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受体内氧化还原防御系统的调控,果蔬体内的氧化还原防御系统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活性氧并维持动态平衡,然而逆境胁迫将引起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导致果蔬发生氧化损伤,进而加速其衰老进程,直接影响果蔬采后的品质和贮藏时间。本文总结了采后果蔬活性氧产生及其诱导果蔬品质劣变的机理,分析了果蔬体内的酶促抗氧化体系和非酶促抗氧化体系,并阐明了其清除活性氧的机制,为维持果蔬采后的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多糖提高小白菜抗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探究不同浓度的PSP(螺旋藻多糖)能否提高‘奶油四季小白菜’的抗盐性。生理生化检测显示,NaCl(5 g·L-1)胁迫显著抑制小白菜根长和鲜质量,且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水培液中添加PSP使得小白菜根长、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PSP处理提高了小白菜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含量。然而,PSP处理明显降低了小白菜体内MDA和H2O2含量。研究结果表明,PSP可通过提高盐胁迫下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有效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和缓解氧化损伤,进而增强小白菜抗盐胁迫的能力。作为一种绿色的植物生长促进剂,PSP可用于高值蔬菜的有机生产。  相似文献   

3.
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保护地番茄育苗正值冬季,低温引起的氧化胁迫是导致番茄幼苗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会产生一定量的自由基,植物体自身形成了一系列清除自由基的体系,如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类〔1〕。光在植物生长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除了作为一种能源控制着光合作用,还作为一种触发信号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已有研究表明,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2〕、光合特性〔3〕、产量、品质、抗逆和衰老〔4〕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但对光质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了解较少。本试验采用5种不同光质作为调控因子,探讨其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壳寡糖诱导草莓细胞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草莓悬浮培养的细胞为对象, 研究了壳寡糖处理对活性氧代谢的效应。结果表明, 壳寡糖可诱导草莓悬浮培养细胞的活性氧迸发, 其峰值出现于20~30 min , 同时也可诱导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上升,SOD 和CAT活性的最大值在处理后60~90 min。  相似文献   

5.
外源H_2O_2对西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源H2O2具有参与植物冷信号传导,诱导保护酶基因的表达,清除冷胁迫诱导产生的活性氧等功能。低浓度的H2O2能模拟冷驯化,从而启动细胞的防御能力,提高植物抗逆性。目前有关外源H2O2对提高西瓜幼苗抗冷性的报道很少。本试验研究了西瓜幼苗经外源H2O2处理后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从保护酶活性的增加与膜脂氧化角度来探讨低浓度外源H2O2在提高西瓜抗低温胁迫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西瓜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GSH)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细胞代谢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减少膜脂过氧化对细胞造成的伤害。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SG)是GSH的氧化形式。近年来研究发现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对(GSH/GSSG)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SH,尤其是GSH/GSSG的作用,为后续通过调控GSH/GSSG调节植物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逆境胁迫中活性氧和钙信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信号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应答反应已被广泛证实,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活性氧信号也参与了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现介绍植物中活性氧和钙信号的产生机制、活性氧和钙信号对植物逆境胁迫的应答机制,探讨了植物逆境胁迫中活性氧与钙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柑橘盐胁迫响应及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是一种对盐胁迫十分敏感的园艺作物。综述了不同柑橘资源耐盐性的差异,进一步列举了盐胁迫对柑橘产生的生理伤害,盐胁迫容易造成植株体内的水分亏缺,并导致盐离子尤其是Cl-的积累进而产生离子毒害效应。盐胁迫还影响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使其体内养分失衡。柑橘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耐盐机制。例如,糖醇类和氨基酸类的合成有助于柑橘的渗透调节,酶促系统和非酶类氧化剂能够降低活性氧对柑橘的伤害。此外,离子转运蛋白如ATP结合盒转运体(ABC)和氯离子通道(CLC)能够参与离子平衡重建过程,这也在柑橘的盐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攀  耿兴敏  赵晖 《园艺学报》2020,47(5):916-926
为探讨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耐碱性机理,以3个杜鹃花园艺栽培品种‘胭脂蜜’(R. obtusum‘Yanzhimi’)、‘红珊瑚’(R. obtusum‘Hongshanhu’)及‘红月’(R. obtusum‘Hongyue’)为试验材料,对植株进行为期2个月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碱胁迫处理,观察植株在碱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叶片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质3个亚细胞部位中活性氧及抗氧化体系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据碱害指数,3个杜鹃花品种耐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胭脂蜜’>‘红珊瑚’>‘红月’。在碱胁迫下,3个品种的3个亚细胞部位中H2O2和超氧阴离子水平显著提高,导致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胭脂蜜’的3个亚细胞部位中SOD、POD、CAT和GR酶活性显著提高,APX在叶绿体和细胞溶质中的活性显著上升;而‘红珊瑚’仅叶绿体中的CAT和APX、线粒体中的SOD、POD和CAT以及细胞溶质中的SOD、GR活性显著提高;‘红月’的SOD活性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显著提高,CAT活性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显著提高,POD及APX活性显著下降,GR活性无显著变化。碱胁迫下,3个品种的非酶促抗氧化剂AsA和GSH含量在叶绿体中降低,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增加。抗碱性强的‘胭脂蜜’在碱胁迫后ROS水平较稳定,MDA含量较低,SOD、POD、APX和GR活性较高。3个亚细胞部位比较发现,细胞溶质中H2O2和超氧阴离子的水平显著高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SOD、POD和GR及抗氧化剂AsA和GSH也主要分布在细胞溶质中,活性氧与抗氧化系统的亚细胞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APX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CAT在线粒体活性最高。碱胁迫下不同亚细胞部位活性氧积累和过氧化损伤程度不同,相应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在各亚细胞的响应也不同,细胞溶质是杜鹃花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以C2和C5不同抗性番茄种质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的方式,设置3个不同胁迫程度盐碱土处理,以当地非盐碱胁迫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盐碱胁迫程度对2个番茄品种生长、离子平衡及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影响差异及其与抗性的关系,以期明确其抗盐碱机制,为进一步全面解析番茄耐盐碱机制和抗盐碱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番茄表型的生长产生抑制,在生理响应方面,盐碱胁迫破坏了细胞膜完整性,使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番茄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ROS维持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适应胁迫环境。盐碱胁迫使番茄过量吸收Na+从而抑制了对K+、Ca2+、Mg2+的吸收,降低K+/Na+、Ca2+/Na+、Mg2+/Na+,影响细胞膜完整性和蛋白的合成;盐碱胁迫下,抗性强的C2品种较抗性弱的C5品种具有较强的降低叶片和根系N...  相似文献   

11.
《蔬菜》2016,(11)
正活性氧(ROS)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副产物,环境胁迫可加速植物体内ROS的产生,造成植物细胞膜的过氧化,同时给光反应中心Ⅱ带来光伤害。RFOs是植物体内的1类寡聚糖家族,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很可能与清除过剩的ROS相关。前期的研究显示,由于中国长江流域野生拟南芥种群中CBF3基因的变异,种群的冰冻耐受性和体内RFOs含量的积累普遍低于Col生态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种群中ROS代谢通路在低温处理后的表达与Col生态型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并且植物体内ROS的浓度增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菊芋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轻度胁迫下,保护酶活性上升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丙二醛含量较低;中度胁迫下,保护酶活性持续上升,保护细胞免受更大损伤,丙二醛含量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3.
蔬菜生理功能与功能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 ,有关食品功能的论述内容多是作为营养功能的一次功能和以味觉、香气等感官功能为中心的二次功能。近来 ,作为关系人的健康生理功能 (活体调节功能 )的三次功能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近况概述于下。1 抗氧化性1.1 活性氧与氧化应力 氧对人体来说不可缺少 ,但也有强毒性 ,这种毒性来自活性氧 ,活性氧在活体内适宜的浓度会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 ,但过多就会造成危害。活体内存在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系统 ,若是活性氧产生系统与清除系统失衡 ,处于氧化应力状态 ,就会损伤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活性成分 ,活性氧积累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4.
富氢水对植物的生长效应及在芽苗菜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气(hydrogen,H_2)是已知最轻的双原子气体分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和植物逆境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富氢水对植物的生长效应,及其在芽苗菜栽培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在环境胁迫(盐胁迫、重金属胁迫、农药胁迫)下,H_2通过提高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来清除过量的ROS、调节内源NO和激素水平从而缓解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损伤;H_2可以通过提高芽苗菜的次生代谢产物和抗坏血酸含量来提高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抵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琳  王有婧  周薇  郭长虹 《北方园艺》2016,(23):190-194
由于现代农业、气候变化和全球粮食危机的日益严重,粮食产量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原因。盐胁迫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高浓度的盐将导致植物组织中积累大量有毒的离子及活性氧类物质,破坏了植物细胞内正常代谢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在抵抗盐胁迫方面形成了包括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激素调节、多胺及信号分子调节等复杂生理机制。现对植物耐盐能力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筛选高效、高质量的耐盐植物品种资源,利用、改造盐化土壤进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加工番茄品种(‘双丰87-5’和‘佳禾9号’)为试材,研究了外源硒(Na2SeO3 0.05 mmol/L)对NaCl(100 mmol/L)胁迫下加工番茄叶片中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硒显著降低了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叶片的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加工番茄叶片中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说明硒能增强盐胁迫下加工番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耐盐性强的加工番茄品种‘佳禾9号’具有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加工番茄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瓜植株在淹水情况下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以蜜枚(M2x)和京牟(JM2x)2个二倍体西瓜品种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淹水胁迫对西瓜叶片受害指数、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幼苗在淹水胁迫下,真叶发黄失绿,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茎开始腐烂,出现气生根,30d后淹水解除,植株生长无法恢复。西瓜幼苗叶片SOD活性在淹水初期下降,随着西瓜幼苗对淹水胁迫的适应,SOD开始回升,在胁迫8d后超出对照。淹水胁迫后西瓜幼苗叶片POD活性一直是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受涝害后都比对照降低。随着淹水胁迫增加,PRO降低幅度加大。MDA含量受淹水胁迫后都比对照上升,MDA含量先降,后升高,再降低,然后大幅度升高。根据试验结果推断西瓜叶片伤害顺序为,SOD活性受抑制→活性氧增生→SOD、POD活性、PRO含量增加→清除活性氧→淹水胁迫加深→活性氧再增加→MDA积累→保护酶活性降低→质膜受损。京牟西瓜品种的耐淹水能力强于蜜枚。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由高温引起的氧化胁迫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以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热敏感菌株CCMSSC 00494和耐热菌株CCMSSC 004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海藻糖对其菌丝体高温胁迫下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高温(40℃)胁迫48 h,热敏感菌株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代表氧化损伤程度)高于耐热菌株.外源海藻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菌丝体内O2-产生速率、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和TBARS含量水平,缓解高温胁迫所引发的氧化损伤.另外,外源海藻糖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保护和提高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不明显.外源海藻糖对热敏感菌株的保护效应高于耐热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以大花飞燕草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对大花飞燕草幼苗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渗透物质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在干旱胁迫的第20天,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均达到最大,此时植物受害严重。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迅速增加,复水后又开始下降,膜透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断下降。复水后,植物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升高。当胁迫20d时,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旱胁迫下植株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水后,POD、SOD活性呈缓慢升高的趋势。第10天时,POD、SOD活性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植物自身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黄瓜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龚国强  于梁 《园艺学报》1996,23(1):97-98
1 目的与材料方法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果实对低温敏感,在13℃以下低温3~5天就会受到冷害。有关植物在逆境和衰老条件下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的理论已被许多研究证明,至今已形成了氧毒性的活性氧学说。有关活性氧对园艺作物果实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造成损伤的程度还不太清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体内防御活性氧毒性的保护酶,它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