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西南地区果树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采用Utah加权模型,先后对鲁西南地区常见的葡萄、桃和油桃、杏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差异显著。葡萄的需冷量最高,为1010~1840c.u。桃和油桃最低,花芽为620~910c.u,叶芽为500~890c.u。杏介于二者之间,花芽和叶芽均为790~910c.u。各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年际间均有差异。葡葡、杏不同品种需冷量的高低与本品种果实成熟期早晚的关系表现为成熟期早,需冷量低;成熟期晚,需冷量高。但桃树不同品种的需冷量高低与本品种的果实成熟期无明显相关关系,果实成熟期早,但需冷量较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同一品种其花芽、叶芽的需冷量不一,基本趋势是花芽的需冷量高于叶芽。  相似文献   

2.
采用河北顺平露地栽培油桃早红珠、曙光与瑞光5号枝条为试材,比较了不同低温累积量下的萌芽率,并采用7.2℃低温模型和犹他模型对3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瑞光5号的需冷量最高,花芽与叶芽分别为7607、00 h;曙光需冷量最低,花芽与叶芽均为640 h;早红珠介于二者之间,花芽与叶芽需冷量分别为7006、40 h;同一品种需冷量年际间差异不大;通过对7.2℃低温模型和犹他模型作比较,发现在该地区7.2℃低温模型更适合。  相似文献   

3.
山西晋中甜樱桃主栽品种需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冠’‘雷尼尔’‘大紫’‘红玛瑙’‘先锋’‘龙旭’‘红灯’等7个山西省晋中地区主栽甜樱桃品种为材料,采用花枝田间直采水培及低温处理后水培2种方法,分别采用≤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对其需冷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叶芽需冷量均低于花芽,甜樱桃需冷量研究应以花芽需冷量为准;在3种计算模型中,≤7.2℃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最大,犹他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次之,0~7.2℃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最小;初步选用0~7.2℃模型计算7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龙旭’386 h,‘龙冠’‘雷尼尔’428 h,‘大紫’‘红玛瑙’466 h,‘先锋’481 h,‘红灯’493 h。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连续3年,分别采用0~7.2℃模型、≤7.2℃模型和犹他模型估算四川省成都地区早熟梨品种翠冠和爱甘水的需冷量。结果表明,采用3种模型估算的2个早熟梨品种不同年际间需冷量差异较大;相同模型下,估算爱甘水需冷量数值大于翠冠;在四川省成都地区,适宜选择犹他模型估算2个早熟梨品种需冷量,估算的数值在年际间差异较小,翠冠顶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分别为716~952、696~782 C.U,爱甘水顶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分别为869~952、831~952 C.U,2个梨品种自然休眠结束期在1月3—17日。建议四川省成都地区翠冠和爱甘水梨设施栽培时,扣棚时间为1月上旬至中旬。  相似文献   

5.
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2年对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梨的需冷量最低,油桃次之,杏较高,葡萄最高。有些品种(如美人酥梨、华光油桃等)年际间有差异,不同地区间差异更大。用犹他模型统计的落叶果树需冷量年际间差异较小,地区间也较稳定,可作为苏南地区落叶果树需冷量的主要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甜樱桃品种需冷量。【方法】2008—2013年应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对11个甜樱桃品种的需冷量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0~7.2℃模型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樱桃种质资源圃保存的66个甜樱桃品种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进行评价,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甜樱桃品种进行分类,K-S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供试的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值介于516~852 h,51个品种花芽的低温需求量低于叶芽;聚类结果显示,≤549 h的品种属于低需冷量品种,573~716 h的品种属于中需冷量品种,≥740 h的品种属于高需冷量品种,其中中需冷量品种占比约为88%;K-S检验结果显示,需冷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结论】以0~7.2℃模型评价国内各甜樱桃栽培区广泛栽培的品种大多属于中需冷量品种,需冷量值主要集中于550~720 h,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为国内栽培区的引种以及设施栽培确定扣棚控温时机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7.
1选用适宜叶面肥不同树种、品种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如苹果、葡萄等需氮肥较多,而桃、杏等需钾量较多;果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也有较大差异,一般在果树生长前期需要氮肥较多,以后逐渐减少,果实采收后需氮量又增加;对钾肥来说,生长中期需用量较多,钙在生长中后期需用量多,但吸收高峰在前期;硼在花期需求量大.果树不同品种、不同土壤条件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叶面喷肥要根据树种、品种、生长期、土壤条件等选择喷肥种类.  相似文献   

8.
103份桃种质在南京地区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模型估算南京资源圃103份桃种质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筛选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和需热量的最佳估算模型,探讨需冷量、需热量与开花展叶的关系。【方法】连续2 a(年)(2018年11月—2019年4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4月),采用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对103份桃种质(南京地区)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估算,并对不同年际间、不同模型间、不同种质间、花芽与叶芽间、需冷量与需热量间,以及需冷量和需热量与开花期和展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为南京气候区域桃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的最优模型。绝大部分桃种质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基本一致,仅‘帚形山桃’和‘红花山桃’2份种质的叶芽需冷量约为花芽的5倍。桃花芽需热量基本低于叶芽需热量;桃芽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与盛花期和展叶期均存在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低的种质开花展叶早;需冷量和需热量高的种质开花展叶晚。【结论】适宜南京气候区域桃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的模型分别是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103份桃种质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值范围广,分别为151~1 264 h和187~1 108 h,256~391 D·℃和267~498 D·℃;花芽需冷量与叶芽较一致,需热量则基本低于叶芽;需冷量与需热量无相关关系,二者对开花、展叶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浙西南地区气候条件下,采用0~7.2℃模型、7.2℃模型、犹他模型和0~9.8℃模型4种低温模型对主要李品种花芽休眠需冷量进行估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犹他模型估算需冷量年际间差异小,本地区李需冷量研究宜采用犹他模型。以犹他模型测定结果显示,试验品种中低温需冷量低的品种为芙蓉李和红心李,约为660~720c.u;其次是贵阳李、黑宝石、红肉李、皇家宝石、佛来索、李王和盖县大李,约为720~800c.u;再次是黑琥珀、凯尔斯和玫瑰皇后,约为800~830c.u;需冷量最高的品种为早美丽、红晶李、大石早生、金滴李,约为900~930c.u。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果树自然休眠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只有满足一定的需冷量才能解除休眠,不同的植物对低温需求量不同,落叶果树设施栽培,打破自然休眠至关重要。在过去30多年里,对休眠解除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破眠剂方面,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他措施尤其是物理破眠技术研究较少。目前应用的化学破眠剂如硫脲和6-BA等都对人体有害,生产上更需要无公害的破眠措施,而物理破眠措施正适应了这一要求。1温度对解除树体休眠过程的影响一定程度的低温可解除落叶果树休眠,不同的树种其需冷量不同。低温对解除休眠的作用是逐渐累积的,不同的温度,其低温效果不同,而且依不同树种而异;此外,温…  相似文献   

11.
几种落叶果树H2O2含量变化与自然休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设施栽培中常见的几种核果类果树品种和两个葡萄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芽休眠期间 H2O2含量变化动态, 并探讨了温度、生长调节剂及化学破眠物质对H2O2含量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 休眠期间,不同树种( 品种) 芽内 H2O2含量存在差异, 基本趋势是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 花芽高于叶芽, 但葡萄品种相反, 早熟的‘京秀’高于晚熟的‘巨峰’; 休眠期芽内 H2O2含量基本呈稳步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急剧下降的时间略有差别, 且与自然休眠解除的时间相吻合。低温(5 ℃) 处理显著增加了芽中 H2O2含量, 中温(10 ℃) 使 H2O2含量略有增加, 而高温(20 ℃) 却导致 H2O2含量降低。休眠前期50 mg.L-1 ABA 处理显著提高了芽中H2O2含量, 而100 mg.L-1的GA3和6-BA 处理有减少 H2O2含量的趋势, 但二者差异不明显。热带地区常用的化学破眠物质对芽 H2O2的影响因树种( 品种) 、使用时期不同而异, 硫脲、KNO3前期使用对核果类果树影响明显, CaCN2对核果类无明显效应, 但对葡萄品种作用显著。果树芽 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 H2O2可能是低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辣椒离体植株再生及其变异的SS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不同基因型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子叶、下胚轴、去除生长点并带下胚轴和各切去一半的两片子叶、去除生长点并带下胚轴和半片子叶为外植体,分别培养在附加不同激素和 AgNO3 的MB5和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基因型、外植体、激素配比和AgNO3等对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和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以MB5+2.0 mg·L-1 TDZ+1.0 mg·L-1 IAA+4 mg·L-1 AgNO3培养基最佳,诱导率最高可达100 %。而芽伸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B5+3.0 mg·L-1 6-BA+0.5 mg·L-1 IAA+5.0 mg·L-1 AgNO3+2.0 mg·L-1 GA3,最高伸长率可达87.5 %。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1 IAA+0.1 mg·L-1 NAA,生根率均达100 %。不同的外植体类型具有不同的不定芽诱导和芽伸长的能力,以去除生长点并带下胚轴和各切除一半的两片子叶作外植体时的诱导效果最好。用50对SSR引物检测再生植株,其中86株伏地尖的再生植株和对照植株间均没有扩增出差异条带,而茄门再生植株的SSR检测结果有12对引物表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邢桂梅  毕晓颖  雷家军 《园艺学报》2007,34(6):1563-1568
以君子兰品种‘油匠’的花瓣、花丝、胚珠等花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0.1%升汞消毒10 min,花器官外植体污染率较低,仅为9.9%;不同花器官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能力不同,花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分别达到15.6%和57.1%;花瓣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的能力与花蕾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蔗糖浓度等因素有关,最适培养基为MS+2,4-D 2.0 mg·L-1+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适宜的花蕾长度为0.6~1.0 cm。蔗糖浓度为3%时,花器官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分化成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4种授粉方法对切花百合不同杂交组合结籽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1种优质切花百合为试材, 对两种发育时期的花采用常规柱头授粉、0.1%BA处理后授粉、花粉培养液(蔗糖100 g·L - 1 +H3BO3 20 mg·L - 1 +CaCl2 10 mg·L - 1 ) 处理后授粉、3%食盐水处理后授粉等方法, 比较了不同授粉方法对杂交结籽的影响。结果表明: 百合亲本组合、花发育时期对杂交结籽有很大影响; 花粉培养液处理对杂交结籽普遍有促进作用, 克服了1个亚洲百合杂交系内组合的杂交不亲和; 食盐水和BA处理的作用不稳定, 在有的亲本组合中表现为促进杂交结籽, 在有的组合中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嘴蝎尾蕉切花苞片褐变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爱武  刘念 《园艺学报》2006,33(4):898-900
 研究了金嘴蝎尾蕉切花最佳采收时期和对其苞片褐变具有良好控制效果的预处理保鲜液及瓶插方法。结果表明: 金嘴蝎尾蕉以中蕾期采收最佳; 整个花枝水平放置, 完全浸泡于500 mg·L - 1 H3BO4或500 mg·L - 1 MgSO4中1 h后, 结合2 mg·L - 1 6-BA + 200 mg·L - 1 Al2 ( SO4 ) 3瓶插保鲜及0.1%聚乙烯醇喷洒花枝, 可显著控制苞片褐变, 保持组织较低水平pH值, 减缓膜透性的上升。其瓶插寿命分别达12 d和11.5 d, 显著高于对照的4 d。  相似文献   

16.
GA3 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睡莲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GA3 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睡莲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GA350 mg·L-1 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能增大花径,使花茎挺直和延长切花开放时间,有利于维持花枝鲜样质量,减缓花瓣pH值和膜相对透性上升的幅度,从而延长瓶插寿命。PP333 10 mg·L-1 和CCC 10 mg·L-1 处理的保鲜效应不显著。6-BA 1 mg·L-1 和NAA 1 mg·L-1 瓶插处理不适用于睡莲切花保鲜。  相似文献   

17.
美王是以自交系M16为母本,以自交系W-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瓜一代杂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果实发育期30 d(天)左右,全生育期97 d(天)左右;日光温室秋冬茬或冬春茬栽培,果实发育期50 d(天)左右,全生育期108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主蔓第6节着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 2~3节现1雌花,结果能力强,田间整齐度好。果实圆球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规则条带,瓤大红色,剖面均匀一致,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 %,边部 10.6 %,VC含量84 mg·kg-1,风味好,品质佳。单瓜质量3.5 kg左右,每667 m2产量3 800 kg左右,适于露地早熟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南亚热带广东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采用插枝法对6个主栽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可划分为较短休眠期和较长休眠期2个品种组,横核、大核青属较短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34.5d、叶芽的休眠期为44.8d;软枝大粒梅、白粉梅、李梅和桃梅属较长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46.7d、叶芽的休眠期为60.9d。果梅最早进入自然休眠在10月5日,花芽结束休眠最晚在11月30日,叶芽最晚在12月15日。果梅自然休眠期间的日均气温平均值是花芽22.1℃、叶芽21.5℃,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是花芽18.4℃、叶芽17.6℃,果梅的自然休眠是在较高气温条件下通过的。认为可采用0~14℃低温模式来研究南亚热带果梅品种的低温需求量,在这个模式下,较短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55.8h,叶芽110h,较长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94.3h,叶芽180.3h。  相似文献   

19.
分蘖洋葱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典  徐启江 《园艺学报》2001,28(4):359-361
 阿城紫皮分蘖洋葱鳞茎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 + 2 ,4-D 2. 0 mg·L-1 + KT0. 5 mg·L-1最佳, 出愈率为100 %; 分化培养基以MS + NAA 0. 1 mg·L-1 + BA 0. 4 mg·L-1最佳,分化率为88. 3 % , 平均成苗数为10. 2 ; 生根壮苗最佳培养基为1/ 2 MS + PP3330. 1 mg·L-1+NAA 0. 01 mg·L-1 + IBA 1. 5 mg·L-1, 生根率100 % , 移栽成活率达100 %。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测定了6种果树品种的S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物候期的推进,SOD活性逐步下降;早熟品种的SOD活性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花芽SOD活性高的品种其果实SOD活性也高;具腋花芽结果习性的品种果实和叶片SOD活性相近;而具顶花芽结果习性的品种果实SOD活性比叶片高。SOD活性高时MDA含量降低,反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