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圣外王”一语出自《庄子·天下篇》,它的提出有着当时社会历史与学术思想文化上的背景。庄子之提出“内圣外王之道”,并不是通过从正面界定其内涵,而是通过考察诸家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认识和运用上的偏差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庄子特色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其认识论上的意义主要关涉认识的层次、对象与认识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庄子人生哲学姜思学庄子哲学,因时代和社会的关系,历来解法各异,歧见甚多。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庄子哲学的实质和核心是唯心主义天道观和相对主义认识论,而就人生哲学言之,则体现了虚无主义思想和悲观厌世情绪。此种见解虽不无深刻之处,但无异失之偏颇或不够...  相似文献   

3.
对庄子和德里达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从反传统的立场、解构二元对立的思辨策略、对语言的认识的差别、对终极理性和真理的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二者虽然表面上都象是统一在反传统和反真理的旗帜下 ,但却同在表层 ,异在本质。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是彻底的真理和理性的颠覆者 ,而庄子及其道家哲学则是真理和理性的探询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全生”哲学影响到庄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传播思想方面也不例外。庄子是一个媒介技术的悲观论者,他认识到了媒介功能的局限性,并提出超越媒介的设想。庄子的思想曾被西方传播学大家麦克卢汉借鉴,但两人的传播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逍遥思想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对我们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庄子逍遥思想中"无待"的自由、"三无"的人格和"逍遥"的和谐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实现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的生命价值、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和营造万物和谐的逍遥境界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逍遥     
<正>南华真人庄子休,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追求精神逍遥无待,倾毕生之功以成《庄子》。读之,感受到的是它的神圣,经典的文字,深奥的思想,徜徉其中,却找不到归路,让人有些生畏。始终没弄明白庄子何以能够逍遥游呢?庄子在文章的最后一语道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如此才能逍遥游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忘世”思想,这在其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现世性与彼岸性的双重思辨中得以构建。庄子企望超越生命存在的现世性局限,获得自我的精神解脱、超越,实现生命存在的彼岸性追求。因此,庄子的生命哲学并非“出世”、“厌世”或“游世”等看法,而是体现出浓厚诗化意味的“忘世”思想。  相似文献   

8.
“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是庄子“言意观”最具代表性的命题。庄子这一言意观念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作为庄子哲学思想核心的“道”是一个“虚无”、是一个“混沌”,是一个不可目视、不可言表,只可“意致”、只可“神遇”的存在。而这种“意致”和“神遇”的体认方式恰恰就是一种审美认识。其影响所致,使得努力克服语言在表情达意和写景状物方面的局限,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言近旨远”和“文外重旨”等艺术效果,成为我国古代诗文创作和诗文鉴赏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庄子学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文化元素.该文立足当代医学,通过梳理庄子学说中的生命哲学思想,探讨了庄子生命哲学对于化解当下的诸多医学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是近代文学的开山者, 其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特征。他吸收庄子寓言奇想的精神、屈骚比兴奇诡寓意的表现手法, 追求不恒常的构想、不恒常的描写、不恒常的表意造语, 形成了作者含意深隐曲折、表现诡异奇特的独特散文风格。  相似文献   

11.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意蕴,他提出"与天和"的重要理念、"和天下"的理想追求,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为先秦大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文章不但文笔精美 ,语言流畅 ,富于哲理和诗意 ,而且包含有大量的养生资料。这些养生思想 ,对后世的养生、气功和内家拳术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庄子》的养生哲学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圣”之道中。“内圣”之道又包括“养生”、“逝世”和“德充”等内容。庄子认为 ,“养生”贵“顺” ,也就是说“安时而处顺”(《养生主》) ;“逝世”贵“虚” ,所谓“虚己而逝世”(《山水》) ;“德充”贵“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德充符》)即是。三者相互联系 ,而“养生”则是“内…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中国首位提出“圣人无情”的思想家,目的是为了消除多情引起的烦恼,以利于养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却是一位多情之人;事实上,为了消除多情烦恼而提倡“无情”的庄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无情,他一直纠结于现实的多情生活与理想的无情境界之间。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哲学思想,"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明老子之术"。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自本自根的道之本体论,由相对主义导致的不可知论,以及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观上。  相似文献   

15.
儒道两家既对立排斥又吸收融合的现象,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明末的大儒王夫之(船山先生),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站在儒家道统的立场痛斥佛老,甚至指责陆王的言论是打着儒家的招牌,实际宣扬佛老的邪说,乃真正冒牌的"异端".一方面批评宋明儒的"出入佛老"不过是"互为缀合"以相糅杂",所涉并不深.至于他本人对佛道的态度,则是"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矣.见其瑕而后道可使复也"并且付诸实践,他不但遍注群经,同时也注解老庄、法相等佛道的经典.藉注解的方式,发表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又因为他特别推崇庄子,既注解  相似文献   

16.
郑云云 《农业考古》2002,(2):290-292
中国是散文大国,又是茶叶大国。 春秋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第一座高峰。《论语》、《孟子》、《庄子》等大家之……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 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学界认为庄子没有灵魂不死的观念。而事实上,庄子在继承了前人灵魂不死观念的基础上,又有所改造,承认人人皆有灵魂,但一般人的灵魂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而得道之人通过精神修养,可以使自己的灵魂不死不灭,甚至升天成仙。  相似文献   

19.
<正>【提出问题】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在承载大船时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猜想】小常猜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如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受到各国的重视。庄子的生态思想可以为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借鉴价值;重点阐述了庄子的环境与健康观思想,并对现代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给出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