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PPO酶活特性的影响,研究莴笋PPO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莴笋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5.0,最适温度25℃;90℃热处理60 s莴笋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莴笋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667 mol/L,Vmax=826.4 OD/min;Mg2+、Ca2+、Mn2+、Zn2+对PPO酶活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Cu2+和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种抑制剂对抑制莴笋PPO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试验范围内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 HSO3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莴笋PPO酶活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茶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菇褐变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茶树菇PPO最适温度50℃,最适pH4.0~5.0.用Michaelis-Menten机理描述得茶树菇PPO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2.59mol/L,Vmax=0.127U/min.此外还对茶树菇不同部位的PPO活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平乐大果山楂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果山楂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p H、温度、热处理、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为控制其生产过程中酶促褐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间为3 min,最适p H为6.8,最适温度为45℃;90℃处理4 min,PPO基本失活,80℃处理6 min后,相对酶活性为19.75%;最适底物浓度为0.08 mol/L,PPO酶促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参数Km=51.24 mmol/L,Vmax=54.53 U/min;在试验浓度条件下,5种抑制剂对大果山楂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氯化钠的抑制作用最弱,高浓度下,柠檬酸的抑制效果较EDTA、抗坏血酸、草酸要好。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离和部分纯化了甘蓝型油菜荚果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亚基分子量约为46KD,推测其全酶分子量为184KD。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8.4;最适温度是60℃,70℃处理10min残存活性仍保持在50%,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底物L-Phe最适反应浓度是0.02mol/L;有两个Km值,即Km1为1.01×10-3mol/L,Km2为0.778×10-3mol/L。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丝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酶学特性,本研究应用分光光度计开展了温度、pH、酶体积、反应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为丝瓜酶促褐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SOD酶最优反应体系为:以底物氮蓝四唑(NBT)为例,最优温度为40℃,最适pH为7.8,其底物浓度为0.08 mol/L,最适酶液体积为0.14 m L,其根据米氏方程:y=0.002 7x-0.013(x=1/V,y=1/S),Km为0.207 9 mol/L。  相似文献   

6.
冬枣果实中酚类物质及其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冬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有一个最适pH值,为7.0;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品种为试材,研究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相关特性,确定其催化愈创木酚氧化后产物的最高吸光度值,并分别研究反应后放置时间、pH值、温度、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底物浓度等条件对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其最适波长为370nm、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不宜超过15min、底物浓度宜大于0.03mol/L,反应完成后在40min后测定POD的活性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PPO)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所催化的邻苯二酚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和几种抑制剂对砀山酥梨PPO活性的影响,以及研究了破碎打浆、pH值、温度、贮存时间等不同加工过程对砀山酥梨酶促褐变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砀山酥梨PPO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始终保持稳定;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好;在pH值3.5-4.6,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促褐变,且pH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在4℃,室温和37℃下,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褐变,且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温度为37℃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冻存茶鲜叶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冻存处理的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活性测定,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对冻存茶鲜叶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鲜叶冻存-萎凋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冻存茶鲜叶PPO酶活的最适条件为:pH值介于4.6~5.0之间,温度35~60℃.由Michelis-Menten方程1/v=1.16...  相似文献   

10.
何士敏 《种子》2012,31(10)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沙棘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沙棘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的一种,与植物抵御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病害等各种不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在不同pH、温度条传下,沙棘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比较低,其作用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5℃.同时,实验还检测了底物浓度对沙棘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06 mol/L.  相似文献   

11.
枣尺蠖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治理枣尺蠖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枣尺蠖为试验材料,提取其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枣尺蠖多酚氧化酶用40%饱和度硫酸铵进行盐析效果最好,纯化倍数可达5.8倍。且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为10 mmol/L的邻苯二酚时,不会发生底物限速行为。多酚氧化酶在pH 7.0,37℃时活性最高。多酚氧化酶热稳定性较差,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酶活力下降。70℃时将该酶保温9 min,酶就趋于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2.
抑制剂对鲜榨蜜梨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以鲜榨蜜梨汁为原料,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氯化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5种不同抑制剂对鲜榨蜜梨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5种酶抑制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榨蜜梨汁PPO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氯化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抑制鲜榨梨汁PPO活性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0.5 mol/L和2.0,2.0,0.5 mmol/L。  相似文献   

13.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相似文献   

14.
葛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及其护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控制新鲜葛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酶促褐变,研究了新鲜葛根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部分酶学性质,包括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以及不同化学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葛根PPO的最适pH值为4.4,最适温度为55℃;在90~100℃下热处理1~3min,可使该酶基本失活,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0.75%的柠檬酸和0.3%的氯化钙配成的复合护色液,对葛根PPO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加工过程中,采用复合护色液对切分成型后的葛根半成品进行护色处理,可使其维持原有组织的洁白色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板栗果实酶促褐变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对板栗中引发褐变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研究。对板栗中的多酚提取方式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条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纯化,使用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鉴定。对板栗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进行提取,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果实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60%的丙酮溶液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60min,提取温度4℃;粗提物经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光谱扫描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纯化后可获得两种组分,初步鉴定为黄烷-3-醇组分;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30℃,最适作用pH为5.0~6.0;过氧化物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4.0。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0、10、1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杏,定期测定其硬度、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杏果实的CAT活性,抑制POD和PPO活性,同时降低果实的腐烂,在延缓果实软化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对杏果TSS含量无太大影响。其中10μmol/L 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欧李仁蛋白为底物,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进行分步复合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其分步复合酶解的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5%,酶添加量为1.5%(基于底物蛋白质的质量),温度50℃,pH值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5%,温度40℃,pH值7;酸性蛋白酶添加量5%,温度50℃,pH值5。分别水解30 min,经这3种酶酶解后其多肽质量浓度可达27.566 1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