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S-P法),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索(SST)、胃泌索(Gas)、胰高血糖素(G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前肠和中肠仅有少量分布,后肠的分布数量多。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lu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两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细胞。  相似文献   

2.
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鲷消化道几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分布特点是,从食管至胃幽门部逐渐增多,胃幽门部分布最为密集,而肠道各段均未发现;生长抑素(Som)免疫阳性细胞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分布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最少,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偶见,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未检出;胰高血糖素(G lu)免疫阳性细胞仅少量分布于前肠和中肠,食管、胃的各部和后肠均未检出;胰多肽(PP)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  相似文献   

3.
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 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和肠管各段均未检出;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 lu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其余各段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老龄贵州小型猪胃内分泌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方法】采集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的胃,取胃的不同部位(贲门、胃体、胃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中的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细胞染色,在400倍视野中观察其形态及分布,并进行计数,比较老龄与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的差异。【结果】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中的5-HT-IR、SS-IR阳性细胞呈锥形、圆形、卵圆形等多种形态;分布不均匀,分别主要分布于胃腺的体部、底部或黏膜表面上皮细胞之间。老龄贵州小型猪胃窦5-HT-IR阳性细胞数较贲门极显著增加(P<0.01),胃体较贲门显著增加(P<0.05);胃窦SS-IR阳性细胞数较贲门极显著增加(P<0.01),而胃体与贲门差异不显著。老龄贵州小型猪5-HT-IR、SS-IR阳性细胞数较青年贵州小型猪明显减少,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老龄贵州小型猪胃黏膜5-HT-IR、SS-IR阳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规律与青年贵州小型猪相似,但分泌5-HT、SS的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老龄贵州小型猪的胃黏膜内分泌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Glu和5-HT细胞的形态、位置与分布情况。方法:使用Glu和5-HT抗哺乳动物血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Glu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以中肠分布最密集,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低;重口裂腹鱼肠道中,前肠和中肠分布密度较高,后肠极低。5-HT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的分布密度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重口裂腹鱼则在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高,中肠较低。Glu和5-HT细胞主要呈梭形和锥形。结论:Glu和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两种裂腹鱼食性和肠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方法】采集中国黄羽鹌鹑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及直肠,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oin-peroxidase complex,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SS细胞定位。【结果】SS细胞主要分布于腺胃及小肠各部位,其中以腺胃分布数量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回肠及直肠分布均较少;食管、嗉囊、肌胃及盲肠处均未发现有其分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腺胃SS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肠道各部(P<0.05),而肠道各部位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S细胞的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三角锥形及梭形为主,多分布于腺胃腺叶内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SS细胞的分布数量在雌雄鹌鹑各相应部位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形态特征相同。【结论】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SS细胞呈现由小肠头端向直肠尾端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腺胃处分布数量最高,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三角锥形及梭形,这可能与其消化道相应部位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 )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结果显示,除食管外,5-羟色胺细胞从胃到直肠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分布密度呈波浪式,其中直肠部分布密度最高(5.20±1.94),回肠部次之(3.75±1.29),胃部最低(1.7±0.80)。5-HT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形态多样,呈圆形、锥体形、梭形等。根据形态我们认为家鸽消化道5-HT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雏鸵鸟脾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及脾内5-HT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雏鸵鸟脾脏的解剖学、显微和超微结构特点,探明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脾内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制片及染色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SABC法对5-HT在脾脏内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雏鸵鸟脾脏被膜较薄,小梁不发达;白髓内动脉周围淋巴鞘薄,偶见脾小结,但无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内含较多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及少量RER,核膜双层,有明显的核膜孔;椭球体积小,其周围淋巴鞘较厚,且数量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有强嗜酸性均质物形成的明显界限,鞘毛细血管外细胞胞质内富含RER、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体较大,胞质较多,核多位于细胞一侧,阳性产物位于胞质内;红髓内阳性细胞数量最多,阳性产物表达最强;动脉周围淋巴鞘内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但阳性产物表达较强;而椭球内有弱阳性产物表达。【结论】雏鸵鸟椭球周围淋巴鞘数量远比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其间的强嗜酸性物质主要由纤维构成;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位于红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阳性产物表达强;脾脏是合成外周5-HT的重要场所,可能主要由浆细胞和原浆细胞合成分泌;外周5-HT可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局部分布的特点,选取5只健康成年紫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内分泌细胞在紫貂的消化道中均可检出;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和肠腺上皮细胞间,以胃黏膜和小肠前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大肠各段仅检测到5-HT-IR细胞,食管无内分泌细胞检出;细胞形态多样,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楔形;在所测细胞中,5-HT-IR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各段,其余6种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紫貂消化道的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符合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SS-IR细胞和SP-IR细胞的分布型与以往报道的其他哺乳动物的观察结果差别较大,可能是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13.
2月龄绿孔雀的消化器官各段肌层发达,消化腺发达。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未出现角质化。食管腺由单层枉状上皮构成,开口处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异常明显。嗉囊的粘膜上皮和腺体与食管相似,粘膜下层不明显。腺胃有浅层单管腺和深层复管腺,浅层单管腺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小肠绒毛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粘膜肌不明显,有中央乳糜管,无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后段,固有层有淋巴孤结。空肠、回肠固有层有淋巴孤结。盲肠的固有层有淋巴孤结和丰富的肠腺,肌层发达。肝小叶间界限不清,血窦中可见大量扁平的内皮细胞和多突的星状细胞。胰脏的小叶界限不清,内分泌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4.
许氏平鲉消化管上皮细胞及消化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5只健康中华鳖的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超微构造。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细胞上部胞质中充满黏液性颗粒,其形状多样化;上皮中有少量淡染的亮细胞,其结构与周围细胞基本相同,只是数量有差异;上皮细胞之间具有明显的细胞连接。胃腺上皮细胞还未分化为独立的主细胞和盐酸细胞,但腺体细胞的结构同时具备两种细胞的特征,即既有发达的细胞内小管和丰富的线粒体,又有大量膜包分泌颗粒和粗面内质网。上述结果表明,中华鳖胃黏膜上皮具有分泌黏液的细胞结构:一种胃腺细胞可同时执行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盲囊组成。消化道包括唇瓣、口、食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和肛门,除唇瓣、晶杆囊外,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胃壁和肠壁的局部缺乏肌层;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腺上皮由胚性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分泌细胞(B-细胞)组成;在口、胃、肠等部位的消化管腔及盲囊腺腔中存在着吞噬细胞;肠上皮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胃上皮、肠上皮和消化盲囊导管上皮有较强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胃壁、肠壁和消化盲囊中含有铁。  相似文献   

18.
褐牙鲆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阿利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和不同pH(1.0、2.5、3.1)的AB染色法,对褐牙鲆进行显微观察,发现褐牙鲆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均有粘液细胞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褐牙鲆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AB呈阴性反应,PAS呈阳性反应,含中性粘多糖;Ⅱ型呈蓝色,AB呈阳性反应,PAS呈阴性反应,含酸性粘多糖;Ⅲ型呈紫红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Ⅳ型呈蓝紫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AB(pH 2.5、3.1)染色显示,粘液细胞含酸性粘液(蓝色);AB(pH 1.0)染色显示,粘液细胞含弱的和强的硫酸化酸性粘液(蓝色).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含有大量粘液细胞,食管和中后肠以Ⅲ型和Ⅳ型细胞为主,幽门垂和前肠含有许多Ⅰ型细胞,胃只含大量的Ⅰ型细胞.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