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宅基地制度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具体表现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宅基地缺少退出补偿机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限、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抵押功能受限。所以必须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集约利用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改革创新宅基地流转机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资产,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相关政策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出现"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宅基地权属不明等现象。目前,应秉承"房地一体"的思路,扩大农村宅基地的继承主体和交易范围,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配套制度,建立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法律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为了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现行法律法规跟不上农村土地利用形势的发展,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不均等;在司法实践中,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难题.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的制度亟需创新,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由理论与现实存在的实际困境导入,通过回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逻辑演进,厘清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发展路径或模式,进而为破解实际困境提出了构建空间权的解决途径;之后分析了构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之空间权制度的应然性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宅基地使用权之空间权;最后,对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之空间权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制度建议,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的量化与德国的居住权制度的引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原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和管理措施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需求,目前由于我国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大量宅基地低效闲置利用。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创新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宅基地退出所遇到的困境,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举措,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6.
韩立达  郝梦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66-18568,18590
总结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演变及主要特征,探讨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深入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的制度困境,对加快建立我国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出了若干理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各地区都在加快完善和健全宅基地退出的政策,但是,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度,因此,宅基地的退出存在着许多阻碍。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本质,以及一些内涵、界定、研究综述,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笔者以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一些建议,以期宅基地流转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的利用、退出及其补偿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该研究根据芜湖市农村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农户对宅基地产权的认知、农户宅基地流转状况、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宅基地综合管控的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宅基地利用中的问题及现有流转形式的适法性.为进一步促进、完善河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提出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储机制,明确产权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明确宅基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做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配套服务的多项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根据在济南、淄博、烟台部分农村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宅基地季节性闲置、地下交易市场混乱无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对此,从明确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平台集中流转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新疆呼图壁县宅基地流转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少数农户愿意以宅基地买卖的形式来改变生活,但多数农户更偏向于租赁方式。村内非法交易、非法占地盛行,并普遍存在土地闲置浪费现象。研究认为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存在农户缺乏对宅基地流转的了解,且现行政策难以支持农村宅基地多形式流转等问题。提出应通过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健全农村住宅房屋登记制度等措施共同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已经与现实脱节。文章通过分析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财产进行流转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重新构建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新 《吉林农业》2009,(11):44-44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概述.1,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概念 所谓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在依法取得集体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自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土地政策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固有制度。所以该用益物权是一种限定物权,是在集体的土地上限定物权,受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未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与权利变动的关系.土地登记兼具私法功能和公法功能,宅基地使用权是实行登记生效主义还是登记对抗主义,仅仅着眼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私权维度予以考察未免有失偏颇.无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还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的推进,均有赖于健全完备的宅基地登记信息资料.明晰宅基地权利归属,消除引发宅基地纠纷的隐患,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也同样离不开宅基地登记信息资料.实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生效主义,能有效引导农民的登记行为,从而构建起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信息系统.在农村居民点实行跨村乃至跨乡镇整理以后,农村熟人社会已经演绎成半熟人社会,乃至陌生人社会.因此,宅基地使用权借助于登记这一公示形式来表彰其权利的存在便成为立法之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政府主导下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实践中或为追求建设用地指标而损害农民利益,或因忽视了土地市场规律而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基于四川、重庆、浙江、西藏、吉林等地的实地调研,从宅基地退出涉及的产权主体和实施主体角度归纳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类型,分析不同主体情景下的成效与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有是否履行住房保障职能两种情景,根据政府介入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又可细化为农民偶然退出、隐性市场行为、经济或社会导向型政府主导等类型,尽管实施主体和驱动力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退出主体不健全、退出客体权能残缺、政府主导下市场关系被忽略、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表明,政府完善基础性制度环境和宅基地制度安排、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宅基地有偿退出。因此,应健全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界定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和流转制度;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成员身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市场规则,建立农村土地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正当性辨析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6-14738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求不符。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耕地保护并不矛盾,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应被社会保障体系所替代。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立法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初期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先允许有限制的流转,等待配套制度建设成熟后再推行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制度,分析了房屋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抵押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实践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抵押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框架下完善农村宅基地抵押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事件,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提供了制度基础。改革试点区域将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中的受让人范围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拓补到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当下开禁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的条件还未成熟。《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应在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上有所作为。在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房地一体原则基础上,科学构建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基于宁波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基于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的调研,分析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存在问题,剖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结果表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化,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采用多种形式建设农村住房、实行宅基地管理信息化等做法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户多宅"、违法违规用地建房和非法流转交易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需求,法律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监管缺位以及与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据此,提出了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建立健全宅基地交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