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翔鸿  李刚 《北京农业》2014,(27):119-120
利用30 a气象观测资料及今年来区域自动站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焉耆县林果冻害气象指标(包括积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地温、日照时间、积雪深度等)进行历史演变特征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焉耆县酿酒葡萄埋土越冬期间受冻害的气象指标,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安全越冬的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是我县四大主要作物之一,又是我县最重要的高产稳产粮食作物.冬小麦安全越冬的条件是分蘖节冬季所处的温度不能低于-20℃.温宿县种植冬小麦由于冬季无稳定积雪,在出现极度低温的年度,往往发生冻害,使麦苗越冬死亡,减少基本苗造成减产.即使在正常年份,由于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不到位,也常在局部地块发生冬麦冻害.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北部是冬小麦越冬冻害严重发生的地区。该地区1962—1963、1967—1968、1972—1973、1976—1977、1979—1980和1981—1982等年都发生较严重的冻害,越冬死苗率一般为20—30%,个别地方甚至更高。因此在这些地区小麦生产上存在着冬、春麦混作的问题。据新疆自治区气象局的资料和笔者1981年在石河子到莫索湾一带调查,得知北疆冬麦安  相似文献   

4.
利用贵德县1985年、1988—2012年物候资料和1961—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梨树开花期和幼果期气温、地温、>0℃的积温,并据此进行相关分析。(1)根据梨树开花期和幼果期所受低温冻害程度划分冻害指标(轻害、中害、重害),分析在此指标下梨树所受的低温冻害规律。结果表明,梨树花期较幼果期冻害频次更多、更严重,花期年均受冻2次,幼果期年均受冻0.9次。(2)统计最低气温稳定通过>0℃的时间,>95%的日期作为梨树幼果期最后日期(幼果期:幼果不受<0℃低温侵袭危害的<5%概率的最后日期)。(3)开花期受温度因子影响较大,地温影响次之,日照、积温、降水、风速影响较小。(4)建立开花期预报模型、开花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和幼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3种模型试报成功率100%,能在实际气象服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冬季积雪较厚,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但在降雪量大的年份,田间积雪较厚,早春地温上升慢3月下旬土壤湿度大,10月和4月日照时数较少,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冬麦雪腐病在春季田间积雪融化后开始表现明显。基于此着重针对巩留县冬小麦的越冬情况作简单的描述及适时的防御措施,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英吉沙国家一般气象站2001—2019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及巴旦姆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冻害调查资料,采用花芽受冻率及产量分析,结合相关气象要素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英吉沙巴旦姆越冬期间导致花芽冻害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英吉沙,冬季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日数、最低地表温度、冻土深度对巴旦姆花芽受冻造成影响较大,最大积雪深度及积雪持续日数的长短、冬季降水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其中当最低气温为-23℃~-18℃,其持续日数的长短、地表最低温度是导致英吉沙巴旦姆在越冬期间花芽受冻最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红肉蜜柚的防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了引起红肉蜜柚冬季冻害的主要原因及其冻害表现,提出了种植红肉蜜柚的防冻保温方法和受冻后的主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渭北旱塬区永寿、风翔、蒲城、旬邑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年到2010年冬小麦观测数据以及30个县市区同期气象资料同步观测分析,得出渭北旱塬区气候近40年来增温明显,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受气候变化影响,本区域冬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推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发育期普遍提前,以返青期提前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冬前生长期,冬小麦越冬期以及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和发育期平均气温相关显著,而且春季的相关性明显比冬季显著,但表现在发育期间隔方面,却是冬小麦越冬期呈显著缩短趋势,而返青后各发育期间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认为:气候变暖一方面有利于越冬农作物安全越冬,减少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温度升高,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积温,使农作物可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另一方面,由于旱塬区春季气温变率较大,发育期提前将导致作物受冻害的气候风险增大,尤其果树开花期遭受冻害,将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冬季气温持续上升,将导致冬小麦条锈病孢子和林果病虫害等安全越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气候变暖对旱塬农业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酿酒葡萄的气象服务,本文作者利用玛纳斯县气象资料,对玛纳斯县2011-2012年冬季葡萄冻害发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及冻害机理作以分析,得出入冬季低温、秋冬连旱和积雪薄是造成葡萄冻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南北过渡带地区河南省信阳市1961—2017年逐月0~20 cm浅层地温和1992—2016年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过去57年信阳市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不同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1年以来信阳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大,1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小,变化速率分别为(0.396±0.09)、(0.295±0.08)℃/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各层平均地温也呈显著升高趋势;(2)1992—2016年信阳市冬小麦实际产量以(103.855±19.801) kg/(hm~2·年)的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小麦气候产量大致经历了"高—低—高—低"的阶段波动,1992—1997年和2006—2012年气候产量相对较高,1998—2005年和2013—2016年则相对较低;(3)1992年以来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5、10 cm平均地温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0、20 cm地温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20 cm地温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为42.3%,其次是10 cm地温(27.6%)和5 cm地温(23.2%),0 cm地温的贡献率最小,为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