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3位,玉米约70% ̄80%用作饲料,10% ̄15%食用,10% ̄15%用于工业加工。玉米的经济价值较高,可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在玉米工业加工产品中以淀粉及深加工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2.
干法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合成马来酸酐酯化玉米淀粉,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马来酸酐用量对酯化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酯化淀粉的取代度均逐渐增大,温度达到80℃或时间延长至2.0h,取代度趋于稳定;在淀粉过量的情况下,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取代度呈线性增长;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酯化反应使淀粉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热重分析仪分析表明,结晶度的降低导致酯化淀粉的热失重起始温度和最大速率温度降低,且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油酸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油酸玉米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油酸玉米淀粉酯的透明度、抗凝沉性和乳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酯化后的淀粉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透明度较高、抗凝沉性好并具有较好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4.
以SCX-9,D002,D061,D072这4种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体催化剂,进行树脂间歇催化废食用油预酯化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树脂种类对废食用油预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XC-9型树脂适宜于废食用油的预酯化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30%,反应时间9h.在此条件下进行预酯化反应,酯化率可达90.24%.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棕榈酸为酯化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法制备棕榈酸淀粉酯;以产品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用量30.0 g、棕榈酸用量12%、催化剂2.0 mol/L、盐酸用量1.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时,制备的酯化产品取代度为0.0108.XRD分析表明,淀粉结晶结构破坏,结晶度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已成功酯化;性能分析表明,酯化淀粉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热稳定性、较低的糊化温度及粘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积压增加,价格下跌,使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进行玉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开发,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   淀粉是玉米籽粒的重要成分,约占其干重的 70%,容易分离提取,价格较低,易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转化为有用的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聚合物。因此,以玉米淀粉为基础原料生产的新产品及新技术格外引人注目。本文主要介绍了用玉米淀粉生产可降解的表面活性剂、超吸水性树脂、农药和除草剂的胶囊技术,以期为玉米转化利用提供新思路,促进玉米深加工…  相似文献   

7.
食用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善甘薯淀粉性能,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选择磷酸二氢钠为酯化剂制取甘薯淀粉磷酸中单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产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最佳酯化条件是10%Ah2PO4,H2O,2%催化剂,热反应温度为160℃,热反应时间为2h;酯化淀粉的粘度,持水性,持气泡性和糊的透明度都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坑栽玉米试验研究了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土壤施Zn1 ̄2mg/kg时,不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对锌营养的需求;施Zn3 ̄5mg/kg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植物锌营养水平,使玉米八叶期株高和干重依次增加18.5% ̄18.8%和57.3% ̄58.1%,收获期籽粒及其粗蛋白质产量分别增加28.4% ̄32.1%和67.5% ̄69.1%;施Zn10 ̄20mg/kg时,玉米出现类似镁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方法]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胚和非胚部位中淀粉的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微胚乳玉米胚部位的淀粉积累速度稍低于高油115,非胚部位的淀粉积累速度则远低于高油115,收获时高油115的淀粉百分含量达微胚乳玉米的3.4—4.5倍。高油115收获时的胚淀粉重比只有3%-4%,而微胚乳玉米中胚淀粉重比可达16%-22%。此外,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淀粉积累速度不尽一致,收获时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的淀粉含量也具有较大差异。[结论]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缓慢。  相似文献   

10.
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通过正交试验,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2%.  相似文献   

11.
改性异氰酸酯树脂胶玉米秸秆皮板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异氰酸酯(PMDI)改性的脲醛胶作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热压时间、成板密度、施胶量、胶混合比对玉米秸秆皮板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时间对玉米秸秆皮板的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24h TS)、弹性模量(MOE),成板密度和改性脲醛胶/异氰酸酯(UF/PMDI)的混合比例对24 h TSI、B、MOE以及施胶量对24 h TS均有高度显著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秸秆皮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随着热压时间、密度以及施胶量的增加而增大,异氰酸酯施加量的增加能持续提高板的性能。当工艺条件为:热压时间4~5 min,板密度0.9 g/cm3,施胶量12%,胶量比(UF/PMDI)7∶3时制得的板材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UF树脂及MUF树脂对桉木热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脲醛(UF)树脂及三聚氰胺改性脲醛(MUF)树脂对桉木热解特性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技术分别对桉 木、添加10%UF 树脂的桉木、添加10%MUF 树脂的桉木、UF 树脂、MUF 树脂的热解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动力学 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0%UF 树脂、MUF 树脂后,桉木的TG 和DTG 曲线都向低温阶段略有偏移, UF 树脂、MUF 树脂均能促进桉木热解。桉木、添加10%UF 树脂的桉木、添加10% MUF 树脂的桉木热解的反应机 理均是Jander 三维扩散方程。桉木的活化能为117.400 kJ/ mol,添加10% UF 树脂的桉木、添加10% MUF 树脂的 桉木的活化能分别为105.452 和105.427 kJ/ mol, 可见UF 树脂、MUF 树脂均可以减小桉木热解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玉米秸秆的结构及组成、玉米秸秆中皮、瓤、叶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皮与瓤的化学组成,分析探讨了合理的玉米秸秆的皮、瓤、叶分离工艺,对分离后玉米秸秆皮原料的加工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索。为确定改性脲醛树脂胶玉米秸秆皮板的制板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分析了4个因素(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密度和施胶量)对碎料板性能指标的影响,确定较佳的玉米秸秆皮板生产工艺为:热压温度155℃、热压时间4 min(板厚度10mm)、施胶量12%、密度为0.7 g/m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利用茶叶废料,变废为宝。[方法]将茶叶废料分别以固体粉末、热水抽提物和弱碱溶液抽提物的形式添加到脲醛树脂中,研究茶叶废料对脲醛树脂胶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及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添加茶叶废料热水抽提物后,脲醛树脂的固化速率减慢。茶叶废料粉末的加入量低于脲醛树脂的10%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比未加之前升高。茶叶废料热水抽提物加入量为脲醛树脂的2%、4%和8%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均较高。脲醛树脂中添加茶叶废料弱碱抽提物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升高。脲醛树脂中加入茶叶废料粉末、热水及弱碱抽提物后,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降低。[结论]添加适量的茶叶废料有利于提高脲醛树脂的性能,降低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  相似文献   

15.
胶合板用改性低毒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SiO2在脲醛树脂的分散状态,并运用正交试验手段,研究改性低毒脲醛树脂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当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15,合成树脂后于室温下采用机械共混法导入0.5%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过的纳米SiO2时,所制成的改性脲醛树脂压制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达到E1级,胶合强度达到Ⅱ类板要求,成本估算比纯脲醛树脂高5%左右,但环保性能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脲醛树脂(UF)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及其共混树脂(MF+UF)的贮存特性,采用“碱-酸-碱”工艺分别合成了UF树脂和MF树脂,其摩尔比分别为1.3和2.0。将制备好的UF和MF树脂进行简单搅拌共混,得到MF+UF树脂,监测共混前后树脂及在贮存一段时间后的性能变化,如外观形态、pH值、黏度、固化时间及结构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后树脂的固含量介于UF和MF之间;稳定性明显提升,贮存期可达3个月,固化速度则无明显差异;核磁共振图谱(NMR)分析得出,共混树脂中的亚甲基桥键比例提高至24.13%,亚甲基醚键比例则下降至25.03%,这种结构比例的变化为共混树脂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脲醛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及其胶接制品的甲醛释放量,采用超声波技术,在脲醛树脂合成的过程中加入纳米TiO2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改变超声频率和纳米TiO 2的添加量考察了其对脲醛树脂的黏度、固化时间、游离甲醛含量及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 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和纳米TiO2添加量对脲醛树脂甲醛释放量和胶合强度影响显著。当超声频率为28 kHz、纳米TiO2的添加量为0.05%时,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降低了77.8%,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了155%,甲醛释放量降低了68.3%。13 C 核磁共振分析显示,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纳米TiO2改性脲醛树脂中有Uron-CH2-Uron 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含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杨木刨花板的热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胶黏剂对废弃刨花板热解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技术,以20℃/min的恒定升温速率对杨木、杨木刨花板和脲醛树脂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热解基本都可分为干燥失水、快速热解和缓慢分解3个阶段。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快速热解阶段进行计算,得出杨木的活化能为70.21kJ/mol,杨木刨花板的活化能为46...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芯制取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芯制取的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并考察了反应温度、丙烯酸用量、单体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脲醛树脂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纳米SiO2 改性脲醛树脂, 当纳米SiO2 用量<1 5%时, 用量越大, 树脂的胶合强度越高, 游离甲醛含量越低, 粘度越大, 固化时间不变 用纳米SiO2 (用量1% ) /脲醛树脂(F/U摩尔比1 2)压制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 板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甲醛释放量达到E级水平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 初步探讨了纳米SiO对脲醛树脂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