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肖燕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58-13361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的山东省聊城地区为案例区,通过对农业用地自然因素、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农业用地适宜性程度.结果表明聊城市的土地质量中等偏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初步验证运用GIS技术进行农业用地的适应性研究的科学性,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67-69,78
[目的]将传统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方法与现代GIS技术相结合,对三都县农业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贵州省三都县农业用地(耕地、园地、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 H、交通条件、灌溉条件6个评价因子作为农业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高程数字模型图(DEM)、坡度分级图、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据库作缓冲区进行空间叠加,建立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农业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三都县农业用地适宜区面积为620.65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0.88%;较适宜区面积为17 595.82 hm~2,占总研究农业用地面积的24.87%;中等适宜区面积为42 077.62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59.48%,不适宜区面积为10 443.63 hm~2,占总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的14.76%。[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农业用地利用对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用地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叙  雷燚  杨晓霞  杨庆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17-3218
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休闲农业用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休闲农业用地的特点,即功能的二重性,类型及管理的多样复杂性。并根据休闲农业用地中用地功能的侧重点不同,休闲农业用地利用开发方式的不同,将休闲农业用地进行了分类。最后提出了休闲农业用地在利用、利益分割、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物用地适宜性和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农业用地区划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农作物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相协调,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就日益迫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成为其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来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的技术经验,首先探讨了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工程的概念内涵及目标,并对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工程的技术要点做以总结,最后展望中国未来开展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该研究为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同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相协调,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就日益迫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成为其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来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的技术经验,首先探讨了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工程的概念内涵及目标,并对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工程的技术要点做以总结,最后展望中国未来开展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该研究为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同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1985~2015年我国的农业用地投入与产出指标,分析了农业用地的投入强度和利用效率的变化,并对要素投入冗余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其各项指标与国家当期政策变化关系明显,某些要素投入冗余均值较高。并在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与规模、调整要素投入及保护耕地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政策。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重要地位,加入WTO必然对黄淮海平原未来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中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略与对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3,(4):68-73
为评价张家港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的分布现状,对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空间迁移特征展开研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PLAND、PD、LPI、ED等景观指数,重点对该市农业用地景观指数做进一步研究;对城区外农田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张家港市农业用地整体性良好,但抗干扰能力较弱;农业用地土壤质量良好,能够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陈利燕  周迎红  方元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58-3459,3467
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对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用地流转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城镇用地扩张压力下,1988~2006年农业用地面积急剧减少,其中1988~1995年是农业用地面积减少数量最主要的时期,70%以上农业用地流转为城镇用地;与此同时,其他的土地类型也在向农业用地转化,水域和林地是转化为农业用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1.
ArcGIS9空间分析建模工具在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空间处理建模技术的原理和建模流程,利用ArcGISModel Builder工具,以黄淮海典型农业区山东省聊城市为案例区,进行了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结果表明,ArcGIS9空间分析建模工具能够有效地进行农业用地适应性评价工作,且聊城市农业用地整体适应性情况较好,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土地休耕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当休耕是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国最典型的地下水超采区定量综合分析土地休耕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可为合理有序推进耕地休养生息政策、促进区域水资源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从地下水生态修复、粮食作物产量与社会经济稳定3个方面选取了8个指标因子,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445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首先对各指标进行了单因子评价,然后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获得指标权重,进而得到土地休耕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并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休耕适宜性程度整体较高,仅有10.4%的耕地不适宜休耕,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的保定和石家庄的部分乡镇;有39.6%的耕地表现为休耕的一般适宜性,整体分布较为分散,但有一部分乡镇集中于石家庄东部;非常适宜和比较适宜休耕的耕地共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50.0%,在靠近太行山的研究区西侧沿京广线带状分布,特别是在邯郸、邢台的市区周边分布较多,综合考虑更好的地下水涵养效果以及尽可能减少休耕带来的粮食产能损失和劳动力闲置问题,建议优先在这些区域进行休耕制度的试点研究与推广工作。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亟需治理浅层地下水超采问题的井灌农区科学制定合理有序的休耕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MAPGIS软件,运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科学类比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评定补充耕地等别的指标区,建立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补充耕地等别评定各因素分值,计算补充耕地等别,制定滨海平原区占补折算系数表。  相似文献   

14.
王振健  董杰  唐永顺  肖燕  石立岩  张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81-1682,1685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山东聊城为例,在野外考察、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该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理分布格局明显,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较为清晰,通过自上而下将聊城划分为4个一级区、11个二级区和2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功能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1991年和2000年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了黄淮海平原气象指标1km×1km空间网格数据,然后借助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通过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估算了1991年和2000年黄淮海平原耕地作物灌溉需水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利用农业生态地带模型(AEZ)计算了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对作物灌溉需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空间耦合分析,发现作物灌溉需水与耕地生产潜力之间呈线性正向相关,表明黄淮海平原灌溉需水满足程度是耕地生产潜力的一个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平原农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的乡村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重构乡村空间格局,本研究以典型平原农区曹县为例,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和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村庄适宜性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乡村空间重构类型。结果表明:曹县村庄综合适宜性指数和综合集约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55和0.568,适宜性较高,集约性一般,中心城区、县域西北和镇驻地村庄为高值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平均为0.806,耦合协调度高,中度耦合协调村庄最多。综合村庄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提出城乡融合、集聚扩展、保留优化、集约缩减和迁建引导5种乡村空间重构类型,并提出建设新型生活社区和发展电商产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等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曹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安徽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保障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0~2013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指数及耕地重心模型对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13年淮北平原农业区总耕地面积及其大部分县(区)耕地面积小幅减少,其余部分市辖区耕地面积有一定增加;(2)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在空间上呈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2000~2013年耕地重心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但迁移幅度不明显,并未影响研究区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农业生产能力和灾变.[建议]加强现有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保障农户切身利益;控制人口数量,树立耕地资源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黄河沿岸的采煤沉陷地运用和推广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区,分析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构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区域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宁市为例进行示范与验证。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将济宁市所有煤矿分为适用区、较适用区和不适用区三大区域,其中适用区主要位于市域的中北部地区,该区域具有:距离黄河以及黄河采砂点较近、管道输沙时泥沙保证率高、区域地形地势起伏小等特点,且由于采煤沉陷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急切需要进行土地复垦以提高当地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现实需求。该方法可用于济宁市以及滨黄河流域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矿区采煤沉陷地的布局、选址于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很大,变化于84-118t/(hm2·a),属于全国土地潜力级类型的前3级.沿海地区土地以宜林和宜农占优势,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6.57%和21.65%.暂不宜地也占相当比重.但宜林、宜农和宜果土地的质量均不高,以中低产土地居多,分别占宜林、宜农和宜果土地总面积的77.18%、66.00%和74.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