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高产技术标准化推进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发展状况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工作的分析,结合延安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的实际,研究了以“秸秆饲料化”为中心,政府推动、农企结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农牧的紧密结合,增加了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澄城县3镇2乡的地膜玉米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分析了澄城县旱区地膜玉米高产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影响该县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因子,并有所针对的提出了相应的初步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宽幅地膜的不同覆盖方式,比较总结出适宜庄浪县旱区玉米生产栽培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陕西杨凌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旱区农业)建设过程中,对旱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技术标准创新与“国家使命”紧密结合的支撑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服务旱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至全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剖析不同建设模式的内涵、目标、机制与途径,认为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中,要综合分析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必备因素,凝聚农业标准化生产环节的各方力量,完善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的推进机制,拓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资金保障渠道,推进农业技术标准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广等,方可有效实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地膜玉米是陕西省陇县主要的秋粮种植作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粮食种植面积逐步缩小,如何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已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笔者从地膜玉米生产现状、模式及技术探索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了地膜玉米丰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膜玉米复种冬油菜一膜两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地膜玉米复种冬油菜一膜两用栽培模式是成县西部易旱区群众为预防冻害和减轻春旱对冬油菜生产的影响而探索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使玉米产量达到7 875 kg/hm2,油菜产量达2 520 kg/hm2,分别较常规栽培玉米增产1875 kg/hm2、油菜增产510 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31%和25%。可节约地膜投入375元/hm2,增  相似文献   

8.
白银市高扬程灌区玉米不同套种模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银市高扬程灌区玉米的 7种不同套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 ,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玉米是最优的模式 ,居第 1位 ;其次是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玉米套线椒 ;地膜玉米套豌豆居第 3位 ;地膜穴播小麦套玉米复栽芹菜模式由于芹菜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 ,其综合评价结果反不如玉米套小麦模式 ;地膜玉米单种、“一膜两用”免耕种植玉米模式位居最后 ,说明复种模式优于单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探讨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与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露地小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一膜两用与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露地小麦相比较,残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产18.59%,地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产19.08%;地膜玉米+残膜小麦平均净收益较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增加8.61%,较地膜玉米+露地小麦增加14.01%。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一膜两用既能减少农资及耕地投入、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地膜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增加单位面积收益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当地发展旱作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5万亩,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面积10万亩左右,每亩纯收益6 100元。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给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而农业产业化又具有动态的渐进的特征,它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具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重点.为此,结合彭阳县玉米生产现状,就如何推进地膜玉米产业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杨仲  艾厚煜 《北京农业》2000,(12):30-32
通过在辽宁东部山区玉米与马铃薯套作的 4种不同方式试验,即:玉米与地膜春马铃薯、玉米与露地马铃薯 (CK)(上二种套作方式为本地常用方式 2∶ 1,即 2垄玉米, 1垄马铃薯 )、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玉米、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套作方式,不但使马铃薯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 22200kg/ hm2,同时也使玉米获得 6900kg/ h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区的有限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从而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了 69028元/ hm2,比常规的玉米与露地马铃薯的套作模式效益要高出近 11倍,这种套作方式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旱地谷子玉米间作节水高效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属半湿润偏旱区,干旱是限制秋粮生产的主要因素,三年不同年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谷子玉米间作,避免了干旱年份玉米减产,减少了损失;平水年谷子和玉米双丰收,间作比单作增产31.3%;丰水年间作比单作增产17.2%.该种植模式提高了降水利用率,是旱地保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下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以及大白菜的栽培技术,以期对提高高寒地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我国玉米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夏玉米生长季节的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倒伏控制、收获、贮藏六个环节入手,对耐密型夏玉米栽培提出了标准化建议,以期解决玉米高产与抗倒伏之间的矛盾,同时为玉米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在玉米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其保墒、增温的作用是实现玉米增产的有效手段,目前利用地膜覆盖已成为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措施,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举措.但是,在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普及该项技术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品质的竞争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枧乡村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选准了一种提早种植地膜鲜食早玉米或地膜鲜食早玉米套早蔬菜(白瓜、南瓜)的种植模式。到目前为止,全乡已发展地膜鲜食早玉米56.7hm^2,占全乡玉米总面积的83.4%,比常规玉米667m^2增产181.5kg,增产161.3%,增值38%。地膜鲜食早玉米比常规鲜食玉米提早60d成熟上市,填补了西昌4、5、6月份早玉米市场供应的空白。2003年,西昌市高枧乡农技站对该模式作了详细调查,调查田块前作为水稻,地下水位较低,干湿分明,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种植地。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增加对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出严峻考验,玉米的滴灌种植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保肥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旱区玉米的滴灌种植技术和在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对其进一步推广和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寒山区气温偏低,农作物复种难以正常成熟的实际问题,总结形成了小麦∥地膜玉米、地膜玉米∥豆类∥土豆、小麦∥地膜玉米∥黍子、小麦∥地膜烟叶等4种间作套种模式,并详细介绍了这几种模式的栽培特点、复种模式、茬口安排、经济效益、栽培方式及栽培技术要点,为同类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种植玉米已有上千年历史,但老办法种植玉米不能取得高产,玉米乳苗栽培技术对有效解决生长期积温不足及轻型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技术利用增温育苗和大田地膜覆盖解决早播早苗早熟问题,用盘育乳苗解决省工移栽及缓苗问题,通过足壮高群体质量栽培实现玉米高产。春玉米提早成熟为后茬作物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生长季节,大幅度提高产量,达到整体多熟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嵊州市农业科研所在市农业三新技术实验园区引进鲜食玉米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