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扬州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市区路人和3个实施垃圾分类不同政策力度的小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年龄和学历对居民实施垃圾分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及政策影响显著。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政策宣传与实施是现阶段促进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升并形成有效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了现阶段上海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相关行为,发现并分析了其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徐汇、黄埔、宝山、闵行、青浦等上海16个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了解自2019年7月上海市正式施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各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与实施行为。调查共计回收问卷554份,回收率达到100%。经过分析,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各项认知有显著提升,对各社区开展的工作也表示配合,个别城郊地区仍存在居民不重视、社区管理态度懈怠的情况。结果表明:影响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存在诸多因素,外部条件如各社区管理模式、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与实施,内部条件如居民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层次等,共同反映出了不同人群对垃圾分类不同程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其投放模式受居民的行为意愿、末端处理技术方式等影响较大。阐述了国内外若干国家和城市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做法,并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家庭厨余垃圾投放模式对居民、环卫工人、收运过程与处理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垃圾问题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垃圾分类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推行垃圾分类如果没有全体居民的参与和努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如何使居民从"愿意实施垃圾分类"到"正确实施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垃圾分类及其媒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北京市居民媒介使用习惯与垃圾分类践行情况之间的影响关系,依据所得数据分析总结了北京市现行垃圾分类媒介宣传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针对年龄、学历、月收入、住宅区类型不同的群体提出了在传播媒介、信息投放和信息优化上的不同宣传建议,以从媒介宣传维度对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滨州市的垃圾分类情况,结果表明:约10%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了4种垃圾箱,约50%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了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40%的垃圾投放点尚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每一个调查点都有部分垃圾投放错误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识投放垃圾;绝大多数居民赞成垃圾分类,通过电视、新闻等渠道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但如何分类尚不完全清楚,超过一半的居民按照垃圾桶图示来投放垃圾,也有部分居民投放垃圾较为随意或者不清楚垃圾应该投放到哪一个垃圾桶,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南省人居环境现状,分别对郑州、洛阳、商丘和漯河四地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愿高低的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对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影响,而居民人居环境满意度对提高垃圾分类意愿具有负相关影响;女性相比男性的垃圾分类意愿更高,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更高。基于此结论,从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比较入手。作了垃圾分类状况、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收集和处理三个方面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实施垃圾分类是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观念和自觉行为习惯。以对国内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最早、实施效果也最显著的厦门市为例,揭示了该市在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构建共同参与、多元共治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在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改进垃圾分类知识和政策宣传方式、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垃圾分类对破解"垃圾围城"困境、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多个地市,深入剖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中实际参与度低、分类知识匮乏、效能感弱及集体行为失范等行为痛点,分析得出了政策落实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教育不深入以及居民社区感低下等失范原因,为促进山东省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及垃圾分类的全国性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成都市垃圾分类的现状,通过制作的网络调查问卷对成都市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问卷的数据及其暴露出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问题。以垃圾分类示范点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胜利镇为例了解了垃圾分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垃圾处理相对成功的模式对成都市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超学 《绿色科技》2022,(4):237-240,245
界定了垃圾范围,并对目前垃圾分类的经济学分析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垃圾分类的公共物品视角出发,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讨了垃圾分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收益以及监督成本、居民时间成本和相关设施设备三方面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应为政府政策的切入点,并提出了通过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货币及非...  相似文献   

12.
冯蒂 《绿色科技》2014,(2):217-219
阐述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单位及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分类效率。剖析了基于成果奖励的机制、奖励对象、分类成果衡量及评价标准和方法、奖励支付办法、组织安排及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浙江省杭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状况的现状,结合北京、台湾及国外部分城市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措施,从教育、宣传、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对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长沙市洋湖和园小区垃圾分类治理的个案经验进行剖析,发现多元主体在“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巩固”的全过程中的密切互动,对快速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持续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配套制度不健全,垃圾分类投放“源主体”转移,市场主体功能较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提出了对策建议: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完备智能垃圾分类设施,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提高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建设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已成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对全国各地多个小区进行了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行为,了解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现状,并由此分析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从政府进行宣传监督、个人提高环保意识、机构加大智能化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的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垃圾分类参与度不高、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碎片化以及校方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模式单向化等原因,导致"落实难、监督难、持续难"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并分析其数据,提出了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模式、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减量是破解垃圾围城问题和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垃圾分类及减量的效率主要体现为集体行为,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行为认知、意向和行为能力对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有深远意义。阐述了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通过政府强制手段培育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的意识;其次,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及减量的源头治理,建立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最后,结合社会力量,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的集体活动,自行建立环境行为规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垃圾源头分类理论模型,自拟相应的调查问卷,对菏泽市垃圾源头分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分析发现,菏泽市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存在分类标准制定不合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对如何加强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小区物业之间的协商协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2018年武汉市启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试点推进,通过分三步走来逐步实现全面分类,至今时间任务过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了武汉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对垃圾分类相关的认识不太明确、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机制不太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结构不太合理3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武汉市采取提高垃圾分类制度的认识水平、健全垃圾分类制度的配套机制、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调整三项对策。以促使提高政府垃圾分类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庞天赐 《技术与市场》2023,(5):146-148+152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垃圾分类商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习惯。通过解析A公司商业模式的构建、实施和竞争优势,提出了数字经济下垃圾分类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重视居民参与度,搭建商业生态网络;数字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