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两个品系雁荡土鸡父母代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进行为期365 d的跟踪测定,并分析其繁殖能力,结果表明: Ⅰ系雁荡土鸡年产蛋量220枚,平均蛋重4642 g,蛋形指数129,产蛋年平均产蛋率6027%,受精率923%,受精蛋孵化率932%;Ⅱ系雁荡土鸡年产蛋量217枚,平均蛋重4532 g,蛋形指数125,产蛋年平均产蛋率5945%,受精率916%,受精蛋孵化率919%。两品系间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比对,雁荡土鸡产蛋性能显著低于专门化蛋鸡品种,但略高于灵昆鸡、仙居鸡等蛋肉兼用型同类品种,且蛋品质与孵化性能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将老龄卢氏鸡(73~77周龄)所产的绿壳种蛋和粉壳种蛋分别分为3类(正常蛋、沙皮蛋、皱纹蛋),入孵3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粉壳蛋中还是绿壳蛋中,沙皮蛋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健雏孵出率与对照组(正常蛋)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孵化指标平均分别比对照组低11.9%、15.3%、23.1%;皱纹蛋的受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健雏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个孵化指标平均分别比对照组低9.7%、9.8%;而绿壳蛋中与粉壳蛋中对应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和了解广东鹅反季节生产中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以广东省主导鹅种马岗鹅和狮头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了反季节生产中两鹅种全年的产蛋性能、种蛋受精、孵化及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马岗鹅和狮头鹅的年均产蛋数分别为41.5和29.7枚,受精率为66.3%和73.0%,种蛋孵化率为57.0%和62.2%,受精蛋孵化率为86.1%和86.4%,总死胚率为9.4%和9.0%;种鹅公母比例和气温条件对受精率和孵化率有明显影响;孵化前半段胚胎死亡率高于后半段.结果表明,狮头鹅的反季节生产技术更为成熟,马岗鹅的反季节生产技术还有待提高,环境温度、公母鹅比例等是影响马岗鹅生产性能和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二郎山山地鸡不同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选取二郎山山地鸡种鸡群4个不同产蛋阶段,分别收集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蛋阶段的种蛋与其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以32周龄种蛋孵化效果最优,40周龄次之,再次为25周龄,最差为48周龄。研究结果表明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冬春至次年的初夏,是鸡产蛋和孵化的旺季,孵化率的高低,与种蛋的质量有关。维生素C有提高母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作用。饲料中的骨粉、石粉、贝壳粉等矿物质被鸡  相似文献   

6.
将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运输到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表明,在较好的孵化条件下,可以获得不错的孵化效果,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33%,健雏率平均为91.77%,初生体质量平均为31.21 g;其中平均蛋质量43.25 g、蛋形指数1.32的第2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90.52%,高出平均数5.19百分点,分别比第1、3组高13.11、2.47百分点,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皖南三黄鸡若干种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皖南三黄鸡的外貌、体型、生长发育规律、产蛋性能和蛋的质量等若干种质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皖南三黄鸡外观呈现三黄特征(黄羽、黄肤、黄胫)、体态结构匀称;皖南三黄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生长速度高峰在6周龄前后,12周龄后公母鸡相对生长速度均显著较低;公、母鸡增重速度差异显著,40周龄成年皖南三黄鸡公、母鸡平均体重分别为1 657.8 g和1 498.5 g。公鸡5-6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鸡18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130-160枚,高峰期平均产蛋率为73.5%,年平均产蛋率为48.4%;平均蛋重为53 g,蛋壳黄褐色、较厚,蛋黄色泽较深;种蛋平均受精率为94.8%,受精蛋的平均孵化率为87.5%。  相似文献   

8.
隐性蛋用黄羽鹌鹑纯系的建立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5个世代的选育,蛋用黄羽鹌鹑的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基本稳定,成年体重公鹑为115.63±10.26g,母鹑为143.64±12.41g;种蛋的受精率为88.6%,受精蛋孵化率为96.21%,健雏率为96.5%,育雏成活率为97.14%.产蛋率达50%时为51日龄,产蛋期平均产蛋率为81.9%,产蛋率80%以上的达30周,300日龄平均产蛋214个,平均蛋重11.88g;产蛋期料蛋比为2.68:1.蛋壳质量良好,鹑蛋短径2.52±0.28cm,长径3.27±0.60cm,蛋形指数为77:100.黄羽鹌鹑的羽色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快,遗传性能基本稳定,其黄羽相对于栗羽为隐性,且遵循Z染色体性连锁遗传规律.利用黄羽鹌鹑与栗羽和白羽鹌鹑杂交可组成多种自别雌雄配套系应用于生产,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评价对地方黑羽鸡实施净化管理的效果。该研究对2500只同批次1日龄白城地方黑羽雏鸡以禽白血病和鸡白痢为净化病种筛选鸡群,进而各选取250只母鸡和25只公鸡分别组建净化组与非净化组,试验探究其在死淘、产蛋性能、种蛋孵化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非净化鸡群的死淘率、料蛋比分别比净化组高出2.6和0.49个百分点;非净化组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及其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健雏率分别较净化组低出6.82、3.28、3.27、8.37和4.13个百分点;同时,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也有所提高。可见,通过净化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可显著提高地方黑羽鸡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夏秋高温热应激期间,在蛋种鸡日粮中添加中药刺五加浸膏对产蛋性能,种蛋受精,孵化及小公鸡氮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添加0.1%刺五加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10.2%(P〈0.01),料蛋比下降9.2%(P〈0.01),破软壳蛋减少18.5%(P〈0.01),鸡死亡海汰率下降10.3%(P〉0.05),种蛋受精率提高17.58%,种蛋孵化率提高17.76%,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浸膏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原种鸡场饲养的“星杂579”种鸡的与繁殖性能有关的性能间进行了相关剖析,分析其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从而找出影响出健雏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产蛋率、蛋重、受精率、受精蛋的孵化率、出雏率两两相关的分析及进一步的通径分析发现,受精率是影响出雏率的最重要因素,孵化率、产蛋率、蛋重对出雏率的影响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500-1503
通过在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维生素,研究其对种蛋孵化性能和雏鸡出壳后1周龄以内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VA,VE,B6,B12及生物素对蛋种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VA10 000 IU/kg,VE20 mg/kg,B64.5 mg/kg,B120.03 mg/kg及生物素0.20 mg/kg(即各种维生素的最佳添加量)可显著提高种鸡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及雏鸡1周龄内成活率(P0.05)。说明在采集种蛋前4~5周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可以提高种蛋孵化性能及雏鸡出壳后1周龄以内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ME)和蛋白质(CP)水平对产蛋高峰期(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生长性能、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ME:11.09、11.51和11.92 MJ•kg-1)×3(CP:15.5%、16.5%和17.5%)两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 134只健康的30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父母代肉种鸡,随机分成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期10周。统计各个重复的体增重、料蛋比、产蛋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种蛋破损率、不合格蛋比率、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1)11.92 MJ•kg-1ME处理组试验鸡只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1.51 MJ•kg-1ME处理组(P<0.05),极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1),其料蛋比显著低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而CP水平对试验鸡只的体增重和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2)产蛋性能:11.92 MJ•kg-1ME处理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最高(P<0.01);11.51和11.92 MJ•kg-1ME处理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11.92 MJ•kg-1ME处理组种蛋破损率也高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不合格蛋比率以11.09 MJ•kg-1ME处理组最高(P<0.05),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只不合格蛋比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与CP 15.5%处理组相比,日粮CP水平为16.5%和17.5%时,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并显著降低了种蛋破损率(P<0.05);(3)孵化指标:日粮ME为11.92 MJ•kg-1或CP为16.5%时,雏鸡初生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但各处理组的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繁殖性能的日粮适宜ME和CP水平分别为11.92 MJ•kg-1和16.5%,每日ME和CP需要量分别为1.55 MJ和21.45 g。  相似文献   

14.
杨东  雷刚  王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00-4901
收集四川白鹅产蛋高峰期产的种蛋,随机分成2组,一组进行恒温孵化,另一组进行变温孵化,研究了不同孵化方式对四川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行恒温孵化条件下,入孵蛋孵化率56.67%,受精蛋孵化率62.20%,健雏率70.59%;在实行变温孵化条件下,入孵蛋孵化率78.89%,受精蛋孵化率85.54%,健雏率76.06%。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孵化试验表明,鹅种蛋孵化宜采取变温孵化方式。  相似文献   

15.
洪学 《农家顾问》2005,(1):49-49
钙是蛋鸡生产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饲料,如果饲料中钙质不足,将直接影响产蛋率、蛋壳厚度、种蛋受精率、孵化出壳率以及血清含钙量等。  相似文献   

16.
巩义市星神禽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鲁庄种鸡场 ,现有员工 86人 ,父母代种鸡 4万套 ,全年孵化母雏 30万只 ,公司下设育雏场、种鸡场、孵化场 ,几年来养鸡的各项技术指标 :(1 )本公司 1 0年来 ,平均90日龄育成种鸡成活率达到 98%以上 ,平均整齐度达到 90 %以上 ;(2 )种鸡高峰期受精率达到 97%以上 ,全年平均受精率在 93%以上 ;(3)平均高峰期产蛋率在 90 % ,最高达 94% ;(4)种鸡饲养 68周平均死亡率在 1 0 %以下 ;(5)平均入舍种鸡 68周产合格种蛋 2 0 2枚 ;(6)受精蛋孵化率达 95%以上 ;(7)售出的母雏公司保证第一周成活率在 99%以上。由于公司在…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筑塘养殖模式(对照组)、无水面舍内旱地圈养(试验组)2种饲养方式,测定种鸭产蛋期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对照组(36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142.3枚、平均总蛋重为9.00kg)与试验组(36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154.3枚、平均总蛋重为9.75kg)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照组产蛋期死亡淘汰率为14.25%,高出试验组4.11%;试验组全期料蛋比为2.69:1,显著低于对照组3.73:1;两组蛋品质量差异不显著,种蛋的受精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2%。说明旱地平养的饲养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种鸭的产蛋性能,而且显著降低饲料消耗,可替代传统的水面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黑凤乌鸡,又名黑凤鸡、黑丝毛乌鸡。黑凤鸡比白丝毛乌鸡肉质更好,且含有更多的黑色素。现代业内专家指出:黑凤鸡是集药用、肉用、蛋用和观赏于一身的药用乌鸡珍品,是宝贵遗传基因库,很值得养殖与开发。珍稀动物实验场经过多年饲养实践,黑凤鸡生产性能逐渐稳定,成年公鸡体重为1.25~2.0公斤,母鸡1.0~1.5公斤,种鸡6月龄开产,种群公母适宜比例为1:5~8,每只母鸡年产蛋120~160枚。一月龄内正常情况下育雏成活率达95%以上,3月龄公母平均体重为800克,出壳至90日龄上市料肉比3.2: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莱航鸡受精蛋和无精蛋进行试验、分析孵化 0~4 d 受精蛋和无精蛋品质变化规律、比较两种蛋 的品质差异。 结果表明、受精蛋与无精蛋平均日失重率不同、受精蛋为 0. 71% 、无精蛋为 1. 00% 。 受精蛋蛋白 pH 在孵 化早期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孵化第 2 d达到最高值(9. 44)、而无精蛋蛋白 pH 则一直缓慢上升。 孵化开始 后、受精蛋蛋白高度先下降后上升、孵化第 2 d 达到最低值(7. 0 mm)、无精蛋蛋白高度则一直下降。 受精蛋与无精蛋 哈夫单位在孵化第 0~3 d没有显著性差异、第 4 d 差异显著。 受精蛋与无精蛋蛋黄颜色均随着孵化的进行发生波动 变化。 受精蛋在孵化 0~4 d 中、蛋壳逐渐变薄、气孔数增加、而无精蛋蛋壳厚度与气孔数均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37周龄父母代AA种鸡880只(♀800,80),随机分成4组,研究中草药制剂金鸡散对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4周,统计各组产蛋率、蛋重、蛋形指数及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表明,采用金鸡散按高(2%)、中(1%)、低(0.5%)三个剂量拌料连用5天,对蛋重、蛋形指数均无不良影响,同时可显著提高种鸡产蛋性能及蛋的孵化性能。三个剂量中,以中剂量应用效果最为明显,较对照组提高产蛋率6.2个百分点(88.1%/81.9%),孵化率及健雏率显著提高(P<0.05),平均每只多获得5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