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云南3个地方猪种猪肉的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利用云南地方猪种资源和生产优质猪肉,选用高黎贡山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3个云南地方猪种,测定其背最长肌的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黎贡山猪脂肪含量较撒坝猪、滇南小耳猪高(P0. 05),而撒坝猪粗蛋白含量最高(P0. 01)。3个猪种各种氨基酸含量依次为撒坝猪、滇南小耳猪、高黎贡山猪,且3个猪种之间差异性极显著(P0. 01)。撒坝猪胆固醇含量最低,极显著低于高黎贡山猪(P 0. 01),低于滇南小耳猪(P0. 05)。结果表明,高黎贡山猪猪肉营养成分丰富,脂肪品质好;撒坝猪猪肉味鲜,胆固醇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不同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差异,对云南3个地方猪种大河乌猪、撒坝猪和滇南小耳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和大河乌猪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撒坝猪(P0.01),而撒坝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大河乌猪和滇南小耳猪(P0.01),其中,撒坝猪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50.58%),而滇南小耳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15.28%),表明云南地方猪种特别是滇南小耳猪肉质优良。本研究为云南地方猪种作为育种、杂优利用素材的推广以及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肉质特性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云南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促进云南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测定了撒坝猪、丽江猪和迪庆藏猪等7个云南地方猪种及国外引进品种长白猪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云南地方猪种肌肉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7.82±0.87)%~(37.82±5.63)%、(20.18±1.60)%~(23.81±2.07)%和(4.58±1.47)%~(15.71±4.68)%;品种间以上三种成分的高低顺序分别是撒坝猪丽江猪明光小耳猪≈迪庆藏猪滇南小耳猪保山猪≈大河猪、迪庆藏猪撒坝猪保山猪≈大河猪明光小耳猪丽江猪滇南小耳猪和丽江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迪庆藏猪≈大河猪≈明光小耳猪≈保山猪;云南7个地方猪种的肌肉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干物质含量除保山猪和大河猪外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说明云南地方猪种沉积脂肪能力强,肉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高、蛋白含量低,肌肉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较好,尤其是肉品香味要远优于国外引进品种,是生产高档猪肉的理想原料猪种,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性生产高档猪肉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地方猪品种高黎贡山猪和撒坝猪及其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进行研究,以期生产出适应云南气候环境且生产性能好的杂优商品猪。实验选取胎次、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高黎贡山猪、撒坝猪、高×撒杂交猪(高黎贡山猪×撒坝猪)各12头(6♂,6♀)进行饲养,饲养结束后每组随机屠宰6头(3♂,3♀),对其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撒杂交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黎贡山猪,但低于撒坝猪,且耗料增重比最低;与高黎贡山猪相比,高×撒杂交猪屠宰性能中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极显著增高,皮厚降低,腰大肌肌纤维直径降低,背最长肌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极显著增高,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一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与撒坝猪相比,高×撒杂交猪屠宰性能中的瘦肉率增高,皮率、脂率降低(P<0.05),肉质性能中的瘦肉率增高、滴水损失降低(P<0.05),背最长肌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极显著增高,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十七烷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二碳一烯酸含量极显著增高。由此可见,高×撒杂交猪结合了高黎贡山猪和撒...  相似文献   

5.
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猪杂交后代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野猪×滇南小耳猪F1(简称YX)、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滇南小耳猪F1(简称YYX)、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杜洛克F1(简称YYD)等野猪杂交后代与纯种滇南小耳猪(简称X)做屠宰性能测定比较.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的瘦肉率、骨率高于对照组,背膘厚和脂肪比例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胴体斜长更长,后腿比例和眼肌面积更大,肺、气管、肝、胰和头的质量更大,花油和板油质量更轻,显示了西双版纳野猪的父本优势,具有开发特色猪肉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高黎贡山猪和明光小耳猪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含量等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黎贡山猪的体重、体长、胸围明显高于明光小耳猪;胴体重、屠宰率、脂肪比率、眼肌面积、皮占比率和皮张厚度高于明光小耳猪;肌肉化学成分含量与明光小耳猪相接近。结果表明,高黎贡山猪和明光小耳猪肌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但高黎贡山猪的体型比明光小耳猪大,屠宰性能明显优于明光小耳猪。  相似文献   

7.
新清平猪与巴克夏猪杂交后代肉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猪是我国国家级地方猪保护品种。应用Excel软件工具对新清平猪及其与巴克夏猪杂交后代的胴体及肉质性状屠宰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清平猪与杂交后代在胴体长、pH值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活体重性状差异显著(P>0.05),大部分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巴新清猪结合双亲本的优势,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方面表现理想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8.
撒坝猪肉质综合评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爱发  连林生 《养猪》2000,(1):30-31
首次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撒坝猪及其7个杂种猪群的猪肉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肉质最好的是纯种撒坝,其次是长撒、杜长撒和约长撒,结合其肥育性能,这三个组合可望成为以撒坝猪作母本的主要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9.
撒坝猪及其杂交组合的肉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王鹤云  章崇友 《养猪》1997,(3):29-31
本研究测定了撒坝猪及以它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长×撒二元杂、杜×长撒三元杂)肥育猪22头(♂10头、♀12头)的PH值、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贮存损失、嫩度、化学成分、组织学特性等9项13个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撒坝猪肉质优良,是食用和肉品加工的上乘原料。与撒坝猪相比,两个杂交组合的肉质在PH值、保水性、嫩度、化学成分等项指标上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未见PSE肉和DFD劣质猪肉。  相似文献   

10.
撒坝猪及其配套系猪肉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撒坝猪及其7个杂种猪群的猪肉品质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肉质较优的依次为撒坝、长撒和杜长撒;并提出此法在种猪个体综合评定、杂交繁育体系评定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杜洛克猪(D)、长白猪(L)、大白猪(Y)和梅山猪(M)组合的配套杂交商品猪(DLYM)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本试验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DLYM瘦肉率为53.97%±6.82%;平均背膘厚为3.32 cm±0.52 cm;眼肌面积为46.01 cm2±3.14 cm2;屠宰后45 min的pH1为6.69±0.52;熟化24 h后pH2为5.68±0.74;屠宰后45 min光反射值为41.59±4.24;屠宰后24 h光反射值为49.42±5.61;大理石纹为2.33±0.07;滴水损失为3.58%±0.25%;剪切力为4.82 kg±1.36 kg。综合测定结果表明,DLYM杂交商品猪瘦肉率适中,在肉质性状和胴体品质方面表现突出,非常适应西南地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达到了胴体与肉质平衡发展的需求,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优质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分析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杂猪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野杂猪的开发利用价值.选用240头猪,分为农户饲养的滇南小耳猪(简称:X)、西双版纳野猪×滇南小耳猪F1(YX)、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滇南小耳猪F1(YYX)和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杜洛克F1(YYD)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在达60 kg屠宰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3头(共12头)屠宰并进行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之间肌肉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YX组、YYX组和YYD组的肉色评分显著高于X组(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和骨骼比率极显著高于X组(P<0.01).YYX组、YX组和YYD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1.16%、55.05%、56.80%,低于X组的57.58%;YYX组、YYD组和YX组的17种氨基酸含量依次是17.82%、17.70%、14.32%,低于X组的23.98%.由结果可知,西双版纳野杂猪的肌肉主要营养指标优良,且瘦肉率高、肉色好、加工出品率高,尤其是YYX组肉质特性表现最好,具有开发生产优质保健肉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6,(1)
试验采用不同品系大约克与滇陆猪杂交,研究其后代生长性能、胴体品质。选用30头3~4胎滇陆猪母猪,按耳号采用随机抓阄的方式分为3个组,每组10头,分别采用美系大约克、瑞典系大约克和滇陆种公猪精液与对应组别的滇陆母猪进行配种。随机选择每组母猪所产8头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当体重达110 kg时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生长肥育全期,与纯种滇陆猪相比,美系大约克×滇陆猪、瑞典系大约克×滇陆猪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8.65%、5.34%;日采食量分别降低4.54%、6.70%,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7.54%、6.70%,但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品质测定表明,与纯种滇陆猪相比,美系大约克×滇陆猪、瑞典系大约克×滇陆猪背膘厚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降低29.56%、22.99%;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降低27.20%、26.31%;胴体直长分别增加5.07%、5.53%,但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提高23.48%和24.01%;眼肌面积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提高38.31%和39.80%。此试验说明,利用优秀的外种猪美系大约克、瑞典系大约克开发利用新培育的国家级猪品种滇陆猪,能改善体型、提高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出优良的杂交品种猪,选择野猪和滇南的1个地方品种德宏小耳猪为育种材料,以期综合德宏小耳猪的肉质细嫩和野猪瘦肉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设计了杂交选育方法。通过测定和观察,选育出了F1代杂交个体,并从中选择出了F1代种猪。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很多生长性状较明显优于双亲,通过杂交培育出优良的猪种是1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5年来,湖北省桑梓湖种猪场根据选育计划,以新清平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配合,并定期与国家(武汉)种猪测定中心合作进行现场屠宰测定。应用Excel的软件工具对新清平猪及其杂交后代胴体及肉质性状屠宰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新清平猪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和大部分肉质性状达差异极显著水平,胴体长、肉色评分性状达差异显著水平,皮厚、屠宰率性状差异不显著,杂交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连林生 《猪业科学》2007,24(7):84-87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低纬度高海拔,独特地形地貌,众多的民族聚居地,形成了丰富的猪种资源,有高原型的迪庆藏猪、华南型的滇南小耳猪、西南型的大河猪、撒坝猪和保山猪,以及高黎贡山猪(明光小耳猪)[1].  相似文献   

17.
影响肉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营养、屠宰前的饲养管理、屠宰的技术以及在出售前的冷冻等。由于很多营养物质都参与肉质变化的代谢和生化过程,因此,营养在肉质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在猪饲粮中添加有机铬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胴体脂肪含量,改善猪肉品质。为此,现着重论述日粮中铬对猪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有机铬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有机铬能显著改善猪的胴体品质。陈代文等[1]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铬对猪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提高6.73%和1.60%,皮脂率下降1.60%…  相似文献   

18.
猪DECR1基因在不同猪种及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CR1是脂肪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可作为猪脂肪沉积和肉质性能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藏猪、滇南小耳猪和大约克夏猪肌肉、背膘和腹脂组织中DECR1基因mR NA表达量。结果表明:藏猪和滇南小耳猪脂肪组织中DECR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而肌肉组织中该基因表达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猪DECR1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可能与该品种脂肪沉积能力和肉质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巴克夏与广东小耳花猪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广东小耳花猪肉品质优良的种质特性,本研究选用广东小耳花猪和巴克夏猪进行杂交,测定其杂交后代巴花猪(巴克夏猪♂×广东小耳花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巴×花杂交组合的总产仔数达到11.47头;巴花猪的初生均重达到850 g,育肥阶段日增重达到667 g,育肥阶段耗料增重比为3.35;120 kg体重屠宰,肌内脂肪含量为4.27%,瘦肉率为43.12%,肉色评分为5.58分,背膘厚度为47.42 mm,剪切力为37.35 N。综合来看,巴花猪在生长、胴体等多项性能方面均优于广东小耳花猪,体现出了父本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的特性,同时其肌内脂肪含量高,胴体瘦肉率偏低,也表现出母本肌肉细嫩、大理石纹丰富、胴体瘦肉率低的特性,是一种可推广的生产优质猪肉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20.
撒坝猪杂种优势性能研究及最佳组合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撒坝猪新品系为母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及其杂种中亲优势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经选育后的撒坝猪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性能,且肉质优良,筛选出最佳二元杂约撒和长撒,三元杂约长撒和杜约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