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源GA3对紫荆花粉萌发的影响,为紫荆的杂交育种和盐碱地的引种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为材料,采用花粉人工培养法,研究外源GA3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紫荆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增大,其对紫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伸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20和5 mmol/L以上NaCl即可分别显著抑制紫荆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伸长。添加100 mg/L外源GA3可促进盐胁迫下紫荆花粉提早萌发,提高盐胁迫下紫荆花粉的萌发率(14.89%~32.04%)和花粉管长度(0.15~0.36 mm),显著增强花粉细胞的SOD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结论】较低浓度的NaCl即可对紫荆的生殖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添加外源GA3不但可提高盐胁迫下紫荆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的长度,而且可促进盐胁迫下紫荆花粉的提早萌发,缓解NaCl胁迫对花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对土壤养分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对土壤养分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改善冬季淹水烟田土壤环境,为优质烤烟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方法】在郴州桂阳选取冬季常年积水的植烟田块,于晚稻收获后进行粉垄深耕,立即起垄,配合在烟垄的垂直方向开深沟(围沟深度30.5 cm,垄沟深度21.5 cm),设置常规处理(T1)、粉垄深耕(T2)、开沟排水(T3)和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T4)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处理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移栽后80 d,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较常规处理分别提高39.08%,30.78%,29.55%和21.42%。烤烟生长中后期,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处理根系生长发育较常规处理更好,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移栽后80 d,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显著大于常规处理。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能调节烤后烟叶化学性状,产量和产值较常规处理显著提高了8.8%和13.4%,但对上等及中上等烟比例无显著影响。【结论】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中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镉铅积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0%、0.5%、1%、2%的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Cd和Pb的积累、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添加1%、2%生物炭后,土壤DTPA提取态Cd和Pb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 H值、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生物炭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提升,地上部干重、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Cd和Pb的积累,尤以地上部降低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7.53%~71.46%和31.00%~55.43%。1%和2%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营养品质和重金属含量都有显著影响,但两者间无差异。【结论】生物炭添加到土壤后,一方面通过提高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抑制了小白菜对Cd、Pb的积累,进而影响了作物品质;另一方面生物炭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最终改善了小白菜的生长状况及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索不同品种的菊芋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影响,以期揭示菊芋浸提液的作用机理 并为其应用于杂草防治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稗草种子为试材,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徐州和潍坊菊芋不同 器官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测定稗草根长、芽长、发芽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土壤 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电导率。【结果】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种子发芽率不断降低,最高抑制率达到 52.08%,而根长与芽长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 81.96% 和 19.89%;叶过氧化物酶 (POD)、叶过氧化氢酶(CAT)、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浸提液浓度先升后降,浸提液处理稗草 SOD 活性普遍受抑制。潍坊菊芋浸提液能诱导 稗草积累 MDA,而徐州菊芋浸提液使稗草 MDA 含量先升后降。随着浸提液浓度提高,土壤电导率逐渐升高, 其最大增幅达 180.56%;而转化酶活性随潍坊菊芋提取液浓度升高均表现为促进效应。【结论】菊芋浸提液对 稗草的生长、抗氧化能力、MDA、根系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都有一定的作用,可用于进行杂草防治。  相似文献   

5.
香樟林下几种冷季型草坪草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香樟林下种植的草坪草品种,2005~2007年间,在上海金山5年生香樟(Cinnamomun camphora)林下进行了4个种8个材料(品种,品系和组合)的冷季型草坪草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Plantation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Langara 品种具有相对较强的适应性,但播后9个月草坪草大都消亡,草坪质量严重下降.为了分析香樟林下抑制草坪草生长的原因,以高羊茅Plantation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香樟落叶粉(粒径<2 mm)、香樟林下土壤(香樟土)、在香樟土中加入质量比为33%的香樟落叶粉(1香樟落叶粉:2香樟土=m:m)、和香樟林外休闲土壤(休闲土,对照)为试验介质,分别在120和40 μmo1.m-2·s-1 光合有效辐射光强(PAR)下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介质与光强的互作效应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影响显著,在两种光照强度下风干60 d后的香樟土与休闲土中的相比种子萌发率与植株高度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香樟土中加入质量比为33%的香樟落叶粉则显著降低播种后28 d的种子发芽率达19%~40%和抑制播种后7 d的植株高度达65%-83%,而在纯香樟粉介质中种子萌发率和植株高度则受到更为严重的抑制,分别下降46%~68%和92%~95%;香樟落叶粉的抑制效应随着播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0 μmol·m-2·s-1 PAR 光强下幼苗植株细弱,但不致死,而120 μmol·m-2·s-1 PAR 下就能培育出与自然光下生长相似的壮苗.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和试验期间香樟林下的光照强度与温度条件,有理由认为香樟树的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对草坪草的化学他感作用以及化学他感物质与光强的互作效应是抑制香樟林下草坪草种子萌发和草坪草植株生长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结果为在香樟树下草坪的建植与养护管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 测定16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对受体植物生菜和反枝苋的化感活性;【方法】琼脂混粉法;【结果】在10 g?L-1的粉末添加浓度下,所有的供试植物器官粉末均对两种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生长的抑制明显高于对胚轴生长的抑制。其中观赏桃的茎、桑树的根、紫叶小蘖的叶、金银木的果实、鸢尾的叶以及复羽叶栾树的花等器官表现出的活性最高。【结论】结果表明上述植物器官具有高化感活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定位施肥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异构性及其养分影响因素,为稻麦高产与杂草控制协同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太湖地区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土壤为材料,采用镜检法对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肥加磷肥(NP)、氮肥加钾肥(NK)、磷肥加钾肥(PK)、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NPK)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表层土壤(0—15 cm)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计数,分析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Richness指数和Evenness指数,并进行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1)各个处理的鸭舌草、陌上菜、水苋菜、酸模叶蓼、牛毛毡、异型莎草的种子密度都较大,成为危害太湖地区稻麦生长的主要优势杂草种群。(2)氮肥施入使大部分杂草种子数量下降。磷肥施入使牛毛毡种子数量显著下降,鸭舌草种子数量显著增加。(3)NPK处理的物种数及群落丰富度指数最高(P<0.05),而均匀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结论】长期氮、磷、钾肥料单一或配合施用可显著影响稻麦两熟制农田杂草种子库的群落组成,其中施氮显著降低农田杂草种子密度,磷、钾肥则影响了不同杂草种子在各处理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氯水平下烤烟的吸氯特性及纳米脱氯剂脱氯效果,为烤烟降氯探索可行性途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氯水平下,高分子纳米脱氯剂处理烟叶氯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氯水平与烟叶氯含量的关系。【结果】烟苗移栽后,过早添加脱氯剂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烟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脱氯效果来看,脱氯剂添加后30d,脱氯效果最佳,与同氯水平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相比,添加脱氯剂处理烤烟根、茎、叶的氯含量分别降低了24.14%~59.68%,3.33%~16.26%和6.65%~34.38%;全株氯积累量较同氯水平未添加脱氯剂的处理降低了41.94%~73.98%。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烟株根、茎、叶的含氯量极显著受施氯水平的影响,且随施氯水平的增加,烟株根、茎、叶的氯含量均呈线性或指数函数上升趋势,而添加脱氯剂处理烟株茎和叶的氯含量与施氯水平间的线性和指数函数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烟株移栽后30d,植烟土壤氯含量差异显著,且表现为添加脱氯剂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结论】在烟苗移栽后30d,施稀释浓度为0.5%的纳米脱氯剂1.5mL/kg,可有效阻控烤烟对氯的奢侈吸收,进而降低烟叶中的氯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究营建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上由抛荒地营建的香樟×乌桕混交林、栾树×香樟混交林、乌桕×柏木×龙爪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柏木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磷组分含量(全磷、微生物磷、速效磷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混交林类型土壤磷组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土壤磷组分的主控因子。【结果】(1)3种混交林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磷、速效磷和全磷的含量。在3种混交林中,香樟混交林提高土壤全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栾树混交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2)3种混交林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含量的主要因子,解释度分别为49.8%和27.6%。【结论】3种混交林总体上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来提高土壤全磷、微生物磷和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橄榄叶对育肥期獭兔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獭兔生产中合理添加油橄榄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月龄体重相似的128只生长獭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油橄榄鲜叶(A0=0%、A1=5%、A2=10%和A3=15%),预试期7 d,正试期38 d。【结果】①饲喂不同比例的油橄榄叶对獭兔的采食无显著影响;②添加10%和15%油橄榄叶獭兔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水平组(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7.60%;③添加油橄榄叶对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等无显著影响,而对尿素氮、肌酐、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影响显著(P<0.05),但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④添加10%—15%油橄榄叶对血液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在饲粮中适宜添加油橄榄叶不影响育肥獭兔的生产性能,不会对血液生化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添加10%—15%的油橄榄叶能增强獭兔血液的抗氧化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粉圆配方工艺条件,为软糯口感粉圆的加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6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粉圆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建立了感官评分(Y)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A)、黄原胶添加量(B)和瓜尔豆胶添加量(C)的二次回归方程: Y=89.9-0.18A-0.79B-0.22C+0.36AB+0.92AC+2.06BC-1.78A2-2.14B2-1.03C2。各因素对粉圆感官评价的影响排序为黄原胶添加量>瓜尔豆胶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粉圆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粉圆制作的最优配方为:预糊化淀粉添加量0.07%、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08%、黄原胶添加量0.05%、瓜尔豆胶添加量0.05%,在此条件下,粉圆感官评分91.4分,与模型预测值(89.9分)接近,且弹性(0.671)、咀嚼性(426.5 gf)、硬度(807.2 gf)、粘结性(1644 gf·mm)和内聚性(0.788)等质构数据相对较好。【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粉圆制作配方可有效提高粉圆感官品质,表现出粉圆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P2O5用量处理(0、50、100和1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平衡。【结果】 (1)随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土壤速效磷(花铃期和吐絮期)在MAP100处理达到最大值,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土壤速效磷在MAP50处理最高。(2)植株累积吸磷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在MAP100处理达到最高,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时,在MAP50处理即达到最高;有机酸添加也提高了磷素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3)在对照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趋势,在MAP150处理产量最高(5 220 kg/hm2);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MAP100处理最高(5 194 kg/hm2)。(4)在不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AP100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32.97%);而在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趋势,在MAP50处理最高(32.92%)。【结论】 有机酸添加可在较低化学磷肥P2O5用量时(推荐用量:45 kg 有机酸+ 100 kg/hm2),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吸磷量,促进磷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提高籽棉产量和棉田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围栏和退化对西藏邦杰塘高山嵩草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并探讨土壤种子库在地上植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高寒地区退化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幼苗萌发法,研究在围栏、退化条件下,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地上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种子库中物种种类、种子数量等特征及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围栏样地的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8个物种,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占主要地位;退化样地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5个物种,以杂草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大多属于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龙胆科等。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达5 489.4粒/m2,显著(P0.05)高于围栏样地的4 029.3粒/m2,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主要依赖于菊科、龙胆科、蔷薇科等杂草类种子的输入,3个科的植物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64.6%;与退化样地比较,围栏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围栏样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之间相似性较低,Sorensen相似性指数仅为0.44;退化样地中嵩草属植物严重退化,地上植被群落中依靠种子繁殖的杂草类所占比例较高,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相似性指数为0.72。【结论】种子库在地上植物群落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对地上植被的贡献大小在围栏和退化条件下表现不同。围栏样地以高山嵩草、大花嵩草、紫花针茅为优势种,围封措施减少了环境的扰动,但其土壤种子库密度较低,说明在群落更新过程中,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的种子萌生苗只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明核桃叶水浸提液对白术、板蓝根、远志和丹参4种药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为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生物测定,研究核桃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4种不同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幼苗鲜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板蓝根种子的发芽势呈抑制作用,对白术种子的发芽率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而远志在整个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浸提液有很好的适应性。核桃叶水浸提液中的水溶性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的幼根比幼苗更为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对丹参根长生长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核桃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和化感作用强度因受体植物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出选择性和专一性,初步确定远志为核桃间作的适合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栾树凋落叶对不同中药材的化感效应,选择适宜种植在栾树林下的药用植物,为林药复合种植系统中栾树林下中药材的选择和北京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下栾树凋落叶释放化感物质影响中药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采用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CK),探讨不同质量浓度(6.25,12.5,25,50 g/L)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黄芩、桔梗和甘草3种中药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①与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3种中药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胚根长、胚芽长及幼苗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有明显的影响。②随着栾树凋落叶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黄芩幼苗叶片的S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先下降后上升;桔梗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甘草幼苗叶片的P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结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来看,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黄芩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对桔梗和甘草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3种中药材的化感效应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黄芩>桔梗>甘草。【结论】栾树林下适合种植甘草和桔梗,而黄芩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栾树凋落叶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应避免种植在栾树林下。  相似文献   

16.
添加蔗渣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蔗渣生物质炭施用后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动态,为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2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培养100 d,研究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0.1%、0.5%、1.0%和2.0%,以干土计)下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对数关系(P<0.01);土壤特性、生物质炭添加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总有机碳矿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与对照相比,添加低量(0.1%)的生物质炭水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降低了2.18%,旱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降低了4.62%;添加低量生物质炭(0.1%和0.5%)对旱地SOC矿化的影响效果更明显,而添加高量生物质炭(1.0%和2.0%)则对水田土壤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培养前期生物质炭对水田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正激发效应高于旱地土壤,后期对旱地土壤的负激发效应更稳定且维持时间更长。【结论】添加生物质炭不改变SOC矿化趋势。添加低量(0.1%)的生物质炭可抑制SOC矿化、促进SOC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对贵州省黔南长顺、贵定烟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数量及杂草种子萌发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种类13科18种,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约为该区土壤杂草生长总量的54.41%。杂草种类主要有禾本科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hcl)、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euca(linn.)beauv),占该区烟田土壤杂草数量的70.48%,是该区杂草防治的重点;其中,长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较多,0~3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密度为24 180粒/m2,贵定烟田相对较少,为14 660粒/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藏那曲不同高寒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存量、可萌发种子数量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征,为西藏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生产力提高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取样法,在那曲退化草地试验区按照植被盖度高低选取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种不同退化程度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采用样线法选取4块样方,于每个月的第1天在样方内采取10 cm×10 cm×10 cm的土样(包括地上的枯枝落叶),采用土样浸泡、溶解、过筛方法分离种子,对其进行鉴定并计数,通过室内萌发试验测定土壤种子库中可萌发的种子数量;用不同质量分数的GA3(0.10%,0.05%和0.02%)、KNO3(0.20%)、H2SO4(60%,70%,80%和90%)处理种子库,分析3种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调查各种植物的相对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计算其重要值,分析不同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种类的组成特征。【结果】那曲高寒中度退化草地种子库中的种子数量最多,为(530±80.00) 粒/m2;其次是重度和极重度退化草地,其种子数量均为(250±44.72) 粒/m2;轻度退化草地种子库种子存量最少,为(216±21.34) 粒/m2。种子库中的物种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在实验室条件下,轻度退化草地种子库中可萌发种子数量最少,为(100±0.00) 粒/m2;其次是重度和极重度退化草地,均为(140±24.50) 粒/m2;中度退化草地种子库中可萌发种子数量最多,为(260±40.00) 粒/m2。采用质量分数0.05% GA3处理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时,能够破除种子的休眠作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采用质量分数0.2% KNO3处理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对种子萌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质量分数H2SO4处理对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轻度退化草地以西藏嵩草和高山嵩草为优势种,中度退化草地以高山嵩草和黑褐苔草为优势种,重度退化草地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极重度退花草地以臭蒿、矮火绒草和轮叶棘豆为优势种。【结论】轻度退化草地以西藏嵩草和高山嵩草植物为主,牛羊采食量大,且有鼠害,可能会导致植物结种量减小;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由于菊科、蔷薇科属植物较多,所以种子库中留存植物种子最多;极重度退化草地中已经没有莎草科植物,主要为菊科、蔷薇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动物不可食植物比例增加,牛羊采食减少,故其种子库中植物数量也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核桃自然凋落叶腐解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明确核桃凋落叶对植烟土壤的化感作用,为核桃—烤烟复合种植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种植烤烟K326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核桃凋落叶添加量处理(CK:0 g/盆、T1:30 g/盆、T2:60 g/盆、T3:90 g/盆、T4:120 g/盆),测定不同处理及移栽时期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核桃凋落叶不同添加量及不同腐解时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随着核桃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整个移栽期的平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持续升高,且均在T4处理达峰值(21.19和7.64 mg/kg);而T3处理的速效钾(198.88 mg/kg)和有机质含量(13.73 g/kg)最高;速效磷含量和土壤pH则持续降低;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强,而在试验中后期(移栽后90和120 d)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整体均以T3处理最优(0.352 NH3-N mg/g和8.40 mL/g);土壤细菌群落占比最大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的相对丰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分别以T2处理(53.51%)、T1处理(0.0220、0.0182、0.0120和0.0038)、T3处理(2300和2300)最高,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持续升高。随着核桃凋落叶腐解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整体均持续下降,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持续升高;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90 g/盆的核桃凋落叶添加量可形成较优的植烟土壤环境;核桃凋落叶腐解会导致土壤主要环境因子产生显著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核桃的强化感效应潜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