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1~15月龄西农萨能羊血浆生殖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选取30只出生日期相近、体重相似的健康西农萨能羊母羔进行饲喂,每隔30天空腹颈静脉采血1次,以测定母羊自出生至妊娠、分娩中血浆4种生殖激素以及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哺乳期羔羊血浆雌激素、孕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较低,此后逐渐上升;妊娠阶段母羊血浆雌激素、孕酮含量逐渐上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下降;分娩后试验羊血浆雌激素、孕酮释放水平逐渐下降,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略有上升。1~10月龄试验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逐渐上升,妊娠阶段显著下降,分娩后有所回升。妊娠阶段试验羊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急剧升高,分娩后逐渐下降。妊娠对试验羊血浆生化指标、生殖激素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生殖激素浓度变化规律可为奶山羊早期选种和高效扩繁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87头杂种水牛,71头摩拉水牛的脱脂乳孕酮含量,初步掌握了水牛发情、配种、妊娠、空怀和流产等不同生殖状态的孕酮变化规律。摩拉和杂种水牛发情配种时脱脂乳孕酮含量均在0.5毫微克/毫升以下,妊娠21天和27天时孕酮含量两次都在1.7毫微克/毫升以上,妊娠30天以后直至产前干奶期间,脱脂乳孕酮保持在4~5毫微克/毫升的水平。母水牛流产和胚胎死亡时孕酮浓度下降。为对水牛繁殖状态的监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结合生产实践,用上述方法和标准对64头配种后21天的母水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判断妊娠牛和非妊娠牛的准确率分别为88.90%和97.3%,总准确率为93.8%。  相似文献   

3.
枫泾母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枫泾猪是中国太湖地区繁殖力高的地方猪种。本试验测定了8头枫泾和4头长白青年母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这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9~12天,枫泾猪为26.58ng/ml,长白猪为25.17ng/ml。在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枫泾和长白两种猪在妊娠-3~12天与发情周期-2~12天的孕酮含量变化也差不多,妊娠12天峰值枫泾为21.54ng/ml,长白为28.11ng/ml;在妊娠12天以后两种猪的孕酮含量均略有下降;16~20天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天后有明显差异(P<0.001),可试用于猪的早期妊娠诊断。据初步测定,枫泾母猪妊娠12及16天孕酮含量与黄体数或胚胎数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1实验室诊断方法 1.1血浆孕酮测定未妊娠而有发情周期的母猪,在发情期的第16d左右,外周血浆孕酮浓度下降,因此可在配种后16~24d检测,若血浆孕酮含量仍很高,则为妊娠的征象.猪妊娠22d时血浆孕酮含量一般在5mg/mL以上.但此方法不利于推广的原因为采集血样困难.  相似文献   

5.
枫泾母猪妊娠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0头枫泾母猪和7头长白母猪妊娠期间外周血清孕酮含量。在妊娠前两天到妊娠一天,两种猪孕酮含量很低,为1ng/ml或以下。妊娠3天以后孕酮含量很快上升,枫泾猪12天出现一个小峰,峰值为20.32mg/ml;长白猪小峰出现在12和16天,分别为26.52mg/ml和27.28mg/ml;然后稍有下降,至16~20天后回升,此后到110天左右,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至分晚前两天孕酮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林麝粪便在空气中暴露不同时间与孕酮水平的关系,以妊娠期林麝粪便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测孕酮水平,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新鲜度粪便孕酮水平,比较妊娠期和非妊娠期林麝孕酮水平。结果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孕酮水平的最低检测浓度为32μg/mL,用粪便样本检测时未见色谱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酮水平为460ng/mL,已显著低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浓度。随粪便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延长,孕酮水平降低,其中空气暴露后4d和6d的粪便孕酮水平显著低于0d(P0.05);妊娠期林麝粪便孕酮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个体((P0.05)。结果表明,与ELISA相比,HPLC要求样本浓度高,粪便长时间空气暴露可导致孕酮水平降低,孕酮可作为预测林麝妊娠的候选激素,研究工作可为后续林麝的妊娠诊断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酶联免疫法(EIA)对34头具有发情表现的上海黑白花奶牛进行了脱脂乳孕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配种后妊娠的母牛和未妊娠的母牛在原人工授精当天的脱脂乳孕酮水平分别为0.23±0.17ng/ml 和0.65±0.72ng/ml,两者差异显著(P<0.05).母牛在开始发情后16~18小时,脱脂乳孕酮水平低于0.23ng/ml 时配种,其受胎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怀不同胎儿类型的母驴、母马妊娠前期(0~120天)外周血清中的孕酮含量。处于发情高潮时的母驴、母马外周血清中孕酮水平很低,母驴平均为1.7(0.7~2.6)毫微克/毫升(n=11),母马为0.7(0.6~0.9)毫微克/毫升(n=3) 在妊娠第8天前后,孕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怀驴母驴为34.0(13.3~58.7)毫微克/毫升(第13天),怀骡母驴为31.8(20.1~49.8)毫微克/毫升(第8天),怀马母马为10.0(5.1~16.8)毫微克/毫升(第8天),怀骡母马为14.0(10.0~21.5)毫微克/毫升(第8天)。在这一时期,怀不同胎儿类型的同种动物孕酮水平很接近(P>0.05),而且母驴妊娠后的孕酮水平同发情周期中黄体期相接近(P>0.05)。妊娠35天后,孕酮水平都有升高的趋势。在妊娠55天到120天间,怀骡母驴孕酮平均水平远远高于怀其他三种胎儿类型的母畜,而且不同个体间差异极大。怀其他三种胎儿类型的母畜中,以怀骡母马孕酮水平最低。在妊娠前期,两组孕马外周血清中的孕酮水平始终低于两组孕驴,表明母体的物种特性是决定孕酮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牦牛不同妊娠阶段孕酮的主要来源器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牦牛不同妊娠阶段孕酮的来源,分别对53头不同妊娠阶段牦牛的黄体组织、肾上腺组织和胎盘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同时对44头牦牛的上述组织进行匀浆处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培养液及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孕酮的含量。结果显示,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妊娠前2个月内孕酮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妊娠2-5个月,培养液中孕酮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但在妊娠5个月以后,其浓度又开始显著增加(P〈0.01)。肾上腺组织体外培养时,分泌孕酮的能力随不同个体差别较大,孕酮浓度在整个妊娠期变化不明显(P〉0.05)。胎盘组织体外培养时仅分泌少量孕酮,且在整个妊娠期其浓度变化不明显。黄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孕酮浓度在妊娠前2个月内呈上升趋势(P〈0.05),之后其浓度开始下降,至妊娠第4个月时下降到最低水平,以后又逐渐上升(P〈0.05),妊娠6-7个月时达到峰值,临近分娩时,又下降至较低水平。肾上腺组织匀浆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且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胎盘组织匀浆中孕酮的含量也很低,甚至检测不到。结果表明,黄体是牦牛整个妊娠期孕酮的主要来源器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蛋鸡产蛋过程中相关激素和受体基因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技术(R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蛋壳形成过程中血清孕酮(P4)、雌二醇(E2)2种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孕酮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α)在输卵管子宫部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蛋进入子宫前1小时孕酮含量最高,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蛋进入子宫部后孕酮含量逐渐下降,直到产蛋后1小时孕酮含量开始上升;雌二醇含量在蛋进入输卵管子宫部15小时最高,蛋排出时最低,产蛋后1小时开始升高;蛋壳形成过程中PGRmRNA的变化趋势是下降-上升-下降,蛋进入输卵管子宫部15小时PGR表达量较蛋排出时有极显著提高(P0.01),之后PGR表达量开始下降;在蛋壳形成过程中ERα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蛋进入输卵管子宫部45分钟时ERα表达量最高,与蛋排出时、产蛋后1小时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宁夏滩羊妊娠期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宁夏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裘皮羊品种,为了进行生殖生理方面的研究,作者已对母羊发情周期血液中促黄体素(LH)、孕酮、雌二醇—17 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980)。本试验则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滩羊妊娠期孕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了解其正常水平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孕酮在调节母羊妊娠过程的机理及对绵羊进行妊娠诊断提供基础数据。SARDA等(1973)用蛋白结合技术测定了绵羊妊娠期血浆孕酮的含量。ST-ABENFELDT等(1972)测定了妊娠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的乳脂孕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应用乳脂孕酮测定进行耗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探讨。4头牦牛发情周期乳脂孕酮水平的变化类型与奶牛基本相似。发情期的乳脂孕酮含量低,为0.10±0.01(S.E.)ng/10μl;发情终止后4~5天,孕酮含量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分别于周期第16,17,21和22天(周期长度分别为20、24、25、27天)达到峰值,平均为1.69±0.10(S.E)ng/10μl,下次发情前2天孕酮含量急剧下降到较低水平,于下次发情时重返到基础水平。15头牦牛妊娠12—30天的乳脂孕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平均为2.18±0.05(S.E)ng/10μl,妊娠18、20、22、24、26、28和30天的孕酮含量极显著高于8头未孕牛授精后相应各天的孕酮含量(P<0.01)。根据配后16和24天两份乳样的乳脂孕酮含量诊断怀孕与未孕的准确率分别为78.9%(15/19)和100%(11/11)。  相似文献   

13.
动物体各组织中存在的溶菌酶,其浓度高低是判断机体自然抵抗力强弱的一个标准,而卵蛋白中溶菌酶含量是最高的。根据某些研究者(E.Sauterefar,1970;Арыканов,1977;В.Митющн-иков 1980)的资料,蛋白中溶菌酶水平与鸡蛋的孵化率有关。可以推想,在育种工作中可能利用这一指标,即选择其鸡蛋具有高免疫生物学特性的母鸡作种。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确定蛋白溶菌酶水平与鸡蛋形态指标(文内略去一本刊)以及胚胎发育的关系。以156只试验鸡的蛋白溶菌酶水平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含量最高,为8.9~10.7毫克/毫升,第二组中等,为7~8.8毫克/毫升,第三组最低,为5.1~6.9毫克/毫升。各组间的差异显测著性定为  相似文献   

14.
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能量和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消化能(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true digestible Lys)含量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配种~妊娠第84天)生产性能、妊娠物组成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得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能量和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采取二因子(DE和true digestible Lys)4水平饱和D-最优同归设计,选取7~8月龄、体重为(123.26±5.69)kg的渝荣Ⅰ号CB系后备母猪36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限喂饲养,分别饲以6种不同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日粮,试验期84 d.试验结果显示:母猪妊娠前期,随着DE水平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母体增重有增加的趋势;提高DE水平显著降低母猪妊娠第84天时的活仔数(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死胎和木乃伊数(P<0.01);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不会影响妊娠物总重以及胎儿、胎盘和子宫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的含量(P>0.05);妊娠前期母猪血清中孕酮含量随DE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胰岛素含量随DE水平的提高而增加,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不会对血清中促黄体素的浓度产生影响(P>0.05).研究结果提示:为提高初产母猪的窝重,妊娠前期日粮中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的推荐含量为12.50 MJ/kg和0.69%.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的山楂粉饲喂肉鸡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日龄健康土杂肉鸡400只进行饲养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山楂对0~60日龄土杂肉鸡采食量、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及成活率的影响,以评定山楂作为中药饲料添加剂的价值及最佳添加量.试验完全随机地将400只小鸡分成4组,每组100只,分别饲喂添加1、2和3 %的山楂粉和不添加山楂粉的基础日粮.整个试验期,以添加2 %山楂组的日增重最高(P<0.05).饲料增重比最低,而在0~30日龄,添加山楂各组与不添加山楂组比,采食量、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以添加2 %山楂组最低,而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综合各项指标以添加2 %山楂对提高土杂肉鸡生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1牛妊娠1.1血浆和乳汁孕酮测定法牛受精后血浆和乳汁孕酮含量升高,而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水平,因此可以根据孕酮含量的变化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测定孕酮现在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但该法技术要求都比较高,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酶联免疫分析可以替代放射免疫分析法用来测定乳孕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探讨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色氨酸对0~3周龄AA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1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期间各组饲粮中色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03%、0.06%、0.09%、0.12%。试验结果表明:①色氨酸添加水平为0.06%时,可显著增加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但料重比变化不显著(P0.05);②肉仔鸡的血液生化指标,各试验组大部分数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III组的总蛋白含量最高,总胆固醇、尿素氮、葡萄糖的含量最低;IV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最低。综合分析,在0~3周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0.06%水平的色氨酸为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蛋白水平对藏母羊妊娠期乳腺发育相关生殖激素及初生羔羊肌肉组织形态的影响,为藏母羊妊娠期日粮合理配制提供依据。4组母羊妊娠前期(0~85 d)放牧饲养;妊娠后期(86~150 d)舍饲饲养,分别饲喂能量相同而蛋白水平依次为7.5%、9.5%、11.5%和13.5%的日粮。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藏母羊血清中黄体酮、催乳素、生长激素、促黄体素、促卵泡激素含量均11.5%蛋白组最高;初生羔羊肌纤维的直径和面积随着母羊妊娠后期日粮蛋白水平的增高而增加,肌纤维密度随蛋白水平的增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日粮锌水平的变化,测定生长期獭兔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从而探讨锌在动物机体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日粮锌添加水平为60 mg/kg时,獭兔体重、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以日粮锌添加水平为60 mg/kg时最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最高,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锌添加水平为60 mg/kg时,能够有效提高生长期獭兔生长性能,日增重显著提高,且血清中蛋白代谢相关指标、血清氮代谢和锌相关酶活性最高,有利于提高獭兔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水平。试验分别选用1和29日龄肝用型青农灰鹅各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各组饲粮锌水平:1~4周龄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5~15周龄为27.46、77.46、127.46、177.46、227.46、277.46 mg/kg。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根据曲线方程可得,1~4周龄,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5~15周龄,饲粮锌水平为108.09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1.69 mg/kg时料重比最低。2)饲粮锌水平为131.28 mg/kg时能显著提高4周龄血清总蛋白(TP)、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饲粮锌水平为127.46 mg/kg时能极显著提高15周龄血清AKP活性和锌含量(P<0.01)。3)根据曲线方程可得,饲粮锌水平为161.16 mg/kg时,鹅4周龄血清雌二醇含量最高;饲粮锌水平为167.92 mg/kg时,鹅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最高。饲粮锌水平为132.41 mg/kg时,鹅15周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最高。由此可见,锌对鹅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TP、锌、激素含量和AKP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建议鹅最佳生长性能饲粮锌适宜水平为:1~4周龄106.05 mg/kg,5~15周龄101.69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