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对牛蒡红花指管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牛蒡红花指管蚜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4℃时,发育速率减慢.1龄、2龄、3龄、有翅型4龄、无翅型4龄、有翅型全若虫期及无翅型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37 6、1.224 1、1.023 8、3.033 6、3.452 4、1.701 9和1.624 9℃,有效积温分别为34.219 4、37.303 5、39.469 3、44.226 8、37.915 2、187.375 7、181.112 3℃.牛蒡红花指管蚜繁殖的最适温度在26℃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禾谷缢管蚜Rjopalosiphum padi 不同发育阶段体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的变化趋势,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了蚜虫JH测试方法,并对其J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若蚜阶段存在三种JH即JHⅠ、JHⅡ和JHⅢ;在成蚜阶段只能检测到JHⅢ.在整个发育过程中,JH变化趋势为虫龄越高,JH滴度越低,无翅3、4龄若蚜体内三种JH均极显著高于同期有翅若蚜.母代翅型对子代不同龄期若蚜JH滴度有明显影响.无翅成蚜后代1龄JH滴度极显著高于同期有翅成蚜的后代;2龄时,有翅成蚜的后代JH滴度骤然上升;有翅成蚜后代在2、3龄时JH滴度极显著高于同期无翅成蚜的后代.2龄之前是两种翅型母代的后代滴度变化的转折点,表明1~2龄若蚜期是禾谷缢管蚜翅型分化的关键时期和JH影响翅型分化的敏感龄期.  相似文献   

3.
食蚜瘿蚊最佳冷藏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食蚜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以及有效积温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低温对食蚜瘿蚊成虫羽化率影响的试验,筛选出蛹的最适冷藏温度。结果表明:食蚜瘿蚊蛹的发育起点为(7.13±1.51)℃,有效积温为(156.30±22.21)日度;确定蛹的最佳冷藏温度为4-5℃,冷藏60 d后平均羽化率达70.8%。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5.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 and Rose)原产于巴基斯坦,是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一种有效天敌.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条件(20、22、26、30、34℃,RH65%±5%,光周期14L:10D)和饲养在不同寄主植物--番茄、黄瓜、甘蓝上(26℃,RH65%±5%,光周期14L:10D)烟粉虱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和30℃恒温条件下,该蜂寄生在番茄上饲养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1.7d和12.4d,完成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7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1.9℃.在26℃恒温条件下,该蜂寄生番茄、黄瓜和甘蓝上的烟粉虱若虫时,卵至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7、16.1和15.2d,相应存活率分别为74.6%、72.1%和78.7%,雌蜂寿命分别为7.4、7.6和8.ld,平均繁殖量分别为67.2、62.3和74.7粒卵.本研究结果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大量饲养和田间释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茄无网蚜以刺吸的方式为害大豆,近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危害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标,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solobp7(以下均用Asolobp7表示茄无网蚜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813022)。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茄无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2、3、4龄若虫、无翅成蚜、有翅成蚜和不同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胸部、腹部、触角、足中Asolobp7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DP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solobp7基因cDNA序列全长735 bp,编码155个aa,预测分子量为17.52 kD,等电点为8.78,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组织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足、胸部、腹部、翅表达量相对偏低,其中头部(不含触角)、足差异不显著,胸部、腹部、翅差异不显著;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均有表达,1、2、3龄和有翅蚜时期表达量偏低且差异不显著,4龄时期有显著增高,无翅成蚜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以上结论说明Asolobp7主要表达于茄无网蚜的触角组织中,且在无翅成蚜时期最为活跃。说明Asolobp7与触角所承担的嗅觉行为有着密切联系且在无翅成蚜时期的嗅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新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在江汉平原地区危害严重,本研究旨在探明温度对该地区茄二十八星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组建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为该虫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9℃、22℃、25℃、28℃、31℃和34℃等6个温度,测定各温度下用马铃薯饲养不同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茄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恒温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19℃恒温下发育历期最长为32.19 d,31℃恒温下仅为13.15 d。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3和12.13℃,日有效积温为186.04和57.06 d·℃。在19-31℃5个温区下幼虫和蛹的存活率都很高,并依据该温区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在2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达到最大值1074.50粒,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分别为93.33%和501.47,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初生内共生菌与宿主蚜虫的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蚕豆蚜Aphis fabae不同翅型的共生菌胞随宿主蚜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和混合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confusus寄生对共生菌胞的影响.菌胞数量和体积随发育进程和翅型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若蚜发育而逐渐增大,然后随胎生蚜产生而逐渐减少;无翅蚜的菌胞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有翅蚜.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菌胞数量和体积迅速直线下降,而重新取食后又可迅速恢复.蚕豆蚜被混合柄瘤蚜茧蜂寄生后的第3d,菌胞数量显著多于未寄生蚜虫,此后则明显少于未寄生蚜虫,从第4d的119个·头-1降至第6d的46个·头-1.研究结果说明,蚜虫共生菌胞的变化与宿主蚜虫翅型、发育、外源营养以及蚜茧蜂寄生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3)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本文首次探讨了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若蚜外部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与麦长管蚜的生活史、迁移特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麦长管蚜分化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头部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3)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本文首次探讨了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若蚜外部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与麦长管蚜的生活史、迁移特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麦长管蚜分化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中的越冬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或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在土壤及植物残体中的越冬能力,对采自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及新疆的18块菜豆生产田的20份土壤及14份植物残体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在MT选择性培养基上有12个土壤样品和13个植株残体样品提取液产生典型的类似黄单胞菌菌落。选取29个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有27个分离物对菜豆品种"英国红"致病。利用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和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的特异性引物X4c/X4e及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特异性引物Xf1/Xf2对29个分离物进行多重PCR检测,其中17个分离物为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10个分离物为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结果表明,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可以在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的一些菜豆种植区的土壤及植株残体中越冬存活。  相似文献   

12.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18~2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搜寻效应增强;而在26~30℃之间,趋势相反.26℃时,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日捕食量最大,捕食上限分别达18.2头和38.2头;处置1头猎物所需时间(Th)最低,分别为0.0549天和0.0262天;瞬时攻击率(a)s最高,分别为1.0574和1.3665.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捕食作用率与其密度的关系分别为E=0.4034P-0.6669和E=0.3851P-0.4767;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分别为I=1.01671gP 0.0172和I=0.80881gP 0.014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向日葵不同播期对防治向日葵螟和黄萎病的影响,于2009年5月11日至6月10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分7个时期(间隔5天)种植食葵和油葵,并系统调查向日葵螟和黄萎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显示,食葵和油葵的向日葵螟危害率及向日葵螟密度均以5月26日种植的最低,分别为8.00%、4.00%和0.14头/盘、0.16头/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食葵和油葵的黄萎病发病率自5月11日的98.67%和100.00%逐渐降至6月10日的24.00%和32.00%,发病级别从5月11日的2.83级和3.27级逐渐降至6月10日0.36级和0.64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食葵以5月31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而油葵以6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证明适时晚播可有效减少向日葵螟和黄萎病对向日葵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三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卵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是近年来华南地区为害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为筛选有效防治灰白蚕蛾的赤眼蜂种,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euproctidis对不同卵龄灰白蚕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寄主卵龄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寄生卵数均呈下降趋势,且都在灰白蚕蛾卵龄为6h的卵上寄生卵数最多,分别为15.90粒/雌和12.20粒/雌;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卵数随寄主卵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卵龄为24 h时达最高,为8.25粒/雌;在各卵龄段,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比其它2种蜂多;当寄主卵龄超过72 h时,3种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显著下降.3种赤眼蜂在寄生卵龄为6h的寄生卵上羽化率最高,当卵龄超过72 h时,其羽化率均显著下降.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对6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而短管赤眼蜂对24 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综合分析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在灰白蚕蛾卵上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最好,是灰白蚕蛾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灰飞虱mucin基因在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RSV 胁迫条件下灰飞虱mucin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饲喂RSV病叶1天和2天时灰飞虱mucin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在3天和7天时灰飞虱mucin基因的表达量增加了3.60倍和1.97倍。饲喂健康水稻叶片1、2、3和7天后,灰飞虱muci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饲喂前的1.07、1.12、0.78和0.34倍,而饲喂病叶1、2、3和7天后,muci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饲喂前的1.15、1.19、3.19和1.01倍。结果表明,病毒胁迫使灰飞虱体内mucin基因的表达量增加,暗示mucin基因在RSV与灰飞虱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病菌生长的抑制率为67.61%~71.31%,对灰霉病菌孢子产生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81.35%,对病菌孢子致病性的抑制率为65.22%~70.51%.  相似文献   

17.
以对霜霉病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左优红和霞多丽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试验手段,结合药理学试验,探讨葡萄在应答霜霉病过程中葡萄多磷酸肌醇激酶基因(VvIPK2)和H2O2的作用机制。接种霜霉病菌后15 h葡萄叶片VvIPK2表达量是正常水平的12倍,接种后3 hH2O2含量达最大值,同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升高;多磷酸肌醇激酶(IPK2)抑制剂、外源H2O2及H2O2清除剂均能改变霜霉病菌所引起的抗性葡萄品种左优红叶片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可以影响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感病情况;IPK2抑制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引起的H2O2水平变化没有影响;清除H2O2可减弱葡萄霜霉病菌对VvIPK2表达量的诱导效应。研究表明H2O2位于IPK2的上游,通过调控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参与葡萄应答霜霉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夹竹桃叶中筛选杀灭福寿螺的活性成分。采用浸渍法研究了夹竹桃叶的乙醇粗提物和组分Ⅰ对不同日龄福寿螺的毒杀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组分Ⅰ浸渍10、30和50日龄螺6 h的LC50值分别为2.86、5.87 和8.68 mg/L;浸渍24 h的LC50值分别为0.98、2.31和 3.16 mg/L,其中2 mg/L的组分Ⅰ浸渍10日龄螺24 h的死亡率为100%。乙醇粗提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较差,用其100 mg/L浸渍10日龄和30日龄螺72 h的死亡率均为100%,浸渍50日龄螺120 h时,死亡率100%时的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但乙醇粗提物和组分Ⅰ各浓度对福寿螺的活动均无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其上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发育和繁殖的区别,在25℃恒温条件下,组建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西花蓟马在紫甘蓝上的未成熟期为11.55天,显著低于烟蓟马;西花蓟马两性生殖时,雌成虫平均寿命为32.06天,单雌产卵量为125.19粒,孤雌生殖时,雌成虫平均寿命可达43.33天,单雌产卵量上升到246.40粒,而烟蓟马雌成虫平均寿命仅为23.44天,终生可产卵186.06粒;西花蓟马取食紫甘蓝的内禀增长率为0.1543,低于烟蓟马的0.1872;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72.2456,而烟蓟马为126.2272;西花蓟马在紫甘蓝上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所占的比例低于烟蓟马,而成虫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一种世界性恶性杂草。为了确定微生物除草剂候选菌Alternaria amaranthi-3防除反枝苋的潜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露期和水乳剂型对A.ama-ranthi-3菌株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浓度显著影响菌株的致病力,在48h露期条件下,接种孢子浓度为105个/mL时,菌株水剂对反枝苋幼苗生长抑制率为35.55%;浓度为107个/mL时,生长抑制率达到75.25%。露期对该菌株的致病力也有较大影响,在不保湿条件下,菌株水剂对反枝苋的生长抑制率为26.43%,而保湿48h处理的生长抑制率达到77.96%。Span80∶Tween80=1∶3的复配乳化剂和大豆油制备的水乳剂可显著降低露期对菌株防效的影响和提高菌株的致病力,无露期时,菌株水乳剂对反枝苋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8.35%,显著高于水剂;48h露期条件下,菌株水乳剂处理的生长抑制率为90.59%,而菌株水剂处理为77.96%。表明通过剂型的改进菌株Alternaria amaranthi-3能有效防除反枝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