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盐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溶性盐和酶活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趋势与生物学特性。对洛阳近郊李楼乡不同种植年限及不同层次的蔬菜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盐与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地和不同种植年限的保护地中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都在土壤表层积累;保护地土壤的水溶性总盐量在种植年限1~5 a时显著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地。保护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保护地在一定年限(1~5 a和5~10 a)的蔬菜种植下,其土壤水溶性总盐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总盐量与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诸位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化的成因、特性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保护地生产年限的增加,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发生极大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哈尔滨市保护地番茄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经研究,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保护地不同层次剖面土壤养分变化较老保护地显著,老保护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剖面层次之间变化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向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使番茄的产量增加13.8%。  相似文献   

4.
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化的形成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的普遍重视。本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特性、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特性、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冀东平原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演变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论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成因,指出土壤环境封闭、大量盲目施肥、不合理灌溉是导致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和改良土壤等措施,可以使保护地水肥资源相协调。调节土壤生态环境是防止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连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不同连作年限的保护地土壤和与其邻近的露地土壤,共36个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作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是高度集约化的栽培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小气候资源、土地、空间和时间,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栽培和保护地内特殊的环境条件,造成了保护地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地影响了作物对养分、水分和各种元素的吸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保护地土壤障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一、保护地土壤的障碍因素1.保护地盐分积累引起土壤盐分浓度增高是保护地普遍存在的问题(1)保护地作物生长期间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条件,剩余盐分不能被淋溶,经毛细管作用,深层的盐类又…  相似文献   

9.
黄建 《新农业》2015,(1):31
<正>北镇市保护地面积975万公顷,由于多年重茬连作,出现了多种保护地土壤障害问题,给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为此笔者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保护地土壤障害类型1.1土壤酸害保护地由于长期施用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酸性肥料,过量施用氮肥,减少有机肥的用量,使硝态氮大量累积,土壤缓冲性差造成的土壤酸化严重,致使植株易发生死苗、缺株、生长点坏死等现象。1.2盐分聚积毒害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综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诱发的作物生长发育营养障碍因子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从离子组成变化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基本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蔬菜土壤药物消毒新法保护地蔬菜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一次消毒,可有效地防治保护地蔬菜立枯病、软腐病、霜霉病、根腐病等易发病,减少蔬菜生长期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及药物对蔬菜的污染,提高蔬菜品质。据试验,对保护地蔬菜土壤消毒的有效新方法是:1、药液...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研究现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护地长期处于覆盖状态,没有雨水的淋洗,内部气温较高,高度集约生产,导致保护地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护地盐分积累日益严重,造成盐分积累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根据近年来保护地土壤盐分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孟艳玲  王丽萍  李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82-8283
[目的]探究冀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盐分的积累特征。[方法]以冀南地区永年县蔬菜种植区保护地和相邻露地粮田土壤为供试土壤,研究其土壤盐分积累现状和变化趋势。[结果]保护地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粮田土壤,且伴随种植年限呈增加的趋势;在垂直剖面上,盐分积累以0~20cm表层最为显著,随深度加深积累幅度减少;保护地与露地粮田相比,除HCO3-的含量随种植年限减少外,其他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以NO3-和Ca2+的积累幅度最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施肥管理和保护地土壤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蔬菜土壤主要是指在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用于栽培蔬菜的土壤。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往往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等障碍因素,不利于蔬菜生产。因此,只有弄清障碍因素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才有利于蔬菜生产。 一、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 1.土壤盐分积累:土壤盐分积累是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最突出的问题。保护地蔬菜土壤由于  相似文献   

16.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随保护地生产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次生盐积化现象日趋突出,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因而在当前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有效减轻或消除土壤盐积化影响,是一项重要任务。本试验试图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保护地盐积化的危害,以促进保护地生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辽宁省的保护地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已经成为制约保护地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田间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一、基本情况太和区地处锦州市郊,蔬菜生产面积5.2万亩,保护地蔬菜3.0万亩。保护地生产已经有20年以上的时间,由于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蔬菜栽培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各地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发展.由于保护地土壤的物质转化过程及水盐动态不同于大田,故其土壤管理技术与露地栽培有一定差异.保护地土壤管理方面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问题是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通过面源流失对周边水体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此项研究以沈阳郊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保护地为对象,对集约农业土壤中磷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有机磷随利用年限增加,具有明显的积累趋势;土壤速效磷占全磷的比率增加显著,而有机磷占全磷的比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 土壤是保护地蔬菜生长的物质基础,其理化性状直接关系着产量和经济效益。新建成的温室、大棚在连续使用3~5年后,土壤的性质便会发生恶化。 一、恶化成因 1.次生盐渍化 保护地内土壤下层水向上层移动,是保护地内水分主要供根系吸水的来源。由于保护地内蒸发强烈,无下渗水流,连年超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