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雌激素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雌激素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概况1 1 关于雌激素 (E) E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 ,分子中含有 18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 ,是与动物繁殖有直接关系的生殖激素。动物机体内E主要来源于卵巢的卵泡内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此外 ,黄体、胎盘、肾上腺皮质、雄性动物的睾丸也可少量分泌。体内以 17β -雌二醇 (E2 )为主 ,其次是雌酮和雌三醇等。另外 ,某些植物也可以产生大量对动物具有生物活性的E。生产中常用的E ,以人工合成的为多见。1 2 应用概况 在奶牛生产中E的应用非常广泛。临床上主要与其它生殖激素配合使用 ,用于诱导发情和泌…  相似文献   
2.
本发情程序设计是从生殖激素方面出发,结合生殖道疾病治疗,重点要求诱导发情效果可靠,即发情率、受配率、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达到生产要求.同时注重药品来源方便、性价比合理,使用简捷方便.使用对象明确。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市地区养牛分散,人工授精以到户服务为主,距离多在5~30 km.往往是繁育员带着解冻后的冻精到达现场后才发现所需输精的母牛生殖道有炎症.由于养牛户急切要求给母牛配种,本着解冻后的精液尽快输精的原则,在有希望治愈并准胎,以确保繁育员与养牛户利益的前提下,偿试应用本法.  相似文献   
4.
实现奶牛出生性别控制.多产母牛犊是广大奶牛养殖人员的美好愿望,是奶牛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奶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5.
奶牛异常发情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繁殖疾病,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激素分泌失调、疾病等原因而引起,常见的有安静发情、短促发情、断续发情、短周期发情、持续发情和孕后发情。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安静发情、短促发情、断  相似文献   
6.
1一般性疾病 建立病牛病历档案制度。每头病牛都应有一个病历,病历填写的内容为一般检查情况,包括牛的体温、心跳次数、呼吸次数,粪的性状,鼻镜、精神状态,、病牛的瘤胃蠕动情况肠音,真胃触诊状态。通过信息中心电子档案了解病牛圈舍、胎次、病史、产奶量等,并登记在病历上。  相似文献   
7.
牛产后12小时胎衣没有脱落即为胎衣不下。也有人认为,奶牛在产后12小时胎衣尚未能排出,即可认为是病理性的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是临床上常见的繁殖疾病,发病率平均为10%以上,该疾病使奶牛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降低,严重影响养牛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成熟,猪鲜精人工授精普及面的扩大,偏远地区的养猪场和养殖户已经逐步认同了人工授精技术。一方面,认同仔猪的杂交优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品质好;另一方面,认同受胎率可以满足生产需求,人工授精技术掌握好的,受胎率达到85%以上。然而,有一些养殖场,养殖人员亲自进行猪鲜精人工授精工作,而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足够的实践,造成受胎率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提高奶牛受胎率是每个奶牛场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影响奶牛繁殖的因素很多,包括奶牛营养、疾病、膘情等。据近年来调查,在正常生产的奶牛场,常规饲养和人工授精情况下,奶牛发情期受胎率一般在40%~50%,最高能达到60%左右,与10年前相比下降了10%~20%。其下降原因比较复杂,有营养问题、奶牛高产因  相似文献   
10.
1开展羊人工授精的基本情况佳木斯市与双鸭山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羊人工授精工作。当时主要在国有种羊场,采用鲜精稀释后进行人工授精。进入90年代,利用羊冻精进行人工授精。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专门组织了全省的人工授精员学习羊的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免费发放羊冻精,在全省推广绵羊、山羊的人工授精技术。但在繁育实践中,各地反映效果各异,有喜有忧。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