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热榨花生粕同步提取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为花生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非淀粉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菌种比例、接种量、营养盐溶液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比例1∶2,接种量3mL,营养盐溶液添加量30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2h,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6h。此工艺下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为46.32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90%、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6.96%、非淀粉多糖得率为4.36%。发酵产物经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得到的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产品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金属离子螯合力和还原力等4大类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花生红衣富含原花青素等有益健康成分,但口感苦涩,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乳酸菌发酵能显著改善花生红衣口感,发酵后的花生红衣饮料富含原花青素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本研究采用乳酸菌发酵花生红衣提取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较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30、乳酸菌添加量为0.79%、白糖添加量为11.0%,pH值为6.32±0.04,发酵时间为8.4 h,发酵液的感官评分为97.00±0.76。该研究首次利用乳酸菌发酵花生红衣饮料,为提高花生红衣的利用率、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超声波辅助蛋白酶制备限制性酶解花生浓缩蛋白,为扩大花生浓缩蛋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限制性酶解花生浓缩蛋白的溶解度和持水性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加酶量、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温度和时间对溶解度和持水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8.1%、pH值9.0、加酶量12.5μL/g、超声波频率45kHz、超声波功率150w、温度51℃和时间21min。此工艺下溶解度和持水性理论值分别为77.63%和9.77mL/g。验证试验得到的平均溶解度和持水性分别为78.89±0.53%和9.58±0.26mL/g,与理论值分别相差1.62%和1.94%,说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限制性酶解花生浓缩蛋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和清除自由基、还原力、金属离子螯合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等4大类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固态发酵大豆制备的抗氧化肽的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  罗远栩  倪辉  吴永沛 《大豆科学》2007,26(3):381-385
综合评价用固态发酵法制备的大豆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通过T-AOC方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通过水杨酸法测定·OH、通过邻苯三酚法测定O2ˉ、通过卵磷脂法测定脂质体过氧化、通过POV值法测定抗油脂自氧化.大豆抗氧化肽的总抗氧化能力为50.07 U、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5.68%、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能力达到23.61 U/mL、抑制脂质体过氧化率为34.58%、对油脂过氧化抑制抑制率为30%.用固态发酵法制备出的大豆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清除羟基自由基、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并能够对脂质体过氧化和油脂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二元复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肽)为测定指标,对影响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二元组合菌种、菌种比例、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基质水分含量、发酵温度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并运用响应面法对最优组合菌种固态发酵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固态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多肽饲料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法制备多肽饲料的最优发酵工艺.首先对影响固态发酵多肽得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豆麸比2∶1,加水量110%,加蜜量4%.然后对影响固态发酵中多肽得率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  相似文献   

7.
蛋白酶法结合Sevag法对金柑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金柑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柑粗多糖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是: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0 U/mL、酶解时间80 min和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5.88%,多糖的损失率为5.45%;再用Sevag试剂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14.16%。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制备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蛋白浓度8%、pH值8.2、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13.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1%、时间60min、温度69℃、超声波功率270W、超声波频率28kHz、多肽溶液的浓度61mg/mL;此工艺条件下,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理论预测值分别为86μm、41.9%和53.6%,验证实验值分别为88±2μm、43.1±1.2%和52.4±1.5%,两者的差值分别为2.33%、2.86%和2.24%,说明响应面二次模型的拟合良好;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抗拉强度9.62MPa、断裂延伸率101.68%、溶解性47.69%、水蒸气透过率6.95 g•m-2· h-1等功能性质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7.70 mg·mL-1、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5.98 mg·m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4.20 mg·mL-1、铁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3.79 mg·mL-1、铜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13.61 mg·mL-1、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IC50值8.62 mg·mL-1、铁还原力IC50值13.93mg·mL-1、钼还原力IC50值5.49mg·mL-1等抗氧化活性较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为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在蛋白膜方面的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前期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为原料,经复合酶(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澳洲坚果蛋白肽,采用水解度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各酶解因素对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同时通过不同分子量(3、10、30 kDa)的超滤离心管对制备的蛋白肽进行初步的分离,并基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不同分子量的澳洲坚果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酶解因素对复合酶酶解制备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依次为酶解初始pH>复合酶配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最佳复合酶酶解条件为复合酶配比1∶5、酶添加量12 000 U/g、酶解液初始pH 9.0、酶解时间360 min,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蛋白的水解度为21.88%;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分子量的澳洲坚果蛋白肽组分发现,不同分子量的澳洲坚果蛋白肽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分子量在3~10 kDa的肽段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80.97%,且随着蛋白肽组分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液a-N含量为响应值,对摇瓶发酵制备大豆肽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初始pH 6.8,种子培养时间16.25 h,碳源用量1.75%,豆粕用量10.75%,接种量6.25%,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α-N含...  相似文献   

11.
《花生学报》2012,41(1)
用碱性蛋白酶解法制备花生多肽,将得到的花生肽酶解液通过超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段的多肽,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得到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分子量段的多肽。将花生短肽酶解液稀释并分别通过5KD、3KD的卷式纤维膜进行超滤得到三个分子量段的花生短肽。比较各分子量段的多肽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抗亚油酸氧化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还原力。结果表明:花生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3KD以下的多肽抗氧化能力最强,3-5KD分子量段的多肽次之,大于5KD分子量的多肽表现出较弱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超滤法分离花生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性蛋白酶解法制备花生多肽,将得到的花生肽酶解液通过超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段的多肽,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得到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分子量段的多肽。将花生短肽酶解液稀释并分别通过5KD、3KD的卷式纤维膜进行超滤得到三个分子量段的花生短肽。比较各分子量段的多肽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抗亚油酸氧化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还原力。结果表明:花生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3KD以下的多肽抗氧化能力最强,3-5KD分子量段的多肽次之,大于5KD分子量的多肽表现出较弱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顺  黄苇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505-2511
以西番莲果皮为对象,研究酿酒酵母菌、乳酸菌二步发酵工艺,制备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活菌数高、多酚保留好、风味醇和的果皮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以酿酒酵母菌和乳酸菌活菌数、总酚、乙醇生成量为指标,分别优选了单一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发酵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总酸含量、活菌数、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确定二步法发酵西番莲果皮浆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总时间40 h,酿酒酵母菌初始接种量1.5%,在29 ℃下发酵16 h后,再接入2.0%复合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在37 ℃下继续发酵24 h至终点。制备的西番莲果皮发酵液中,复合乳杆菌活菌数为8.93 lg CFU/mL,酿酒酵母菌活菌数为7.78 lg CFU/mL,总酚含量为24.00 μg/mL,总酸含量为4.40 mg/mL。二步发酵法发挥了酿酒酵母菌产香、产乙醇抑制杂菌,以及乳酸菌提高酸度、保留多酚物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发酵豆乳饮料的研究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 《大豆科学》2000,19(1):80-84
发酵豆乳饮料是豆乳经乳酸菌发酵,配以辅料(蔗糖、稳定剂、酸味剂、无菌水)调配而成的乳酸菌饮料。为了探索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最佳条件,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豆固形物浓度为7%,蔗糖添加量为9%,混合菌种比例L/str为1:3,发酵温度为37℃,在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14h条件下,乳酸菌生殖生长最好。发酵豆乳经辅料调配,确定最佳配比。产品口感细腻,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是营养保健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大豆荚壳异黄酮(Isoflavones from soybean hull,ISH)制备与体外抗氧化性作用.通过超声回流法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纯化的ISH.以VC、BHT、芦丁和槲皮素为阳性对照,测定了 ISH的还原力;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抑制油脂过氧化的能力.结果表明:ISH的还原力高于BHT和VC,ISH对这几种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ISH的添加量在试验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当试验量大于5μg·mL-1时,ISH的抗氧化性能均优于VC、BHT、芦丁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16.
豆粕固态发酵产活性肽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玲  王红  刘茜 《大豆科学》2011,30(6):997-1000
以豆粕粉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接入产酶能力较强的米曲霉、黑曲霉和混合细菌进行发酵,以多肽转化率为指标对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02 h,发酵温度32℃,接种量4%。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96~98 h,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为38.13%。层析柱分析得到分子量在500~1 000 Da之间的肽段是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功能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制备水苏糖.在确定最佳起始发酵液的糖度为31.8Brix后,对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C,pH5.5,接种量8%,在此发酵条件下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48 h,水苏糖的纯度达到了90%,保留率为68%.  相似文献   

18.
台湾青枣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水浸提法(料水比1∶4,100℃下提取4h)从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k.)果实中提取的多糖为材料,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和还原能力等来评价台湾青枣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多糖清除.OH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10mg/mL的多糖对.OH的清除率高达98%,0.5mg/mL的多糖对O.-2的清除率为29.1%,6mg/mL多糖的还原能力在700nm下的吸光值为0.82。说明台湾青枣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给酿醋原料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小麦粉、麸皮+小麦粉、麸皮+玉米粉、玉米粉4种物料为发酵原料,利用自动化喷淋式微型发酵罐,采用自回淋发酵工艺进行食醋发酵,对发酵过程中不同醪液及食醋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麸皮+小麦粉和麸皮+玉米粉酿制的食醋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小麦粉和玉米粉酿制醋;添加麸皮发酵得到的食醋,其总抗氧化能力大幅度提高,约为同条件下未添加麸皮食醋的3倍;多酚含量也大幅度提高,约为同条件下未添加麸皮食醋的2.3倍.说明食醋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有明显的关系;同时说明发酵原料中添加麸皮酿制的食醋,保健功能明显优于未添加麸皮的发酵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草珊瑚加工残余物对灵芝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黄灵芝、紫灵芝为对象,研究草珊瑚加工残余物与花生麸结合对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及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草珊瑚加工残余物直接用于原种、栽培种菌丝生长时,黄灵芝、紫灵芝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45%、15%~30%;发酵草珊瑚加工残余物培养菌丝时,黄灵芝、紫灵芝所需发酵时间分别为9~15 d、12~15 d,促进黄灵芝、紫灵芝子实体生长与药用成分提高的添加量分别为45%~60%、30%~45%;黄灵芝在含发酵草珊瑚加工残余物60%条件下,添加花生麸1.5%~2.0%可进一步提高生物转化率、药用成分含量;紫灵芝在含发酵草珊瑚加工残余物45%条件下,添加花生麸1.0%~1.5%可使生物转化率、药用成分含量进一步提高。[结论]可对草珊瑚加工残余物与花生麸在食用菌上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