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粗饲料加工机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一种较好的粗饲料资源,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利用秸秆进行粗饲料的生产,对于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及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秸秆加工机械的发展有利于秸秆资源饲料化的利用,笔者对秸秆粗饲料加工机械进行了设计研究,重点对该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切碎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ANSYS对部分工作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模态分析,测试其稳定性及强度,确定机械工作性能参数。选用玉米秸秆作为加工物料,通过不同含水率的玉米秸秆切碎性能的试验分析可知,该机设计合理、可靠,加工出的物料能较好地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平凡  花军  张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38-13041
设计了一种用于分离玉米秸秆皮、瓤、叶的一体机,该机属于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备料工段所用设备。该机主要包括去叶和除瓤两大装置,其中去叶基于搓擦原理,除瓤基于劈展刮削原理。利用该机可同时对多根玉米秸秆进行加工,最终得到相互分离的皮、瓤、叶,为生产玉米秸秆刨花板、低聚木糖和压块饲料等产品提供原料。它的设计开发可以提高玉米秸秆在秸秆刨花板、低聚木糖和压块饲料等产品生产行业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悠久,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二千四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素有积制和施用有机肥料的传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物秸秆就是常用的有机物料之一.我国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应用最多的主要有玉米秸秆、稻草、麦秸等.秸秆还田则是利用秸秆最有效的方法.秸秆直接还田具有节省劳力和运输费用,便于机械作业,可取得与施用有机肥同样效果等优点.然而,随着化肥的出现,人们不再青睐于有机肥,作物秸秆也基本上不再用做肥料.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秸秆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79-280
介绍了一种玉米秸秆粗饲料的加工新方法—膨化微贮玉米秸秆,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切实可行的秸秆饲料化实用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在秸秆饲料加工及青贮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秸秆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京郊的秸秆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小麦秸秆因为适口性较差、营养成分较低等的限制,转化成饲料的比例一直不高,所以,玉米秸秆成为秸秆饲料的主要来源。随着青贮玉米及其它品种的不断引进,对机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本文对秸秆加工及青贮机械做一简单介绍。 一、干秸秆加工机械 (一)小麦秸秆 1、捡拾机械通过捡拾机械把收割后的麦秸收集起来,以利于运输和加工。可分为圆型打捆机和方型打捆机。国外以大型圆型打捆机为主,草捆重可  相似文献   

6.
粗饲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饲料资源之一,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粗饲料的有效利用意义很大。稻草、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等粗饲料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充分利用的粗饲料资源,但因其粗纤维含量比较高,矿物质、蛋白质含量都较低,适口性差,限制了营养成分的利用,使得动物对粗饲料很难消化吸收。单胃动物一般不能利用玉米秸秆等粗饲料,而反刍动物也只能有限的利用粗饲料。目前,如何经济、方便的利用粗饲料一直是我国营养领域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7.
充分开发利用秸秆类粗饲料资源,促进养殖业生产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应趋紧,国民肉食需求增长的矛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研究发酵秸秆和未发酵秸秆在生长育肥猪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试验选择5头生长育肥猪对发酵和未发酵玉米秸秆粉和小麦秸秆粉进行了消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半高丛越橘"北陆"为试验材料,利用玉米秸秆作为有机物料改良土壤,施加一定量氮肥,探讨改良土壤的可行性,筛选出改良效果较好,较适宜越橘生长结果的秸秆与园土配比类型以及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可以作为有机物料改良栽培越橘的土壤,秸秆与园土质量比1:20、氮肥施入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1%对越橘的生长结果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设计研究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虚拟设计的方法利用UG设计分析软件对该机进行整体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UG运动及动力分析模块对刀具的强度及刀辊的动平衡进行校核与测试,并对该机刀辊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其临界角速度的大小。通过样机的田间试验可知,该机能较好地满足田间作业的技术要求,进而为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利用率较低,特别是玉米秸秆利用难度较大,仍有大量被废弃。本文从分析南阳市玉米秸秆资源状况和利用现状入手,总结了各利用途径及其做法,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系统提出了玉米秸秆利用对策,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秸秆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