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对天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日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及科技人员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衣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主要冲突:①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9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③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④限制采薪烧炭,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⑤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变差。并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成因进行了分析:①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是客观基础;②保护理念和模式落后是认知原因;③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选择浙江天目山和陕西佛坪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处于发展阶段的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相比,处于参与阶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度更加强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效益的感知显著高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但是环境冲击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方面的感知则正好相反。这反映了两地居民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着不同的忍耐度。最后,还探讨了影响保护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机制,发现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感知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旅游支持度,环境冲击感知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的感知则是显著负向的;而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的社会效益感知和环境冲击感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慧  文弢 《乡村科技》2019,(3):32-33
贵州省黄平县平溪大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但地势偏远、区内及周边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能力和自养能力低下,当地村民对保护区的依赖度较重。为更好地保护区内物种,提高保护区自养能力,解决当地村民民生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本文对大湾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建立进行初步探索。通过设立大湾山自然保护区共管小组、选择社区共管试点乡镇及实施自然资源的管理经营计划等措施,为大湾山自然保护区的共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的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已采取社区共管机制。现有的学术文章对于武夷山社区共管机制的成果探析与思考仍不全面,笔者试以社区共管机制的反馈来浅析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在社区经济与自然保护方面得到的成果,从中发现目前社区共管机制下仍然未解决的社区居民与保护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农村随意扔弃垃圾的问题,实现"美丽乡村"目标,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社区为例,随机对25位常住村民进行了有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公众参与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①缺乏主体责任意识;②缺乏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③居民自我环保意识薄弱;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备设施购买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划分农村居民责任区域,用机制驱动居民的环保意识和义务的提高;②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保障治理机制有效运转;③以多样化形式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④扩宽资金来源的渠道,保证基础设备设施的足够投入;⑤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激发居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精套作玉米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启建  赵致  谷甫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1-11882
[目的]为研究以黄精为主体作物的立体多熟种植模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m2,以双株玉米30000窝/hm2间作红薯为对照⑦,研究贵州省绥阳基地栽培黄精套作不同密度玉米的模式。[结果]各处理黄精产量依次是②单株玉米30000窝/hm2>①单株玉米19995窝/hm2>③单株玉米36000窝/hm2>④双株玉米19995窝/hm2>⑤双株玉米30000窝/hm2>⑥双株玉米36000窝/hm2,玉米产量依次为⑤>②>④>③>⑥>⑦>①,总产值是②>③>⑤>④>①>⑥>⑦,纯收入②>③>④>⑤>①>⑥>⑦,产投比②>③>④>①>⑤>⑥>⑦,劳动生产率为②>③>①>④>⑤>⑥>⑦,总投入⑦<①<②<③<④<⑤<⑥。30000窝/hm2黄精带状套种单株登海3号玉米30000株/hm2,产量、产值、纯收入、产投比、劳动生产率等均为最好,与当地常规栽培模式比较,总产值增加187.7%,纯收入增加339.0%。[结论]30000窝/hm2黄精套种单株玉米30000窝/hm2为当地黄精与玉米套作的最佳立体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一,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度较高。通过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共管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社区对保护区威胁的因素,并在社区共管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与社区共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自然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关键在于实行社区共管,使当地居民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在非核心区内进行科学研究及适宜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宝鸡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7大问题:①基地建设多、杂、小,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不突出;②龙头企业市场定位标准低;③市场体系建设滞后;④利益机制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⑤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不强;⑥科技服务不适应产业化的要求;⑦扶持力度不大。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六条对策建议:①提高认识,真正明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和推动农村经济的重要性;②调整规划布局,加快发展主导产业;③完善利益机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④采取多种形式,放手发展合作经济组织;⑤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农产品促销工作;⑥制订优惠政策,大力挟持农业产业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森林景观格局特征所需的地形图、遥感影像以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等资料。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为5种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即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和竹林,并将森林景观分为2种类型: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选取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对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森林景观斑块中,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最大的均为经济林,最小的为阔叶林;竹林斑块具有最复杂的形状特征,经济林具有最规则的形状特征;景观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整个景观〉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优势度指数排序为:半自然景观〉整个景观〉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好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基地的地域文化,民俗特点,并将其恰如其分的表现在规划设计中。文章通过分析挖掘白鹿塬特有的历史,民俗文化,以及其在白鹿塬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设计中应用,探讨了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持久魅力的经典规划。  相似文献   

14.
为期2 a 的调查结果表明,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计蝶类12 科113 属208 种, 占浙江省蝶类种数的61 %。表3 参10 。  相似文献   

15.
柳杉瘿瘤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杉瘿瘤病是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通过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以及结合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柳杉瘿瘤病病原是拟隐孢壳属真菌Cryptosporiopsis sp.。图3参10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种浙江新记录植物,分别是三角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 Linn.ssp.japonica Hara和对叶韭Allium落归根victorialis Linn.var.1istera(Steam)J.M.Xu,参8  相似文献   

17.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