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妙妮  张华  吴艳林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43-7144,7230
采用"MED"法分析了2014年5月24~25日娄底市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现欧洲中心、T639及JAPAN的数值产品各有所长,从形势场到降水预报中心,欧洲中心预报最好,但降水强度较实况偏弱;JAPAN形势场预报比T639好,但降水中心明显不如T639准确;T639降水中心位置预报相对准确,但强度偏大。上述的这些偏差需要在使用中结合各种方法进行订正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T639模式与日本模式的降水数值预报,对2008年7月的2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日本模式与T639模式的36和60h实效预报情况较好,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基本可以信任。2008年7月6日过程T639模式和日本模式东北地区的36h时效日累积降水预报除对暴雨区的位置有偏差外,降水带的落区和量级与实况较为一致;2008年7月24日过程的36和60h实效的预报效果与实况大体一致。但从2次过程的84h预报情况来看,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均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在四平市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并且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客观依据,收集2015年6—8月5种常用的细网格降水预报产品,与同期的降水实况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EC和T639模式较好;一般性降水EC和日本模式较好;24、48 h都是WRF空报最多,而T639空报最少,而无论何时起报,对于72 h来说都是日本空报最少;无论是20:00起报还是8:00起报的一般性降水,24 h都是EC漏报率最低,48 h WRF漏报率最低,整体来看T639漏报率较高;WRF对明显降水预报效果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面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对发生在2011年7月14日,浙江省义乌中部地区的一场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重点对此次过程中的日本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分析、检验,并对GPV、EC、T213、T639等数值预报模式之间的降水预报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日本的数值预报较为准确预测了此次暴雨的落区,且通过模式连续对比,可知数值预报起报时间越接近实况与实况越吻合。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数值产品应用效果,检验了T639、GRAPES、EC、GFS和JAPAN等5种模式对2018年第一场连阴雪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24~72 h T639和EC预报降水范围最准确,96 h T639、GR APES和GFS预报降水范围最准确,120 h GFS预报降水范围最准确;24 h GR APES预报降水强度最准确,48~72 h T639和JAPAN预报降水强度最准确,96 h GRAPES、T639和JAPAN预报降水强度最准确,120 h 5种数值模式预报降水强度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从总结预报失误的原因出发,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T639和T213以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降水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5日发生在邵阳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这次副热带高压中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预报人员对天气形势分析不够深入细致,表面上500 hPa为副高控制,但实际上700和850 hPa存在弱的切变线,并忽视了弱冷空气和东风波的影响;副高迅速减弱,系统调整过快,ECMWF预报850、700和500 hPa风场变化与实况存在较大误差,比实况偏东2个经度左右;在夏季预报中仅考虑500 hPa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忽视了中低层和地面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次副高中暴雨预报失败的最关键因素;数值预报产品对高度场形势变化的预报误差较大,日本FSAS降水预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和T639、T213降水预报都偏小,T639湿度场预报值较小;在此次暴雨预报中,没有当地暴雨预报指标方法用于预报实践;在降水预报过程中只注重该站点的评分预报,对非站点预报不够重视,有些重要的物理量因素没有能仔细推敲。[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局地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物理量场预报资料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比烟台2011年7月2~3日降水预报与降水实况及2011年9月12~15日连续强降水预报与实况,比较日本传真图、欧洲中心、MM5、Grapes、T639等数值预报模式的优缺点。[结果]MICAPS系统可以提供物理量场的实况形势,却不能提供物理量场的未来演变形势,日本传真图、欧洲中心、MM5、Grapes、T639等数值预报模式,可提供物理量场的未来演变形势。[结论]对多次降水过程物理量场的预报形势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高度的垂直速度、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以及风场演变,能提高烟台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ECMWF模式、T639模式、JAPAN模式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南省娄底市2014年6月19—20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这次强降水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形势,中纬度高空多波动,西安到重庆有低槽东移,影响娄底市西部发生较强降水;850 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之间对应强降水落区,其维持是造成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数值模式预报与实况有一些差异,对于19日的强降水落区和强度,主要表现为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预报偏小,T639模式预报偏大,对于湘中一线的强降水落区仅T639模式预报准确,但对湘北的预报出现明显空报现象;20日强降水的强度和落区预报, ECMWF模式无论是强度还是落区上都是吻合的,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强度相对也吻合,但落区上有偏差,较实况偏东偏南。  相似文献   

9.
多种细网格模式在长沙定量降水预报中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S评分、预报准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及预报偏差5项指标,对2013年6月1日~8月31日欧洲、日本及T639细网格定量降水预报产品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欧洲、日本及T639模式不同预报时效对小雨预报TS评分最高,对中雨、大雨及暴雨以上TS评分依次降低,随预报时效延长,TS评分呈下降趋势;小雨预报TS值,24、48、72、96、120、144、168 h,日本模式明显高于欧洲和T639模式,36、60、108、132、156、180~204 h,欧洲明显高于日本和T639;中雨TS评分,欧洲明显高于日本和T639,大雨TS评分,72 h前日本明显高于欧洲和T639,72~168 h欧洲高于日本和T639;暴雨的预报能力差,欧洲、T639的TS为0,日本模式84 h预报TS为0.5。模式对小雨降水预报偏大,对中雨、大雨量级的降水预报偏小。三种模式在各量级预报中对长沙东部地区的预报能力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及南部。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22):131-132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环流背景、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降水模式预报等方面对7月11日的区域性暴雨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低空急流以及切变线的配合为此次区域性暴雨提供有利条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为对流性降水;EC模式预报对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从水汽通量散度和垂直上升速度中心的分布和移动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来看,均是有利于我市中南部地区的强降水,与实况有一定偏差;T639降水模式预报是与实况最为接近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EC模式和T639模式对2010年7月17~19日开封暴雨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发现两家模式在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上均有较好的表现.在动力场和风场上的模拟结果虽然与实况略有偏差,但主要的降水系统与其相差不多.与中尺度模式MM5的模拟结果则表明,在短期临近预报中,中尺度模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观测资料对2012年3月17日发生在菏泽地区的一场大雾进行分析研究,并对EC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雾区,能否成雾的因素除湿度、风速和逆温等基本条件外,水汽条件与垂直运动对雾的形成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的边缘和雾区的边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50 h Pa上方的下沉速度能够阻止水汽的向上扩散,而越往上越大的上升速度意味着雾区的消散。T639无论从湿度、温度还是风场上都与实况比较吻合;而NCEP再分析资料上分析,无风区偏东偏北,湿度偏小,温度偏高,与实况有些偏差,总之T639数值预报比较接近实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FNL0.25°×0.25°再分析资料、CMA预报模式等资料,从天气实况、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模式检验等方面,对江汉平原2022年1月27—29日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雪过程受稳定的南支槽和东移的高原槽与低层持续较强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均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水汽通量散度也有强烈辐合,但水汽通量高值区偏南,导致实况降雪远远偏弱;(3)此次过程中CMA模式对江汉平原南部降水量级的预报效果较好,对北部预报效果较差;(4)CMA模式对江汉平原附近急流位置预报不稳定,对850 hPa温度场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检验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年间中央气象台指导产品及其他数十种数值模式释用产品24~72 h的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数值模式释用产品中T639MOS月和T639MOS季预报最低温度准确率最高、ECMOS月和ECMOS季预报最高温度准确率最高,中央指导预报晴雨(雪)表现最好,中央指导、WRF9KM和T639插值预报一般性降水表现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8月2日新疆一次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的形势场、高低空配置、风场、云图、雷达特征及预报检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降水的主要形势场是南北两支低槽结合,存在高空偏西急流、中层偏南急流和850 hPa配合有偏东风,3支气流的维持加强,为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区雷达回波维持时间长,存在辐合区,位置稳定;短时强降水的时段,有逆风区存在,回波顶高达到12 km.EC细网格预报72 h内在降水落区、降水量级、暴雨落区的位置和范围方面较WRF准确率高,但对伊犁北部降水量预报较实况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德国数值预报产品,对宁夏石嘴山市2014年2月4—6日一次久旱转连阴雪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ECMWF数值预报模式较德国模式的形势场预报准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两种模式的预报准确率也均随之降低;从要素预报来看,24、48、72h 700hPa湿度场及850hPa温度场两种模式预报结果均较实况偏差较大,但72h比24、48h预报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空实况和数值模式资料,对2020年5月5-6日期间发生在青海省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就降水实况、各模式降水落区、降水及温度预报偏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预报相对稳定,GRAPES-GFS与实况更靠近,NCEP模式预报仍然偏弱。对于降水落区预报来说GRAPES-GFS的24h预报降水落区和降水量级更准确,对于降水和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整体来看GRAPES3km准确率最高,其次是GRAPES-GFS,再次是EC-thin, NCEP准确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13—2015年起报时间为20:00、预报时效为48 h的逐日T639模式降水预报产品,按照中短期预报质量检验办法检验,发现T639在本溪地区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为69.5%,空报率为25.6%,漏报率低于5%,且夏季预报准确率最高。为提高T639模式降水预报产品预报质量,本文采取历史相似误差订正法对其进行订正,发现订正结果对降低空报率、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等从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对2013年6月12日发生在漳州市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次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高空槽和850h Pa低层切变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暴雨区与垂直速度所表现的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雷达回波的"列车效应"以及暖平流+辐合,造成漳州部分地区强降水。模式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明,48 h T639降水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T639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12年6月27日乌海出现的大范围降雨过程进行模式检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气旋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是造成此次降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出现在700h Pa低涡对称轴东侧,西南急流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的变化是影响低涡发展和移动的主要因子,来自黄河以南的丰沛水汽输送是最大降水出现的主要原因。EC和T639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乌海夏季中到大雨降水过程数值检验诊断分析,总结乌海天气预报局地强降水的有效方法和模式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