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对永泰县橄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虫害主要有橄榄星室木虱、蛀果野螟、恶性叶甲、橄榄枯叶蛾、卷叶蛾、金龟子成虫、蚜虫、星天牛;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煤烟病等。针对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提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福建橄榄瘿螨Fujianacaricalus albumus sp. nov.主要为害橄榄新梢和嫩叶,造成叶片变褐、变硬、枯萎脱落。该螨背盾板、背瘤及足基节与橄榄裂柄瘿螨存在明显区别,为橄榄上发现的另一种瘿螨。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福建橄榄瘿螨发生时期与气温及橄榄梢萌发时间有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一年中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秋梢。本文针对福建橄榄瘿螨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橄榄星室木虱以若虫和成虫为害嫩叶新梢,受害叶片失绿变黄,扭曲畸形。若大量发生,受害嫩叶未展开便枯萎脱落;部分受害严重的,整株树的叶片全部落光。受害最为严重的品种是香种橄榄,其它品种次之。  相似文献   

4.
橄榄是福建省名果、闽清县特产,其中檀香橄榄备受青睐.闽清县种植橄榄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种植,至2006年橄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1996年,闽清县被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部授予“中国橄榄之乡”称号.橄榄病虫害过去不多,但近年来陆续发现有新的病虫害.目前橄榄病虫害主要有星空木虱、吹绵介壳虫、蚜虫、恶生叶虫、卷叶蛾和煤烟病.在闽清,橄榄星室木虱危害普遍,橄榄枯叶蛾危害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新梢、花果期的重要害虫。广东省饶平县中部丘陵山区橄榄种植面积近1700hm2。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为害猖獗,当地一年可发生7~9代,世代重叠,为  相似文献   

6.
橄榄小黄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由于幼虫能吐丝将叶片卷折,又能吐丝下坠、随风飘荡迁至它株,俗称丝虫、卷叶虫或青虫。在我省部分橄榄产区危害严重,以幼虫为害橄榄新梢、嫩叶、幼果,常将数叶缀合在一起躲藏在其中取食,花蕾被蛀食后不能开放、结果,幼果和即将成熟的果实被钻孔蛀害后引起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橄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橄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闽侯县春季橄榄主要病虫害为炭疽病、叶斑病、煤烟病、枯叶蛾和星室木虱,该文介绍了上述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29-731
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是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的一种重要寄主,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是与虎榛子比邻而生却不被栎黄枯叶蛾为害的非寄主植物。为了研究这种现象,以三裂绣线菊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其叶片的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三裂绣线菊叶片中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5种,占36.10%;酯类化合物15种,占53.60%;萜烯类化合物6种,占6.02%;烷烃类化合物3种,占0.12%;其他类化合物10种,占1.37%。此结果可为栎黄枯叶蛾植物源驱避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幕毛虫又名天幕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俗称"顶针虫"。分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及华东地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杨、柳、榆、苹果、梨、桃等树,为多食性害虫。初  相似文献   

10.
橄榄星室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是危害橄榄新梢的主要害虫,分布在橄榄主产区,以成虫在嫩梢、芽、叶上吸食为害,若虫固定在叶背吸食并形成凹陷的虫瘿,叶面布满"钉"状小突起. 压注农药是应用XH型高压树杆注射器,利用树杆木质部具有运输贮存水份、养分的功能,通过木质部导管高压注射一定浓度的农药,以达到治虫、防病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枯叶蛾是大型食叶蛾类,专以危害杨树的叶片为主,近年该虫对杨树的危害有所加重.特别是在大凌河流域朝阳段沿河边的杨树林内,也是笔者第一次详细进行室外观察.文章详细描述危害杨树的杨枯叶蛾生物学特性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省7个龙眼品种和6个橄榄品种叶片空隙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叶片空隙率大小与龙眼、橄榄不同品种耐寒性关系密切,叶片空隙率小的品种,耐寒性较强;反之,叶片空隙率大的品种,耐寒性较弱.用电导法测定各品种间的电渗率,结果均与叶片空隙率成密切相关.叶片空隙率能反映各品种间耐寒性差异,准确性高,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作为龙眼、橄榄耐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1为害症状 主要以若虫刺吸叶片汁液为害,也可为害果实.成虫亦可为害,但不严重.  相似文献   

14.
橄榄星室木虱隶属同翅目,木虱科,星室木虱属。黄邦侃教授于1982年在福建省发现该虫严重为害橄榄。杨集昆等于1983年首次记述并命名。橄榄星室木虱广泛分布于福建、广西橄榄产区,在福建分布于福州、莆田、泉州、宁德橄榄区,其中尤以莆田、闽侯和闽清受害最重。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在福建对橄榄的为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成为橄榄最  相似文献   

15.
橄榄星室木虱化学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述 《福建农业》2009,(3):22-23
橄榄又称白榄、青果,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我国南部是橄榄原产地之一,闽侯县是我国橄榄的主栽区。2007年闽侯县橄榄面积5.8万亩,产量1.6万吨。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成为橄榄最主要的虫害,以若虫、成虫刺吸新梢、嫩叶,导致叶片黄化、枯萎脱落,并诱发煤烟病,严重时影响了橄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沙棘受栎黄枯叶蛾和沙棘木蠹蛾取食为害后生理生化的变化,探讨虫害诱导的沙棘生理生化变化对害虫种间互作的影响。以二虫分别作为地上、地下的植食者,采用两因素交互试验设计,每种害虫处理2水平(未接与接),测定虫害沙棘茎叶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单宁、黄酮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分析表明,栎黄枯叶蛾为害后,沙棘茎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沙棘木蠹蛾为害后,沙棘上、下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上升;二者共同为害后,沙棘上、下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不同虫害处理后,沙棘根系单宁、黄酮含量均显著升高。综上说明,二虫诱导的沙棘生理生化的改变,对茎叶害虫栎黄枯叶蛾具偏利促进作用,而对根系害虫沙棘木蠹蛾有较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橄榄皮细蛾(Spulerina sp.)在福州1a发生4代,平均各代历期:第1代45d,第2代31d,第3代46.5d,越冬代近8个月.以预蛹期幼虫在橄榄秋梢嫩茎和复叶叶轴的基部至中部上吐丝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初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春梢;第2代主要为害果实;第3代为害夏梢;第4代(越冬代)为害秋梢.其中以第2代幼虫潜食橄榄幼果所造成的经济危害最大.此虫在果上发育1个世代,其各虫态历期平均为:卵期7d,幼虫期19.5d,蛹期3.5d,雌蛾产卵前期1d.5月中旬至下旬为橄榄座果期和春梢生长期,是防治橄榄皮细蛾保果的关键时期.用特制杀虫粉炮(中国专利号90204382·X)每株大树放炮1粒,3d后重复1次,保果效果达95.22%.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害虫种类 1.斑潜蝇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可对叶菜类蔬菜造成大面积为害.幼虫为害在受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叶片)表面形成数条至数十条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虫道中常出现黑色点线状虫粪和潜伏于叶片组织中的幼虫.  相似文献   

19.
春季是橄榄新梢生长、开花结果的时期,由于气温回升,潮湿多雨,易受病虫害的为害,此期应做好肥水管理、保花保果和防治病虫害的工作。1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20.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或果实,还 可为害叶柄、果柄、花芽、花器及新梢,从落花期到苹果成熟期均可为害。叶片染病后,致使叶片扭曲变畸; 果实染病,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病斑逐渐凹陷、硬 化,常发生星状开裂。目前该病害已在陕西省部分果区连年流行发生,成为影响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