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通过调查、试验、示范表明,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施肥、栽培方式及水稻破口期的天气等因子有关。控害的主要措施是大力推广抗(耐)病水稻品种、降低氮肥用量、控制穗肥以及改进药剂防治技术,选择高效、安全、低成本、低残留的化学药剂20%瘟曲净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单季晚稻稻曲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试验表明 ,单季晚稻稻曲病的发生与品种、施肥以及水稻破口期的天气等因素有关。防治措施主要是推广抗耐病品种、降低氮肥用量、控制穗肥以及改进药剂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2014年江汉平原水稻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中江汉平原地区荆州市中稻为研究对象,2014年选择广两优香66、丰两优香1号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和宁9108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品种,采取传统水育秧人工移栽、机插秧、直播3种栽培方式。每种栽培方式分3期播种。在水稻黄熟期调查总穗数、稻曲病自然发病病穗数和每穗病粒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在稻曲病感病关键生育期孕穗至齐穗期气象要素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分析基础上,从稻曲病发生机理出发,筛选满足稻曲病病菌侵入寄主繁殖流行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曲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28℃,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日降水量≥0.1 mm(或日照时数≤1 h),建立了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曲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发现 ,轻型栽培不同类型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存有一定差异 ,抛秧稻轻于直播稻 ;旱育抛秧稻纹枯病比塑盘抛秧稻轻 ;轻型栽培稻田水稻群体密度越大 ,纹枯病发生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耐肥品种的推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百色地区稻曲病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并上升为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解稻曲病发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我们在田阳县晚稻田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室内考种、统...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阳新县稻曲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约1.1万hm^2,造成较重的粮食损失,并降低了稻谷品质,为探索稻曲病的有效防治技术,于2009年开展了两种药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4年邗江区温度、雨量、日照等气候因素的研究分析,结合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特点,透析杨寿镇水稻稻曲病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镇(街道)的原因,为指导大面积稻曲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稻曲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基础,以水肥合理管理为重要控病手段,适当调整播期,关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的天气情况,把握准稻曲病防治适期,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8.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9.
利用早熟组和晚熟组各8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分析生育期与稻曲病严重度的关系,同时采用晚熟组5个品种分析田间厚垣孢子数量、播期与稻曲病发生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田间菌量与稻曲病田间发生的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早熟组各水稻品种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晚熟组各水稻品种,2005年晚熟组和早熟组品种的病穴率、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为76.3%、26.6%、4.6%和5.4%、0.8%、0.02%,2006年分别为75.7%、29.8%、4.7%和16.8%、3.3%、0.08%。此外,在上一年田间遗落菌量多的田块中各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显著高于菌量小的田块。晚熟组水稻品种的发病严重度与播种期无明显的相关性。据此认为,以种植晚熟水稻品种为主的北方稻区,种植早熟品种或进行轮作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过去在我省个别稻区一季中、晚稻上发生,1977年以后全省各地晚稻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谷的污染。因而,各地对稻曲病发生和防治引起重视。为此,我们作了一些观察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病粒发生经过观察1.侵入期九月十四日采取一季杂交稻田发生的新鲜病曲,加清水将厚垣孢子洗下(20粒稻曲加30毫升清水)用喉头喷洒器,将稻曲病菌喷到不同生育期的赣化二号的穗部上(喷前临时在群体中挑选),然后在接过病菌的穗株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稻曲病发生关键期, 探索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 以满足对该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服务需求?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利用1995年-2018年一季稻稻曲病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 通过相关分析确定稻曲病发生关键期?根据稻曲病大发生对适温高湿环境的需求及不同降水等级和温度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同, 以稻曲病发生关键期降水日数为基础, 引入雨量系数和温度系数, 形成稻曲病发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 通过最优曲线回归分析, 建立稻曲病预报模型?结果表明, 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池州市一季稻稻曲病发生关键期; 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日数与病穗率相关性; 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1.0%, 2016年-2018年模型预测结果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由于样本中轻发生和大发生年份较少, 对轻发生和大发生预报的准确性需在样本丰富条件下进一步验证?模型在业务应用中, 可结合CFSv2模式逐日降水和气温预报产品, 提前10~30 d开展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 对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从孕穗末至齐穗期如遇上连续阴雨天,稻曲病大发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抓住施药适期,选用高效、内吸、广谱、环保型农药,进行3~4次防治,可有效防控病虫危害,达到节本增效、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备受关注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主要为害各种软皮水果和浆果。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铃木氏果蝇雌、雄成虫的触角及下颚须上感器的超微形态。结果发现,铃木氏果蝇触角鞭节上分布着3种表面多孔的感器,分别为锥形、腔锥形和毛形感器。下颚须上分布着锥形和刺形感器。触角和下颚须上的感器形态和数量均无性二型现象。根据锥形感器的大小及表面孔口的形状和大小,又将锥形感器分为小感锥和大感锥。小感锥表面有序排列着凹陷的小孔。大感锥表面成行排列着"一"字形大孔。大感锥仅分布于触角鞭节上,推测是铃木氏果蝇独有的一类感器,或许是长期进化过程中为感受健康新鲜果实的气味而形成的特殊感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应用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生防菌Jt84定殖规律以及不同喷施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结果显示:生防菌Jt84在水稻叶表能够有效定殖,7~16 d时,叶表定殖菌量维持在104cfu/cm2,30 d仍可在水稻叶表检测到生防菌Jt84;生防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为水稻叶枕平时期(旗叶与倒二叶的叶枕在同一处),田间试验表明在此时期防治,当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使用量为200~400 mL/667 m2时,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为77.8%~89.5%。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多年自然发病调查发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均感稻曲病;但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人为的分为多病粒高感品种和寡病粒相对抗病的品种。为了探究水稻穗部性状与其病害抗性间的关系,本文对孕穗期不同阶段的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表型为多病粒的高感多病粒品种与表型为寡病粒的相对抗病的品种之间在穗子大小、小花密度、穗鞘闭合程度和密封性、旗叶面积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寡病粒相对抗病的水稻品种穗鞘闭合程度优于高感多病粒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提高对水稻气象型病害的防控能力,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建议,本文基于构建的综合稻曲病指数及相应划分的气象适宜度等级,利用历史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两套精细化预报产品,针对2015年和2017年稻曲病典型发生年份,结合病害监测时段中易于病菌入侵和流行的气象条件,选择病害起报时间,分别给出了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江苏省气象局精细化预报产品的稻曲病流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测结果。通过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的检验,发现提前7d给出稻曲病发生气象适宜度等级的预测结果与全省实际稻曲病发病趋势和程度基本相符,实现了对水稻稻曲病监测和预警的及时性、连续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17.
3种防御酶在水稻抗稻曲病中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12个不同抗、感病水稻品种,在抽穗前7~10 d,用注射法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3种酶活性接种后迅速提高,变化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的酶活性在接种后缓慢增加,变化幅度小。由此说明,这3种防御酶与水稻抗稻曲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威  粟俊  范刚强 《江西植保》2013,(2):174-177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的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索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通过比较3种接种体发现,上年保存于-20℃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用PS液体培养获得的薄壁分生孢子可引起发病,孢子浓度越高引起病穗率越高;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病原菌的培养菌龄对接种效果有影响。在水稻的3个时期接种,以抽穗破口前6~9d的效果最好。在一天的3个时段接种,以下午4~6时的病情最重。在接种液里添加马铃薯煮汁可显著提高接种发病率。本文的接种技术能高效引发稻曲病,最高穗发病率100%,最大病情指数93.96,最多穗病粒数110粒。该接种技术可鉴别出品种抗病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