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分析了云南割手密的128份样品,共显示15条酯酶同工酶酶带,它们组成45个酶谱类型,这显示了云南割手密具有非常丰富的种内变异,是甘蔗育种宝贵的遗传资源.本文还讨论了一些酶谱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理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境内搜集了78份割手密无性系,并进行性状观察和同工酶、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割手密在性状上可分为闽东南、闽西北、闽北3种类型;酯酶同工酶共呈现8条酶带,19个酶谱类型;染色体数目有2n=72,80,84,88,92,96,102等7种类型。从同工酶的分析来看,福建割手密可能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的。综合评价10个优良的无性系进行创新利用,选出闽蔗92/117的高产饲料蔗及一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16 个云南野生甘蔗割手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供试材料总共出现25条酶带,组成16 种不同的酶谱类型,说明云南割手密种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相似系数分析和聚类结果表明,16 份供试材料分属于两个大类群,说明该结果与材料的海拔分布具有相关性,并呈现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了79份采集于四川野外的甘蔗近缘种,属材料作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属的材料同工酶谱各异。66份割手密材料共呈现10酶带、18种酶谱类型,这表明四川割手密具多样性。在酶谱分析中,某些酯带有无与割手密材料的来源有关,某些迁移率较低的酶带出现与否与材料的开花早迟、株叶型和锤度等性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32份栽培桔梗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共显示17条不同的酶带,共呈现16个酶谱类型,其中,12个为对应种质的特征酶谱。每份种质有5~9条酶带,不同种质酶谱及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A1、B1、B2、B3等4条酶带为共有带,具有种的特异性;7条(A2、A3、A4、C2、C4、C5、D3)酶带为特异性酶带,其中白花桔梗有2条特征酶带(A2、C2)。为桔梗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遗传育种提供了一种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芋酯酶同工酶类型及品种群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检测了所收集的中国芋种质资源材料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68份栽培芋材料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可分为12个类型,共出现19条正极带,划分为A、B、C、D与D4个酶带区域;(2)9份野生芋材料可分为5个类型,共出现10条正极带,全部集中在D区,而A、B与C3区均无酶带出现;(3)对栽培芋与野生芋的17个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在栽培中福建密芋品种群(类型Ⅸ)民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检测了所收集的中国芋种质资源材料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68份栽培芋材料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可分为12个类型,共出现19条正极带,划分为A、B、C与D4个酶带区域;(2)9份野生芋材料可分为5个类型,共出现10条正极带,全部集中在D区,而A、B与C3区均无酶带出现;(3)对栽培芋与野生芋的17个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在栽培芋中福建密芋品种群(类型Ⅸ)与其他类型间亲缘关系较远.野生芋中除类型ⅩⅢ和类型ⅩⅤ外,其他各类型与栽培芋各类型的亲缘关系均较远,野生芋各类型之间亲缘关系也较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于1994年在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采用拔地拉和一些地方竹蔗品种(福建竹蔗、广东竹蔗、江酉竹蔗和广西竹蔗)为材料,3种固定日长(12小时,12小时15分钟和12小时25分钟)和2种日长递减率(15秒/天和30秒/天)。结果表明:12小时25分钟的固定日长更有利于拔地拉和竹蔗开花;15秒/天和30秒/天的日长递减率分别适合于拔地拉和竹蔗的开花诱导。拔地拉和竹蔗作母本与斑茅、割手密等杂交产生了大量的后代。竹蔗还发现有少量可育的花粉,自交产生了一些实生苗,表明竹蔗将来可望作为杂交父本。  相似文献   

9.
荞麦同工酶多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已收集到的200份样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甜荞和苦荞各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中的4种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样品中,甜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出现3条强活性谱带,苦荞仅有1条强活性谱带。酯酶(EST)在不同样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存在快电泳变异型、慢电泳变异型和缺失电泳型3种类型。苹果酸脱氧酶(MDH)和谷氨酸脱氧酶(GDH)种内、种间存在较小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33个割手密无性系成熟期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辐射对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具有明显的影响;(2)33个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锤度响应范围分别为-27.86%~69.90%、-28.88%~34.58%和-18.90%~26.21%;(3)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间差异,从选择的10个无性系来看,从2003年、2004年到2005年,6个无性系锤度变化率增加,4个无性系锤度变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北沙柳及几种柳树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地北沙柳及其它柳树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试材共有酶带25条,基本酶带9条,变异带16条,其中有1条酶带为试材所共有。在沙柳无性系中是多的有13条带,最少的4条带,从酶谱图中可知,按染色程度可划分为3个区,从负极到正极依次为A,B,C三区,可假定分属为3个基因位点控制,每个位点从分子水平讲,含有多个座位亦即多个等位基因,从而表现了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可  相似文献   

12.
9年生檫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基本酶谱有A_1,A_2,B,C_1,C_2,C_36条酶带;以树冠中部的幼叶分析最好;在树冠阳面与阴面采样,酶谱无差别;在4月10日至5月15日期间采样酶谱分离无影响;不同种源、不同家系的酶谱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POD同工酶技术研究梨品种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技术,对苹果梨、身不知、朝鲜洋梨、延边谢花甜等4个延边地区特殊梨品种的分类地位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苹果梨、延边谢花甜的酶带比较特殊,同时具有4个栽培种的特征酶带,身不知、朝鲜洋梨的酶带中含有西洋梨系统的1~2条特征酶带;通过相似系数比较和聚类分析,发现苹果梨与白梨系统亲缘关系较近,身不知归为砂梨系统、延边谢花甜归为秋子梨系统比较适宜,朝鲜洋梨与白梨和砂梨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与生境的小菜蛾种群进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省小菜蛾EST谱带模式可分为A、B、C等 3区 ,共 14条带 ;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EST谱带位点及杂合体频率不同 ,聚类后归为 4类 ,具有空间多态性 ,存在异质现象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种群EST谱带组成及强弱表现明显不同 ,体现生境多样性 ,有异质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部位酯酶同工酶酶带和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水稻不同品种9个部位6231个样本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重复性较好的酶带共有17条.不同部位酶带的条数各不相同.酶带和酶谱类型与品种形态特征有密切关系.同一个部位的酶带因品种而异,分为所有品种都出现的基本酶带及不是所有品种都会出现的鉴别酶带两种类型.以鉴别酶带条数为n,用M=2n可以估计该部位酶谱类型的数量M.各条酶带表达了不同等级的差异水平.各部位酶谱类型可以作为水稻品种鉴别和分类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中国特种稻(包稻)分子进化研究的初步结果。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我国不同省份的有色稻品种,试图以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带为分子指标,运用分支分类学的基本原理,编制出 PAUP2.4. 1、PAUP30和 Hennig86三个计算机软件包,用手工操作法对酯酶同工酶谱带进行分析和分子进化树的制作。研究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中1、4、7类型为基本型,所有有色稻都是由具有这种基本型酶谱带的色稻演化而成。根据分析和推论,共制作出5个分子进化树,进化步骤最少的为8,最多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