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水江鲤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清水江鲤这一珍贵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江鲤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7.5℃的条件下,尾日增重为3.28g/(尾·d)。清水江野鲤,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2.
1 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捕捉机遇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范围25~30℃,这种温度下,甲鱼摄食旺盛;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伏于水底泥中不食不动;当超过33℃时,甲鱼的摄食能力也减弱.一般的规律是:立夏以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寒露以后就钓不到甲鱼了.  相似文献   

3.
<正> 1 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捕捉机遇 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范围25~30℃,这种温度下,甲鱼摄食旺盛;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伏于水底泥中不食不动;当超过33℃时,甲鱼的摄食能力也减弱。一般的规律是:立夏以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寒露以后就钓不到甲鱼了。所谓“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来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总结的就是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9)
1.季节、天气选择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25~30℃,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一般规律是:立夏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所谓“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来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总结的就是甲鱼随着季节的变动、水温的变化而在不同场所的活动规律。2.根据“梅花爪”印寻甲  相似文献   

5.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早期阶段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 ~33 d)白甲鱼(Onychastoma sima)的生长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0±1.5)℃时,初孵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分别是(10.28±0.05)和(7.79±0.08)mg.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 d.本研究中还观察到白甲鱼仔鱼PNR点的出现时间与完全饥饿组死亡时间相隔只有2d,说明白甲鱼仔鱼一旦到达生长的不可逆点,将会在短期内迅速面临死亡,因此,在此阶段须满足白甲鱼仔鱼各种生长条件,保证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发育,减少早期因环境不利而造成的死亡或生长停滞现象.  相似文献   

6.
白甲鱼生物学特征与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常生活于0~36 ℃的中下层流水水体中,最适摄食生长温度为18~28 ℃,植物食性,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为主,3龄以上性成熟,绝对怀卵量为9~26粒/g,成熟卵直径1.99~2.31 mm,产卵季节为2~4月,产卵水温18~27.5 ℃.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进行种苗繁殖和分段培养,体长3 cm时放养密度为4 000~5 000尾/667m2.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原产于美洲,198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因该鱼肉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耐低氧、抗病能力强、易起捕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的欢迎,是适合贵州省广泛推广的养殖品种之一。 1 斑点叉尾生物学特性 1.1 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是一种淡水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盐度范围0.1~8‰;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繁殖温度18~30℃;溶氧在3 mg/L以上,pH为6.5~9.0,可正常生长。喜欢在弱暗光条件下集群摄食且贪食,具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 1.2 食性与生长   斑点叉尾属杂食性,体长4.5 cm以下的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当体长达4.5 cm以上,除继续摄食浮游动物外,还吞食底栖动物如摇蚊幼虫、水蚯蚓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当体长达10 cm左右,食性与鲤、鲫鱼基本相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1龄鱼可达1 000 g/尾左右。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20~32℃时,对白甲鱼幼鱼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幼鱼日均生长0.0544 cm,平均瞬时增长率1.006%,日均增重0.054 g,平均瞬时增重率2.709%;白甲鱼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TL=0.0525t+2.3129,R2=0.9932;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gc=0.3101e0.0272t,R2=0.9932;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TL=1.2964SL-0.169,R2=0.9996;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WWTL=0.0147TL2.7983,R2=0.9851,指数b值为2.7983,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幼鱼属于等比生长类型,体重与全长生长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与发育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孵化,测定体质量、体长、肛前长和体高等指标建立仔鱼生长模型。[结果]水温在(20±1.5)℃时,初孵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分别是(10.28±0.05)和(7.79±0.08)mg。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d。本研究中还观察到白甲鱼仔鱼PNR点的出现时间与完全饥饿组死亡时间相隔只有2d,说明白甲鱼仔鱼一旦到达生长的不可逆点,将会在短期内迅速面临死亡,因此在此阶段须满足白甲鱼仔鱼各种生长条件,保证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发育,减少早期因环境不利而造成的死亡或生长停滞现象。[结论]该研究为解决人工养殖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1369-1377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3种鱼类的生长规律,为其人工增养殖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规律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单养模式,分别定期测量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研究分析这3种鱼类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结果]齐口裂腹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6%/d~1.54%/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9%/d~0.75%/d;鲈鲤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0%/d~1.62%/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2%/d~0.50%/d;白甲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1%/d~2.20%/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3%/d~0.64%/d.白甲鱼在水温月均值大于20.0℃时(6—10月),其体质量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在水温月均值小于20.0℃时(11月—翌年3月),其体质量增长趋势相对较缓和,增幅较小.鲈鲤和齐口裂腹鱼的体质量周年增幅相对平缓,仅在水温月均值21.9~23.9℃时(5—6月)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趋势.齐口裂腹鱼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202x2.9217(R2=0.9778),异速生长系数(b)为2.9217;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0608x+1.7741(R2=0.9782).鲈鲤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95x2.8679(R2=0.9925),b为2.867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1133x+1.1829(R2=0.9879).白甲鱼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346x2.7749(R2=0.9919),b为2.774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763x-0.2455(R2=0.9969).[结论]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周年生长状况良好,其中以白甲鱼周年生长最快,齐口裂腹鱼次之,鲈鲤生长较慢;3种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其周年生长特性的规律,分阶段和分季节优化3种鱼类的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营养供给,为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海拔300、400、500、600、700、800、900 m等7个不同高度上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研究了南岭天蚕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南岭天蚕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7.0~25.0℃,最适宜温度为22℃,适宜相对湿度60%~70%;最适宜海拔高度在500~800 m之间。南岭天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如下: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栎树萌动开苞时即孵化;小蚕(1~3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6~24℃室内养饲;大蚕(4~5龄)以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小肽提供试验性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平均体重(16.19±0.25)g/尾的异育银鲫240尾,随机分4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中小肽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3、0.0和40.0 g/kg饲料。每天投饲3次,分别为6:301、3:30和18:30,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4%,水温24~28℃,pH值6.8~8.0,DO>5 mg/L,饲养45 d。[结果]试验得出,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异育银鲫增重率、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Ⅱ的饵料系数在所有试验组中最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替代部分鱼粉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可以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磷表观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降低了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另外,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替代部分鱼粉对异育银鲫鱼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试验组Ⅱ的鱼体组成和对照组最接近。[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及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还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3.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的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稚鱼期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的成熟卵近圆球形,卵径1.8~2.0 mm,金黄色,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膜直径达2.6~2.8 mm;25.0~27.2℃温度下孵化的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43±0.31)mm.在(25±0.5)℃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50 h 28 min,孵化积温1 261.75℃;克氏囊在尾芽期开始出现,心脏搏动期前消失;出膜后5.5目龄仔鱼初次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8.5日龄时卵黄囊完全消失;20日龄时,进入稚鱼期.全长与日龄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TL=0.450 1D+7.056 4(P<0.01).  相似文献   

15.
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 (系 )甘农薯 1号、甘农薯 2号、甘农薯 3号的块茎为试验材料 ,在 1 5~ 2 0℃、5~7℃和 4℃下分别贮藏 1 2 0 d,并将 5~ 7℃下贮藏 6 0 d和 4℃下贮藏 90 d的块茎分别转移到 1 5~ 1 6℃和 1 8~2 0℃的条件下保存 1 0 d和 2 0 d。结果表明 ,1 5~ 2 0℃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 ,在 5~ 7℃和 4℃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 ,当其转移到高温条件下 ( 1 5~ 1 6℃和 1 8~ 2 0℃ )保存 1 0d和 2 0 d后 ,块茎还原糖含量又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对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 ,在高温下还原糖逆转为淀粉的能力不同。甘农薯 1号具有较高的高温逆转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在不同温湿度和营养条件下对蜡蚧轮枝菌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山西太谷地区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 1 2~ 35℃ ,适宜温度范围为 2 0~ 32℃。该菌在SM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快且产孢量最多。分生孢子在 1 0~ 35℃下均能萌发 ,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 32℃ ,在此温度下 ,2 0h孢子萌发率可达 96 6 1 %以上。另外相对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很大 ,当相对湿度低于 75 %时 ,该菌的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和贮藏温度对砂糖桔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克多2 mL/L、施保克1000 mg/L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为多菌灵0.1%、多菌灵0.2%、朴海因500倍、朴海因1000倍;特克多4 mL/L的效果最差。在20℃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贮藏时间较短,且果实腐烂指数显著高于低温条件(3~5℃、5~7℃、7~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SSC和TA均呈下降趋势,这3个低温条件对果实SS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然而3~5℃贮藏条件可缓解果实TA含量的下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果实的口感。分析认为施保克1000 mg/L为砂糖桔较理想的杀菌剂,3~5℃为其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5种叶菜类饲料(白菜、青菜、包菜、菠菜、生菜)在室温下(20~25℃)敞口储存7 d,不同储存温度(20、5℃),不同加工温度(220、80℃)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目的是得到叶菜类饲料适宜的储存温度,储存时间以及适宜的加工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20~25℃)下储存7 d后,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都在第6天达到峰值,并在达到峰值后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菠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更加明显。另外,两种不同温度的加工中,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钠的含量220℃比80℃亚硝酸钠的含量高6×10^-4~1×10^-3 mg·kg^-1。220℃处理放置24 h后,白菜和青菜中亚硝酸钠含量要比80℃处理放置24 h后中的含量要多3×10^-4~9×10^-4 mg·kg^-1,但菠菜、包菜、生菜的亚硝酸钠含量要多3×10^-4~1.2×10^-3 mg·kg^-1。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盐在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含量有所不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为:常温>低温。试验结果显示,叶菜类饲料不适宜长时间储存,更适合冷藏,储存时间应控制在4 d以内,加工温度约80℃更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条件对蝉拟青霉LB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葡萄糖+1%蛋白胨溶液制成孢子悬浮液的萌发率最高达95.09%;25~27℃是蝉拟青霉LB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为90%~100%,当湿度低于90%时萌发受到抑制;分生孢子在pH 6~7的中性至弱酸环境下萌发最好;光照对孢子萌发无影响;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的杀伤作用,随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经紫外线照射后孢子有萌发迟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竹英  毛绍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00-700,711
介绍了裂褶菌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裂褶菌(Schizophyllum ocmmuner)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4~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1~26℃;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75%;菌丝体发育阶段,需氧量大,子实体形成阶段也需通风换气;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当菌丝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时,需要光照300~500lx;裂褶菌人工栽培原料较为广泛,用棉籽壳、杂木屑及各种农作物秸秆为主料,辅之包谷面、麸皮、米糠等为培养基。裂褶菌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及时采收。子实体采收后培养料还可用以其他菌类的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