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探求不同形态的香稻专用肥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设置香稻专用固体肥(T1)和香稻专用液体肥(T2)处理,不施肥(T0)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0比,施用2种类型的肥料可以提高香稻的产量,提升香稻的加工品质,籽粒中2-乙酰基-1-吡咯啉(2-AP)含量增加;与T1处理比,T2处理可以使香稻的有效穗数提高9.88%,产量平均提高10.88%,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提高,通过增加香气前体物质脯氨酸的含量,使2个品种香稻籽粒2-AP含量平均提高12.59%。由此可得,香稻专用液体肥能增产提香,表现出很好的增产调优效果。  相似文献   

2.
施锌对香稻产量、香气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以香稻桂香占、培杂软香、香气单片段代换系品14和品15及其受体亲本华粳籼74为材料,研究锌(Zn)肥对香稻产量、香气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能显著增加桂香占和品15的有效穗数,桂香占、品14、品15和华粳籼74的每穗总粒数,桂香占、培杂软香、品15和华粳籼74的结实率;各品种施锌处理实际产量均高于对照,基施锌肥对桂香占的增产作用最大;施锌能显著提高不同品种香稻籽粒2-AP含量,其中对桂香占的增香效果最好;施锌能显著提高桂香占、培杂软香和华粳籼74的糙米率,提高5个品种香稻的整精米率;施锌能显著降低桂香占和培杂软香的垩白粒率,降低培杂软香的垩白度,但施锌显著增加了品14、品15和华粳籼74的垩白面积,降低了5个香稻品种稻米的胶稠度而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寒地水稻‘空育131’为材料,叶面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叶龄及茎蘖动态变化,研究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转运和输出变化,比较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产量及品质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叶面喷施ND调节剂明显加速了水稻叶龄进程,增加了水稻分蘖茎数、穗长以及抽穗至乳熟阶段水稻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运率,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提高了水稻籽粒千粒重、穗粒数以及单株产量,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实现产量增幅7.04%,BaDao调节剂次之;另一方面,叶面喷施ND和BaDao提高了稻谷糙米率和精米率,以ND表现最佳。而喷施PY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节间长度,抑制了水稻株高和节间长度的正常生长,明显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其次是BaDao调节剂。以上试验研究表明,叶面喷施ND和BaDao调节剂,可提高寒地水稻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水杨酸和盐对香稻和非香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香稻品种农香18和非香稻品种华航丝苗为材料,设置水杨酸(SA)0,1 mmol/L和盐(NaCl)0,50 mmol/L浸种处理,测定了幼苗叶片和茎鞘超氧化物超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及香稻香气2-AP含量。 SA、盐以及两者的混合溶液浸后,香稻2-AP含量均显著增加。1 mmol/L水杨酸与50 mmol/L盐混合溶液处理显著提高香稻幼苗脯氨酸含量而对非香稻品种无显著影响;50 mmol/L盐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香稻和非香稻幼苗茎鞘POD活性及香稻幼苗茎鞘SOD活性;1 mmol/L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香稻和非香稻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及香稻幼苗POD活性。SOD、脯氨酸和POD是水稻幼苗响应水杨酸和盐浸种处理的主要生理特性指标。盐胁迫下香稻2-AP含量增加, SA可缓解盐胁迫,同时可提高香稻2-AP含量。  相似文献   

5.
硒肥对香稻香气和糙米硒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齐穗期喷施亚硒酸钠(Na_2SeO_3)对香稻香气、糙米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富硒香稻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4个Na_2SeO_3浓度水平,依次为0(Se0),10(Se1),20(Se2),30 mg/kg(Se3),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和农香18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肥水平对糙米香气含量、茎鞘香气含量、叶片香气含量、籽粒香气含量、糙米硒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在Se1、Se2水平下,其糙米香气2-AP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在Se1、Se2普遍提高了香稻茎鞘、籽粒以及叶片齐穗后7 d和齐穗后14 d的香气含量。其中晚季美香占Se2显著提高了糙米香气含量,达到了35.73 ng/g,比Se0提高了85.03%,晚季农香18的Se2糙米香气最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早季美香占Se1的糙米香气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早季农香18的Se1、Se2、Se3糙米香气显著高于Se0。齐穗期喷施Na_2SeO_3能显著提高糙米硒含量。早季农香18的Se3实际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原因在于较高的硒浓度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齐穗期喷施适当浓度的亚硒酸钠,结实率可以得到提高或保持。在本试验条件下,兼顾2种香稻品种对硒肥的反应,齐穗期喷施Na2SeO_3最适宜浓度为10~20 mg/kg。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穗型粳稻的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2个大穗型粳稻W1844和CJ03为材料,花前设置遮荫和疏行疏蘖处理改变抽穗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即T0(对照)、S1(遮光50%)、S2(遮光75%)、D1(每隔一行疏去整行水稻植株)、D2(在D1的基础上,将剩余行中每穴的分蘖疏去,只留主茎),探明抽穗期茎鞘NSC对大穗型粳稻结实特性、灌浆特征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糖花比(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与T0相比,D1、D2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增加了47.84%~173.59%,弱势粒的结实率提高4.1~7.2百分点,千粒质量提高6.06%~14.29%。S1、S2处理显著降低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降低了33.28%~53.79%,弱势粒的结实率下降6.8~32.8百分点,千粒质量降低13.54%~45.02%。D2和S2处理对弱势粒灌浆前期的影响较大,D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缩短了6.80,7.10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65.78%,61.15%;而S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延长9.50,8.26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44.35%,43.28%。D2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弱势粒稻米品质;而S2处理下弱势粒品质变劣。相关性分析表明,糖花比与弱势粒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可通过提高弱势粒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从而提高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进而改善水稻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提高香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水分管理方式。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美香占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W1)、轻度落干(W2)、自然补水灌溉(W3)、重度落干(W4)5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形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就象牙香占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增加了8.23%和11.24%,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4.35%和19.94%,而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降低了24.32%和17.57%;就美香占2号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提高了0.05%和6.99%, 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了27.07%和17.61%,W4处理水分利用率降低了3.22%。齐穗后期轻度落干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改善香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水分过度胁迫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故掌握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及阈值,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产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β-1,3-葡聚寡糖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浓度β-1,3-葡聚寡糖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根系伤流量、丙二醛含量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抽穗期施用适宜浓度的β-1,3-葡聚寡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和根系伤流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并具有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作用。其中,SPAD值和根系伤流量的变化说明β-1,3-葡聚寡糖具有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和增强根系活力的作用;而丙二醛含量的降低则间接表明β-1,3-葡聚寡糖在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等方面可能也具有一定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为β-1,3-葡聚寡糖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促进生物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谷子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确定亚硒酸钠的最佳喷施浓度和最佳喷施时期,为种植生产富硒谷子提供科学依据。以春播区常规种长农35号、夏播区品种冀谷20号和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谷子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结果:与对照相比,适量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产量先增加后减小,以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产量达到最大。抽穗期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晋谷50号、冀谷20号、长农35号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6%和1.2%。喷施低浓度硒对产量构成因子有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外源硒抑制谷子生长发育,抽穗期穗长、穗粒重在喷Na_2SeO_3 33.92g/hm~2或/和67.84g/hm~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喷Na_2SeO_3 33.92g/hm~2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子粒硒含量增加。喷施时期对子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晋谷50号子粒硒含量达到0.297g/hm~2,比对照增加8.6倍。喷施合适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和硒含量且对产量构成因子有增益作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为最佳喷施用量。谷子抽穗期喷施硒对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大促进作用,灌浆期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试验材料,设置秸秆还田(S)和不还田(CK)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处理水稻产量低于CK,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S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叶、茎和鞘的干重及占总干重比例,但各部分干物质输出率和转运率显著降低。S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的食味值,对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影响。S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的全钾含量和C/N无显著影响。S处理水稻抽穗期土壤铵态氮含量、乳熟期和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CK。说明辽宁地区推广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稻米品质,不会显著影响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置深施肥和常规手撒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处理和复合肥处理2种肥料类型处理,各肥料处理均含有等质量的氮磷钾养分。研究了香稻成熟期籽粒香气2AP的含量,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香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脯氨酸脱氢酶活性、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活性、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和吡咯啉-5-羧酸含量。结果表明,肥料类型、肥料施用方式和两者互作均显著影响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其中常规手撒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肥料处理利于香稻籽粒积累显著较高的香气2AP含量,达59.86 ng/g;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和成熟期叶片的吡咯啉-5-羧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7 1*)。该研究可为制定香稻浓香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香味是稻米重要的商品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2-乙酰-1-吡咯啉(2-AP)是构成稻米香味的主要物质。养分和水分管理除了对水稻产量有影响外,对稻米香味也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稻米香味物质2-AP的形成机理、相关研究方法及养分和水分等主要管理措施对稻米香味的影响,并从节水灌溉与养分管理互作对稻米香味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米香的研究方向,为水稻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叶龄移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叶龄移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稻在3~8叶之间移栽,以4叶处理产量最高,达10374kg/hm2,比8叶期移栽增产11.0%,方差分析结果,3~6叶之间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8叶期移栽显著增产;根据稻米检验结果,垩白率、垩白度受移栽叶龄影响较大,适宜叶龄移栽能显著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采取中苗移栽能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直链淀粉降低,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连年规模化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连续10年(2010—2019年)大田规模化稻鸭共养和常规水稻高产栽培的2组处理,调查研究了稻田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结构、稻米品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多年稻鸭共养后土壤容重降低5.65%,0~10 cm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71%、14.29%、9.68%和8.34%,提升了稻田土壤肥力;稻鸭共养的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11.3%、2.9%和3.2%,有利于形成大穗,但有效穗减少使水稻产量降低16.4%;稻鸭田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提高了4.8%和3.6%,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7.5%,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常规田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米品质得到了改善;稻鸭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均符合绿色标准。因此,连年稻鸭共养能够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升稻米品质,但有效穗的减少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栽培和水培,并在结实期进行两种水培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和1/2Espino浓度)处理,研究栽培方法及营养液浓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要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培条件,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则低于水培条件;栽培条件对糙米率和粒型等影响不大。(2)与低营养液浓度(1/2Espino浓度)相比,结实期高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对不同栽培方式和营养条件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MeJA)可有效促进水稻颖花开放,使父母本花时相遇,提高制种产量,但MeJA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以辽宁稻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对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MeJA可显著降低粳稻产量,且浓度越大,降低的程度越明显。MeJA对产量结构中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结实率影响显著,尤其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均随MeJA浓度的升高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结实率的显著下降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喷施MeJA可显著降低粳稻品质。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精米率显著下降,且浓度越大,降低程度越明显,整精米率在高浓度处理下降低程度达极显著水平。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不显著。随MeJA喷施浓度升高,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下降。本研究可为生产上充分发挥MeJA调控花时的作用,同时避免对产量和米质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善和发展再生稻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助力重庆市再生稻产业新发展,以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为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用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无机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和再生稻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中稻产量的增幅为 3.28%~5.01%,对再生稻产量的增幅为 1.64%~17.09%,对总产量的增幅为 3.16%~8.26%。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中稻和再生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二者产量,且对再生稻的提升效果要高于中稻;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的糙米率、整精米率、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有效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而提升稻米品质。从综合效益出发,推荐施肥方式为生物有机肥2.25t/hm2+75% 常规施肥(尿素 261kg/hm2、过磷酸钙 750kg/hm2、氯化钾 200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46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300 kg hm–2条件下,设置9∶1、8∶2、7∶3、6∶4、5∶5、4∶6共6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运筹,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南粳5055、南粳46平均增产5.04%、4.64%;随基蘖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下降,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粳稻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7∶3时,水稻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垩白率和垩白度,对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有一定作用。秸秆全量还田还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显著提高稻米的崩解值和食味值,显著降低稻米的消减值。提高穗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可以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整精米率,但同时增加了稻米垩白,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且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杂草防除对双季直播优质晚籼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MXZ2)和优质杂交稻泰优871(TY871)为材料,设置化学除草剂除草(CW)和不除草(NW)2种处理。与NW处理相比,CW处理下MXZ2和TY871分别增产75.71%和76.00%,增产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与NW处理相比,CW处理总体能够改善直播稻的加工和外观品质,且胶稠度显著降低7.65%~8.03%。CW处理显著提高直播晚稻稻米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消减值显著下降,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NW处理显著降低了MXZ2的回复值,对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总体来说,化学除草剂除草显著提高直播优质晚稻的产量,对直播优质晚稻的加工品质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降低稻米垩白度和胶稠度。此外,化学除草显著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利于蒸煮与食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米质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探明中籼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米质变化特点以及施氮量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江苏省近70年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40-5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超级稻)4个类型,设置零氮(0N,全生育期不施氮)、中氮(MN,全生育期施氮210 kg hm-2)和高氮(HN,全生育期施氮300 kg hm-2)3个施氮水平,测定了产量和稻米品质诸性状。结果表明,随品种的改良,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整精米率、垩白度、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组分和淀粉黏滞特性等显著改善,但现代品种的垩白度仍然较高。在3种施氮水平下,超级稻以HN的产量最高,其他年代品种以MN产量最高或MN与HN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垩白度增加,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增大,稻米的食味品质降低。在HN下稻米中K、P、S、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也较0N或MN下降低。以上结果说明,中籼水稻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稻米品质。总体上,增施氮肥特别是高量施用氮肥会降低稻米品质。如何通过氮肥的优化运筹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协调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