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菜根肿病菌的形态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油菜根肿病菌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的形态是否存在差异。研究油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油菜根肿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油菜根肿病菌的形态特征和休眠孢子至管腔的形态演变过程。采用地衣红染色,观测不同根分泌物和条件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休眠孢子近球形,有乳突,直径为1.9~4.3μm(平均3.5μm),大于甘蓝根肿菌休眠孢子(2.5μm);透射电镜下游动孢子近球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6~3.5μm(平均2.8μm),同侧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休眠孢子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休止孢、休止孢再生出侵入结构管腔。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4℃,最适pH值是6.3,腐烂处理促进休眠孢子萌发,光抑制休眠孢子萌发,休眠孢子在过滤灭菌的根分泌物中萌发率最高为62.50%。致死温度为48℃。【结论】油菜根肿病菌与十字花科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大小有明显差异,观察到休眠孢子至管腔的过程。油菜根肿菌休眠孢子的萌发条件与该病发生条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涪陵榨莱根肿病标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体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涪陵榨菜根肿病病菌鉴定及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涪陵榨菜根肿瘤病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瘤(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休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明确甘肃省白芷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试验采用植物病理学、形态学和常规培养的方法对甘肃省白芷斑枯病菌进行了研究.【结果】病原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高66.2~137.3μm(平均104μm);直径74.3~109.1μm(平均92μm);分生孢子无色,粗线状,弯曲成弓状,1~3个隔膜,大小11.8~25.9μm×1.4~2.1(平均18.0×1.9)μm.依据形态将甘肃省白芷斑枯病菌确定为(Septoria dearnessii Ellis et Ev.).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5~35、10~30、5~3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15℃、20~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pH范围分别为4.0~10.0、4.5~9.2和5.0~10.0,最适pH分别为7.0、7.0和7.5;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72h可达48.3%;白芷叶和根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72h可达73.3%.【结论】白芷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在甘肃省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5.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6.
水稻黑粒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形态观测、梯度温度菌丝生长量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对稻黑粒病病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 nat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分生孢子的大小为18.7~25.5μm×7.1~10.9μm,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35℃,与以往的报道相比,分生孢子较小,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7.
番茄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煤霉病病原菌———番茄煤污尾孢霉(Cercospora fuligenaeRoldan)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抑菌效果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以燕麦片培养基、PSA培养基为最适,其次为PDA和果煎汁培养基;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5℃,最适为25℃;病菌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5℃、10m in。病菌pH值在3~12范围均可生长,以pH值3~4为最适;光照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黑暗条件下较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为25℃,高温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在1%的木糖、果糖、葡萄糖中萌发较好,但在水滴中萌发率较低;pH值2~12范围均可萌发,pH值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0m in。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甘蓝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寄主根部的侵染过程,以湖北长阳火烧坪根肿病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质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该病原菌在寄主根部的侵染情况。结果显示,在温度24℃、pH 6.5以及过滤除菌的根分泌液条件下,休眠孢子的萌发率最高。通过观察根肿病菌不同时间段的侵染情况发现,第3天时游动孢子开始侵染根毛;第5天时形成大量原质团,且根毛顶端开始膨大;第8天时大量的原质团开始分化;第11~13天时形成游动孢子囊,且部分游动孢子成熟释放;第25天时观察到根部肿大,且镜检发现根皮层细胞内充满大量的休眠孢子囊。说明甘蓝根肿病菌与温度、pH以及培养基质密切相关,且侵染过程是一个实时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39μg/ml和0.0037μg/ml;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µg/ml时能使游动孢子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当药剂浓度为5μg/ml时,对病斑的扩展和孢子囊产生抑制率分别达到60.41%和92.10%,且对孢子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杏果实斑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杏果实斑点病菌—嗜果刀孢(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菌丝生长发育温度幅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在pH值3.5~9.0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以pH值4.5生长最佳,且产生的孢子量最多。病菌的分生孢子在pH值3.5~9.0的磷酸缓冲液中均能萌发,最适为4.0~7.0。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0℃。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对光照选择性较强,12小时散射光加12小时黑暗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王哲  刘照斌  马有会  王火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69-19171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与大白菜根肿病的关系,探讨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病机理。[方法]从发病植株的肿瘤提取孢子,再提取孢子DNA进行PCR检测。将鉴定出的根肿菌孢子于播种期、发芽期以及发芽后21 d接种到三角瓶内的培养土中,于发芽期在培养土中添加0.08μmol/L 6-BA。从接菌植株长出的肿瘤提取孢子,对孢子进行电镜检验,并统计6-BA处理及对照的根肿病发病率。[结果]在三角瓶内,根肿菌可引起大白菜植株发病;添加0.08μmol/L 6-BA处理的根肿病发病率为100%,未加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发病率为57%,前者肿瘤体积也明显大于后者。扫描电镜显示大白菜根肿菌休眠孢子的大小为1.5~4.3μm。[结论]6-BA能明显促进大白菜根肿病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pH)酸碱度条件下榨菜根肿病发生的严重程度,探究土壤pH与榨菜根肿病的关系,为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涪陵区榨菜根肿病区采集土壤样品288份测定其pH,测定不同pH条件下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率、根肿病发病率及榨菜营养生长情况,研究土壤pH与榨菜根肿病间的关系。【结果】288份发病土样pH集中分布于4.00~7.00。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萌发率在pH 5.00~6.50时较高,均在50.00%以上,在pH 3.00、4.00、8.00、8.50、9.00和10.00时萌发率较低。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酸性环境下榨菜根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碱性环境,在pH 4.50~6.50时榨菜根肿病发病严重,以pH 6.00时发病最严重,病情指数达84.22,在pH 8.00时不发生根肿病。不同pH条件下榨菜各生长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榨菜在pH 5.00~7.50时长势较好,在pH 6.50~7.00时长势最佳,在pH 4.00和8.00时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土壤pH 4.50~6.50的弱酸性环境利于榨菜根肿病的发生,最适宜榨菜营养生长的pH为6.50~7.00。生产中可通过调节土壤pH,再配合其他防治措施以控制榨菜根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暗孢耳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兰州市刘家堡乡菜豆蚜尸上分离获得的暗孢耳霉(Conidiobolusobscurus)菌株,利用PDA和SEMA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对暗孢耳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孢耳霉菌菌落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0~30,暗孢耳霉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湿度为95%~100%、最适pH值范围为9~10。紫外线对暗孢耳霉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照射5min后萌发率降到63%,照射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病害循环及影响发病的因素,从而掌握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通过病害普查,确定蚕豆火肿病的地理分布。采用室内测定研究温度和越冬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研究病害循环和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结果】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局限在川西北阿坝州海拔2 400m以上的春播蚕豆区。病害的循环和发病特点是:病菌以病残体中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休眠(越夏和越冬),作为初侵染源。次年春播蚕豆后,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染蚕豆苗。田间发病后,病菌不断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作为再侵染源,病菌的再侵染频繁。游动孢子藉风雨在田间短距离传播。病害的发生流行曲线呈"S"型。连作和施用带病残体的厩肥有利发病。尚无对火肿病的抗病品种。【结论】这些结果揭示了蚕豆火肿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16.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休眠孢子在1×103~1×107个孢子/m L浓度范围内均能侵染大白菜,随着休眠孢子浓度的不断增加,各处理大白菜感病率逐渐增高。1×107个孢子/m L浓度处理感病率最高,达100%。采用1×107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感染盆栽大白菜,测定几种不同药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链霉菌NBF-926防治根肿病的盆栽试验的效果及植株鲜重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药剂。  相似文献   

17.
用组织培养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蜈蚣蕨孢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蜈蚣蕨孢子是需光孢子,具有明显的光休眠现象;光照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25℃环境下,光照14h·d的孢子萌发率达(85.4±3.1)%;孢子在同温度下黑暗培养49 d不能萌发,照光后,萌发率可达(81.4±5.6)%;孢子在光下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41~ 30.41℃,3~5d开始萌发,6~7周萌发完全,温度的升高或下降均降低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马铃薯致病疫霉,同时比较3株拮抗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抗菌效果,以期获得1株更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细菌,并加以鉴定。用涂布分离法得到3株拮抗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马铃薯致病疫霉和这3株拮抗菌。同时比较这些拮抗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效果,分析菌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鉴定出1株马铃薯致病疫霉PLB-2 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WZ-502 Brachybacterium sp.。菌株WZ-502的菌液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孢子囊直接萌发和休止孢萌发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菌株WZ-502菌液浓度为3.65×107 CFU·mL-1、稀释度为10-2~10-3时,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效果均明显,稀释度为10-3时,马铃薯致病疫霉孢子囊萌发率和释放率均在40%以下。因此,菌株WZ-502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抗菌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9.
江南桤木根瘤及其内生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 sa Hand—Mazz.)根瘤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内生菌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 江南桤木根瘤属于典型的枝丛状类型瘤,多年生根瘤簇直径1—5cm。电镜图象表示,成熟根瘤的内皮层细胞中存在大量菌丝与泡囊,少数感染细胞产生大量多态形的拟类菌体细胞。菌丝分枝、具有高密度电子的单层细胞壁和单层壁的横隔膜,直径0.3—0.5μm,细胞质内有明显单位膜的中间体。成熟的泡囊园形或椭圆形,表面比较光滑,细胞壁不完整,直径为2—4μm。内生菌的这些不同发育形态与它们在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本文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