逐渐下降。【结论】产犊季节及胎次对甘肃会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在保证全年牛奶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在高产季节产犊和加强对高胎次奶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奶牛群体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拉日马牦牛的产奶性能,本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处于泌乳期的拉日马母牦牛20头(初产和经产各10头),对其产奶量和奶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拉日马牦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为612.96 kg,平均每天产奶量为4.01 kg/头,与我国牦牛的年平均产奶量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具有产奶量高的特点;拉日马牦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为6.91%、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72%、乳糖含量平均为5.40%、非脂乳固体含量平均为10.22%,与我国牦牛奶成分的相关研究结果和GB 19301-2010对生乳理化指标的要求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奶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要求,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为对产奶量进行早期选择和早期准确的预测,本文选取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畜牧场1978—1982年产奶记录,经矫正泌乳天数后,对奶牛最高日产量出现的天数(x_1)、最高日产奶量(x_2)、90天产奶量(x_3),最高日产奶量(x_4)及90天内泌乳均稳指数(x_5)等五个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及早期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最高日产奶量出现天数、90天产奶量及90天内泌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奶牛日粮代谢能、粗蛋白质和粗饲料类型3个营养因素对产奶前期奶牛100d产奶量影响的测定,确定日粮代谢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本试验ME:11.0MJ/kg,CP:12.0,粗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加玉米秸,奶牛100d产奶量可达到2907kg,平均日产奶29.07kg/d,全日粮料奶比为0.69:1,相当于精饲料产奶比0.31:1。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和吉林西部的气候与饲料资源特点,笔者推荐在奶牛产奶前期生产中使用ME:10.0MJ/kg,CP:10.5的日粮,尽量不使用稻草作为奶牛产奶前期的主要粗饲料。  相似文献   

15.
分布于红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牦牛具有较优良的产奶性能和乳质特性.该地区牦牛184天产奶量为211.30kg;乳脂率6.82%,乳蛋白5.60%,乳糖5.20%,均高于黑白花奶牛.暖季适当补饲可提高泌乳黑犏牛日产奶量0.77kg;冷季半舍饲+补饲可使泌乳黑犏牛全泌乳期产量平均提高1096kg,延长泌乳期109~137天.畜群结构调控和常规繁殖技术,可显著提高适龄母牛的群体比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群体产奶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望解决牦牛种间杂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改良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扩大改良规模、实现改良犏牛繁殖改良犏牛等,可提高牦牛改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牦牛的泌乳性能及提高产奶量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布于红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牦牛具有较优良的产奶性能和乳质特性。该地区牦牛184天产奶量为211 30kg;乳脂率6 82%,乳蛋白5 60%,乳糖5 20%,均高于黑白花奶牛。暖季适当补饲可提高泌乳黑犏牛日产奶量0 77kg;冷季半舍饲+补饲可使泌乳黑犏牛全泌乳期产量平均提高1096kg,延长泌乳期109~137天。畜群结构调控和常规繁殖技术,可显著提高适龄母牛的群体比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群体产奶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望解决牦牛种间杂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改良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扩大改良规模、实现改良犏牛繁殖改良犏牛等,可提高牦牛改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水牛产犊季节是否与其泌乳性能相关,试验以广西水牛研究所种畜场原始生产记录为依据,分析1 080头次奶水牛在不同产犊季节与泌乳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品种对产奶天数、泌乳期产奶量没有影响(P0.05),但对日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产犊季节对产奶天数以及泌乳期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日均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品种与产犊季节互作效应对产奶天数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泌乳期产奶量及日均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郭泾利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4):59-60,69
为今后奶牛改良工作成果的巩固和推广提供依据,对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在泾阳实施的效果与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累计使用良种冷冻精液细管23.7万支,生产改良奶牛3.15万头,且已有1.1万头的优质母牛已正式进入产奶阶段.良种补贴后代奶牛的头胎日产奶量达到27 kg左右,比同期母亲日产奶量高2 kg~3 kg;生奶平均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掌握德系西门塔牛导入张掖牛的产奶情况。[方法]采用级进杂交模式,开展选种选配和群体选育,通过对西弗F1头胎产奶母牛产奶量的测定。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西门塔尔杂交牛305d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00kg以上。[结论]引进德系西门塔尔开展杂交改良达到提高了我市西杂牛泌乳性能的目标,适合在我市引进开展杂交改良,提高母牛的产乳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水牛产犊季节是否与其泌乳性能相关,试验以广西水牛研究所种畜场原始生产记录为依据,分析1 080头次奶水牛在不同产犊季节与泌乳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品种对产奶天数、泌乳期产奶量没有影响(P〉0.05),但对日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产犊季节对产奶天数以及泌乳期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日均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品种与产犊季节互作效应对产奶天数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泌乳期产奶量及日均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