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凤城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探讨年降水量、≥10℃年有效积温、生育期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气象要素对近37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14年日照时数明显增加,年降水量缓慢减少,≥10℃积温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对凤城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0℃有效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气象要素对高寒针茅草原产草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积温、地温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草原全部牧草的产量为基础资料,运用积分回归的差分形式,计算了影响西北针茅产量的旬平均气温、≥0℃积温、5cm地温、10cm地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影响系数,构建了影响西北针茅产量的气象要素评价模型,并进一步计算了产量影响指数,用于衡量西北针茅生育期各气候因子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各气象因素中,对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6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达1150.73~1470.66kg/hm2,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为491.72~819.01kg/hm2;其次是日照时数,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8月各旬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为347.90~668.17kg/hm2;第3是≥0℃积温,4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0℃积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达207.32~486.40kg/hm2;第4是旬平均气温,4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可以造成146.22~173.76kg/hm2的产量波动;第5是地温,5月中旬至6月中旬,5和10cm地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分别为42.46~62.55kg/hm2和41.46~51.63kg/hm2。【结论】降水量对高寒草地西北针茅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第3是≥0℃积温,第4是旬平均气温,5和10cm地温对西北针茅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宁夏灌区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均积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总日照等气象因子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降水量对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日照等气象要素对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影响非常重要。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日照越充分,玉米产量越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越大,玉米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5.
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飞  劳晓璨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6):1119-1122
利用浙江省龙游县2010—2019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产量资料,用龙游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与多项气象因子(2010—2019年逐月和逐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年≥10 ℃积温、≥11 ℃积温、≥12 ℃积温,各物候期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并建立各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实际产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子个数远多于气象产量,逐步回归系数实际产量比气象产量更显著,实际产量的预测模型检验明显优于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因此,用柑橘实际产量来分析和预测龙游柑橘产量比用气象产量更适合。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贵德地区梨树花期前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观测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至梨树开花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梨树开花前的气温、积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德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至梨树开花前期间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平均最低气温、≥0℃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增多趋势。突变分析表明,降水量、≥0℃积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79、2004、2006、2008和2011年发生了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湘潭湘莲典型丰歉年4—9月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积温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湘莲生长发育和产量主要受温度(积温)和日照时数影响,典型丰年4—9月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10℃、≥15℃、≥20℃和≥25℃的活动积温均高于历年而歉年偏低明显;降水量对湘莲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影响总体不大;盛花期(6月下旬—7月)是湘莲对气象因子最为敏感时期,此时段若出现连续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湘莲产量将大幅减少。湘莲可适当推迟种藕移栽时间以避开低温阴雨时段,有利于湘莲丰产和品质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湘莲的选种育种、栽培管理和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瑞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7):1317-1319
利用正阳县1959—2018年近60 a逐年5—10月主要气象因素及2007—2018年夏花生平均产量,对气象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阐述主要气象因素对夏花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与夏花生产量相关的27个气象要素中有14个要素与产量关系密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7月降水量、开花下针期降水量、5月总日照时数、5月平均气温、苗期总日照时数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6月降水量、7月总日照时数、7月平均气温、开花下针期总日照时数、开花下针期平均气温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8月总日照时数、9月平均气温、苗期降水量、成熟收获期降水量与产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平凉金果"生态适宜性气候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堂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86-12388
应用甘肃省平凉市1986~2007年的苹果产量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苹果产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合影响苹果品质的气象要素,确定了“平凉金果”生态气候适宜性指标是4~10月≥10℃积温,4~10月平均气温、6—8月≥30℃的日数,6~9月日较差,4~10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对平猿市苹果种植进行了区划,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苹果种植中科学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关中地区13个5年生苜蓿品种的干草产量和≥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间存在着正相关,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气象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日照时数、降水通过≥5 ℃积温对产量产生正向间接效应;日照时数、≥5 ℃积温通过降水产生负向间接效应,≥5 ℃积温对于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象要素与马铃薯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2003~2007年5年间的降雨量、日照时数、积温3个主要气象要素与马铃薯克新2号的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不同月份间主要气象要素与试验品种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3个气象要素与产量呈正相关,而每年的5、8月份降雨量是影响试验材料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总的看来淀粉含量与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主要气象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客观评价气象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鲁南地区小麦产量。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鲁南地区2008—2017年冬小麦产量和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0℃积温,关联系数0.4721;其次是生育期的降水量,关联系数0.4201;其余依次为≥0℃积温、冷量、≥20℃积温、日照时数,关联系数分别是0.3992、0.3756、0.3621、0.313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产量主要因子,其次为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所得回归方程(P=0.0408, R 2=0.9811)可以适用于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2016年三江源果洛地区6县牧草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果洛地区牧草长势变化特征及其与牧草生育期(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地区6县中班玛、久治牧草长势最好,玛沁、甘德、达日次之,玛多最差;就平均长势而言,近14年果洛地区牧草长势趋于良好,牧草高度、覆盖度、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牧草长势和牧草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牧草产量也相应的增加;而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牧草产量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81~1992年问扩推的5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5~9月),平均温度在18.8~20.5℃,降水量在370~740mm,日照时数在1050~1343范围内,5个品种的产量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和降水量相关很小。百株穗数和温度,穗粒数、百粒重和日照时效也多为正相关。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气象因素进行选择,发现温度对中熟种产量影响最大,平均温度每增高1℃产量将减少0.53~0.83公斤/100米~2;日照时数对晚熟品种作用较大,每增加1小时日照,产量将增加0.05公斤/100米~2。在分析以玉米抽丝期为界的前后两段气象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时发现,各因素在后期的影响往往大于前期。  相似文献   

15.
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直线滑动平均法为主要方法,从1951—2011年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中分离出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趋势产量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增长迅速,但进入21世纪后产量徘徊不前。分析了气象产量与1957—2011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月资料和旬资料的线性相关性,并结合1981—2011年的冬小麦发育期平均值,找出相关性明显的关键气象要素,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气象产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上年9—11月、2月中下旬和上年11月上旬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并对2012年产量进行了预报。这些可为精确估产,合理安排灌溉、小麦生育期评价以及人工增雨服务小麦生产提供可靠技术依据,特别是抓住关键期进行人工增雨将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on super-high-yield (≥12000kg/ha) of summer corn (Zea mays L. )were conducted in Laizhou, Shangdong Province, from 1986 to 1997, and in Wenxian, Henan Province, from 1996 to 199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quirement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hours of sunshine for super-high-yield of summer corn could be met in normal years in the areas of the Huanghuaihai Plain.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fluenced the yield most strongly in indirect way among all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display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 = -0. 5418).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yield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t seedling stage and grain filling stage both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and the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were - 4. 8735 and - 13. 7415, respectively. Further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key climatic-ec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yield were as fellow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third and the ninth Xun (note: a Xun indicates ten days and the accounting of Xun wa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sowing date), the hours of sunshine in the sixth and the eighth Xu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ixth, the seventh and the second Xun. Results obtained by analyzing yield components of summer corn showed that grain numbers per ear (GN/E) mad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super-high-yield than kernel weight (KW) and the numbers of ears di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GN/E were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ixth and the eighth Xun and the hours of sunshine in the sixth Xun,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 0.6074, 0.5793 and 0.585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六枝特区1988-2008年逐日的日照时数、降水、气温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枝特区的水稻产量在1988-1999年这一阶段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000-2008年水稻产量则是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积温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72.结果表明,六枝水稻产量在第一阶段主要取决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而第二阶段主要取决于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积温.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种植,确保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处在气候高积温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水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并确定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时期。结果表明,1983—2013年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少;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1980—2015年因雨水减少,大部分年份气象要素不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夏玉米最适播种时期是6月7—1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