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是指植株体内含有人工合成的抗虫基因的棉花 ,换句话说 ,就是植株自身具有杀虫作用的棉花。根据所含抗虫基因的类型 ,转基因抗虫棉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含有一种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叫单价抗虫棉 ,另一种是同时含有Bt和CpTI两种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叫双价抗虫棉。由于Bt和CpTI杀虫机理不同 ,所以与单价抗虫棉相比 ,双价抗虫棉抗虫谱广泛 ,而且不易丧失抗性 ,可以延长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美国抗虫棉品种均为单价抗虫棉 ,我国的抗虫棉品种既有单价的 ,也有双价的。1 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简介1 987…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又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由于虫害的连年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解决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这一重大难题,笔者承担了国家“863”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课题。目前取得的新进展如下。1.转Bt杀虫基因抗虫棉研究根据Bt杀虫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按照植物...  相似文献   

3.
美国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Hbn.)是北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以下简称Bt玉米)的商品化,为控制玉米螟为害提供了新的途径。一、Bt玉米的培育植物遗传研究人员将选定的外源DNA插入玉米植株的DNA...  相似文献   

4.
对34份棉花材料的抗红铃虫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为:Bt棉原材料基本未受红铃虫为害,属免疫类型;抗虫级材料有4个;中抗级材料16个;感虫级材料11个;高感材料2个。用标准子害率(对照子害率与平均子害率之和的平均值),进行棉花抗性分极有可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演性。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虫新杂交材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转基因Bt抗虫棉为供体亲本,以一组高产,抗病或抗虫品种(系)为母本杂交培育了一批抗虫杂交新材料,结果证明以无蜜腺棉与Bt转基因品系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在产量,品质和抗虫性方面表现最好,是一种理想的抗虫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疆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全序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陆早4号和C6524两品种中,收获注射地Bt杀虫蛋白基因的棉花种子2万余粒。经棉铃局喂的抗虫性生物检测,得到高抗虫的18株新陆早4号转化苗和36株C6524转化苗;以Bt基因的一对引物进行PCR分析,54株抗棉铃虫的转化棉花苗均扩增出部分Bt杀虫蛋白基因的目标带。未转化的对照棉花苗则无此条带,证实Bt杀虫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抗虫棉株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
昆虫对转基因植物抗性的研究进展迄今,苏云金杆菌(Bt)的晶体蛋白质(cry)基因已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在玉米、棉花、马铃薯、烟草中获得表达。带有Btcry基因的玉米品种接近商品化,对许多鳞翅目害虫包括玉米螟具有毒性。但遗传工程作物的一个潜在问题就是目标害...  相似文献   

8.
利用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反应,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品系310幼叶Bt毒蛋白含量。初步测定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幼叶中Bt毒蛋白含量为总可溶性蛋白南的(0.126±0.008)%。提纯的伴胞晶体样品经ELISA法检测,基Bt毒蛋白最低可检值为20ng/ml。这一检测技术既可对转 Bt毒蛋白表达量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也为阐明转基抗虫棉的抗虫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比利时的Montagu实验室首次获得转Bt基因烟草植株后〔使用的基因为cryⅠA(b)〕,美国的Agracetus公司和Agrige netic公司也分别获得了转Bt基因抗虫烟草植株〔使用的基因分别是cryⅠA(a)和cryⅠA(c)〕...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培育是近年来棉花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它为棉杜虫害的防治展示了希望。用于棉花抗虫基因转化的方法有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法、聚乙二醇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用于棉花抗虫植株培育的主要基因有BT基因和CpTI基因,其中BT基因应用较多,用其培育出的转基因棉花,在田间用药量减少50%的情况下而不影响产量,这些转基因棉花在美国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本文从抗虫基因的导入和抗虫基因的田间表现三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小地老虎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抗虫棉是国内外近年来培育出的抗棉铃虫危害的棉花新品种(系),其通过棉株体内的苏云金杆菌(Bt)毒蛋白基因遏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达到减轻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998年我们在调查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时,发现...  相似文献   

12.
抗性基因工程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性基因工程育种就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抗虫、抗病、抗逆基因导入作物 ,育成稳定遗传的抗性品种。这是21世纪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 ,比常规育种更有目的性和预见性。一、抗虫基因工程育种目前 ,工程抗虫基因有二类 :一类是Bt杀虫蛋白基因 ,来自苏云金杆菌 ,杀虫毒性为伴孢晶体蛋白 ,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昆虫有毒 ,现已转移的Bt基因主要毒杀鳞翅目害虫 ,对人畜安全 ,已将Bt基因导入棉花、玉米、水稻、烟草、番茄、马铃薯、胡桃、杨树、落叶松等 ;另一类是胶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可抑制蛋白酶活性 ,干扰害虫消化作用而导致死亡 ,…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合成的寡型核苷酸引物PCR扩增技术对B.t.kδ-内毒素基因进行了克隆和修。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抗虫试验表明该修饰过的B.t.kδ-内毒素基因对鳞翅目昆虫如烟青虫和棉铃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随后,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该基因转入烟草,RNA点杂交及抗虫试验表明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4.
Bt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t棉R-1、R-2及常规品种鄂棉22、鄂抗棉3号为亲本配制了3个组合的F1、F2和测交后代,了各组合的抗虫性遗传。结果表明,R1与鄂棉22、R-2与鄂抗棉3号分别存在一对显性基因差异,R-1与R-2的Bt不等位。外源Bt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但插入位点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5.
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棉株的PCR分析结果,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幼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单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及Zh1109(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的培育研究*靖深蓉邢朝柱袁有禄刘少林郭立平王海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DevelopmentofNuclearMaleSterileLinesofUplandCotonResistanttoCotonBol...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花性状表现·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综述了转Bt基因棉花转化系,经遗传改良含Bt基因棉花品系以及含Bt基因棉花杂种一代的抗虫性、产量、品质性状表现。指出含Bt基因抗虫棉当前应用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了提高Bt抗虫棉生产应用效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肯尼亚亚种(Bacillusthuringiensis—Ken)在晋南棉区生态条件下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t—4对棉铃虫低龄幼虫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1000mg/kgBt—4杀虫率高达92.31%.药液在棉花苞叶和蕾、铃间形成一药液富集区,与棉铃虫钻蛀棉花蕾、铃的区域一致,这是取得高效防治效果的一个原因.试验表明,在晋南棉区,运用1000mg/kg浓度的Bt—4在棉铃虫卵或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能有效地防治棉铃虫的危害。并作为一种高效无公害生物农药,Bt—4可以在该棉区大面积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肯尼亚亚种(Bacillusthuringiensis—Ken)在晋南棉区生态条件下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t—4对棉铃虫低龄幼虫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1000mg/kgBt—4杀虫率高达92.31%.药液在棉花苞叶和蕾、铃间形成一药液富集区,与棉铃虫钻蛀棉花蕾、铃的区域一致,这是取得高效防治效果的一个原因.试验表明,在晋南棉区,运用1000mg/kg浓度的Bt—4在棉铃虫卵或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能有效地防治棉铃虫的危害。并作为一种高效无公害生物农药,Bt—4可以在该棉区大面积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雄性毛白杨离体叶片再生及抗虫基因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雄性毛白杨试管植株无菌叶片作外植体,筛选出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在组培室的光照条件下培养37d,平均每片叶产生25个不定芽。已建立雄性毛白杨最佳转化和再生系统。用含有完全改造的Bt抗虫基因表达载体pB48.7和部分改造的Bt抗虫基因表达载体pB48.6转化雄性毛白杨,经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选择和PCR检测,已获得初步确定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