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分离的牛腐蹄病坏死杆菌H0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参考GenBank发表的羊腐蹄病坏死杆菌A25菌株白细胞毒素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覆盖白细胞毒素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线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了H05菌株白细胞毒素基因5个相互重叠的DNA片段,将它们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显示:牛腐蹄病坏死杆菌H05菌株白细胞毒素基因长为9 723bp,编码一个3 24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与羊腐蹄病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5%和99.63%,缺失了1 078位的天冬酰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毒性及其致病机理,通过超滤截留技术从细菌培养物上清液分离获得坏死梭杆菌天然白细胞毒素,并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动物试验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分离获得的白细胞毒素的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对牛外周血白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毒素毒性强弱与剂量呈正相关性,高浓度白细胞毒素能裂解白细胞,低浓度白细胞毒素则可诱导细胞凋亡.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一方面能诱导宿主形成坏死病灶,另一方面也能诱导宿主产生对抗坏死梭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是坏死杆菌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白细胞毒素基因(lkt)是其编码基因。以分离到的国内牛源坏死梭杆菌FN(A)菌株F4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白细胞毒素基因SH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上,以BamHⅠ和HindⅢ酶切的目的片段SH与相应酶切的pET32a载体连接构建pET32a-SH重组表达质粒,经转化E coli BL21(DE3)后用IPTG进行蛋白诱导,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扩增基因序列大小为1800bp,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有效表达,表达得到大小为80.2kDa的目的蛋白,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纯化SH重组蛋白,获得了纯度达95%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证实,该蛋白对抗坏死杆菌阳性血清具有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牛源坏死梭杆菌FNn株为试材,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坏死梭杆菌AF312861标准菌株的lktA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1 131 bp的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BSBSE基因。将PCR产物插入pGEM-T Easy vector中,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该BSBSE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坏死梭杆菌AF312861标准菌株的lktA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为研究BSBSE的免疫原性,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BSBSE,用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表明,BSB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特异性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84.5×103,其中41.5×103为BS-BSE基因表达的蛋白质,43.0×103为MBP融合标签,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该表达产物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1株牛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头猝死牛的脾脏内分离得到1株细菌,对该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该菌对头孢氨苄、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生化检测结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经PCR检测该菌含有hbl、nhe、entFM等毒素基因以及看家基因groEL。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发表的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启动子区序列,设计3条特异性引物L7、L8和L9。L7和L8分别与Fnn和Fnf的特异性序列结合,L9与两个亚种序列相匹配。分别扩增出1 076bp和809bp的特异性片段。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检测坏死梭杆菌基因组DNA的最小量为10pg/μL,建立的双重PCR体系可用于区分坏死梭杆菌亚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择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脱毒菌种,研究3种菌种的上清液、菌悬液与细胞悬浮液对呕吐毒素(DON)的脱毒效果。选择脱毒效果较好的处理,单因素设计,研究其在不同温度(35 ℃、45 ℃、55 ℃)、不同pH(5、7、9)下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种的上清液、菌悬液、细胞悬浮液均对DON有脱毒作用,其中短小芽孢杆菌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上清液、地衣芽孢杆菌上清液的脱毒率最佳,脱毒率分别为54.74%、63.32%、57.68%,其最适温度分别为55 ℃、45 ℃、45 ℃,脱毒率分别提高到74.35%、75.50%、83.51%,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脱毒率(P < 0.05),其最佳pH分别为7、5、5,脱毒率分别提升到72.89%,70.81%,75.60%,显著高于其他pH的脱毒率(P < 0.05)。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实验性胃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PG)对实验性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两歧双歧杆菌中提取完整肽聚糖,以人胃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浓度WPG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WPG对移植瘤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WPG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平均瘤重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62.50%、67.87%和87.50%,与阳性对照(5-氟脲嘧啶)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WPG组移植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结果表明,双歧杆菌WPG能抑制裸鼠体内胃癌的生长,为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rensis subsp. israelensis)毒素蛋白定量检测方法,试验用一定浓度的磷酸缓冲溶液、纯化水洗涤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试样,去除培养基残留。用SDS-PAGE电泳法检测离心后收集到的试样菌体毒素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通过磷酸缓冲液及水洗涤试样,解决了试样中杂质干扰毒素蛋白含量检测的关键性问题,采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对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两种主要相对分子质量的毒素蛋白进行检测与定量,且重复性好,检测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并且检测结果与产品生物效价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对山绵羊危害很大。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染,其临床特征主要是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的坏死,有时在其他脏器上形成转移性坏死灶。1病原病原为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  相似文献   

11.
一、怎样使用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属好气性产晶体芽孢杆菌群,能产生三种毒素:伴孢晶体(非热稳定性蛋白质内毒)、β外毒素(热稳定性茵体:毒素)、α外毒素。国内有以伴孢晶体内毒素和β外毒素为主要成分的制剂.苏云金杆菌原药为黄褐色固体粉末.是细菌性低毒杀虫剂.有3.2%和10%的可湿性粉剂、茵粉(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个)1、7.5%悬浮剂和BT乳剂(每毫升药液含孢子100亿个)4种。对人、畜、蜜蜂无毒,对害虫天敌如鸟类、宿生性及捕食性昆虫等无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蹄的损害和皮肤、皮下组织、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内脏发生坏死为特征。1病原体坏死梭杆菌为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小者呈球杆状,大者呈长丝状,无鞭毛,不能运动,亦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健康动物的口腔、肠道、外生殖道等处也常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舍饲奶牛业的快速发展,牛坏死杆菌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奶牛养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该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消化道粘膜坏死为特征,一般多发病于5~10月份。笔者今年在我市奶牛养殖区诊治两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杆菌病常发生于水生动物中,它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等,主要通过肠道感染,发病过程为病菌侵入机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它以引起鱼的暴发性出血为主.而且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高。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1生物降解菌的快速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8孔板微培养的方法对336株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黄曲霉毒素B1生物降解菌的快速筛选,获得14株能在以香豆素作为惟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芽孢杆菌菌株。在投料浓度为100μg/kg条件下,对这14株芽孢杆菌进行复筛,获得1株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83.20%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定这株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究坏死杆菌不同生长期外膜囊泡(OMVs)在形态、蛋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坏死杆菌OMV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OMVs的形态结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OMVs的蛋白组成差异,ELISA检测OMVs刺激RAW264.7细胞后TNF-α和IL-8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坏死杆菌在培养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8 h时达到峰值,随后进入稳定期和衰亡期;坏死杆菌不同生长期均可产生球形的OMVs,在坏死杆菌培养24 h时产生的OMVs中43 K OMP和白细胞毒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坏死杆菌培养12 h时产生的OMVs刺激RAW264.7细胞12 h和24 h后分泌的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因此,坏死杆菌稳定期产生的OMVs可以更好的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因子IL-8和TNF-α。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药物 1.试验药物为8000IU/ul天然菌株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包括许多变种的细菌杀虫剂,属好气性蜡状芽孢杆菌群,在芽孢内产生伴孢晶体。苏云金杆菌制剂是经口中毒的药剂,主要是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幼虫。苏云金杆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内毒素(即伴孢晶体)和外毒素。伴孢晶体是主要毒素。杀虫有效成分是伴孢晶体和芽孢毒素。  相似文献   

18.
1株海洋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毒素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出1株抑制黄曲霉活性高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特异性扩增技术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用Beacon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海洋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菌体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都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109CFU·mL-1菌体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87%,1×108CFU·mL-1菌体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抑制率可达50.75%.初步认为其抑制机制是该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可产生某种次级代谢产物来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延长.  相似文献   

19.
羔羊肝肺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以肝脏和肺脏坏死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杆菌主要经损伤的皮肤、粘膜、脐带侵入组织,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2周,本病多发生于30日龄内的羔羊,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病羔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拱腰颤抖,磨牙呻吟,口流白沫,眼闭  相似文献   

20.
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