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ike),催化吲哚丙酮酸合成IAA。前期研究发现,PpYUC11为控制桃SH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PpYUC11基因在溶质型和硬质型桃果实中差异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果实和种子的表达特性,扩增SH和非SH型桃品种PpYUC11基因的上游区域,以期明确该基因在不同桃品种类型的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结果】PpYUC11基因在MF型桃果实成熟期果肉中的表达丰度高于其在SH型桃中的表达丰度,而在2种肉质类型种子中的表达基本没有差异,比较PpYUC11基因的上游调控区域的序列发现,SH型桃相比MF型桃,PpYUC11基因ATG上游约2.1 kb处存在大片段的插入。核苷酸比对发现该片段预测为CACTA型DNA转座子片段,同时基于转座子的标记可以明显区分SH和非SH类型,调控顺式元件分析表明PpYUC11启动子存在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其中在插入位点上游100 bp左右存在1个果实特异性元件,暗示该元件参与PpYUC1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而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导致该元件不能与果实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正常结合。【结论】桃SH肉质性状可能由CACTA型DNA转座子插入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所致,本试验不仅为后期选育和鉴定SH型品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同时为进一步解析SH型桃果实的突变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枇杷LTR类反转录转子座RT序列在枇杷基因组中的异质性,为枇杷转座子进化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枇杷野生种质的叶片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从枇杷基因组中扩增得到Ty1-copia和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并对其序列变化特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最终获得38条Ty1-copia类RT序列和24条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其中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长度为257~266 bp,序列相似率为22.6%~97.6%,聚类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存在Maxium、TAR和Angela 3个支系。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有4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12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长度为429~438 bp,序列相似率为48.1%~99.3%,聚类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存在Tat和Reina2个支系。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有3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7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对序列同义突变率与非同义突变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枇杷Ty1-copia和Ty3-gypsy类RT序列dN/dS均小于1。与其他植物反转录转座R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枇杷、梅、苹果、李可能具有共同起源。【结论】所获得的枇杷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异质性,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对不同物种反转录转座R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反转录转座子在枇杷和其他物种间可能存在横向传递。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槜李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物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mat K及rbc L对包括槜李在内的22个李品种(或品系)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发现,ITS序列存在84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位点为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分别位于165 bp、182 bp及195 bp,另外有8个位点为槜李早、中、晚熟品种变异位点;mat K序列存在6个变异位点,rbc L序列无变异位点,mat K及rbc L序列均不存在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相对于mat K及rbc L序列,ITS序列存在较多变异位点,进化速率快,更适宜用来进行槜李的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研究。基于ITS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嘉兴‘槜李’和福建‘芙蓉李’及美国‘恐龙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研究获得了槜李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亲缘关系,对于槜李的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西瓜果实形状的分子精准鉴定,利用"国家西瓜甜瓜中期库"的资源和高通量测序平台,利用两个不同的杂交分离群体(F_2和BC_1P_1)分别鉴定到1个159 bp插入缺失和1个非同义SNP导致的果形突变(由圆果形变为长果形),且SNP突变在159 bp插入缺失的基因组区域内。利用这个SNP开发CAPS标记Markersun在两个群体和128份西瓜种质中进行分析,发现标记Markersun在两个群体中与果形表型共分离;在西瓜种质中可同时区分插入缺失和SNP的变异,且与果形表型共分离。同时这两个变异与果形的共分离在196份西瓜核心种质的基因型分型中也得到验证。此外,通过对不同类型西瓜种质的基因型分析发现,SNP变异导致的长果形出现的时间更早且独立遗传,而159 bp插入缺失引起的长果形是栽培西瓜驯化过程中产生的。本研究中首次利用不同类型的西瓜核心种质实现了西瓜果形的分子精准鉴定,还挖掘到两个西瓜果形的功能变异并开发标记,为西瓜果形的分子精准鉴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果形性状基因功能验证提供靶标,加速了西瓜果形性状基因的调控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系统地鉴定草莓种质资源表型变异,明确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优异资源,为草莓品种改良及理论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对来源于国内、日韩及欧美的73份草莓种质资源的58个植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51个表型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包括34个描述型性状和17个数值型性状。描述型性状共检测出115个变异类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达到0.85;数量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异范围为1.68~2.92,表明供试草莓资源性状变异丰富,尤其是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05)远高于非果实性状(0.61)。PCA分析结果均表明,日韩草莓与中国草莓在表型上较为相似,欧美草莓与亚洲草莓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评价值D鉴定出7份优等种质,长势和产量均强于和高于其他种质。【结论】初步构建了草莓种质资源在湖北省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草莓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跳枝碧桃(Prunus persica f.versicolor)在同一植株上可产生二色花和嵌合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以南京3个观赏桃集中分布区的57株跳枝碧桃为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研究其遗传背景。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多态性引物,共计扩增出1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83个。SSR标记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3种基因型,各采样地均具有2~3种基因型,同一植株的不同分枝基因型完全一致。基于基因分型结果,选取3种基因型跳枝碧桃各1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结合公开发表的数据,进行位点变异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的跳枝碧桃聚在一个分支,其中B20、T3基因型与‘洒红桃’聚在一起,W5基因型相对独立。3种基因型的跳枝碧桃在起源上比较接近,但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通过整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信息和花色表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出5个SNP与花色跳枝性状显著关联(P值<10-100),均位于7号染色体。在显著SNP位点的邻近基因组区段发掘3个DICER-LIKE2(DCL2)基因,揭示在桃树花色跳枝性状的形成中,依赖DCL2的表观遗传修饰途径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乙烯合成及果肉褪绿是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相伴出现的两个生理事件。STAY-GREEN(SGR)是参与植物叶片和果实褪绿的重要基因。然而,桃SGR基因在果实成熟及褪绿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清晰,旨在初步探究PpSGR基因在桃果实成熟及褪绿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秋蜜红为试验材料,对PpSGR基因进行克隆,对PpSGR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对不同发育时期桃果肉中PpSGR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对PpSGR基因调控叶绿素降解及乙烯合成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PpSGR编码区全长为831 bp;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SGR域。PpSGR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果肉逐渐褪绿呈现上升的趋势。瞬时过表达PpSGR基因后,桃叶片颜色明显褪绿,并且在300 mmol·L-1NaCl的盐胁迫下,过表达PpSGR的叶片褪绿更加明显。此外,过表达PpSGR后,桃苗乙烯合成的限速基因PpACS1、PpACS4及PpACS6均表达上调,且内源乙烯释放量显著增多。【结论】对PpSGR的基因功能进行鉴定和研究,并分析了其对乙烯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解析桃果实成熟及果肉褪绿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不同成熟期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O2体积分数的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MA)处理对桃果实贮藏冷害及风味品质的影响,分析PDC和ADH基因在MA处理诱导乙醇和乙醛积累中的作用,确定桃果实MA处理的适宜O2体积分数。【方法】以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果实为材料,分别在0℃冷藏40、60 d后转至20℃货架放置3、4 d;设置3种MA处理,即MA1、MA2和MA3,其冷藏中后期O2体积分数控制在1.0%、3.0%和5.0%,以直接冷库贮藏为对照。测定冷害相关生理指标、乙醛和乙醇含量及PpPDCs和PpADHs基因表达量。【结果】3种M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桃果实冷害,在货架期结束,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对照组的褐变指数分别高达0.53和0.69,而MA处理的果实褐变指数均低于0.1。MA1和MA2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期间乙醇和乙醛不同程度积累,而MA3处理对乙醇和乙醛积累无明显影响。转货架后各处理乙醇积累有所减少而乙醛变化不大。在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个PpPDCs和33个PpADHs基因家族成员,其中,PpPDC1、PpPDC2、Pp...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鉴定与14-3-3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机制。【方法】观察番石榴根结线虫的雄虫、二龄幼虫、雌虫及其会阴花纹的形态学特征,根据根结线虫的通用引物#C2F3和#1108对线虫mt DNA的COⅡ和lr RNA基因间序列进行PCR扩增,获得750 bp的特异扩增产物,将扩增片段在Gen Bank上进行Blast比对。通过南方根结线虫与北方根结线虫的14-3-3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一步扩增已鉴定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的14-3-3基因。【结果】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的形态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相似;其扩增片段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扩增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14-3-3基因,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783 bp的片段,编码261个氨基酸,命名为Me-14-3-3。【结论】广州地区番石榴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14-3-3蛋白基因被成功克隆,扩增结果为进一步研究14-3-3蛋白基因在象耳豆根结线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摸清致病机制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孟霖  刘博  林良斌  程峰  王晓武  武剑 《园艺学报》2012,39(8):1491-1500
 通过白菜型油菜‘R-O-18’和菜薹‘L58’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与白菜基因组的参考序列(‘Chiifu-401-42’的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到了18 479 个短插入缺失变异位点(≤5 bp)。从中挑选了500 个插入/缺失片段为4 ~ 5 bp 的InDel 变异位点,将其设计成InDel 分子标记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有452 个标记通过PCR 扩增出单一条带,但仅有106 个在‘R-O-18’和‘L58’间表现出多态性,346 个没有多态性,48 个在PCR 中没有扩增。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06 个InDel 标记可用来检测以‘R-O-18’和‘L58’为亲本构建的RILs 基因型,并构建了一张包含99 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11.
桃地方品种果实糖酸主要组分的遗传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桃果实糖酸主要组分的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获得与其相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以来源于中国6个生态群96份桃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定位于桃8条连锁群上的52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引物,用STRUCTURE 2.3.3和TASSEL2.0.1软件分别对群体结构和全基因组SSR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状况进行分析。再结合糖酸组分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可滴定酸和果肉p H等表型数据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群体结构显示供试的96份桃地方品种基于ΔK数学模型可以分为7个亚群;LD分析表明在52个SSR位点组成的1 326个成对组合中,198个成对位点存在着显著LD且得到统计概率支持。相关性分析表明,山梨醇与蔗糖、葡萄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呈显著正相关;蔗糖与葡萄糖、p 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糖呈显著正相关;葡萄糖与p H、果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 H与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共得到39个与桃糖酸组分相关的主效QTL,依次为:5个果糖相关的QTL,11个葡萄糖相关的QTLs,5个蔗糖相关的QTLs,9个山梨醇相关的QTLs,5个可滴定酸相关的QTLs,及4个p H相关的QTLs。部分位点与前人定位的连锁群相同,部分QTLs位点同时调控多个糖、酸组分。【结论】本研究共得到57个桃糖酸组分的QTLs,有53个QTLs为首次报道,表型变异率大于10%的有39个,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标记效应大于10%存有4个,分别是与p H关联的位点BPPCT023.2011、UDP96-013.2011、与山梨醇关联的位点CPPCT030.2011、与果糖关联的位点CPPCT033.2012,具潜在的育种标记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荔枝霜疫病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CDPK家族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定位和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依赖276份荔枝种质材料,筛选高抗霜疫病的优良荔枝品种。另外,通过RNA-Seq和qRT-PCR方法检测高抗病荔枝品种中LcCDPK基因家族成员在荔枝霜疫病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276份荔枝自然群体材料中鉴定到荔枝高抗霜疫病品种裕荣1号(YR1)。从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9个LcCDPK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表明,LcCDPKs外显子数量为7~19。蛋白结构分析发现,所有LcCDPK蛋白均具有1~4个EF-hand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cCDPKs成员拥有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LcCDPK基因在荔枝不同组织存在组织特异性。另外,表达分析发现在高抗霜疫病荔枝裕荣1号(YR1)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枇杷属普通枇杷野生种、栎叶枇杷和大渡河枇杷3个种的S-RNase基因型,为利用其优良性状开展种质创新,以及大渡河枇杷分类地位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苹果S-RNase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对3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分别采用BLASTn、BLASTx、DNAMAN和CLUSTALW软件进行同源性检索、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结果】从参试的3个种中共分离了4个S等位基因,分别为S2-RNase、S26-RNase、S32-RNase和S34-RNase,其中S26-RNase、S32-RNase和S34-RNase为新分离的枇杷S-RN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G765271、MG846012和MG812504。所克隆获得的4个枇杷S-RNase基因与苹果S-RNase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构相同,具有5个保守区(C1、C2、C3、RC4和C5)和1个高变区(HV)。此外,所获得的4个枇杷S-RNase基因电泳图谱及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可能为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的杂交后代。【结论】确定了普通枇杷野生种、栎叶枇杷和大渡河枇杷的S-RNase基因型分别为S2S26、S32S34和S26S32。大渡河枇杷S-RNase基因型及S-RNase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支持其可能为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杂交后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主栽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鉴定新疆主栽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型,以新疆25个主栽杏品种为试材,利用蔷薇科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FB基因特异PCR扩增,筛选出有效的扩增引物;对成功扩增的杏品种的特异条带克隆测序,在GenBank上进行BLASTN比对,确定各品种的SFB基因型。结果显示:引物组合Ⅱ-1、Ⅳ-2,1-Ⅰ、1-Ⅱ对新疆杏品种的扩增效果最好,成功地在18个品种上扩增出了5种大小不同的条带,14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温州蜜柑一般表现为雄性不育、果实无核,收集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简称G1)种子,用于培育珠心胚苗并发掘多倍体新种质,为其提纯复壮和珠心胚变异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从G1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浸泡消毒后离体播种至播种培养基;待幼苗长至有3~5枚真叶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倍性和SSR分子标记鉴定遗传来源。【结果】从约12 500个果实中剥取获得106粒种子,离体播种后41粒种子萌发,经培养获得62株实生幼苗;对所有幼苗进行倍性检测,获得四倍体1株,其余61株均为二倍体;用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获得的四倍体和随机筛选的38株二倍体植株进行分子鉴定,表明发掘的四倍体和35株二倍体的带型与亲本G1完全一致,推测其均为珠心胚来源,且四倍体为G1珠心细胞自然加倍而形成;其余3株二倍体在部分SSR位点与G1带型不一致,推测由G1与周边其他品种杂交而来。【结论】这些珠心胚苗二倍体及四倍体种质为国庆1号温州蜜柑提纯复壮、珠心胚变异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cpDNA)标记,对近十年间在我国苹果属植物的主要密集分布区收集的15种苹果属植物的叶绿体DNA进行序列变异分析,开展其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研究。【方法】利用4对叶绿体DNA引物扩增722份种质的4个非编码区trn H-psb A、trn S-trn G spacer+intron、trn T-5’trn L和5’trn L-trn F,对每个基因间区正反向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人工校对后,使用MEGA 7.0进行序列拼接和比对,使用Dna SP ver5.10.01计算叶绿体DNA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利用Arlequin v3.5分析标准分子变异(AMOVA),运用Net Work ver4.6.1.2构建种内居群间的叶绿体DNA单倍型邻接网络关联图。【结果】4个cp DNA区域经测序、拼接、比对和合并之后的片段长度为4 120 bp,共有579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单倍型为100个,核苷酸多样性(Pi)和单倍型多样性(H_d)分别为0.008 52和0.879。Tajima’s D检验中,15种苹果属植物的4个cp DNA区域合并后遵循中性模型。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遗传变异也占较大比重。【结论】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在叶绿体DNA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苹果属植物不同种具有不同的演化路线,各个种间以及种内起源演化关系错综复杂。山荆子和新疆野苹果的部分种质占据较为古老的单倍型,并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过种群扩张。苹果属栽培种中国苹果、花红、楸子和八棱海棠的部分单倍型晚于部分新疆野苹果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7.
孙文泰  董铁  王萍  马明 《果树学报》2023,(12):2505-2512
【目的】对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甘金和优系甘红进行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并用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的真实性,为后期真杂种在抗逆育种研究领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甘金和甘红树体的生长势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将苹果金冠和西洋梨巴梨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分别筛选苹果和梨中特有的序列,通过设计属间特异性引物对甘金、甘红和亲本的DNA进行扩增。【结果】甘金和甘红树势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和果实品质优。特异性引物M1、M2和M3在母本苹果品种中扩增出条带;P1、P2、P3这3对引物只能在父本梨品种中扩增出条带;2对通用引物U1和U2在苹果和梨杂交种中均能扩增出条带。此外,苹果M1、M2、M3和梨P1、P2、P3对杂交后代甘红、甘金进行扩增时,均出现条带,说明杂交后代既有苹果的基因,又有梨的基因。【结论】采用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的梨和苹果属间的特异性引物,鉴定远缘杂种的真实性,为苹果和梨以及其他果树的属间远缘杂交种的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甜樱桃中可能参与成花途径的MADS基因,分析其基本信息,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甜樱桃‘萨米特’(‘Summit’)为试材,结合桃基因组分析,克隆得到14个可能参与成花的MADS基因,分别命名为PaSOC1、PaAG、PaAP1、PaAP1-2、PaAP3、PaPI、PaSVP、PaAGL24、PaSEP1、PaSEP2、PaSEP3、PaSEP4、PaSEP5、PaFLC,通过DNAMAN、SMART、protein BLAST和MEGA5等软件分析14个甜樱桃的MADS基因结构、氨基酸结构域及其进化关系,RT-PCR检测其在樱桃根、叶芽、叶、花芽、花、韧皮部中的表达模式。【结果】14个甜樱桃MADS成员大小为612~765 bp,均含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box结构域,含有6~8个内含子。分属7个亚组,PaSEP1、PaSEP2、PaSEP3、PaSEP4、PaSEP5属于SEP亚组,PaAP1、PaAP1-2属于AP1亚组,PaAG属于AG亚组,PaSOC1属于SOC1亚组,PaAP3和PaPI属于AP3/PI亚组,PaSVP属于SVP亚组,PaAGL24属于AGL24亚组,PaFLC并未聚到FLC亚组中。RT-PCR分析显示,14个MADS基因在花芽或花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此外,除PaAP3、PaSEP1、PaSEP4及PaSEP5之外,其他几个基因在韧皮部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获得的甜樱桃MADS-box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参与调控成花及花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生樱桃李S-RNase基因分离与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4对已报道的李属树种S-RNase基因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PruC2和PruC4R组合,首次对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的45个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S-RNase基因特异性PCR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这些核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 皆与李属的S-RNase基因有最大同源性,为新疆野生樱桃李的4种S-RNase基因,分别命名为S1 (511 bp),S2 (787 bp),S3 (1859 bp)和S4 (464 bp),在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EF638726、EF641276、EF661873和EF661874。45个株系中,43个株系的S基因型分别为S1S2、S1S3、S2S3、S2S4和S3S4,而10号和15号株系分别只鉴定了一种S-RNase基因,其S基因型组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叶绿体DNA序列trnL-F分析李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李亚属内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最近新命名物种的起源与植物学分类地位。【方法】在克隆测序trnL-F序列的基础上,分析李亚属各种级分类群的分子特征,并进行李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在李亚属供试材料中检测到的叶绿体DNA trnL-F序列长度变化为945~956 bp,所有序列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李亚属内各种间的序列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部分种具有显著的分子序列特征,可用于物种鉴定。共检测到21个变异位点和20个单倍型。根据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所有种共分为6个不同的组群。【结论】仅通过trnL-F序列片段无法完全将李亚属的所有种级分类群分开,但是部分种间具有显著的分子特征;中国李(P.salicina)和樱桃李(P.cerasifera)分别是种间杂交种李梅杏(P.limeixing)和紫杏(P.dasycarpa)的母系亲本提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