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小麦处理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的调查,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产量的影响,找出小麦在本地区适宜的播期、播量,为蓝田县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磷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土壤速效磷含量为4.95ppm条件下,磷素能提高小麦各生育时期(特别是苗期)的根系活力,并通过提高开花和灌浆期的群体光合作用,降低群体暗呼吸作用和促进早期及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在返青期前单位面积的群体量明显递增,至拔节期其差距逐渐缩小,趋于接近;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生育期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有所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受种植密度的显著影响,过高或过低均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不利,种植密度适宜可改善小麦群体结构,从而提高产量。[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粒重,培育高光效群体。通过下面的技术措施,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1996-1998年,用P2O5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冬前深耘断根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小麦群体根系活性,使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下移,深层土训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进而对延缓植株地上部的衰老和提高籽粒产量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试验,设置人工撒播、条播、穴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扬麦19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单位面积茎蘖数撒播最大,条播其次,穴播最小。不同播种方式小麦的最高分蘖数撒播最大,穴播最小,小麦的茎蘖成穗率撒播要明显小于条播和穴播。不同播种方式小麦叶面积指数,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叶面积指数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不同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条播小麦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撒播和穴播增加3.0%和9.1%。条播使小麦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条播显著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对条播小麦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经济系数,条播小麦略低于撒播小麦和穴播小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生育前期撒播小麦茎蘖发生快,叶面积指数高,群体相对较大;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更加合理,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累积量大,最终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石麦12为实验材料,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明显差异。每公顷150万基本苗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叶源量等光合指标都表现出明显优势,相对于其它处理来说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品种石麦12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以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条件下不同施磷深度对旱地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各生育时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显著提高,花后0~10d、15~25d籽粒灌浆速率增加,千粒重提高,且40cm深度施磷较20cm深度的对冬前分蘖有较大的调节效应,提高了灌浆前期(花后10~15d)籽粒千粒重积累速率,显著提高了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施磷量,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量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40cm深度施高磷明显促进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总之,旱地小麦40cm深度配施150kg·hm~(-2)磷肥有利于构建合理群体,且主要通过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9.
小麦“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9—1982年,我们在邗江县湾头公社田庄大队连续进行了百亩连片小麦高产栽培试验,同时于院内布置了必要的田间和实验室试验,初步摸索出一条改善小麦个体和群体生育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采取这一途径,通过压缩群体起点,增加正馈效应时间和强度,为个体创造优越的生长条件,为群体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同时根据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按时采用简易技术,促使个体与群体的生育动态合理,把穗群中分蘖穗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既满足了高产所需的适宜穗数,又使主茎和分蘖一并形成大穗、重穗;从而显著地改善了群体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抽穗一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密肥条件对小麦中期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婧霖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67-168
本试验设密度和施氮量两试验因素,考察其对小麦茎蘖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群体茎蘖数与密度、施氮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随密度、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群体茎蘖数在不同的密度、施氮水平间总体上呈极显著差异;拔节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无效分蘖的退化消亡,在群体自身的调节作用下,各处理间茎蘖数与成穗数在总体上差异变小.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群体茎蘖数和成穗数表现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供试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在春季生育期间,根系TTC还原力、呼吸速率和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上述参数均表现较明显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根系活跃吸附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说明生育后期根系可通过维持较大有效吸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根系活力下降造成的水分和养分吸收量的不足。相关分析表明,根系TTC还原力等生理参数在春季不同生育时期均与群体光合速度呈高度正相关,表明杂种  相似文献   

12.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次生根数量、单株根系总长和根重均显著高于翻耕小麦。且在不同生育阶段根系活力均明显增强;免耕露播使小麦分蘖增多.尤其是芽鞘蘖、低节位蘖发生早而多;基部节间缩短、充实度提高.穗颈节增长.利于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叶面积指教和群体质量提高,光合功能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小麦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的调查,分析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其产量三要素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为例,找出半冬性小麦和春性小麦在本地区适宜的播期播量,为黄淮南部(河南)小麦丰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麦群体粒叶比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小麦89-联1不同粒叶比群体的叶龄,单株茎蘖及干物质积累,潜在源及产量情况的研究,得出高粒叶比群体生育前中期干物质积累多,花期以后光合源衰减慢,潜在源大,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因此,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或总结实粒的条件下,提高群体粒叶比可获得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5.
<正>1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1晚播小麦越冬前由于生长期短、积温少、光照不足,表现为群体小、苗小、叶少、次生根少、分蘖少。1.2晚播小麦春季生育进程加快,分蘖多,易发生群体过大等问题,存在倒伏隐患。1.3晚播小麦在早春水肥运用和地温的矛盾上显得尤为突出,兼顾水肥与地温的矛盾是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黄淮流域晚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由于晚茬小麦个体弱,群体不足,而且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而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认真分析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和低产原因,系统地总结,推广晚茬小麦的增产技术经验,对于挖掘晚茬小麦的增产潜力,促进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特点,对生育进程、叶蘖动态、个体与群体、灌浆速率及实测千粒重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表明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降雨总量略不足,但小麦需水关键期降雨充足,加上小麦生育期提前,后期温度适宜,灌浆速率高,粒重增加,有利于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吨田宝”系列产品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为探索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应用该产品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2011-2012年度开展了该产品在小麦上的喷施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吨田宝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冬前、拔节、灌浆初期)喷施,对促进小麦有效分蘖发生及成穗、改善群体结构、增强植株上部功能叶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好。生产上可根据小麦田间苗情状况,合理选择喷施时期和喷施次数。  相似文献   

19.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粒重,培育高光效群体.通过下面的技术措施,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在氮素吸收、积累、运转与利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不同类型群体间植株含氮率互有高低,成熟期强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弱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低于普通群体。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间氮素阶段吸收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积累的高峰期均在拔节至开花期。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量生育前期低于普通群体,中、后期高于普通群体;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相比,氮素积累量前期较高,中、后期互有高低;弱筋小麦各生育期优质高产群体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低于普通群体。优质高产群体花后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运转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