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钰等 《中国稻米》2014,(1):23-27
采用pH示差法研究了不同有色米色素水溶液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P1的花色苷含量最高,为0.632 mg/g,P18的花色苷含量最低,为0.049 mg/g,其他品种的花色苷含量介于二者之间。采用比色法研究了光照及温度对黑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4、P8的色素稳定性相对较好,P16、P17相对较差。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色素含量高且稳定性好的优质黑米品种为P4。  相似文献   

2.
多花水仙花期类胡萝卜素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多花水仙在开花过程中色素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多花水仙‘金盏银台’和‘黄花水仙2号’4个花期副冠和花被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和11种类黄酮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多花水仙在花蕾期已经有大量色素物质积累;黄花水仙2号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和叶黄素,金盏银台的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花期2个品种副冠和花被中芦丁、柚皮苷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花蕾期含量最高,始花期、盛花期有所降低,衰败期又升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变化不尽相同;经t测验分析,花期不同品种同一部位中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中叶黄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差异显著,芦丁、柚皮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周琦  祝遵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296-2303
本研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 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的水解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对 香水莲花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测定香水莲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从而了解香水莲花茶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营养价 值。研究结果表明:香水莲花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 27.19%~31.69%,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香水莲花茶含有人体所需各种必需氨基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 28.76%~36.60%,鲜味氨基酸占总量的 25.02%~32.44%,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量的 60.65%~ 64.39%;香水莲花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 值为 77.67~79.94,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Met+Cys), 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与模式蛋白含量相当;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Na、K、Ca、Mg 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在 安全范围之内。因此,香水莲花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品种花17、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为试材,聚乙二醇(PEG)室内砂培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20%PEG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20% PEG开始处理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幼苗叶中类黄酮含量逐步上升,在胁迫9h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至对照水平,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均在处理后72h降至对照水平,花17在36h降至对照水平。PEG开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酶活性均逐渐提高,6h后CHS、CHI酶活性达到高峰,9h后PAL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下降,4个品种趋势一致。分析表明PEG处理后山花11号和丰花5号的合成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积累速率是其类黄酮快速大量合成的原因,而农大818 CHS酶活性和PAL酶活性提高速率较低限制了其类黄酮的积累,3种酶的活性和积累速率均较低导致花17叶中类黄酮合成少,含量提高慢。相关分析表明PEG胁迫下PAL、CHS、CHI共同调控类黄酮的代谢,胁迫引起PAL、CHS、CHI酶活性改变是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曲酸(kojic acid, 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 ℃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 μmol/L、曲酸35 mmol/L,浸泡时间为3 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 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 *值、a *值、C *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漆酶(laccase, Lac)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5种颜色糯玉米子粒为材料,测定其总花色苷含量、6种花色苷组分含量和色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深紫灰色、深红色和灰紫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淡黄色和淡黄绿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糯玉米颜色红绿度(a*值)与天竺葵色素和矮牵牛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深紫灰色糯玉米子粒中矢车菊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含量,糯玉米子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花色苷含量、矢车菊色素含量、天竺葵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含量,选育高抗氧化能力的深紫灰色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6个不同花色的小苍兰品种为实验材料,在量化小苍兰花色表型和初步确定花瓣色素类型的基础上,利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花瓣中的花黄色素组成并比较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小苍兰花瓣中鉴定到13种黄酮及黄酮醇物质,分别为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柚皮素、黄芩素及其糖苷;槲皮素及其糖苷是小苍兰花瓣中重要的黄酮醇物质;随着小苍兰的花朵开放,花黄色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小苍兰品种中,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紫色系品种含量显著高于黄、白色系品种,尤其是‘上农红台阁’‘Red Passion’和‘Castor’,其含量在各发育阶段均表现为较高水平的积累。此外,花色表型为复色的‘Red Passion’和‘Castor’中上部与基部花瓣的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花黄色素组分的积累与小苍兰花色明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柚皮素、山萘酚及其糖苷与花色红度呈显著正相关;山萘酚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鲜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花黄色素影响小苍兰的花色呈现。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3个酿酒葡萄品种(美乐、品丽珠、赤霞珠)不同品系及同一品系(赤霞珠338)不同定植地点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品系之间花色苷种类相似,但花色苷含量有所差异,差异程度取决于葡萄品种;‘美乐348’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美乐181’,且其花翠素类花色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品系,品系间大部分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尽管‘品丽珠’和‘赤霞珠’各品系在花色苷总量和花翠素类花色苷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这2个品种的品系之间有少数基本花色苷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系不同定植地点,果实花色苷总量和组成比例都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说明果实中各种花色苷组成比例既依赖于品种,也受品系和产地的影响,且产地因素的影响大于品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铃薯》2013,(4):232-238
花色苷是植物中一类由花青素与单糖结合形成糖苷类物质,因其抗氧化功能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马铃薯花色苷在薯皮、薯肉、匍匐茎、花、根、茎、叶中均有分布,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中花青素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主要有6种:天竺葵素、矢车菊素、芍药色素、飞燕草素、锦葵色素和矮牵牛素。目前,花色苷合成途径已经清楚,其中涉及两类基因:一类是结构基因,其编码生物合成途径中所需的酶;另一类是调节基因,其编码的转录因子调控结构基因表达的强度和程度,影响花色苷的时空积累。该综述对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彩色薯的育种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香水莲花的植物甾醇含量并优化其超声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香水莲花中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再以上述3种甾醇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对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香水莲花甾醇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香水莲花甾醇提取量的主次因素是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其最优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0 W、液料比30∶1(mL/g)、超声提取温度60 ℃、超声提取时间3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出香水莲花中甾醇含量为菜籽甾醇64.61 mg/100 g、菜油甾醇40.77 mg/100 g、β-谷甾醇99.04 mg/100 g,总甾醇204.42 mg/100 g,综合评分与预测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香水莲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花色、不同发育时期的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e Benth.)花瓣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及pH值的Tris-HCl和磷酸缓冲液(PBS),获得提取花瓣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最佳浓度和pH值,并对不同花色、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的P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分别选出0.4 mol/L Tris-HCl,pH7.0和0.1 mol/L PBS,pH7.0 2种缓冲液组合,其中以后者的提取效果最好,并通过POD同工酶谱得以证明;不同发育时期POD活性:白花淡紫花紫花,花瓣颜色褪变与POD活性呈正相关,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花瓣中不同形态的POD活性之间差异显著,可溶态POD活性远大于结合态的POD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引种的86份睡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4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86份睡莲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1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12~2.041,最高的是花瓣宽度(2.041),最低的是萼片枚数(0.612);3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59~1.648,最高的是花色(1.648),而柱头盘颜色(0.259)和中轴突颜色(0.259)两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最低。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98%~122.06%,其中具有强变异的性状有两个,分别为雄蕊个数(122.06%)、花瓣总数(109.87%)。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叶宽等6对性状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86份睡莲分为4个类群,依次为:广热带睡莲品种群、澳大利亚睡莲品种群、古热带睡莲品种群、广温带睡莲品种群。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5的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0.838%。86份供试睡莲综合评分排名最高的为‘澳洲白巨’睡莲,最低的为‘小白子午莲’睡莲。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花色、不同发育时期的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e Benth.)花瓣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及pH值的Tris-HCl和磷酸缓冲液(PBS),获得提取花瓣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最佳浓度和pH值,并对不同花色、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的P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分别选出0.4 mol/L Tris-HCl,pH7.0和0.1 mol/L PBS,pH7.0 2种缓冲液组合,其中以后者的提取效果最好,并通过POD同工酶谱得以证明;不同发育时期POD活性:白花>淡紫花>紫花,花瓣颜色褪变与POD活性呈正相关,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花瓣中不同形态的POD活性之间差异显著,可溶态POD活性远大于结合态的POD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大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大豆抗渍涝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渍涝敏感型大豆品种徐豆18和耐渍涝品种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花期淹水前喷施DDTC,调查大豆叶片光合特性、蔗糖代谢酶活性及叶片、根系和根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物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中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其中,南农1138-2植株干物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根系中淀粉含量比徐豆18下降幅度小,而两品种间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与之不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SS(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增加。其中,南农1138-2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分解方向)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幅较小,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S(合成方向)活性增幅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干物重,缓解了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并降低了SS(分解方向)和AI活性,促进了淹水胁迫下叶片中蔗糖向根系和根瘤的转运;DDTC处理也增加了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表明DDTC处理在调控淹水胁迫下大豆植株生长和碳代谢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形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着色较差的妃子笑(LitchichinensisSonn.cv.Feizixiao)和着色较好的白糖罂(LitchichinensisSonn.cv.Baitangying)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二者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滴定酸、pH和糖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中后期,白糖罂果实的着色指数一直高于同期的妃子笑果实。白糖罂花色素苷含量增加早且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且含量低,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高。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皮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pH、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白糖罂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比妃子笑低。可滴定酸和pH与果皮着色指数极显著相关,果糖、葡萄糖及还原性糖分别与妃子笑果皮色素的1种或几种及着色指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糖的变化与白糖罂色素含量及着色指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解剖形态学观察,并检测主要代谢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阐述竹叶兰花器官发育特征及生理特性,为新花卉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广州地区户外栽培条件下,竹叶兰全年可开花,为总状花序,单朵次第开花,整枝花期188 d;(2)根据花器官发育特征分为5个时期:花芽分化期、萼片伸长期、合蕊柱发育期、花瓣着色期及花朵绽放期,单花发育仅需32 d;(3)进入生殖生长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4)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持续上升,在花芽发育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脱落酸(AB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著上升,在花芽发育后期下降;推测竹叶兰体内低水平的IAA、GA3和高水平的ABA可能对花芽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与PAL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进入点酶,也是异黄酮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了分析大豆叶片中异黄酮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采用砂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总异黄酮及大豆黄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同时测定了相应各生育时期大豆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大豆叶片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苷元组份含量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冈的相对表达量有一个协同增减的趋势;在初花期(R1)大豆叶片中的异黄酮总含量和三种苷元组份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种皮颜色的关系,本文采用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4种不同种皮颜色的花生品种种皮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在4个品种5个荚果发育关键时期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花生种皮的花青素主要由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等三种色素组成;花生种皮的外观颜色和深浅主要由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含量决定,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含量越高,种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主要在种子充实期(开花后约40~50d)上调表达。花生种皮颜色的深浅与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查耳酮异构酶基因(CHI)、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和花色苷合成酶基因(ANS)等基因在种子充实期高表达显著相关。上述5个基因表达量愈高,种皮颜色愈深。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光色差计测定了文心兰唇瓣的花色表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唇瓣中类黄酮色素的组成,探讨了花色表型与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文心兰唇瓣花色主要集中在紫红色和黄色区域,唇瓣中总花青素苷和总黄酮含量与花色的明度L*和色相b*值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从文心兰唇瓣中共检测出5种花青素苷(为矢车菊素和芍药花素的糖苷)和23种黄酮和黄酮醇苷(苷元有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金圣草黄素5种),在黄色和橙色唇瓣中几乎检测不到类黄酮成分,可见类黄酮色素主要对除黄色和橙色外的文心兰花色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7,(3):165-177
彩色马铃薯色彩丰富,薯形美观,营养全面,其功能成分花色苷,被公认为是人类健康饮食中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文章概述了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的类型、含量、分布以及提取,重点阐述了彩色马铃薯花色苷合成路径的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对彩色马铃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天然色素资源开发利用和彩色马铃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