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160天死亡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160天死亡的病理学观察张化贤,王德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625014)邱贤猛,何延美,汤纯香,陈猛(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91─1992年在大熊猫繁殖研究协作组专家的努力下,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人工哺育未吃初乳的...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抽吸法和切割法采集非发情季节病亡大熊猫的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用大熊猫冷冻精液进行体外受精。结果表明∶(1)在非繁殖季节,大熊猫卵巢中小腔及大腔卵泡卵母细胞仍较丰富,其大腔卵泡卵母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成熟;(2) 大熊猫的卵母细胞平均直径为(141±6.7)μm ,其胞质富含卵黄颗粒;(3)自配 Panda I I号获能液(含丙酮酸钠、肾上腺素等)可使大熊猫精子有效获能;(4) 大熊猫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经培养可观察到第 2 极体,有的受精卵开始发生卵裂。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行为训练是针对圈养大熊猫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进行的,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详细记录了大熊猫行为训练的方法、过程及训练目标,把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分解到具体的目标动作,并规范动作要求(站,坐,趴,躺),从食物和训练技术上严格把关,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大熊猫行为训练程序,为提高繁殖力和医疗检查提供方便条件,达到提高圈养大熊猫生存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病例 病例1:大熊猫“堂堂”,雌性,20岁,体重100kg,自卧龙自然保护区引进,无繁殖记录。主要食物:竹叶,窝窝头(自制),苹果,鸡蛋,奶粉,白糖,米汤。1995年6月,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大熊猫的活动逐渐减少,嗜睡,每天除进食外,基本都在睡觉,且食欲下降,粪便清稀,粪中可见大量未消化食物,呈现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5.
母猪的繁殖障碍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龙 《养猪》1995,(3):19-20
母猪的繁殖障碍与预防措施陈兴龙(郑州市畜牧站,450052)在养猪场繁殖母猪常出现不发情、不怀孕、流产、死胎及无乳症等情况,给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根据石井等调查,养猪场繁殖母猪淘汰更新的原因中,繁殖障碍约占总数的30%。因此,如果能排除母猪的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6.
1963年北京动物园繁殖成活第一只大熊猫幼仔,23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对一些最基本的数据,还是诸说不一:科技日报援引中国动物园协会负责人的讲话,23年中我国共繁殖大熊猫60胎,成活27仔;5月底福州大熊猫繁殖讨论会上认为是50余胎,28仔;大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其生态环境、生理特点、繁殖性能、人工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大熊猫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熊猫肝硬化腹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熊猫肝硬化腹水余建秋,李光汉,叶志勇,扬智,李绍昌,黄祥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610081)扬中林,丁培琳(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硬化是严重威协大熊猫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进行性、慢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肝实质变性、坏...  相似文献   

10.
简讯十六则     
《野生动物》2004,25(4):43-45
4月22日获悉,包括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内,今年四川省总共有27只雌性大熊猫参与繁殖计划。专家估计,今秋四川省将迎来大熊猫的生育高峰时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今年将有13只雌性大熊猫参与繁殖。据该基地副主任余建秋介绍,绝大多数大熊猫都将在3月底及整个4月发情,需要进行本交或者人工授精。与此同时,卧龙中心也有14只大熊猫参与到今年的繁殖计划中。(中国熊猫网2004-04-22)  相似文献   

11.
鱼繁殖控制技术进展陈学进(新疆农业大学830052)1引言在水产养殖中,有不少鱼如鲂鱼、鲮鱼等,不能在池塘环境中自然繁殖,必须靠外源激素进行人工排卵;而有些本来可以在池塘环境自然繁殖的鱼类如鲤鱼、鲫鱼等也常应用人工排卵和人工授精加以改善。由捕捞的亲体...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是一古老物种,也是濒危动物。它的繁殖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每胎产仔数则从生理上反映出它的繁殖能力。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对于制定繁殖措施及扩大饲养种群有重要价值。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已有23年的历史,人工授精繁殖也达9年之久,为积累有关资料创造了条件。一、大熊猫每胎产仔数自然环境中的大熊猫每胎产仔数的确切资料极难见到。由于产2仔者往往在初生时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的繁殖到目前还是使科学家感兴趣而困难的课题。过去把大熊猫不能顺利本交常归因于人工饲养的公熊猫不会配种;公母熊猫在交配时有择偶性;公母熊猫在繁殖配种季节不能同步发情等等。由于这些不正确的论点影响了对大熊猫自然交配繁殖的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潘文石对22只秦岭大熊猫的家域观察资料为基础,获得生态年龄段和家域对数转换值等次生数据,并以次生数据为基础,对不同生态年龄段和不同季节大熊猫的家域和个体季节性迁移面积的动态特征进行定性比较分析,通过季节、性别和年龄对秦岭大熊猫种群家域动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以下新细节:(1)虽然在同一季节,大熊猫家域面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但雌性个体家域面积增加不大,雄性个体也仅在夏季家域面积增加极大,秋冬季增加也不大;(2)同一生态年龄段,秦岭大熊猫家域面积:全年〉秋冬季〉夏季;(3)只是成体雄性大熊猫家域面积极显著大于雌性,但亚成体和老年个体家域面积的性别间差异不显著;(4)1~11岁,大熊猫迁移面积小且稳定,大于11.5岁后,迁移面积明显跃迂增大,保持增大趋势,但波动强度由强变弱。这表明秦岭大熊猫家域的季节、性别和年龄效应动态规律性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春配揭秘──日本NHK电祝台《大熊猫》生态片摄制组纪事大熊猫是一种和人类同“寿”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在世界舞台上已生活了约300万年。但它们不善捕食、奔跑、御敌,繁殖力低。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喜相逢,大熊猫是如何发情、春配和繁殖的呢,日本放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对获能前、后大熊猫射出精子和小鼠附睾尾精子头前、后部和尾中段Ca、Mg、K、Zn、Cl、P和S等7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1)大熊猫精子获能前头前部Ca相对含量较头后部高,但小鼠精子头后部较头前部高。获能后2种动物精子头前、后部Ca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小鼠精子头前部Ca相对含量在获能过程中升高,而大熊猫精子头前部Ca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3)大熊猫和小鼠精子获能过程中头部K相对含量均显著增加;(4)小鼠精子获能过程中头部和尾中段S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而大熊猫精子无这种变化;(5)大熊猫和小鼠精子相比,Ca、P相对含量较高,Cl、S和K相对含量较低。本文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引起大熊猫腹泻的克雷伯氏菌强毒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引起大熊猫腹泻的克雷伯氏菌强毒株陈永林关孚时张成林1朱飞兵1张金国1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1北京动物园北京动物园一只大熊猫经常出现腹泻和便血,从其发病期间的粪便中分离到一株毒力很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用对该菌敏感的药物治疗后,大熊猫的疾病得到...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数量稀少,因此,它的繁殖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动物园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自然交配比较困难,往往难以成功。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突破了大熊猫繁殖的难关。北京动物园首先取得成功。1978年9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大熊猫角膜翳张锐(甘肃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驯养繁殖场746400)大熊猫因外伤或其他原因而患眼部疾病,并常常并发角膜翳。单纯用眼药水点眼,可以消除炎症,但龟膜云翳持久不退,给大熊猫造成一定程度的视觉障碍。笔者采取中西兽医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20.
赵观禄 《野生动物》1995,(3):30-30,32
幼大熊猫肺炎病例赵观禄(重庆市动物园)重庆市动物园1992年7月18日自繁的一只幼大熊猫,于9月1日患肺炎,时龄仅44d。患病后体重由20509降到1900g,经过多方极积抢救使幼大熊猫得以康复,为繁育大熊猫幼仔哺乳期疾病防治积累了经验,简介如下: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