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11年生日本落叶松混系超级苗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表型和遗传变异,开展优良无性系初步选择,为鄂西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推广利用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1年生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8.17%~29.53%、5.13%~23.08%、17.30%~60.42%;不同年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6~11年生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重复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60~0.66、0.63~0.85、0.62~0.75;不同林龄胸径、树高与11年生材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材积的相关系数大于树高与材积的相关系数;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无性系内表型变异选择5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为8.6%,与实生对照相比,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19%、12.20%和34.45%。  相似文献   

2.
白榆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8年生的24个白榆(UlmuspumilaLinn.)杂交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白榆生长早期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在生长量(胸径、树高、材积)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通过对白榆历年生长的分析,计算出生长性状间的年一年秩次相关,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是极显著的。以胸径、树高、材积等性状的早晚期相关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算出的年选择效率表明,从造林后第3年的胸径估计造林后15年的胸径,造林后3年的胸径和材积估计造林后12年的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499~0.6601)和最高的选择效率(1.27~2.27),说明当白榆无性系造林后3年,即4年生时即可根据胸径和材积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的材料,以线性函数式、对数函数式及二次抛物线函数式拟合遗传力平方根比率和幼一成龄遗传相关系数随相对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年遗传增益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最大年遗传增益模型。根据轮伐年龄及估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和早期选择效率,确定了日本落叶松逐步选择的早期选择策略。对于轮伐龄材积的选择,以树高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为适宜,若轮伐龄为20a,可采取一次选择,分别在2年生及7~8年生时进行;若轮伐龄定为40a,则采取3次选择,分别在3、12和15~16年生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油松生长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12~16年生的油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林生长过程中树高年——年秩次相关、表型和遗传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早晚期高生长有一定紧密关系,进行早期预测和选择是可行的。用家系5~8年生和单株3~6年生树高可以预测12~16a的高生长。从选择效率考虑家系最宜选择年龄在10~12a,单株最宜选择年龄在12年生后;最宜选择年龄时的家系早期选择效率是40~50a时的1.96~1.98倍,单株的选择效率低于家系;最宜选择年龄随主伐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育苗方式和是否能有效控制试验环境,对早期评价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小兴安岭南部7年生杂种落叶松试验林22个处理树高、胸径进行了遗传变异、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7年生、5年生和3年生处理间树高变异较丰富,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90%、26.40%和26.96%,随树木年龄增加各处理树高、胸径整体变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年度树高、胸径以及树高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年生与5年生、7年生树高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0.578,家系在幼龄期的生长表现稳定,7年生可以早期选择。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树高(胸径)分别超过兴安落叶松乌伊岭种源10.0%(22.9%)、5.2%(18.1%)。树高、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和0.606,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83%和12.53%。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均值分别大于乌伊岭种源9.97%和26.20%。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幼—成龄相关选择模型及早期选择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的材料,以线性函数式,对数函数式及二次抛物线函数式拟合遗传力平方根比率和幼-成龄遗传相关系数随相对年龄变化的趋势,以 年遗传增益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最大年遗传增益模型。根据轮伐年龄及估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和早期选择效率,定日本落叶松膛步选择的早期选择策略。对于轮伐龄材积的选择,以树高为早期选择指标较为适宜,若轮伐龄为20a,可采取二次选择,分别在2年生及7-8年生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杂种落叶松幼龄期变异与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7年生杂种落叶松21份参试材料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其4年生、5年生、6年生和7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19%、35.03%、35.70%和28.27%,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胸径也呈类似的趋势。家系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同较小的3个家系相比,7年生、6年生、5年生、4年生树高家系间变异幅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胸径类似。树高、胸径、树高与胸径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92和0.941,随着林龄的增加,生长性状更紧密相关。各处理年度间生长稳定,早晚相关显著,家系间变异较为丰富,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杂交组合中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表现突出,7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3.1%、60.0%,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虽然组合间存在优劣,但组合内家系间生长差别更大,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兴5×兴9、日5×兴9、日5×长78-3和日11×兴2入选优良家系,7年生树高、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64、0.946,遗传增益分别为17.5%、24.3%。4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平均值分别大于白刀山40.7%、67.1%,大于小北湖52.8%、81.1%。  相似文献   

8.
利用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林资料,分析和探讨了优势木、精选树的选择效果及遗传增益,并提出了合理的落叶松育种策略。优势木、中等木、劣等木3个等级的自由授粉子代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10个性状家系间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亲本与子代性状相关也不显著,说明表型选择效果一般。优势木自由授粉子代树高、材积、冠型、干型等性状遗传力虽处于中低等水平,但优势木材积、树高等性状值仍具有一定优势,在早期缺少结实等数据情况下,还应重视优树选择。15年生时,精选树与优势木相比优势十分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大4.8%、9.9%和23.2%。由于落叶松生长性状早晚相关显著,应采取能够获得遗传增益较高的1.5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策略来大量生产优良种子。  相似文献   

9.
水曲柳优树子代测定与家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试验点的53个家系9年生水曲柳表型优树进行子代变异分析,深入探讨了水曲柳家系选育技术。结果表明:水曲柳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大;材积的家系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增益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材积的家系遗传力为69.24%,遗传变异系数为38.98%,遗传增益为23.45%。从54个家系(包括当地对照种源)中按生长量高中低选取10个家系30个单株(包括当地水曲柳对照株)用于生物量分析和建立生物量与生长量的回归方程,进而得到其他参试家系的生物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生物量性状的家系遗传力(71.65%)、遗传变异系数(38.51%)、遗传增益(21.06%)均比较大。以生长量、生物量为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本试验分别选出了10个生长性状优良和10个生物量性状优良的家系,并进一步选出9个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均优的家系,其树高生长量高于对照31.05%~59.82%,其材积生长量高于对照75.22%~246.08%,生物量超过当地对照的17.76%~176.24%。  相似文献   

10.
香椿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两片种源试验林9 a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基本上是与纬度相平行的南北倾斜的连续变异型式。在试验地区,参试的27个种源以浙江丽水,湖南邵阳、永顺、加禾、桃江,福建建阳种源生长最好,安徽太和、无为,湖北红安,陕西勉县等种源生长最差。选择优良种源,在8~9年生时,树高可获遗传增益16.3%~26.8%,胸径18.9%~40.0%,材积44.7%~99.1%.香椿种源的早期选择一般可从4年生开始。通过树高、胸径、冠长对材积进行相关选择,选择效率可达90.0%~9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幼林期与近成熟林期主要性状的相关性,探析乐昌含笑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方法】利用种植于广东省韶关市国有曲江林场和九曲水林场的乐昌含笑种源试验林多个年度的观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性状在林龄为3、6、11、14 a的遗传变异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范围。【结果】种源试验林的保存率在林龄为11~14 a有较明显下降;各林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种源效应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或趋于平稳;各林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种源遗传力为0.69~0.90;林龄为3、6、11 a时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与林龄14 a的单株材积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综合指标法和单指标法对参试种源分类评价表明:所得丰产型Ⅰ类种源的分类结果较一致,但单指标法更简便;以林龄为14 a时入选的丰产型Ⅰ类种源为参考时,单指标法的早期选择风险更低,在林龄为3、6 a时开展早...  相似文献   

12.
河南火炬松种源中龄林生长量,干形特征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河南引种栽培的两批火炬松种源中龄林树高、胸径、材积、干形等特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火炬松种源生长量性状早期预测效果很差;耐寒火炬松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有一定的效果,但其遗传决定系数仅为0.50左右。一般火炬松种源原产地纬度对生长量影响较大,且与胸径呈显著负相关,反映出来自美国南部的种源在引种地生长较快。耐寒种源中,纬度与生长量旦正相关,经度与生长呈负相关,反映出美国东部高纬度低经度局部地区的耐寒种  相似文献   

13.
杉木种子园单亲本子代测定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杭县长乐林场杉木种子园347个家系单亲本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生长量差异显著,子代林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大于CK的家系数目分别占总数的86.1%和86.6%.生长较快的家系大多来自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这些差异,既含有群体的遗传效应,也含有单株的基因效应。胸径、树高和材积三性状的h~2家系和h~2单株都较高,如1982—Ⅰ子代林就有0.60~0.70.在P=10%时,树高、胸径的⊿G可达10%以上,材积⊿G则在30%以上。这说明单株选择,建立初级种子园的效果是,显著的。1982—Ⅰ子代林树高、胸径和材积三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605~0.973,遗传相关系数为0.885~0.990,选择指数函数式为Y=-0.0009D+0.0004H+0.2753V.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生长性状优良的湿地松家系,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技术,对不同家系湿地松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8年生湿地松的20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快速提取其2021年11个月份(2月份除外)的树高和冠幅面积,并根据实测胸径数据构建胸径预测模型;估算不同月份的每个家系湿地松树高、冠幅面积和胸径的遗传力和育种值。结果表明:基于冠幅面积和树高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胸径预测值与测量的胸径真实值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R2为0.70,RMSE为1.83 cm;湿地松的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在0.00~0.40之间;以10%入选率进行家系选择时获得了较好的遗传增益,3个生长性状遗传增益范围为0.21~0.79(11月份冠幅面积的遗传增益接近于0.00)。根据冠幅面积和树高的育种值进行家系选择,最终应考虑1、6、8、9、10、16、18和20号家系作为备选家系。基于湿地松的冠幅面积和树高的深度学习模型可应用于预测湿地松的胸径。湿地松的3个生长性状受中等遗传力控制,10%选择强度获得了较好的遗传增益。8个家系被选择出来用于冠幅面积和树高的同步遗传改良。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生长性状优良的湿...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的引种试验及种源—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火炬松 8个种源、 1 9个 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在洋口林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火炬松的生长效果优于湿地松、马尾松 ;火炬松各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家系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较强 ,遗传变异系数较大 ,家系的遗传力较高 .通过对参试种源、家系主成分值的综合评定和聚类分析 ,选出了 1个极优种源 ,4个较优种源和 3个极优良速生家系 ,8个较速生家系 ,与材积较高的对照树种湿地松相比 ,2类优良家系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 1 9.0 2 %和 6.86% .  相似文献   

16.
柳杉无性系的遗传和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省90株柳杉初选优树在两个地点优树收集区按随机排列嫁接的每源株20~30个分株的表现,测定了嫁接后1,3和7年的树高、7年的胸径、3年开花株的比率、7年开雌花量以及成熟球果的果径和果高。方差分析(不含3年开花率)表明,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平均生长优于一般林分,说明表型选择有效,但无性系间仍差异很大,最好无性系为最差无性系的1.76~2.64倍。广义遗传力估值由1年高的极低值(0.087)随年龄逐增,至7年达中等大小(0.422),开雌花量的遗传力值中等(0.377),球果径和高的遗传力略高(0.520和0.538),1,3,7年树高间紧密相关,但与源株15龄树高不相关,7年胸径与源株15龄胸径也无相关。生长性状与开花结果性状相关不紧密。在测验的优树群体中再选择10个最好无性系,在生长量上能进一步提高13%~26%.考虑到早晚期的性状相关和遗传力的变化,提早在5~7龄时实施早期无性系轮回选择,可能是柳杉改良最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武汉引种火炬松种源基本密度的变异与综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3年炎生炬松18个种源间本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大于0.42,并随着树龄的增大而有加强的趋势。方差分析中种源、环境方差分量各占1/2,反映出遗传、环境对火炬松基本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株内径向基本密度以递增模式为主,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出早期测定是可行的。基本密度与种源原产地经度、纬度间相关系数很小,无明显的经向或纬向变异模式。种源内个体间基本密度的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杉木种源试验、杉木半同胞子代自由授粉试验和杉木全同胞子代试验3类共6片试验林中材积、树高、胸径、枝下高、枝高比和木芯密度共6个性状的资料,采用转化分析原理,进行方差分析以获得各种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指数和基本指数公式,按较大的入选率进行逆向选择,以获得若干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半同胞或全同胞),然后采用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