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开发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连翘、黄连、丹参、大黄、大青叶、益母草、当归、红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单味中药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配成3个复方,确定复方的抑菌效果。[结果]连翘、黄连、大黄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直径都超过了15.0 mm,其次是红花、大青叶和丹参。复方1、复方2、复方3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复方1(连翘、大黄、益母草、红花按一定比例组成)对3种致病菌极度敏感,平均抑菌直径为22.3 mm,其他2个复方对3种致病菌高度敏感。[结论]选用复方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单味中药多糖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对山东省3个大型奶牛场的40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调查、采样、用常规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化、鉴定等.利用水煎法提取黄连、大黄、五味子等8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分离率大于5 %的病原菌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共分离细菌44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34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9株(20 %)、链球菌5株(11.4 %)、粪肠球菌5株(11.4 %)、不动杆菌属3株(6.8 %)、芽孢杆菌2株(4.5 %)、绿脓杆菌2株(4.5 %)、克雷伯氏菌1株(2.2 %)及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厌氧菌2株(4.5 %).中药体外抑菌结果表明,8味中药中,黄连、大黄和五味子等对子宫内膜炎病原菌都表现为高度或中度敏感,其它的中药抑菌效果表现不敏感.分离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通过体外中药药敏实验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药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不同奶牛场的48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进行了子宫采样和调查,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样本中共分离出136株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42株,占30.88%,大肠杆菌33株,占24.26%,变形杆菌25株,占18.38%,链球菌17株,占12.50%,沙门氏菌9株,占5.88%,其他细菌11株,占8.09%;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子宫内膜炎各主要致病菌对益母草、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甘草等单味药不敏感或低度敏感,对“宫达宁”复方低敏或中度敏感,未测出多数单味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宫达宁”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说明“宫达宁”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直接抑菌作用不强,其药效的发挥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动物的整体机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一种产科病,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造成奶牛因繁殖能力丧失而被迫淘汰,经济损失相当严重。采用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中药治疗具有针对根本,无药物残留的优势。本试验采用中药龙胆燥湿栓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通过测定奶牛血清中NO、MDA含量以及NOS、SOD活性,确定中药制剂龙胆燥湿栓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产后早期子宫投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奶牛在产后第7、9、11天进行子宫投注抗生素或复合中药制剂以考察其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及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后早期进行子宫投注复合中药和抗生素能够降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后首次发情及配种间隔,提高了产后100 d内受胎率,复合中药效果显著(P0.05)。对奶牛进行产后早期子宫投药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牛产后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来探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试验选择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7头经临床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分析,所选个体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种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其中混合感染占比40。74%,单一感染占比59。26%。  相似文献   

7.
吴静  张彦明  杨银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96-8897
[目的]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常用7味中草药煎剂及5种复方制剂,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所分离的5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连、大青叶、复方Ⅰ及复方Ⅴ对这5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该研究为研制防治奶牛乳腺炎中草药制剂的科学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中药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33种单味中草药对6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药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连、黄芩、诃子、丹参、石榴皮、金银花等12种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且它们的最低抑菌浓度因药物种类和菌种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同时,结合单方药物的抑菌效果,配置了19种不同的中药复方,并测定了它们的抑菌效果及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11种复方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包头不同辖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和分离菌株,为指导该地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从包头市所属昆区、青山区、九原区及石拐区等辖区的奶牛养殖场采集到子宫内膜炎患牛的子宫分泌物120份,对其进行了致病葡萄球菌分离试验,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水平鉴定。从120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牛的子宫分泌物中共分离到50株葡萄球菌(41.7%)。结论:包头昆区、青山区、九原区及石拐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分离到葡萄球菌,其分离率分别为43.3%(13∕30);36.7%(11∕30);40%(12∕30);46.7%(14∕30)。  相似文献   

10.
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乳酸环丙沙星、中药“孕宝”制剂两种药物对134头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9.17%、72.73%、71.43%;“孕宝”治疗此3种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0%、72.73%、83.33%。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优于“孕宝”,“孕宝”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则高于乳酸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方药物治疗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研究"清宫药"、复方新斯的明等中西药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选取40头分娩后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成年奶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10头患牛。处理1、2患牛分别用中药"清宫药"、复方新斯的明进行治疗,处理3用中药"清宫药"及复方新斯的明配合治疗,对照组用氟哌酸和甲硝哒唑联合用药进行子宫内灌注。结果表明:利用中药"清宫药"及复方新斯的明配合治疗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国6个区域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筛选出最佳治疗药物以减少子宫内膜炎对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从赤峰区域、张家口区域、潍坊区域、重庆区域、宝鸡区域和北京区域选择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中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用采样器每个区域采集60份(6个区域共计360份)患病牛的子宫内容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的方法鉴定分离纯化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征。【结果】潍坊、赤峰、北京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以单一感染为主。宝鸡、张家口、重庆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以混合感染为主。赤峰、重庆、张家口、潍坊、宝鸡、北京区域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赤峰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重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张家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潍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宝鸡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北京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马建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71-4373
[目的]了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感染情况与耐药现状.[方法]随机采集库尔勒地区某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20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学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9株菌,其中链球菌45株,占50.56%;葡萄球菌24株,占26.97%;大肠杆菌13株,占14.60%;蜡样芽胞杆菌7株,占7.87%.分离出的单一菌株的检出率为80% (16/20).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这4种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药物依次分别为奥复星、氟苯尼考、甲氧苄啶、氟苯尼考.[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用药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液体石蜡(LP)作为同期排卵预处理方法对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受胎率的影响及确定经直肠超声波诊断子宫内膜炎的标准。试验采用子宫颈口粘液涂片法将奶牛分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组(n=5)、隐性子宫内膜炎组(n=4)和正常组(n=5)的方法。在注入LP前,对各组奶牛子宫腔进行经直肠超声波检查,而后在同期排卵技术实施前6 d将LP注入子宫内,每头牛50 m L(每个子宫角各25 mL)。并在实施人工授精后的21 d进行孕检。结果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和正常牛的宫腔内分别呈现出强的回声光斑、回声细线和无回声。第1次孕检受胎率均为0%。实验表明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可以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炎。但LP作为同期排卵预处理方法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受胎率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生长的单味中药及其组方,选取具有抑菌效果的9味中药,按常规方法制备水提取物,以单方或组方进行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9味中药及其组方对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在9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0 mg·mL~(-1),最低杀菌浓度(MIB)为125.00 mg·mL~(-1);在中药组方中,以组方Ⅳ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4.37 mm, MIC值为125.00 mg·mL~(-1), MIB值为500.00 mg·mL~(-1)。这一研究提示,单味中药五倍子和中药组方Ⅳ对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鱼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对8头健康和8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经子宫内灌注土霉素注射液,研究了土霉素在奶牛血浆中的药动学特征.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对血浆中土霉素浓度进行测定,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土霉素在健康奶牛子宫内不易被吸收入血,而在患病奶牛血浆中的最高血药浓度较低.土霉素在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53±10.92)mg.L-1.h-1,血药峰浓度(Cmax)为(1.66±0.84)μg/mL,达峰时间(tmax)为(0.35±0.06)h,吸收半衰期(t1/2ka)为(0.05±0.01)h,清除半衰期(t1/2ke)为(7.67±2.44)h.土霉素灌注给药在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内吸收快但不完全,消除较慢.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芩等21种中药对从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分离出的3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黄芩高度敏感,对丹参、青翘属中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青翘、丹参、地榆、红花、蒲公英高度敏感,对枳壳、忍冬藤、篇蓄、苦地丁、蟾酥、木通中度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地榆、当归属高度敏感,对青翘、黄芩、蒲公英、丹参、苦地丁、红花、川芎、枳壳中度敏感.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有效中药复方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24种中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省绵阳市近郊患病仔猪病料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经生化鉴定和动物试验确定4株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了石榴皮、黄柏、连翘等24种单味中药以及12个复方中药对4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并检测了抑菌效果较强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中药的抑菌效果与最低抑菌浓度值随着中药成分与菌株的不同而呈现差异,黄连、金银花、诃子等11种单味中药对分离菌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金银花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在12个复方中,7个具有较好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奶牛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差异。【方法】选择20头健康奶牛和2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对其生殖道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比较其菌群差异。【结果】健康奶牛乳酸杆菌、产乳酸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患病奶牛,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分离率均显著低于患病奶牛,其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差异明显,乳酸细菌减少引起的生殖道内菌群紊乱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母牛不孕,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牛业发展的瓶颈。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子宫内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为了了解北京地区患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母牛子宫内容物中的病原菌种类及其比例,此研究选取北京周边地区子宫内膜炎患病奶牛,对其子宫内容物中含有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从77头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患病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共分离出13种共145株细菌,以蜡样芽孢杆菌、奥斯陆莫拉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以及产碱假单胞菌为主,且均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提示这些细菌可能会转变为致病菌,引起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次试验中分离得到的13种细菌均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较为敏感,可以考虑作为牛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