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烟叶各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使用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品种,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初烤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下部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和中部适熟烟叶、过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烟叶的使用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品种‘K326’上部叶烤后烟叶价值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在烟叶采收环节调整采收成熟度,在烘烤时采用定色期低速升温、高湿定色的烘烤工艺。研究表明:当上部叶充分成熟,叶色变黄,主脉泛白,茎叶角度在90°左右,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烘烤时间延长10 h以上,烘烤成本略有增加,烤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淀粉含量降低,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顶叶过熟,叶色变黄泛白,到达枯尖焦边的程度,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均价较高,还原糖含量适中,淀粉含量5%左右,总氮含量适中,钾氯比适宜,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3.
重庆烟区 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K326’上部叶烤后烟质量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试验通过利用‘K326’同一成熟度的上部叶,设定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三段式烘烤工艺3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表现最好,最利于重庆烟区‘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且总氮含量、糖碱比值处于适宜范围内,淀粉含量最低;其烤后烟在经济上表现佳,中上等烟比例达68.5%,均价达13元/kg。  相似文献   

4.
重庆烟区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K326上部叶烤后烟质量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试验通过利用K326同一成熟度的上部叶,设定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三段式烘烤工艺3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表现最好,最利于重庆烟区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为接近适宜值,烟碱含量稍高,且总氮含量、糖碱比值处于适宜范围内,淀粉含量最低;其烤后烟在经济上表现佳,中上等烟比例达68.5%,均价达13元/kg.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填充值、叶片厚度、拉力,以及抗张强度在中部叶的尚熟—适熟档次、上部叶的适熟—过熟档次达到最优值;中部尚熟—适熟烟叶的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适宜,各种化学比值协调,而成熟不够或者过熟的烟叶,其内在质量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则以适熟—过熟时内在质量好,化学比值协调;中部叶中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在烟叶充分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上部叶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过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烘烤工艺对‘KRK26’烟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烤烟KRK26中部叶为材料,对低温低湿条件、中温中湿条件、中温高湿条件3种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在3种烘烤工艺下,叶绿体形态变化、结构解体的速度是不同的。低温低湿条件下出现时间晚,但速度快;中温中湿条件下,出现时间早,速度慢;中温高湿条件下,出现时间早,但速度慢。(2)在3种烘烤工艺下,线粒体的形态、嵴数量和膜结构的变化解体速度都表现为低温低湿条件下〈中温高湿条件下〈中温中湿条件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成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叶的成熟度决定了其叶组织的结构,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组织结构烘烤后有较大的差异,为探明不同成熟烟叶在烘烤中的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对烤烟K236品种的中部初熟、适熟和过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定时取样进行快速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分析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下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宽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细胞间隙、海绵组织厚度和海绵细胞间隙的收缩以过熟烟叶过熟烟叶>适熟烟叶>初熟烟叶;在烟叶干燥收缩过程中以各组织的收缩以过熟烟叶较剧烈,适熟烟叶居中,初熟烟叶较平缓;无论是何种成熟的烟叶的上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细胞间隙的收缩率均高于下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宽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海绵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8.
明确适宜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为稻茬烤烟制定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以云烟87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四步式烘烤工艺(T1)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T2)的效果。结果表明,T1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特性指数、评吸质量总分、烟叶综合质量指数分别比T2处理高0.81%、3.89%、7.99%、4.57%;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低4.29%;T1处理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略高于T2处理,但绿原酸含量较T2处理高14.18%;T1较T2处理的上等烟率提高了4.62%,燃料成本降低了11.17%,能耗总成本下降了9.35%。一次性采收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采用四步式烘烤工艺可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上等率和均价,降低烘烤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烘烤温湿度下烟叶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对淀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出现2次高峰,分别处于烘烤的变黄中期和定色前期;淀粉的降解集中在烘烤的变黄期,进入定色前期淀粉降解缓慢,定色后期至烘烤结束时,淀粉降解甚微。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烟叶中淀粉降解量、降解速率,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10.
特色烤烟品种‘闽烟35’密集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闽烟35’中部和上部叶片为对象,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探讨改善特色烟叶烘烤质量的适宜烘烤工艺,从而制订特色烤烟品种‘闽烟35’配套烘烤工艺模式。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处理A(即高温保湿变黄,相对高湿定色)提高并改善了‘闽烟35’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工业可用性最好。处理B(高温保湿变黄,相对低湿定色)烤后烟叶质量仅次于处理A,但结构略僵硬,青筋烟略多,感官评吸青杂气较为明显,劲头稍大。CK处理(即低温保湿变黄,低湿定色)烤后烟叶色淡,身份薄,油分少,色度弱,杂色烟多,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不理想,感官评吸香气量较低,烟气稍浑浊,整体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1.
烟叶中淀粉降解酶活性与烘烤温湿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索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类酶的活性动态,为科学烘烤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温湿度环境对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h和72h,烘烤结束时活性较低;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h时出现低谷,随后叉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及香吃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KRK26’烟叶适宜的调制工艺,提高原烟品质,用不同温湿度参数组合的调制工艺进行调制试验,测定原烟致香物质含量,并进行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中温中湿调制后原烟致香物质含量及评吸得分较高,为534.265 μg/g,65.9分;其次是低温低湿调制,为532.621 μg/g,64.7分;中温高湿调制,致香物质含量及评吸得分较低,为456.301 μg/g,64分。不同温湿度参数组合的调制工艺原烟致香物质含量高低与评吸得分一致;应用中温中湿调制工艺,能有效提高原烟致香物质含量,改善原烟香吃味。  相似文献   

13.
提高烟叶香吃味的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湖南烤烟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其工业可用性;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烤烟箱,针对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温度段,探讨了不同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时间,再配合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使烟叶充分变黄,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并且淀粉能够充分分解,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协调;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并改善其内在品质,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烤烟质体色素降解转化与品质特征形成的关系,开展了不同成熟度烤烟田间质体色素降解转化率的变化以及调制过程降解比例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成熟过程中中部和上部烟叶质体色素的降解比率整体呈“V”字型变化,成熟前、后期降解率较高,中期较低,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率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各成熟度处理烤烟在调制过程中色素的降解比例不尽相同,叶绿素降解了成熟时期鲜烟叶含量的99%,类胡萝卜素降解比例在53%~73%。上部烟叶推迟采收能明显促进更多比例的类胡萝卜素在田间的降解转化,中部接近工艺成熟和上部接近过熟处理烤后烟叶的综合品质较好,其类胡萝卜素降解转化比例分别为64%和68%,处于各成熟度处理中等偏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