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乳后的仔猪,一是受离开母猪和它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应激影响,二是离乳后还要受饲料、防疫、驱虫和去势等应激因素的强烈刺激,致使离乳仔猪常常引起生长发育不良,轻者造成仔猪生长缓慢,重者往往会使离乳仔猪形成僵猪或死亡。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秋后气温低,加之管理不善,从而易造成离乳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和养猪经济效益低下。为此,笔者现将有关离乳仔猪发育不良的因素与防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市农户养的仔猪大都在4~5周龄离乳,即人们常说的早期断奶。仔猪早期离乳能显著提高母猪年繁殖力及饲料利用率。但由于仔猪抵抗疾病及不良环境能力低,因此,早期离乳也给仔猪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断乳后3~12天内发生腹泻,病猪精神萎糜,...  相似文献   

3.
仔猪早期离乳技术在国内养猪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在集约化养猪和高床饲养条件下,仔猪早期离乳能显著提高母猪年繁殖能力及饲料利用效率。而在农村饲养条件下,早期离乳仔猪缺乏对固体饲料诱食的调教,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不能很好地消化固体饲料,离乳后仔猪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造成被毛粗乱,生长停止、消瘦以及腹泻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10%~15%。因此,许多农户实行仔猪早期离乳虽提高了母猪年繁殖能力,却对仔猪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同时给购买仔猪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存在的问题,2000—2002年我们在董家村结合“高原瘦肉型猪推广项目”(青海省畜牧厅下达的2000-2002年畜牧增收计划项目)工作,采用饲料营养,小气候调控,卫生防疫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1 主要做法1.1 仔猪离乳前的饲养管理1.1.1 养好怀孕母猪:提高妊娠母猪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的含量,并供给需要的钙、磷、食盐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  相似文献   

4.
汤海林  张达军 《养猪》1994,(4):16-17
仔猪早期离乳综合技术措施及效果汤海林,张达军,张锦余,李文俊(湖南省益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413046)国内外生产实际业已证明,在高床饲养条件下,仔猪早期离乳能显著提高母猪年繁殖力及饲料利用效率。目前我省集约化猪场仔猪大都在28—35日龄离乳.早期...  相似文献   

5.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引起造血系统紊乱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离乳后饲养管理不良的仔猪.  相似文献   

6.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引起造血系统紊乱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离乳后饲养管理不良的仔猪。  相似文献   

7.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引起造血系统紊乱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离乳后饲养管理不良的仔猪。  相似文献   

8.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引起造血系统紊乱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离乳后饲养管理不良的仔猪.  相似文献   

9.
仔猪断奶后由于受到环境的应激,包括饲料的突然变化、离乳等造成生长抑制,特别是断奶后1周常为负增重,是困扰养猪生产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间歇性哺乳可以克服仔猪断奶后的失重现象,促进仔猪生产性能的提高,进而实现养猪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据辽宁省黑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梁巍同志报道:1.搞好猪舍防寒保温,猪舍温度保持在12-20℃,做到温暖干燥。2.仔猪离乳后不混群,不串圈,待其适应新的环境后,再逐渐改变其生活条件。3.仔猪离乳时的体重关系到早期离乳的成败,离乳时仔猪体重越大,以后的增重就越大,死亡的也越少。因此提高哺乳母猪第一个月的泌乳量就显得特别重要。4.早期离乳的仔猪,生后5天就训练吃料,当离乳时胃肠已能消化和利用植物  相似文献   

11.
科学动态     
离乳仔猪饲料添加油脂的效果为调查在饲料中添加油脂源及其配合油脂对发育及营养的消化、小肠形态的影响,用平均体重4.8~4.9kg的3周龄离乳仔猪作了试验。 4次试验合计,用534只离乳仔猪。在饲料中添加单体油脂是豆油、椰子油,动物油,混合油脂是豆油和椰子油为1:1混合,动物油和椰子油为1:1混合,豆油和椰子油3:1混合,豆油和椰子油1:3混合。饲料是以玉米、豆粕、乳清、脱脂乳粉为主。油脂代替玉米,最初的2周为10%,其后为5%。各种饲料均以颗粒料形式喂给。  相似文献   

12.
郑延平 《猪业科学》2006,23(12):66-66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引起造血系统紊乱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离乳后饲养管理不良的仔猪。  相似文献   

13.
仔猪断奶后由于受到环境的应激,包括饲料的突然变化、离乳等造成生长抑制,特别是断奶后1周常为负增重,是困扰养猪生产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间歇性哺乳可以克服仔猪断奶后的失重现象,促进仔猪生产性能的提高,进而实现养猪效益最大化。现将该技术进行综述,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哺乳仔猪育成时的基本任务是百分之百保全它们。苏联的经验“哺乳仔猪育成上的第二个最重要条件——是早期补喂饲料”。因此“斯达哈诺夫工作者们在此种情况下就训练仔猪食用补助饲料。实践证明,凡早期食用补助饲料的哺乳仔猪到离乳时,都能较那些在生后20日以内未惯于食用补助饲料的仔猪重2—3公斤”。在我国农村中养母猪有经验的群众,也有早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乳仔猪消化特性和饲料营养特点,以及国内外乳仔猪饲料加工技术、熟化粉状饲料产品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群体应激。将母猪与乳猪分开,对母猪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原因是由将乳猪移至新圈和将不同的小猪混养在一起,这些应激足以导致乳猪容易患病,为此在离乳前几天就混养,有助于减少离乳的应激和离乳后猪只打架的发生率。 2、营养应激。把液体奶料突然改变为固体饲料,是一个应激。从有规律的每天16-24小时吸吮母乳,突然变为采食固体饲料,常发生乳猪拒绝进食的现象。而后在饿了12-15小时后,乳猪会饱餐一顿,这时所摄入的固体饲料数量,使正在发育的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容易导致仔猪腹泻。 3、离乳应激。离乳后乳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从出生到离乳这段期间内的饲养管理对仔猪健康的影响最大,因为有很多病原(包括寄生虫)会感染仔猪,使仔猪群的死亡率/发病率提高,以致降低离乳头数。仔猪在离乳以前被母猪压死或因疾病和不良环境而死亡的百分率大约占25%,其中染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所占的比率相当高,对养猪利润的影响也很大。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  相似文献   

18.
哺乳仔猪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白痢和丙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红痢以及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较为常见,保育仔猪则以离乳引起的应激而致下痢以及寒冷、饲料等应激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断乳后的仔猪,一是受离开母猪和它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应激影响,二是断乳后还要受饲料、防疫、驱虫和去势等应激因素的强烈剌激,致使断乳仔猪常常引起生长发育不良,轻者造成仔猪生长缓慢,重者往往会使离乳仔猪形成僵猪或死亡。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秋后气温低,加之管理不善,从而易造成断乳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和养猪经济效益低下,为此,笔者现将有关断乳仔猪发育不良的因素与防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玉胜 《中国猪业》2009,4(10):27-27
为了促进离乳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实现增速的目的,笔者现将离乳仔猪发育不良的原因及促进断奶仔猪增长的几项管理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