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本文利用晴天实测资料,对沟麦和畦麦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麦与畦麦相比较,①沟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率上层(60~80cm)减小7%~14%,下层(0~40cm)增加3%左右;②动力速度增加15%~31%,湍流交换系数增加3%~14%,里查逊数减小13%~63%;③CO2通量增加9%~16%,0~20cm土层的土壤湿度增加02%~2%。  相似文献   

2.
冷型小麦灌浆斯株间温,温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田小气侯观察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对照品种9430的农田株间温、湿度,用M.И布德柯法计算了株间的湍流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冷型小麦陕229比9430株间气温低0.1~1.9℃,湍流热通量低8.89~48.47J(m^2.s),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温度分别高20~220Pa和1%~11%,潜热通量高19.85~240.23J/(m^2.s)即冷型小麦的株间环境具有冷湿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平原复合农林气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晴天条件下的实测资料,对平原复合农林的气象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农林的防风效能平均在45%以上,(2)其内的空气温度、土壤热爱量等热力参数比林内旷野有所增加;(3)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4%左右;0 ̄20cm土层的土壤温度提高2% ̄3%,蒸发量明显比林外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网室小区试验,观测得到单施尿素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为0.64mg/m ̄2·h;农家肥+尿素处理、农家肥+硝铵处理、农家肥+硫铵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57.1,42.1,30.71mg/m ̄2·h;农家肥+硫铵+间歇灌溉处理和农家肥十尿素+间歇灌溉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22.0和14,7mg/m ̄2·h。结果表明,以农家肥为基肥的5个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大大高于单施尿素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表明高量有机肥是影响甲烷排放通量的首要因素。对于甲烷排放通量,追施硫铵、硝铵处理比追施尿素处理分别减少46.2%和26.3%;间歇灌溉处理比淹灌处理减少28.3-74.3%。表明追施硫铵、硝铵,间歇灌溉可明显降低甲烷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互作显著,(2)丰产,稳产性较好,各构成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和协调的品种为闽麦06;莆麦50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偏差(有效穗,其余两个因素稍好);莆麦93,闽诱3号和泉1418产量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暖温带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辽东栎纯林夏季热量平衡进行研究,测定热量平衡各分量。同时用TDM(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法通过测定树干液流流量通量,得到蒸腾耗热通量,进而把蒸腾和蒸发从蒸发散中分开,把潜热通量分成蒸腾热适量和蒸发热通量。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热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樟子松林地的气温、湿度、风速、地温等气象因子的测定,采用微气象法求得樟子松林地热收支日变化进程及热量平衡方程。结果表明:净辐射日总量为139.57W/m2,主要用于蒸散耗热,即潜热输送(87.87W/m2)远大于感热输送(36.16W/m2)和土壤热输送(11.54W/m2),潜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规律明显,感热通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黑龙港流域防护林网内农田热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结论与1985年有较好的重复性,如净辐射在林网内比林网外高,蒸散耗热在林网内不同位置相差较大,但日总量平均都比林网外小;林网内湍流热通量比林网外小,且为负值;土壤热通量在林网内此林网外高。在林网内净辐射收入的热量主要用于蒸散耗热。说明林网对水文气象效应有调节作用,为林网内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11.
农田立体林热量平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晴天条件下的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农田立体林内各测点及对照点(空旷麦田)热量平衡各分量的瞬时值和日总量。结果表明,林内热量平衡各分量与对照相比,无论是瞬时值还是日总量都有一定差异,就林内各点比较,其量值也有所不同。且林间各测点(Ⅱ、Ⅳ、Ⅴ)的各分量均大干树下(Ⅰ、Ⅲ)及对照(Ⅵ),特别是林间的净辐射日总量比林外对照平均大14%左右,这对提高林内果树、作物的产量、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我国东北地区日光温室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实验研究,得出各结构表面温度与室内外温度关系,以及表面蓄热放热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夜间土壤为日光温室主要热源,提高墙体的蓄热隔热性能是改善温室热环境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为今后完善温室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晚季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施肥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季稻田在农业管理措施和肥效基本相同情况下,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对稻田甲烷(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试验初步表明:晚季稻田CH_4排放基本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田处于灌溉淹水状态是CH_4产生的必要条件;稻田处于干湿期间无明显CH_4排放;施用有机肥料CH_4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施纯化肥;温度高有利于CH_4排放。  相似文献   

14.
模具变形是机制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是针对塑压模的热处理变形控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亚共析钢制塑压模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山东省中北部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发现:本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在稳定大尺度环流下,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在华北南部稳定少动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在山东中北部的强风速风向辐合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从流场分析这次大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地面冷锋是本次大暴雨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启动机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对流的发展;持续时间长是形成大暴雨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液压油温对涡轮流量变送器精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压油温对涡轮流量变送器的测量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涡轮流量变送器测量精度,通过相应的试验,找出了液压油温度影响测量精度的规律,为液压油流量的在线测量的计算机修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夏季高温环境对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品质和顶体反应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选取年龄和健康状况相近,采精正常的西门塔尔成年种公牛30头,对其精液品质和顶体反应相关酶活力等指标按照春(3月-5月),夏(6月-8月),秋(9月-11月),冬(12月-2月)4个季节进行分组实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热应激可造成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品质显著下降。采精量略有增加但随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精子活力在夏季显著低于秋季(p<0.05),极显著低于春季和冬季(p<0.01);精液的密度夏季与秋、冬两季差异显著,极显著低于春季(p<0.01);夏季精子的顶体完整率和畸形率与春季、秋季和冬季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季节温度变化对西门塔尔种公牛精子顶体完整性和精子畸形有明显的影响。(2)夏季热应激可以使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几种重要顶体反应相关酶的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确定在生产条件下,早期驱虫对受阻幼虫的作用,以及4月中和5月初出牧时驱虫能否更好地消灭母羊在春季的虫卵排出。试验结果发现,不论在产羔时驱虫,还是在春季出牧时治疗都可防止春季和早夏对牧地的污染,并可推迟在同一牧地上放牧羔羊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微灌系统田间管网的水力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基础,对微灌系统毛管分组调压设计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分析了在毛管分组调压设计中,因调压管长度偏差引起的毛管进口水头的变化及其对支管单元灌水均匀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机的数值模拟,对两例采用毛管分组调压方法设计的微灌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管分组调压设计,调压管长度偏差所引起的毛管进口水头偏差,对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影响之大,在工程设计中绝不能忽略;最后,对毛管分组调压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