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土壤成土条件与铁铝土成土过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971~1980年广西气象、地质资料,从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5个方面对广西土壤成土条件进行分析,并对铁铝土52个土壤剖面的B层52个土样进行土壤pH值和交换性铝、钾、钠、钙、镁、土壤全铁和全硅、游离氧化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湿、热同步,化学风化、淋溶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母岩多样,地形复杂,由此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以酸性富铝化土壤为主的多样性;广西铁铝土在成土过程中盐基被强烈淋溶,土壤多为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低,阳离子交换量很小,脱硅富铁铝化明显,游离氧化铁含量和交换性铝饱和度高。研究广西土壤成土条件与铁铝土成土过程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土壤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坡缕石和海泡石是沙漠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常见的矿物,形成了高碱(pH9~11)和富硅镁低铝环境中,在酸性红壤中还未见报道,在研究土壤矿物时,发现我国南方某些红壤中也存在这两种矿物,在收集的47个红壤剖面中,有4个出现这两种矿物,它们分布于部分泥页岩和变质岩发育红壤的心土层和母质层的粉砂,细砂和粗砂中,在表土层和粘粒中无主些矿物存在,据初步分析,泥页岩发育红壤中的坡缕石系母质中遗留的(这些泥页岩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几种肥料配比和调理剂施用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与施用NPK化肥相比,土壤调理剂2号的施用可以提高旱地红壤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减轻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提高大豆对肥料氮、钾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用有机肥可以较快地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大豆对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度,施用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是提高红壤旱地肥力较好的技术措施.2)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较,第四纪红土红壤速效养分较高,板岩发育的红壤植物氮磷肥利用率较高,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植物钾肥利用率较低,应重视板岩发育红壤和花岗岩发育红壤的钾素资源补充.  相似文献   

4.
攀西及相邻地区稻米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及其产地间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 :①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镁 >钙 >锌 >锰 >铜 >铁 ;不同品种间稻米中铁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钙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不同水稻类型间粳型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最高 ,其次为常规籼型品种 ,杂交籼型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最低 ;②雅安和温江两产地 3供试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相对较高 ,会理 3供试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不同产地间稻米中铜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铁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③稻米中锰含量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 pH值显著负相关 ;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稻米中锌、铜含量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镁含量与土壤中钙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钙含量与土壤中铜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锌含量与土壤中镁全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ICP-MS检测了从化青梅果园土壤矿质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按照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评价,并运用SPSS 19.0软件对其中的钾、钠、钙、镁、铁、铜、锌、硒、铅、铬10个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化青梅果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处在清洁安全状态,适宜发展青梅绿色农产品生产,但土壤中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镁、硼养分相对不足;主成分分析中,钾、钙、镁、铜、硒、铬是从化土壤中第一主成分,铁、铅是第二主成分,锌是第三主成分.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生产基地所属的6个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钾、镁、铜、锌、锰、钴、铁、硒和碘等9种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和饲料中大多数矿物质元素含量在玄武岩(Ⅴ)和碳酸岩红壤区(Ⅰ)相对较丰富;碳酸岩盐、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Ⅱ)居中;而由碎屑岩(Ⅲ)和变质岩(Ⅵ)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中元素含量相对最低。饲料中钴、铁和硒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较大,其次为铜、镁、锰、锌和钾,饲料中碘受地质背景影响最小。因此,在Ⅴ和Ⅰ区,反刍动物添加剂配方中铜、镁、锰、锌、钴、铁和硒添加可酌量减少,而Ⅲ、Ⅳ和Ⅵ区,则必须重点考虑实际添加量。  相似文献   

7.
红壤旱地氮素的剖面迁移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菜和花生作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中亚热带丘陵区红壤旱地土壤NO-3-N剖面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母质、施氮、降雨和作物生长对土壤剖面中NO3--N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母质影响了红壤剖面中NO-3-N含量的分布,红粘土红壤下层NO3--N累计比例较红砂岩红壤高;NO-3-N的迁移在整个轮作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红砂岩红壤60 ̄80cm深度的NO-3-N含量在整个轮作期中变化范围为20.4~32.9mg·kg-1;降雨是土壤NO-3-N迁移的主要驱动力,降雨后土壤中NO3--N含量随土壤深度而增加;施肥主要影响表层土壤中NO-3-N含量的变化;作物收获后土壤0 ̄80cm剖面中NO-3-N的储量随氮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的差异,于2008年7月采集和分析了板岩、花岗岩、千枚岩和砂页岩等4种母岩发育的土壤和山核桃植株叶片。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土壤酸碱度最低(pH 4.72),有机质(43.11 g·kg-1)和有效硫(38.73 mg·kg-1)质量分数最高,交换性钙(5.22 mg·kg-1)和有效锌(1.65 mg·kg-1)质量分数最低;而有效磷(7.29 mg·kg-1),有效铁(31.24 mg·kg-1)和有效锰(67.49 mg·kg-1)质量分数则以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为最高;山核桃叶片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表现为氮>钙>钾>镁>磷>锰>铁>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的山核桃叶片氮、钙、镁、锌质量分数最高,磷、铁质量分数最低;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与多个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氮、钾、钙、镁、铁与土壤多种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5参22  相似文献   

9.
游离铁、铝等氧化物不仅是土壤可变电荷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土壤重要表的面活性物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视,以氧化铁含量作为土壤分类、分层和推测土壤年龄的指标之一。西南红壤和黄壤,处于亚热带气侯条件下,淋溶作用强,土壤风化度深,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及游离氧化物,不仅是该区土壤表面特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且反映其酸化、脱硅富铝化的程度。在研究西南红壤和黄壤的可变电荷性和固磷特性时,必须了解这类物质在土壤中存在的状态。为此,本文仅就西南红壤和黄壤中氧化物及游离氧化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区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酸害值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模拟试验中,以墨西哥玉米为试材,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年的严重酸化第四纪红壤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值调节剂,通过对墨西哥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植株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不同酸害的影响。[结果]在酸性红壤上施用磷肥,能够增加墨西哥玉米的植株高度、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产量,促进植株对土壤氮、磷、钾、钙的吸收,而且随pH值升高,施磷能极大增强对酸害的缓解能力;同一石灰施用量下,植株全氮、磷、钾、钙含量和土壤速效磷、水溶性镁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红壤酸害缓解程度与施磷量成正相关性。[结论]施用磷肥能够缓解红壤的酸害  相似文献   

11.
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的7矿物以埃洛石为主,高岭石居次,且结晶不良。花岗闪长岩和紫色凝灰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中高岭石含量较低,结晶度也较低。其余土壤粘粒部分的高岭石含量均较高,结晶度也较高。部分剖面中有14过渡矿物。三水铝石仅出现于少数剖面中。伊利石最大量地出现于紫色凝灰岩上发育的土壤中,在其它几个母质中含较多云母的土壤中,也含有少量伊利石。橄榄玄武岩发育的土壤粘粒中含氧化铁矿物最多,以赤铁矿为主。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中也含有较多的氧化铁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兼而有之。第四纪红土和花岗闪长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中也有一定量的氧化铁矿物。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TM遥感图像解译出2000年兴国县土壤侵蚀强度图及土地利用图,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2图的叠加分析,来研究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同土壤侵蚀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类型上,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疏林地、草地及旱地上,而轻度侵蚀在各种土地利用上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疏林地上,旱地及草地次之。这说明建造良好的植被条件是防止强度土壤侵蚀发生有效途径。从土壤侵蚀率上来看,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是严重土壤侵蚀集中分布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文章最后从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 X 射线衍射鉴定的基础上,用透射电镜对福建红黄壤中常见的粘粒矿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高岭石呈假六方片状和次圆形片状,大小差异较大,埃洛石呈管状。颗粒大的伊利石呈三角片状或棱角分明的长方片状,有的伊利石呈板条状,次生绿泥石矿物的形态与伊利石相近,呈不同形态的片状,赤铁矿主要以豆状及肾状存在,颗粒较小。针铁矿呈针状或小纺锤状。三水铝石多为小的豆状,鳞片状,有时也呈大的板状。  相似文献   

14.
几种土壤及其铁锰结核中粘粒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几种常见土壤及相应土壤铁锰结核为试验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土壤和铁锰结核中层状硅酸盐和氧化铁的类型组合。结果表明:1)从南到北,从供试红壤到砂姜黑土,其层状硅酸盐矿物组合变化表现为由1:1型高岭为主变为以2:1型水云母为主,1.4nm矿物中由1.4nm过渡矿物转变为蛭石;从不含蒙脱石到含有一定量的蒙脱石。供试铁锰结核与相应土壤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组合及含量消长趋势在总体上基本一致。2)  相似文献   

15.
结合湘南丘岗红壤开发的实践,探讨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保护性恢复植被,生产性开发利用以及工程治理等综合治理开发侵蚀红壤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分布在福建南亚、中亚热带不同比高河成阶地面上由第4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红壤19个剖面铁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离态氧化铁、氧化铁游离度,晶胶比随地质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活化度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较好地将中更新世(Q_2)和晚更新世(Q_3)2个地质年代的产物区分开来.充分显示出古气候影响占优势,并不受近代气候带划分的限制.认为它们均属于古土壤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发育于第四纪红土母质上的耕型红壤及其由这类红壤发育而成的水稀土为材料,用恒温吸附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旱改水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以及控制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变化的土壤因素,结果表明,在供试起始磷浓度范围内,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容量和吸持强度都大于耕型红壤;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旱改水后,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引起土壤中氧化铁的活性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8.
香榧林地土壤养分、重金属及对香榧子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林地土壤及香榧子的取样分析得出:①香榧林地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的质量分数较为丰富,速效钾相对不足;铁(Fe),硼(B),锰(Mn)等营养元素丰富,且变异系数较小;镉(Cd)和汞(Hg)没有检出,砷(As),铬(Cr)和铜(Cu)的变异系数较大,而锌(Zn)和铅(Pb)的变异系数较小;As,Cr,Cu,Pb的质量分数有个别土样超标。②香榧子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等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且样品间变异系数均在16%以下;Mn,Cu和Zn的质量分数也较丰富,样品间变异系数小;Fe和B等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7.69%和112.99%;Cu,Zn和Hg的质量分数在安全范围以内,Pb和Cr未检出,仅个别样品As超标。③除了土壤中的Ca与香榧子中的Ca,Fe和N等元素间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相关性外,多数元素在土壤与香榧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8参19  相似文献   

19.
应用穆斯堡尔谱技术鉴别福建中亚热带黄壤,黄红壤及红壤的诊断层粘粒中氧化铁矿物。结果表明,黄壤与红壤粘粒中氧化铁矿物组成主要差别在于红壤既含针铁矿又含赤铁矿,而黄壤只含针铁矿。此外,黄壤粘粒中铝硅酸盐矿物结构中含有较多的Fe~(2+)。黄红壤粘粒中氧化铁以针铁矿占优势,含有少量赤铁矿和Fe~(2+)。土壤剖面颜色呈黑-黄-红变化的次生黄红壤的黄色土层(B_1)粘粒只含针铁矿,红土层(B_2)含有针铁矿和赤铁矿。根据研究结果认为,这种土壤的土体上部黄化是由于古红土中赤铁矿转化为针铁矿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以佛山澳农菜场为例调查了佛山菜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澳农菜地土壤呈酸性,有机质、有效镁含量处于极度缺乏状态;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锰处于丰富状态;而有效氮、有效钾、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分布不均。建议在蔬菜栽培管理中注重有机质和镁的补充,利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采用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