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从1994年到1996年,在江西吴城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研究了3个自然条件相似的自然村共746头血吸虫病水牛,分析了先后用吡喹酮粉剂和片剂进行全面化疗防治水牛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显示,吡喹酮粉剂和片剂对革个水平的治疗效果相同;粉剂因在使用时有诸多不便,不易为群众接受,用于化疗普治效果很差,片剂因克服了粉剂的缺.久,使用方便且无副作用,易为群众所接受,用于防治耕牛血吸虫病的化疗普治,效果显著,可促水牛血吸虫病感染率较原来平均下降43.92%,且原感染率越低,下降趋多。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由于具有高效、反应小、使用方便是我国当前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最重要的方法,特别是“世行”贷款血吸虫病项目启动后,吡喹酮治疗和扩大化疗耕牛数呈直线上升,无限制地扩大了扩大化疗的对象和范围,造成病牛数与治疗数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有必要加强对治疗的宏观调控,使以化疗为主导的防治对策在血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吡喹酮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1978年7月卫生部门开始吡喹酮临床试验,认为对日本血吸虫病具有高效、低毒、疗程短、代谢快、无明显蓄积作用,无诱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优点。1978年8月,上海家畜寄生…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为当前血吸虫病化疗的首选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毒性,致使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引起部分牛发生副反应,据有关资料统计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我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九○安”对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化疗耕牛血吸虫病的副反应及其处理的初探李成亮,明心中,杨琳芬(江西省家畜血防站)化疗家畜(特别耕牛)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吡喹酮化疗家畜血吸虫病,在我省使用时间较长,达10余年之久,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还将继续使用。此药虽具有高效、安全、使...  相似文献   

6.
“九○安”对血吸虫病化疗牛药物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普遍选用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它具有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投药简便等优点。但吡喹酮有一定的毒性,使用吡喹酮会引起部分牛发生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在10%以上,国内均有此报道。我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九○安”对吡喹酮治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九○安”对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在99%以上,且对吡喹酮的疗效无影响。为了进一步观察初试结果,笔者于1994~1996年结合当年耕牛血吸虫病的化疗工作进行了扩大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1吡喹酮副反应的表现及其影…  相似文献   

7.
应用吡喹酮粉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副反应及防治措施四川省动物血防站(610041)毛光琼德阳市旌阳区畜牧局江朝元从1992年以来,世界银行贷款确定了应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并提供了吡喹酮药物。该药安全,疗效高,投药方便,但价格贵,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个别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吡喹酮化疗为主,但会出现重复感染,防治实践表明在我国单靠药物治疗不能消灭血吸虫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病多价疫苗、免疫佐剂及疫苗递送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praziquantel简称PZQ)是迄今为止治疗血吸虫病的最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损害血吸虫皮层。Seuber等人于1977年研制成功了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国内最先采用PZQ治疗血吸虫病是应用口服方法,主要有PZQ的粉剂和片剂。随后,PZQ治疗血吸虫病采用的制剂有:PZQ水溶液(第三胃注射),肌肉注射液,PZQ的脂质体,PZQ缓释剂,单克隆抗体和PZQ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等。PZQ治疗血吸虫病也出现毒性反应以及副反应,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大理市是云南省日本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之一,有高山峡谷型和高山平坝型流行的特点,当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吡喹酮治疗病畜和对病畜周围牛群化疗为主要措施。疗效虽十分满意,但当化疗措施停止一段时间后,其感染率出现了回升,为摸清再感染规律,更好地制订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2000年4~9月对平坝重疫村江渡村进行了此项实验观察。 1 基本情况 试区江渡村座落在苍山脚下,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006~2025m,有241户、人口918人,现有存栏牛265头(其中乳牛161……  相似文献   

12.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普查目前仍以粪便孵化法为主,在大范围查病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网问题。为杜绝疏漏和隐患,有些地区已采用扩大化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湖北省血防研究所在河滩地区采用吡喹酮对人畜同步扩大化疗,3年内使耕牛感染率下降100%。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化疗耕牛血吸虫病的副反应李成亮,明心中,杨琳芬(江西省家畜血防站)我省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在大面积化疗家畜血吸虫病方面,经历了酒石酸锑钾、Sb—58、血防一846、敌百虫、硝硫氰胺、吡喹酮等阶段。’70年代中期还试用过枫杨叶治疗耕牛血吸...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较为理想的药物。但据我省历年的化疗统计,有10%左右的耕牛化疗后出现副反应,有的地方高达30%~50%,特别是奶牛。表现为急性胀气、腹泻和过敏等,重度反应牛则发生死亡。为此,我们总结了多年来克服发生副反应的经验,选用中药,制成“NS”粉,从1994年开始,用“NS”粉配合吡喹酮粉对部分疫区8000余头耕牛进行了化疗试验,结果其抑制副反应有效率达99%以上。为进一步研究“NS”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对吡喹酮化疗时副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其稳定性,“NS”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全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疫区之一,病人、病畜(主要是耕牛)居全口之首。自1992年实施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应用吡喹酮大面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以来,使我省耕牛疫情得到了明显遏制。1994年全省疫区耕牛存栏307443头,检查261542头,检出阳性病牛12554头,感染率为4.8%,利用吡喹酮治  相似文献   

16.
1984年,首次将吡喹酮在我州用于治疗水牛血吸虫病,采用口服和第三胃投药两种方法。而采用第三胃投药法,用药量约为口服的1/3,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我们开展了吡喹酮第三胃投药治疗水牛血吸虫病的研究,并在西昌市、德昌县、普格县、昭觉县推广应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现有的防治办法首选是化学治疗,临床应用最多的方式是吡喹酮片剂或粉剂的口服,考虑到给动物投药不便,以及吡喹酮对反刍家畜的应用副作用较多和生物利用率低,研制了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人工感染血吸虫的小鼠,实验吡喹酮注射液的杀虫效果,发现吡喹酮新制剂的治疗达到口服相同剂量吡喹酮同样的减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吡喹酮治疗山羊血吸虫病疗效,在防治耕牛血吸虫病的同时,对疫区山羊进行了同步查治,结合洲滩禁牧等措施,做到了人畜同查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吡喹酮缓释剂肌注(每mL含吡喹酮357mg)与吡喹酮粉剂口服分别对我省大邑、旌阳、芦山等县查出的84头血吸虫病病牛进行了治疗和观察.吡喹酮缓释剂组34头,共分为4组,Ⅰ~Ⅳ组,分别肌注15mL/头(共9头),20mL/头(共8头),25mL/头(共9头)及0.05mL/kg体重.粉剂口服组15头,水牛按25mg/kg体重,黄牛按30mg/kg体重;对照组35头,不用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剂组可在3个月内有效地控制牛血吸虫病的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20.
普治是血吸虫病重疫区防治对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既可治愈血吸虫病牛 ,又可杀灭病原 ,阻断传播 ,兼容防治双重功效。但是 ,牛血吸虫病化疗史始终伴随副反应史 ,当前首选的吡喹酮普治牛血吸虫病仍有部分牛发生副反应 ,而普治牛中则有相当部分牛属非血吸虫病牛 ,为观察探索吡喹酮治牛血吸虫病的副反应与其血吸虫病感染存否相关性 ,课题组于 2 0 0 2年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的波阳县 ,结合年度普治工作进行试验观察 ,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点选择波阳县的血防重疫区普治乡莲湖、柘港 2个乡 ,莲湖四面环湖 ,黄牛多 ,柘港面湖而居 ,水牛多 ,且有副反应史 ,2乡耕牛比较集中 ,均于鄱湖草洲上全天放牧 ,属湖沼型重疫区。据 2 0 0 2年 6月间普查 ,莲湖 (黄牛 )、柘港 (水牛 )感染率分别为 6 .0 %、5 .2 % ,详见表 1。表 1 试验乡的当年基本情况试验地点人口钉螺面积 (hm2 )耕牛存栏 (头 )牛感染率 (% )莲湖 5 40 713 894660 6.0柘港 10 82 6683 62 0 5 .21.2 试验材料  (1)试验范围 :莲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